期中素养检测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物理九年级上册苏科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素养检测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物理九年级上册苏科版(2024)

资源简介

期中素养检测卷-2025-2026学年物理九年级上册苏科版(2024)
一、单项选择题
1.生活中常借助下列工具完成各种任务,其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食品夹 B.羊角锤
C.瓶起子 D.扳手
2.在美术活动中,小明利用自己学到的绘画技能创作了同学们扔实心球的情景图,如图所示,其中手对球做功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同一个滑轮分别用(a)(b)两种方式匀速提升同一货物(),假设所用的拉力分别为、,机械效率为、,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
A.; B.;
C.; D.;
4.暑假外出旅游的小明,用3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50N的行李箱,沿着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经过10s运动了2m。关于这个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行李箱受到的阻力为50N B.行李箱的重力做功100J
C.小明对行李箱做功300J D.小明对行李箱做功的功率为6W
5.工人用推力F将重为1000N的箱子沿ABC匀速推至水平车厢中,斜面高1.5m,F始终与箱子运动方向相同。该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如表格所示。则(  )
过程 推力F/N 距离s/m 推力做的功W/J 用时t/s
AB 600 3 1800 10
BC 200 5 10
A.AB过程额外功为1800J
B.BC过程推力所做的功为1000J
C.AB过程推力做功的功率为18000W
D.斜面的机械效率约为66.7%
6.如图1所示,吊机将重为5000N的货物从地面A处竖直匀速提升40s到达B处再水平匀速运送到C处,最后竖直放到楼顶D处。货物从C到D用时50s,路程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货物的质量为500g
B.BC段吊机对货物的拉力做的功为60000J
C.CD段货物所受重力做功的功率为500W
D.货物从C到D的速度10m/s
7.如图所示的演示实验,展示了热机中哪个冲程的工作原理(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8.下列有关扩散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B.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一种外在表现
C.扩散只可发生在液体之间
D.扩散快慢与物质温度、状态有关
9.如题图是物质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其中正确的是(  )
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图丙中分子相距最近,且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在图甲对应的状态下具有流动性且较难压缩
10.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装在相同的容器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比甲的吸热能力强
B.2min时,甲与乙液体具有的内能相等
C.升高相同温度甲吸收的热量更多
D.1min后乙的内能保持不变
11.现代农业利用喷药无人机喷洒农药,安全又高效。如图所示,喷药无人机在农田上方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同时均匀喷洒农药,此过程中,喷药无人机的(  )
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减小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12.如图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的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如图所示的水温与时间的图线,则(  )
A.甲乙两杯水吸热能力不同
B.加热相同的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C.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多
D.甲杯的水加热2min与乙杯的水加热 3min吸收的热量相同
13.如图甲所示,把质量为250 g的凉牛奶置于放在室内盛有热水的敞口玻璃杯中加热,经过一段时间,牛奶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6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c牛奶=2.5×103 J/(kg·℃)] (  )
①曲线a是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②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牛奶吸收的热量
③此现象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牛奶内能的
④牛奶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1.25×105 J
A.只有③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①②③正确
二、填空题
14.小明骑着自行车在绿道进行锻炼,在水平公路上10s内行驶了50m,已知小明和自行车的总重为600N,骑车时受到的平均阻力是20N。这段时间内,重力对他做的功为   J,他克服阻力做的功为   J,这段时间内小明骑车的功率为   W。
15.如图所示,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为90N的木箱,拉力大小为100N,绳端向下移动的距离为2m。则木箱上升的高度为   m,木箱的机械能变   ,定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
16.如图所示,用手提起重物,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可认为桡骨肱二头肌在肱二头肌的牵引下绕着肘关节转动。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可以简化为一种简单机械模型。图中   (A/B/C)点是支点,此模型属于   (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在屈肘举起重物过桡骨程中,肱二头肌的拉力   . (不变/变大/变小)。
17.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常用的简单机械除了杠杆、滑轮,还有轮轴和斜面。如图所示,手柄   (选填“粗”或“细”)一些的螺丝刀用起来更省力;螺纹   (选填“密”或“稀”)一些的螺丝钉拧起来更费力;无论使用哪种简单机械都不能省   (距离/力/功)。
18.汽油机飞轮转速是,在内汽油机对外做功的次数   次,完成的冲程个数为   个。
19.质量为2kg水的温度由20℃升高到60℃,这杯水吸收   J的热量,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   g酒精。(c水=4.2×103J/(kg.℃),q酒精=3.0×107J/kg)
20.如图所示是小球弹跳的频闪照片,小球弹起的高度越来越低,其中1、2是两等高的位置。小球具有较小机械能的是   (选填“1”或“2”)位置:小球在最高点A和B的动能   (“为0或不为0”)。
21.动滑轮将重800N的木箱匀速向上提升2m,所用的拉力(如图所示),则这一提升过程中,木箱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
22.如图所示,小明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玻璃筒的底部放一小团硝化棉,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棉花被点燃。在快速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此过程的能量转化方式与汽油机的   冲程相同。小明参加了一次长跑,身体消耗的能量约8.4×106J,这些能量相当于完全燃烧   kg的酒精(q酒精=3×107J/kg)。
三、实验探究题
23.小宁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如图所示: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便于测量   ;
(2)在A 点悬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 B点悬挂   个钩码;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 点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测力计的拉力大小;接着改变拉力的方向,使之沿虚线方向向上拉,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将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力臂变   ;
(3)此实验多次改变挂在支点O两边钩码的质量和悬挂位置,收集杠杆平衡时多组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其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   。
24.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2)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他没有考虑到   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3)用丁图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4次实验数据,请将表中的两个数据填写完整。①   ;②   ;
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 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 效率η
1 4 0.1 2.7 0.2 74%
2 4 0.1 1.8 0.3 74%
3 8 0.1 3.1 0.3 86%
4 8 0.1 2.5 ________ ________
(4)通过比较   (填实验次数的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25. 在“探究滑轮特点“的实验中,过程如下:(不计摩擦和细线的质量)
(1)弹簧测力计校零后,其下方悬挂物体。如图甲所示,匀速向上提升物体时测力计示数   N;
(2)如图乙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上物体,另一端绕过滑轮与竖直倒放并再次校零的弹簧测力计相连,沿F方向   直线拉动测力计可使物体向   运动,这一过程中该滑轮是一个   滑轮,它使用时的优点是可以   。
(3)弹簧测力计分别沿、方向继续匀速直线拉动,   (填“>、<或=”),由此说明使用定滑轮   省力(填“可以”或“不可以”).
26.为了比较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小军用图中两个相同的装置做实验,收集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终温度/℃
液体1 50 20 5 45
液体2 50 20 5 68
(1)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液体   。这里用加热时间来反映,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 选填“液体1”或“液体2”)的吸热能力较强。物理学上用   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吸热能力。
27.某实验小组在用“模拟打桩”来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已知物体质量的关系为,使用的器材有沙子、木桩等。实验时,让物体从木桩正上方的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将木桩打入沙中,三次实验木桩进入沙中的深度如图所示。
(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重力势能大小的,这是物理探究过程中常用   法;
(2)分析图   两次实验,得出结论:当质量一定时,物体所处的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由乙、丙两图   (填“能”或“不能”)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的关系,理由是   ;
(4)对比图中甲、乙、丙三次实验,具有的重力势能最大的是图   (选填“甲”“乙”或“丙”)中的物体。
四、计算题
28.2024年3月2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首款 XCA4000 起重机完成首吊,顺利将风电的风机吊装到位,如题图所示.某次作业中,将质量为4×104kg的配件吊起,竖直上升至150m高度, 用时 5min. (g取10N/kg)求:
(1)配件竖直上升过程的平均速度;
(2)配件的重力;
(3)配件上升过程中起重机对配件做的功和功率,
29.一个容器中装有40温度是10℃的冷水,若用一热水器把它加热到温度为60℃时,共用了0.6的天然气,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水的比热容为,大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1)这次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体积为0.6的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多少?
(3)假设该热水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热效率恒定不变,则用1.2的天然气能使40温度是10℃的冷水温度升高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A
14.【答案】0;1000;100
15.【答案】2;大;90%
16.【答案】C;费力;变小
17.【答案】粗;稀;功
18.【答案】60;240
19.【答案】3.36×105;11.2
20.【答案】2;不为0
21.【答案】增大;80
22.【答案】增大;压缩;0.28
23.【答案】(1)右;力臂
(2)右;变大;短
(3)普遍性
24.【答案】(1)匀速
(2)不正确;摩擦
(3)0.4;80%
(4)2,3
25.【答案】(1)2
(2)匀速;上;定;改变力的方向
(3)=;不可以
26.【答案】(1)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法
(2)液体1;比热容
27.【答案】(1)木桩进入沙中的深度;转换
(2)甲、乙
(3)不能;乙、丙两图中,质量和高度都不相同,没有控制变量
(4)乙
28.【答案】(1)解:配件竖直上升过程的平均速度。
(2)解:配件的重力G=mg= 4×104kg×10N/kg=4×105N;
(3)解: 起重机 对配件做的功W=Gh=4×105N×150m=6×107J;
则起重机对配件做功的功率:。
29.【答案】(1)解:水吸收的热量为。
(2)解:0.6m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为。
(3)解:消耗0.6m3的天然气,水升高的温度为;则消耗1.2m3的天然气水升高的温度为
;则水的末温为;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故水的末温只有100℃,水实际升高的温度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