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 4.1人类家园中的水 课时精炼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 4.1人类家园中的水 课时精炼

资源简介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 4.1人类家园中的水 课时精炼
一、选择题
1.水很重要,但地球上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3%。下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由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B.亚洲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最少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D.亚洲淡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淡水资源缺乏问题
【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世界水资源的分布是一个关于地球上水源的分布情况。 陆地上的 淡水资源 储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其中固体冰川约占淡水总储量的68.69%。 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人类的技术水平还难以利用。 液体形式的淡水水体,绝大部分是 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也很小。 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 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 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解答】 A. 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A错误;
B.亚洲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最少 ,B正确;
C. 水是循环的,但是淡水资源有限,所以仍然有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C错误;
D. 亚洲淡水资源总量最多,但是人均水资源最少,所以存在淡水资源缺乏问题,D错误;
故答案为:B
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气水是地球上更新最快的水体,所以被污染了可以很快恢复,不会造成太大危害
B.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体重的 以上都是水
C.内陆和沙漠地区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水循环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
D.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
【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 。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解答】A. 大气水是地球上更新最快的水体,所以被污染了可以很快恢复,不会造成太大危害,是错误的,因为水是循环的,会污染其他水体,A错误;
B. 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体重的 以上都是水,B错误;
C. 沿海和热带地区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水循环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C错误;
D.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 ,D正确;
故答案为:D
3.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曾号称“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但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等影响,出现大面积干涸。读图分析,与洞庭湖大面积干涸有最直接关系的水循环环节是(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与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水面蒸发与大气降水
C.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与大气降水
D.地表径流、大气降水与水汽输送
【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湖泊的面积与总水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为湖水的补给量与蒸发量的动态平衡。
【解答】湖泊总水量减少说明湖水的补给量<蒸发量,湖水的补给来源有地表径流和大气降水,则地表径流+大气降水<水面蒸发。
故答案为:B。
4.(2025八上·拱墅期末)水是生命的摇篮,既常见又宝贵。下列关于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地球上海洋水多,陆地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地球上固态水多,液态水少
D.我国南方水资源比北方更丰富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对地球上水体分布以及水资源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A.地球上海洋水多,陆地淡水少,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地球上液态水多,固态水少,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我国南方水资源比北方更丰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下图为水循环的示意图,关于水循环和水资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人工“地下暗河”从千岛湖引水入杭,作为杭州第二水源,“地下暗河”类似环节⑤
B.水循环的环节②③①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因此夏季风能到达的地区降水比较丰富
C.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南多北少;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D.通过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
【解析】【分析】①降水,②蒸发,③水汽输送,④植物蒸腾,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
【解答】A、通过人工“地下暗河”从千岛湖引水入杭,作为杭州第二水源,其中“地下暗河类似环节⑥地下径流,⑤是地表径流,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水循环的环节②蒸发③水汽输送①降水,使海洋水输送到陆地,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因此夏季风能到达的地区降水比较丰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南多北少;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缺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通过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一些地区正在实施“雨水银行”技术,即在雨季过滤净化并储存雨水,在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灌溉绿地。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能实现雨水的过滤净化及储存的是(  )
A.水汽输送 B.植物蒸腾 C.地表径流 D.下渗
【答案】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 所谓“雨水银行”,就是运用雨水绿色渗滤生态系统,在雨季过滤储蓄雨水,在非雨季将生态净化后的雨水重新用于林地浇灌。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解答】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据题干中的描述可得,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下渗。
故选D。
7.根据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再结合地球上的淡水储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冰川 地下水 湖泊水 沼泽水 河流水 大气水 生物水
68.690% 30.0600% 0.2600% 0.0300% 0.0060% 0.0400% 0.0030%
A.图示中的94.47%的咸水全部存在于海洋中
B.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广,所以含量比咸水多
C.虽然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
D.根据淡水比例,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分布
【解析】【分析】(1)地球上的水,97.47% 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 2.53%。
(2)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 0.3%。
【解答】A、虽然海洋水占地球总水量的 97.47%,但咸水并不全部存在于海洋中,比如内陆咸水湖等也含有咸水,故该选项错误。
B、地球的咸水占比远大于淡水,虽然淡水分布较广,但含量比咸水少很多,故该选项错误。
C、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在水循环中可以通过凝结成云,进而形成降雨等天气现象,故该选项正确。
D、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而不是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因为冰川水难以利用,深层地下水开采难度大,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8.如图所示为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及其周边环境的照片,下列关于该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运河是人类通过对水汽输送的改造,来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的
B.运河边大量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
C.大运河可以为沿岸的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D.从全国范围来看,杭州市的水循环比较活跃
【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
【解析】【分析】水循环中,人类最容易干预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解答】A、大运河是人类通过对地表径流的改造,来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将水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失,参与水循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大运河流动的是淡水,可以为沿岸的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从全国范围来看,杭州市的水循环比较活跃,水资源相对较丰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人类目前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
A.冰川和地下水
B.河流水和湖泊水
C.河流水和地下水
D.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和河流水
【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它是由江河及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
【解答】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故选D。
10.(2025八上·淳安期末)钱塘江是浙江省的最大河流,也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如图所示的水循环中,钱塘江水流入东海属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①为水汽输送能让陆地上的水资源得到补充,人类最容易干预的环节是③地表径流。【解答】由水循环示意图可知,①为水汽输送,②是降水,③是地表径流,④是地下径流,钱塘江水流入东海属于③地表径流,C正确,ABD排除。
故答案为:C。
11.为了适应不同的水环境,动植物形成了特殊的结构。下列现象或结构不是由植被长期生活在缺水环境中形成的是 (  )
A.白杨树冬天要落叶 B.仙人掌的叶长成刺状
C.沙拐枣的根深深扎入地下 D.芭蕉的叶片很大
【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 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陆性季风气候非常显著,因而造成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和时程变化的两大特点。 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依次可划分为多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等五种地带。
【解答】A. 白杨树冬天要落叶,是长期生活在缺水环境中形成的,A正确;
B. 仙人掌的叶长成刺状,是长期生活在缺水环境中形成的,B正确;
C. 沙拐枣的根深深扎入地下,是长期生活在缺水环境中形成的,C正确;
D.芭蕉的叶片很大,不是长期生活在缺水环境中形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12.下图为模拟南方某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  )
A.蒸发、 降水、 下渗 B.下渗、 降水、 蒸发
C.降水、 蒸发、 下渗 D.降水、 下渗、 蒸发
【答案】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解答】 下图为模拟南方某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①是降水;②是下渗;③是蒸发;
故答案为:D
13.根据表中生物体内的含水量,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名称 含水量 (质量分数)
水母 98%左右
被风干的植物种子 10%~40%
一般动物 约70%~80%
黄瓜 95%
A.动物体内的含水量比植物多
B.植物体内的含水量都在90%以上
C.表中所列生物中,水母的含水量最高
D.被风干的植物种子几乎不含水保分班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 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陆性季风气候非常显著,因而造成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和时程变化的两大特点。 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依次可划分为多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等五种地带。
【解答】A. 动物体内的含水量比植物少,A错误;
B. 植物体内的含水量都在90%以上 是错误的;
C.表中所列生物中,水母的含水量最高 ,C正确;
D. 被风干的植物种子几乎不含水 ,错误,含有 10%~40% 的水分 ,D错误;
故答案为:C
14.亚运水上运动场馆的花园地下隐藏着雨水循环系统——地下“毛细血管”。雨水依次通过鹅卵石和土工布最后汇聚到回收系统,回收后可用作场馆用水。这种设计干预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
①增加地面下渗 ②改变水汽输送 ③增加降水 ④减少地表径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解答】解:①根据题干可知,雨水依次通过鹅卵石和土工布最后汇聚到回收系统,说明增加了地面下渗,故正确。
②该系统没有改变水汽输送,故错误。
③该系统和降水关系不大,故错误。
④该系统增加了下渗,相对减少了地表径流,故正确。
故答案为:B。
15. 如图所示,假设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为100%,将所有水分为A、B、C三部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 A 部分是地球上的海洋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96.53%
B.生物水主要存在于图中的 B 部分
C.C1C2部分分别是难以被人类利用的冰川水和地下淡水,
D.C1部分的水以固态形式存在
【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解答】地球上的水体分为咸水和淡水,其中成水部分,海洋水约占96.53%(图中的A部分),湖泊咸水和地下成水占0.94%(图中的B部分);淡水部分总共约占2.53%(图中的C部分)。2.53%的淡水总量中一大半是以固态形式存在的冰川水(图中C1的部分),一小半是地下淡水(图中的C2部分),还有极少量的永冻土底冰、湖泊淡水、河流水等其他水体(图中的C3部分)。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6.(2025八上·嘉兴期末)第11号台风“摩羯”给浙江省沿海地区带来持续性大暴雨。
(1)台风将海洋中的水带到陆地,在水循环中属于   环节。
(2)嘉兴也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预防台风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技能。当台风来临时,以下做法合理的是   (选填序号)。
①待在大树下;②躲在电线杆旁;③船舶要进港避风;④躲进安全的房屋内
【答案】(1)水汽输送
(2)③④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水汽输送属于海陆间循环。
(2)台风来临时,要尽量不外出。
【解答】(1)将海洋水带到陆地上,这个过程属于水汽输送环节,能让陆地上的水资源得到补充。
(2)台风来临时,风速较快,不能躲在大树或者电线杆旁边,因为台风可能会将树或电线杆吹倒,造成伤害,应躲进安全的房屋内,尽量不要外出,海上风浪较大,船舶应进港避风。
故答案为:③④。
17.口渴是体内   的表现,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水。人体内含水量不足时就会   ,严重   会造成生命危险。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2~2.5L水,建议饮用30℃左右的温开水。感冒咳嗽发热时要多喝温开水。
【答案】轻微失水;脱水;脱水
【知识点】人体里的水
【解析】【分析】口渴是体内轻微失水的表现,此时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不能等到口渴再喝水。当人体内含水量不足时,会出现脱水现象。严重的脱水情况会对生命造成危险,威胁生命安全。
【解答】口渴是身体发出的信号,表明体内已经轻微失水。
人体内含水量不足时,就会发生脱水。
严重的脱水会造成生命危险。
18.(2024八上·南浔期中)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写出图中编号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
③   ;④   ;
(2)让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   。
【答案】(1)水汽输送;植物蒸腾
(2)地心引力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海陆间水循环主要包括海水蒸发、水分输送、大气降水、植物蒸腾、地表和地下径流等四个环节。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被称为海陆间水循环。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
【解答】读图可知,(1)图中①代表的是降水,②代表的是蒸发,③代表的是水汽输送,④代表的是植物蒸腾,⑤代表地表径流,⑥代表地下径流。
(2)水有固、液、气态三种形式,水的变化和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19.(2025八上·上城期末)2024年3月22 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表示水循环中相应的环节,其中③表示   。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对水循环中的   (选填序号环节施加影响,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
(2)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下列符合该理念,做法合理的是____。
A.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不用河流水、湖泊水
B.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利用河流自净能力净化水质
C.收集淘米的水和清洗果蔬的水,用来冲厕所
D.农业上严禁使用一切化肥,以防止水体污染
【答案】(1)水汽输送;⑤
(2)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1、水循环的过程:(1)海上水循环--海洋水经蒸发被带到上空再经降水过程返回海洋。它是大气降水的主体约占到降水总量的90%以上; (2)海陆间水循环--海洋水经蒸发到达海洋上空经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上空经降水到达陆地表面然后经地表径流(江、河、湖、海)和地下径流(地下水)再返回海洋。它可以使陆地水不断的循环再生。所以陆地水是可再生资源。; (3)内陆水循环--陆地水经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被带到高空再经降水过程返还陆地。主要存在于内陆地区。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解答】(1)图中③表示水汽输送,它是指大气中水分因空气运动而发生的输送过程,通过水汽输送,水从海洋上空被输送到陆地上空。
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对水循环中的⑤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通过改变地表水的流向和分布,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
(2) A、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不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做法不合理。
B、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会超过河流的自净能力,造成水体污染,该做法不合理。
C、收集淘米的水和清洗果蔬的水,用来冲厕所,实现了水资源的二次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符合 “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的理念,该做法合理。
D、农业上严禁使用一切化肥,虽然能防止水体污染,但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不利于农业生产,应合理使用化肥,而不是严禁使用,该做法不合理。
故答案为: C。
20.(2024七下·宁海期中)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等,其中占地球总量最多的是   水。下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示意图,图中③所代表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水循环的角度,   (填序号)环节可以否定这个观点。
【答案】海洋;蒸发;①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汽输送,即①可以实现海陆间循环,海洋水又转化为陆地水,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到补充。①是汽水输送,②④是降水,③是蒸发,⑤是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解答】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等,其中占地球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图中③所代表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蒸发,海洋水变成大气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水循环的角度,地表径流进入海洋之后,海水蒸发的水汽又可以通过水汽输送①还给陆地,所以①大气输送环节可以否定这个观点。

三、实验与探究题
21.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甲为水循环示意图,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陆地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植物的   作用也会向大气输送一部分水汽。
(2) 降水损失量是指降水后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图乙为不同地表降水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造成不同地表降水损失量不同的水循环环节是    (填“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或“下渗”)。
【答案】(1)蒸腾
(2)下渗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 。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解答】(1) 图甲为水循环示意图,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陆地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向大气输送一部分水汽。
(2)降水损失量是指降水后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图乙为不同地表降水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造成不同地表降水损失量不同的水循环环节是下渗。
故答案为:(1)蒸腾(2)下渗
22.海洋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在水循环中海洋水和陆地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兴趣小组通过图甲装置,开展了自然界的水循环模拟实验。
(1)A小组制作模型如图甲,该装置烧瓶中的水主要代表____(填序号)。
A.地下水 B.海洋水 C.冰川
(2)B小组制作模型如图乙,加热一段时间后将胶头滴管中的红墨水滴入回形管,则刚滴入的红墨水将向   (填“左”或“右”)运动
【答案】(1)B
(2)左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1)加热烧瓶内的水,水的温度升高,蒸发速度变快,模拟的是增发水量大的海洋。
(2)加热右侧的水,水温升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向上运动,即根据热水向上运动,冷水向下运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1)题图甲装置中的烧瓶加热水,使得水蒸发后通过玻璃导管达到玻璃板上,凝结成水滴,模拟了蒸发和降水的过程。在自然界中,蒸发量最大的水体是海洋,因此烧瓶中的水主要代表海洋水。故答案为:B。
(2)加热一段时间后将胶头滴管中的红墨水滴入回形管,回形管右侧温度升高,水受热膨胀,沿回形管向上运动,推动红墨水向左运动。
23.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图甲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表示水循环中相应的环节,其中③表示   。
(2)我国正在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图乙所示)作为海绵体,雨水能够被收集和过滤,汇入蓄水池,雨水可被再次利用。下列具体做法属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是   。
①建立风力发电场
②公路两侧设置植草沟和雨水沟
③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绿道
④建设“生态湿地”公园
(3)想要了解工厂排放的废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需要进行对照比较,图丙所示的7个可能的水样采集点(箭头表示水流方向)中,最重要的采集点是____(填字母)。
A.②⑤⑥⑦ B.①②⑤⑦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⑦
【答案】(1)水汽输送
(2)②③④
(3)B
【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
【解析】【分析】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称为海陆间水循环。
【解答】读图可知,( 1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①是降水,②是蒸发,③是水汽输送,④为降水,⑤为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
(2)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据此判断,选项中②③④的措施属于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合理开发的措施,建立风力发电场不属于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合理开发的措施。
(3)由分析可知,根据图中7个可能的水样采集点,应该在水未被污染之前①水样采集,在化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流向经过②分支成③和④,因此在②处水样采集即可,再根据水的流经途径⑤和⑦进行水样采集,因为⑥和⑤处相同,没有必要,因此,中最重要的采集点应该是①②⑤⑦,故选B。
24.读水资源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甲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的环节,其中序号③表示的环节是   。
(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中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图甲中的   (填序号)环节。
(3)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水资源紧缺程度指标表。
紧缺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 (米3/年) 1 700~ 3000 1 000~ 1699 500~999 <500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区人均水量图。
据上述材料判断,浙江省的水资源紧缺程度属于   。
【答案】(1)蒸发
(2)⑤
(3)轻度缺水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 。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解答】(1) 图甲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的环节,其中序号③表示的环节是 蒸发;
(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中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图甲中的⑤地表径流(填序号)环节。
(3) 据上述材料判断,浙江省的水资源紧缺程度属于轻度缺水;
故答案为:(1)蒸发(2)⑤(3) 轻度缺水
四、综合题
25.(2025八上·浙江期末)分析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C   。
(2)为了使亚运会开幕式期间天气晴好,人们能干预的环节是   (填序号)。
(3)从水循环的角度理解,“百川东到海”体现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
A.陆上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答案】(1)水汽输送
(2)A
(3)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 (1)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2)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的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3)水循环分为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的海上内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海陆间水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的内陆循环等。
【解答】 (1)C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是水汽输送;
(2)根据题干可知,为了亚运会开幕式期间天气晴好,科学分析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采取人工干预,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水资源再分配,该计划是将输送到杭州市的水汽改到其他地区,是对水循环的降水A环节进行干预。
(3)“百川东到海”的河流最终流入到海洋,连接海洋和陆地,是海陆间水循环,故C正确,AB错误。
故选C。
26.(2024八上·萧山期中)水是生命之源。观察下列与水有关的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加热一段时间后将胶头滴管中的红墨水滴入回形管,则刚滴入的红墨水将向   (填“左”或“右”)运动。
(2)图乙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图,A指的是   水。
(3)南水北调工程是将我国水资源相对丰富的长江水调往严重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主要是对图丙中哪一个环节进行干预   (填序号)。
【答案】左;海洋;⑤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所以右侧热水会上升,左侧冷水会下降,水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所以红墨水向左移。
(2)地球上最多的是海洋水。
(3)人类最容易干预的环节是地面径流。【解答】(1)如图甲,加热一段时间后将胶头滴管中的红墨水滴入回形管,水受热膨胀沿回形管向上运动,推动红墨水向左运动。
故答案为:左。
(2)由图可知,A所占比例较大,为海洋水。
故答案为:海洋。
(3)南水北调工程是将我国水资源相对丰富的长江水调往严重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需要对图中的径流环节进行干预。
故答案为:⑤。
27.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如图甲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代表水循环中相应的环节,其中④表示   ,⑤表示   。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环节中的   (填序号)施加影响。
(2)如图乙所示为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分布规律是   。
【答案】(1)降水;地表径流;⑤
(2)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图中①④表示降水,②是水分蒸发,③是大气水分的输送,⑤是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南水北调工程”属于地表径流环节。
(2)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这属于气候现象。
【解答】(1)图中①④表示降水,②是水分蒸发,③是大气水分的输送,⑤是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⑤地表径流环节。
(2)由图乙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这是因为我国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影响,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强度大,降水多,水资源丰富;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时间短、强度小,降水少,水资源相对匮乏。
28.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①   ;②   。
(2) 图中   (填序号) 环节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
(3) 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
(4) 为了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状况,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答案】(1)水汽输送;降水
(2)③①④⑤
(3)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4)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 。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解答】(1) 写出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①水汽输送;②降水;
(2) 图中 ③蒸腾;①水汽输送;④降水;⑤ 地表径流环节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
(3) 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
(4) 为了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状况,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地表径流D;
故答案为:(1)水汽输送、降水(2) ③①④⑤ (3) 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4)D
1 / 1【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 4.1人类家园中的水 课时精炼
一、选择题
1.水很重要,但地球上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3%。下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由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B.亚洲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最少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D.亚洲淡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淡水资源缺乏问题
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气水是地球上更新最快的水体,所以被污染了可以很快恢复,不会造成太大危害
B.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体重的 以上都是水
C.内陆和沙漠地区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水循环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
D.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
3.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曾号称“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但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等影响,出现大面积干涸。读图分析,与洞庭湖大面积干涸有最直接关系的水循环环节是(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与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水面蒸发与大气降水
C.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与大气降水
D.地表径流、大气降水与水汽输送
4.(2025八上·拱墅期末)水是生命的摇篮,既常见又宝贵。下列关于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地球上海洋水多,陆地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地球上固态水多,液态水少
D.我国南方水资源比北方更丰富
5.下图为水循环的示意图,关于水循环和水资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人工“地下暗河”从千岛湖引水入杭,作为杭州第二水源,“地下暗河”类似环节⑤
B.水循环的环节②③①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因此夏季风能到达的地区降水比较丰富
C.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南多北少;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D.通过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6.一些地区正在实施“雨水银行”技术,即在雨季过滤净化并储存雨水,在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灌溉绿地。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能实现雨水的过滤净化及储存的是(  )
A.水汽输送 B.植物蒸腾 C.地表径流 D.下渗
7.根据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再结合地球上的淡水储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冰川 地下水 湖泊水 沼泽水 河流水 大气水 生物水
68.690% 30.0600% 0.2600% 0.0300% 0.0060% 0.0400% 0.0030%
A.图示中的94.47%的咸水全部存在于海洋中
B.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广,所以含量比咸水多
C.虽然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
D.根据淡水比例,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
8.如图所示为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及其周边环境的照片,下列关于该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运河是人类通过对水汽输送的改造,来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的
B.运河边大量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
C.大运河可以为沿岸的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D.从全国范围来看,杭州市的水循环比较活跃
9.人类目前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
A.冰川和地下水
B.河流水和湖泊水
C.河流水和地下水
D.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和河流水
10.(2025八上·淳安期末)钱塘江是浙江省的最大河流,也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如图所示的水循环中,钱塘江水流入东海属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为了适应不同的水环境,动植物形成了特殊的结构。下列现象或结构不是由植被长期生活在缺水环境中形成的是 (  )
A.白杨树冬天要落叶 B.仙人掌的叶长成刺状
C.沙拐枣的根深深扎入地下 D.芭蕉的叶片很大
12.下图为模拟南方某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  )
A.蒸发、 降水、 下渗 B.下渗、 降水、 蒸发
C.降水、 蒸发、 下渗 D.降水、 下渗、 蒸发
13.根据表中生物体内的含水量,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名称 含水量 (质量分数)
水母 98%左右
被风干的植物种子 10%~40%
一般动物 约70%~80%
黄瓜 95%
A.动物体内的含水量比植物多
B.植物体内的含水量都在90%以上
C.表中所列生物中,水母的含水量最高
D.被风干的植物种子几乎不含水保分班
14.亚运水上运动场馆的花园地下隐藏着雨水循环系统——地下“毛细血管”。雨水依次通过鹅卵石和土工布最后汇聚到回收系统,回收后可用作场馆用水。这种设计干预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
①增加地面下渗 ②改变水汽输送 ③增加降水 ④减少地表径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 如图所示,假设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为100%,将所有水分为A、B、C三部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 A 部分是地球上的海洋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96.53%
B.生物水主要存在于图中的 B 部分
C.C1C2部分分别是难以被人类利用的冰川水和地下淡水,
D.C1部分的水以固态形式存在
二、填空题
16.(2025八上·嘉兴期末)第11号台风“摩羯”给浙江省沿海地区带来持续性大暴雨。
(1)台风将海洋中的水带到陆地,在水循环中属于   环节。
(2)嘉兴也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预防台风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技能。当台风来临时,以下做法合理的是   (选填序号)。
①待在大树下;②躲在电线杆旁;③船舶要进港避风;④躲进安全的房屋内
17.口渴是体内   的表现,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水。人体内含水量不足时就会   ,严重   会造成生命危险。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2~2.5L水,建议饮用30℃左右的温开水。感冒咳嗽发热时要多喝温开水。
18.(2024八上·南浔期中)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写出图中编号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
③   ;④   ;
(2)让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   。
19.(2025八上·上城期末)2024年3月22 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表示水循环中相应的环节,其中③表示   。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对水循环中的   (选填序号环节施加影响,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
(2)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下列符合该理念,做法合理的是____。
A.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不用河流水、湖泊水
B.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利用河流自净能力净化水质
C.收集淘米的水和清洗果蔬的水,用来冲厕所
D.农业上严禁使用一切化肥,以防止水体污染
20.(2024七下·宁海期中)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等,其中占地球总量最多的是   水。下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示意图,图中③所代表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水循环的角度,   (填序号)环节可以否定这个观点。
三、实验与探究题
21.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甲为水循环示意图,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陆地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植物的   作用也会向大气输送一部分水汽。
(2) 降水损失量是指降水后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图乙为不同地表降水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造成不同地表降水损失量不同的水循环环节是    (填“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或“下渗”)。
22.海洋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在水循环中海洋水和陆地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兴趣小组通过图甲装置,开展了自然界的水循环模拟实验。
(1)A小组制作模型如图甲,该装置烧瓶中的水主要代表____(填序号)。
A.地下水 B.海洋水 C.冰川
(2)B小组制作模型如图乙,加热一段时间后将胶头滴管中的红墨水滴入回形管,则刚滴入的红墨水将向   (填“左”或“右”)运动
23.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图甲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表示水循环中相应的环节,其中③表示   。
(2)我国正在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图乙所示)作为海绵体,雨水能够被收集和过滤,汇入蓄水池,雨水可被再次利用。下列具体做法属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是   。
①建立风力发电场
②公路两侧设置植草沟和雨水沟
③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绿道
④建设“生态湿地”公园
(3)想要了解工厂排放的废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需要进行对照比较,图丙所示的7个可能的水样采集点(箭头表示水流方向)中,最重要的采集点是____(填字母)。
A.②⑤⑥⑦ B.①②⑤⑦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⑦
24.读水资源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甲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的环节,其中序号③表示的环节是   。
(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中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图甲中的   (填序号)环节。
(3)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水资源紧缺程度指标表。
紧缺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 (米3/年) 1 700~ 3000 1 000~ 1699 500~999 <500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区人均水量图。
据上述材料判断,浙江省的水资源紧缺程度属于   。
四、综合题
25.(2025八上·浙江期末)分析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C   。
(2)为了使亚运会开幕式期间天气晴好,人们能干预的环节是   (填序号)。
(3)从水循环的角度理解,“百川东到海”体现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
A.陆上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26.(2024八上·萧山期中)水是生命之源。观察下列与水有关的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加热一段时间后将胶头滴管中的红墨水滴入回形管,则刚滴入的红墨水将向   (填“左”或“右”)运动。
(2)图乙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图,A指的是   水。
(3)南水北调工程是将我国水资源相对丰富的长江水调往严重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主要是对图丙中哪一个环节进行干预   (填序号)。
27.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如图甲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代表水循环中相应的环节,其中④表示   ,⑤表示   。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环节中的   (填序号)施加影响。
(2)如图乙所示为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分布规律是   。
28.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①   ;②   。
(2) 图中   (填序号) 环节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
(3) 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
(4) 为了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状况,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世界水资源的分布是一个关于地球上水源的分布情况。 陆地上的 淡水资源 储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其中固体冰川约占淡水总储量的68.69%。 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人类的技术水平还难以利用。 液体形式的淡水水体,绝大部分是 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也很小。 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 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 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解答】 A. 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A错误;
B.亚洲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最少 ,B正确;
C. 水是循环的,但是淡水资源有限,所以仍然有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C错误;
D. 亚洲淡水资源总量最多,但是人均水资源最少,所以存在淡水资源缺乏问题,D错误;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 。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解答】A. 大气水是地球上更新最快的水体,所以被污染了可以很快恢复,不会造成太大危害,是错误的,因为水是循环的,会污染其他水体,A错误;
B. 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体重的 以上都是水,B错误;
C. 沿海和热带地区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水循环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C错误;
D.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 ,D正确;
故答案为:D
3.【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湖泊的面积与总水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为湖水的补给量与蒸发量的动态平衡。
【解答】湖泊总水量减少说明湖水的补给量<蒸发量,湖水的补给来源有地表径流和大气降水,则地表径流+大气降水<水面蒸发。
故答案为:B。
4.【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对地球上水体分布以及水资源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A.地球上海洋水多,陆地淡水少,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地球上液态水多,固态水少,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我国南方水资源比北方更丰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
【解析】【分析】①降水,②蒸发,③水汽输送,④植物蒸腾,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
【解答】A、通过人工“地下暗河”从千岛湖引水入杭,作为杭州第二水源,其中“地下暗河类似环节⑥地下径流,⑤是地表径流,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水循环的环节②蒸发③水汽输送①降水,使海洋水输送到陆地,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因此夏季风能到达的地区降水比较丰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南多北少;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缺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通过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 所谓“雨水银行”,就是运用雨水绿色渗滤生态系统,在雨季过滤储蓄雨水,在非雨季将生态净化后的雨水重新用于林地浇灌。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解答】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据题干中的描述可得,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下渗。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分布
【解析】【分析】(1)地球上的水,97.47% 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 2.53%。
(2)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 0.3%。
【解答】A、虽然海洋水占地球总水量的 97.47%,但咸水并不全部存在于海洋中,比如内陆咸水湖等也含有咸水,故该选项错误。
B、地球的咸水占比远大于淡水,虽然淡水分布较广,但含量比咸水少很多,故该选项错误。
C、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在水循环中可以通过凝结成云,进而形成降雨等天气现象,故该选项正确。
D、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而不是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因为冰川水难以利用,深层地下水开采难度大,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8.【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
【解析】【分析】水循环中,人类最容易干预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解答】A、大运河是人类通过对地表径流的改造,来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将水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失,参与水循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大运河流动的是淡水,可以为沿岸的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从全国范围来看,杭州市的水循环比较活跃,水资源相对较丰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它是由江河及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
【解答】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故选D。
10.【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①为水汽输送能让陆地上的水资源得到补充,人类最容易干预的环节是③地表径流。【解答】由水循环示意图可知,①为水汽输送,②是降水,③是地表径流,④是地下径流,钱塘江水流入东海属于③地表径流,C正确,ABD排除。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 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陆性季风气候非常显著,因而造成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和时程变化的两大特点。 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依次可划分为多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等五种地带。
【解答】A. 白杨树冬天要落叶,是长期生活在缺水环境中形成的,A正确;
B. 仙人掌的叶长成刺状,是长期生活在缺水环境中形成的,B正确;
C. 沙拐枣的根深深扎入地下,是长期生活在缺水环境中形成的,C正确;
D.芭蕉的叶片很大,不是长期生活在缺水环境中形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12.【答案】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解答】 下图为模拟南方某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①是降水;②是下渗;③是蒸发;
故答案为:D
13.【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 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陆性季风气候非常显著,因而造成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和时程变化的两大特点。 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依次可划分为多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等五种地带。
【解答】A. 动物体内的含水量比植物少,A错误;
B. 植物体内的含水量都在90%以上 是错误的;
C.表中所列生物中,水母的含水量最高 ,C正确;
D. 被风干的植物种子几乎不含水 ,错误,含有 10%~40% 的水分 ,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解答】解:①根据题干可知,雨水依次通过鹅卵石和土工布最后汇聚到回收系统,说明增加了地面下渗,故正确。
②该系统没有改变水汽输送,故错误。
③该系统和降水关系不大,故错误。
④该系统增加了下渗,相对减少了地表径流,故正确。
故答案为:B。
15.【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解答】地球上的水体分为咸水和淡水,其中成水部分,海洋水约占96.53%(图中的A部分),湖泊咸水和地下成水占0.94%(图中的B部分);淡水部分总共约占2.53%(图中的C部分)。2.53%的淡水总量中一大半是以固态形式存在的冰川水(图中C1的部分),一小半是地下淡水(图中的C2部分),还有极少量的永冻土底冰、湖泊淡水、河流水等其他水体(图中的C3部分)。
故答案为:B。
16.【答案】(1)水汽输送
(2)③④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水汽输送属于海陆间循环。
(2)台风来临时,要尽量不外出。
【解答】(1)将海洋水带到陆地上,这个过程属于水汽输送环节,能让陆地上的水资源得到补充。
(2)台风来临时,风速较快,不能躲在大树或者电线杆旁边,因为台风可能会将树或电线杆吹倒,造成伤害,应躲进安全的房屋内,尽量不要外出,海上风浪较大,船舶应进港避风。
故答案为:③④。
17.【答案】轻微失水;脱水;脱水
【知识点】人体里的水
【解析】【分析】口渴是体内轻微失水的表现,此时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不能等到口渴再喝水。当人体内含水量不足时,会出现脱水现象。严重的脱水情况会对生命造成危险,威胁生命安全。
【解答】口渴是身体发出的信号,表明体内已经轻微失水。
人体内含水量不足时,就会发生脱水。
严重的脱水会造成生命危险。
18.【答案】(1)水汽输送;植物蒸腾
(2)地心引力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海陆间水循环主要包括海水蒸发、水分输送、大气降水、植物蒸腾、地表和地下径流等四个环节。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被称为海陆间水循环。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
【解答】读图可知,(1)图中①代表的是降水,②代表的是蒸发,③代表的是水汽输送,④代表的是植物蒸腾,⑤代表地表径流,⑥代表地下径流。
(2)水有固、液、气态三种形式,水的变化和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19.【答案】(1)水汽输送;⑤
(2)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1、水循环的过程:(1)海上水循环--海洋水经蒸发被带到上空再经降水过程返回海洋。它是大气降水的主体约占到降水总量的90%以上; (2)海陆间水循环--海洋水经蒸发到达海洋上空经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上空经降水到达陆地表面然后经地表径流(江、河、湖、海)和地下径流(地下水)再返回海洋。它可以使陆地水不断的循环再生。所以陆地水是可再生资源。; (3)内陆水循环--陆地水经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被带到高空再经降水过程返还陆地。主要存在于内陆地区。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解答】(1)图中③表示水汽输送,它是指大气中水分因空气运动而发生的输送过程,通过水汽输送,水从海洋上空被输送到陆地上空。
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对水循环中的⑤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通过改变地表水的流向和分布,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
(2) A、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不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做法不合理。
B、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会超过河流的自净能力,造成水体污染,该做法不合理。
C、收集淘米的水和清洗果蔬的水,用来冲厕所,实现了水资源的二次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符合 “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的理念,该做法合理。
D、农业上严禁使用一切化肥,虽然能防止水体污染,但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不利于农业生产,应合理使用化肥,而不是严禁使用,该做法不合理。
故答案为: C。
20.【答案】海洋;蒸发;①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汽输送,即①可以实现海陆间循环,海洋水又转化为陆地水,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到补充。①是汽水输送,②④是降水,③是蒸发,⑤是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解答】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等,其中占地球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图中③所代表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蒸发,海洋水变成大气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水循环的角度,地表径流进入海洋之后,海水蒸发的水汽又可以通过水汽输送①还给陆地,所以①大气输送环节可以否定这个观点。

21.【答案】(1)蒸腾
(2)下渗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 。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解答】(1) 图甲为水循环示意图,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陆地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向大气输送一部分水汽。
(2)降水损失量是指降水后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图乙为不同地表降水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造成不同地表降水损失量不同的水循环环节是下渗。
故答案为:(1)蒸腾(2)下渗
22.【答案】(1)B
(2)左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1)加热烧瓶内的水,水的温度升高,蒸发速度变快,模拟的是增发水量大的海洋。
(2)加热右侧的水,水温升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向上运动,即根据热水向上运动,冷水向下运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1)题图甲装置中的烧瓶加热水,使得水蒸发后通过玻璃导管达到玻璃板上,凝结成水滴,模拟了蒸发和降水的过程。在自然界中,蒸发量最大的水体是海洋,因此烧瓶中的水主要代表海洋水。故答案为:B。
(2)加热一段时间后将胶头滴管中的红墨水滴入回形管,回形管右侧温度升高,水受热膨胀,沿回形管向上运动,推动红墨水向左运动。
23.【答案】(1)水汽输送
(2)②③④
(3)B
【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
【解析】【分析】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称为海陆间水循环。
【解答】读图可知,( 1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①是降水,②是蒸发,③是水汽输送,④为降水,⑤为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
(2)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据此判断,选项中②③④的措施属于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合理开发的措施,建立风力发电场不属于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合理开发的措施。
(3)由分析可知,根据图中7个可能的水样采集点,应该在水未被污染之前①水样采集,在化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流向经过②分支成③和④,因此在②处水样采集即可,再根据水的流经途径⑤和⑦进行水样采集,因为⑥和⑤处相同,没有必要,因此,中最重要的采集点应该是①②⑤⑦,故选B。
24.【答案】(1)蒸发
(2)⑤
(3)轻度缺水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 。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解答】(1) 图甲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的环节,其中序号③表示的环节是 蒸发;
(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中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图甲中的⑤地表径流(填序号)环节。
(3) 据上述材料判断,浙江省的水资源紧缺程度属于轻度缺水;
故答案为:(1)蒸发(2)⑤(3) 轻度缺水
25.【答案】(1)水汽输送
(2)A
(3)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 (1)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2)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的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3)水循环分为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的海上内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海陆间水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的内陆循环等。
【解答】 (1)C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是水汽输送;
(2)根据题干可知,为了亚运会开幕式期间天气晴好,科学分析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采取人工干预,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水资源再分配,该计划是将输送到杭州市的水汽改到其他地区,是对水循环的降水A环节进行干预。
(3)“百川东到海”的河流最终流入到海洋,连接海洋和陆地,是海陆间水循环,故C正确,AB错误。
故选C。
26.【答案】左;海洋;⑤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所以右侧热水会上升,左侧冷水会下降,水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所以红墨水向左移。
(2)地球上最多的是海洋水。
(3)人类最容易干预的环节是地面径流。【解答】(1)如图甲,加热一段时间后将胶头滴管中的红墨水滴入回形管,水受热膨胀沿回形管向上运动,推动红墨水向左运动。
故答案为:左。
(2)由图可知,A所占比例较大,为海洋水。
故答案为:海洋。
(3)南水北调工程是将我国水资源相对丰富的长江水调往严重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需要对图中的径流环节进行干预。
故答案为:⑤。
27.【答案】(1)降水;地表径流;⑤
(2)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图中①④表示降水,②是水分蒸发,③是大气水分的输送,⑤是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南水北调工程”属于地表径流环节。
(2)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这属于气候现象。
【解答】(1)图中①④表示降水,②是水分蒸发,③是大气水分的输送,⑤是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⑤地表径流环节。
(2)由图乙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这是因为我国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影响,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强度大,降水多,水资源丰富;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时间短、强度小,降水少,水资源相对匮乏。
28.【答案】(1)水汽输送;降水
(2)③①④⑤
(3)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4)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 。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解答】(1) 写出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①水汽输送;②降水;
(2) 图中 ③蒸腾;①水汽输送;④降水;⑤ 地表径流环节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
(3) 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
(4) 为了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状况,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地表径流D;
故答案为:(1)水汽输送、降水(2) ③①④⑤ (3) 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4)D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