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10月份阶段性检测七年级物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道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要求不是必要条件的是( )A.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B.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C.刻度尺必须从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否则无法测量D.读数时不仅要注明单位还需要进行估读2.如图为小组同学学习长度测量后讨论交流的情景,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估读可以减小误差,整刻度时不需要估读B.用皮尺测量时不能拽太紧,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C.测铅笔长度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D.测量时多估读几位数可以减小误差3.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1)和(2) B.(2)和(3) C.(3)和(4) D.(1)和(4)4.下列各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A.237.2m=237.2×100=23720cm B.237.2m=237.2m×100=23720cmC.237.2m=237.2×100cm=23720cm D.237.2m=237.2m×100cm=23720cm5.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厚度是0.8dmB.馨玲同学课桌高度大约为1.5mC.橡皮从课桌掉到地面所需的时间大约为3sD.馨玲同学正常步行上学的速度约是4km/h6.下列实例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列车在铁路上飞驰 B.明明同学在思考问题C.雄鹰在蓝天翱翔 D.枯叶飘落7.甲、乙二人沿同一条平直公路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运动,如图所示为二人运动的s-t图像。下列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正确的是( )A.0s到10s内,二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10s时,二人的速度相同C.5s时,甲乙相距5mD.0s到10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8.一辆长为20m的货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00m的大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5s B.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3sC.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6s D.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7s9.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 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④ 5s 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⑤ t=3s时,A、B相距 8m。A.只有②④正确 B.只有②③⑤正确 C.只有①③⑤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10.下列运动中的人或物,速度最大的是( )A.某运动员的百米赛跑成绩是9.58sB.某同学骑自行车前进2400m用了6min40sC.火车的速度约为100km/hD.雨燕在空中1min飞行了1500m11.如图所示,摩天轮是年轻人非常喜爱的一项游乐活动,游客在箱内随摩天轮上升的过程中,可透过玻璃欣赏到窗外美丽的景色。在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游客是静止的B.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C.以其他的箱体为参照物,游客是静止的D.以乘坐的箱体为参照物,游客是静止的12.小华骑自行车从学校到家里,途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他在前一半时间的速度是4m/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是6m/s。那么,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4m/s B. C.5m/s D.6m/s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1分)13.“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为对接示意图),对接时二者的速度相等,这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 的;以“神舟八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 的。(填“运动”或“静止”)。14.一张纸的厚度约70μm= m,某同学测得物理教材的长度为26.12cm,则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某同学想测量教室的长,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填“皮尺”或“游标卡尺”)。15.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秒表读数 s。 16.在物理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工具,打点计时器的振针1秒上下振动50次,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秒;图为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两条纸带,甲纸带上A到E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秒,甲纸带上A点到D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乙纸带上B点到E点之间的时间间隔(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如图甲所示的无人驾驶汽车,其沿直线行驶的s-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AB段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m/s,若以该速度行驶2min,则可行驶的距离为 m。18.小英和小红两家一起自驾游,在路边上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到达长江大桥,最快需要 h。爸爸保持这样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行驶路程刚过半的时候,爸爸发现汽车有异响,便打开双闪靠边停下来检查了(忽略汽车停止和启动所消耗的时间),检查完以后为了保证安全,爸爸就以的速度行驶到了长江大桥,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19.物理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用分度值为的刻度尺测量某个物体的宽度,某小组的4次测量结果分别为,测量错误的数据是 ,这个物体的宽度应该是 。这种减小误差的方法是 。20.题图是小球从空中落入水中的频闪照片,每块瓷砖高6cm,每隔0.1s拍摄一次。小球下落过程中,若以小球为参照物,瓷砖是 (选填“静止”、“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的,AC段平均速度为 m/s,即 km/h。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计17分)2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1)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cm;(2)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12.82cm,乙测得的结果是12.8cm,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②若这两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mm,则 (填“甲”或“乙”)同学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原因是 ;③若丙同学通过多次测量,得到的结果是12.82cm、12.84cm、12.83cm、12.62cm、12.82cm,则这支钢笔的长为 cm。2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开始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1)甲车做 运动;(2)乙车的速度 m/s,若乙车以这个速度继续运动,t=10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s= m;(3)运动速度相同的两辆小车分别是 和 ;(4)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的运动状态是 (选填“静止”、“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23.晓欣同学要测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为;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n匝细铜丝的长度为;C.用细铜丝的长度除以匝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为;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匝数为n。请你完成下列内容:(1)以上实验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填写步骤字母)。有错误的步骤是 (填写步骤字母),应改正为: 。(2)改正错误后,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应是 (填写步骤字母)。(3)若他在铅笔杆上缠绕细铜丝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会偏 (选填“大”或“小”)。四、计算题(共计18分)24.暑假期间小明坐在一列从苏州开往北京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景色十分美丽很开心。他想利用学到的物理知识来测量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正要匀速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2km, 小明坐在车上从上桥到离开桥,所用的时间是25s。则 :(1)则动车的速度为多少 (2)已知动车的长度为144m, 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25.小明同学某天上学过程中,由于道路拥挤,前一段路程推着自行车步行,后一段路程骑自行车,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求:(1)小明同学步行的速度;(2)小明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试卷第1页,共3页答案第1页,共2页《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10月份阶段性检测七年级物理》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D C D B C C B C题号 11 12答案 D C13. 运动 静止14. 7×10﹣5 1mm 皮尺15. 1 2.45 32.016. 0.02 0.08 等于17. 15 180018. 0.1 3019. 18.55 18.31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0. 向上运动 0.9 3.2421. (1) B 2.50(2) ① 两同学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 ② 乙 乙同学的测量结果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③ 12.8322.(1)匀速直线(2) 4 40(3) 甲 乙(4)静止23. (1) A C 铅笔上n匝细铜丝的长度除以匝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为 (2) DEBC(DBEC) (3) 大24.(1)48m/s(2)28s【知识点】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运用推导公式求解路程和时间【详解】(1)动车的速度为(2)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s′=s+s车=1200m+144m=1344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25.(1)1m/s;(2)2m/s【知识点】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详解】解:(1)由图可知,前一段路程推着自行车步行时间为900s,路程为900m,则步行的速度(2)由图可知,全程的路程为2400m,时间为1200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答:(1)小明同学步行的速度为1m/s;(2)小明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m/s。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10月物理第一次月考1.1-1.3.docx 2025答案1.1-1.3.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