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2025年秋-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提升卷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评分阅卷人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得分1.(2024八上·洪江期中)用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人的体温,测得甲的体温是38.2℃,在没有甩体温计的情况下,用酒精消毒后又用它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的实际体温是37℃,丙的实际体温是39.6℃,那么测乙、丙后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A.38.2℃和39.6℃ B.37℃和39.6℃C.都是38.2℃ D.37℃和38.2℃【答案】A【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解析】【解答】体温计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当温度降低后,水银柱体积收缩,不能通过这个位置流回液泡,因此在不甩动的情况下,体温计的示数要么不变,要么上升,肯定不会降低。根据描述可知,测量完甲的温度为38.2℃,此时乙和丙的实际体温是37℃(小于38.2℃)和39.6℃(高于38.2℃),那么两次测温后,他的记录数据是38.2℃和39.6℃,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 由体温计特殊构造和使用方法可知,体温计使用前必须用力甩,据此分析判断。2.(2024八上·苍梧期中)使用温度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使用温度计前,要用力往下甩B.使用温度计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体温计不能用来测量开水的温度,但是可以用来测量冰的温度D.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可以把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靠近眼睛,这样读数更准确【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解析】【解答】A.使用体温计前,要将液柱甩回玻璃泡;其它温度计时,不能甩,故A错误;BD.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故B正确,D正错误;C.开水的温度在100℃左右,冰的温度约0℃,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42℃,不能测量开水的温度,也无法测量冰的温度,故C错误。故选B。【分析】使用温度计时,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测量的温度不能超过量程;使用体温计前,要甩几下。3.(2024八上·仁寿期中)如图所示,小张同学把红墨水装入口服液的空瓶中,插入细管并密封瓶口,制成液体温度计。将其放入盛有热水的杯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装置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将细管换成更粗的管后液柱高度变化更明显C.用染色酒精代替管内的水,液柱高度变化更明显D.细管内液柱高度不变时,则细管内水的温度与杯中热水温度相同【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解析】【解答】A.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温度越高,测温液体体积越大,液柱高度越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液体体积变化量一定时,管子越细,液柱变化越明显,测量越精确,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用染色酒精代替管内的水,液柱高度变化更明显,便于观察,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细管内液柱高度不变时,则细管内水的温度与杯中水温相同,不存在温度差,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液体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温度计的细管越细,在体积变化相同时,液面变化越明显。4.(2024八上·广州期中)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温度一定会达到100℃B.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原因可能是两人用的水的质量不同C.停止加热,试管中的水还会沸腾一会,说明液体沸腾时不需要吸热D.图丙是水沸腾时的现象【答案】B【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解析】【解答】A.水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与大气压强的大小有关,不一定是100℃,故A错误;B.根据乙图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则吸收更多的热量,根据Q=cm△t可知,可能是小华实验中水的质量较大,故B正确;C. 停止加热,试管中的水还会沸腾一会,说明它还能继续吸热,是由于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故C错误;D.图丙中,从容器底部产生的气泡升高时不断减小,因此不是水沸腾时的现象,故D错误。故选B。【分析】a.液体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叫做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B.液体吸热的多少与液体种类、质量、温度的变化量有关,在液体的温度变化量不变时,减小液体的质量可以减少液体吸收的热量,因此能缩短加热时间;C.液体沸腾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D.水沸腾前,水上层的温度低于下层温度,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气泡越来越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内水温相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越来越大。5.(2024八上·增城期中)小德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白色“冷气”,由此他联想到了煮面时锅里冒白色“热气”的情景。以下是他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D.“冷气”的形成会吸热,“热气”的形成会放热【答案】B【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解析】【解答】 “冷气”是因为雪糕周围冒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热气”是因为锅里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故选B。【分析】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需要放热。6.(2024八上·湖南期中)如图干湿温度计由两支相同的普通温度计组成,一支用于测定气温,称干球温度计,另一支在球部用蒸馏水浸湿的纱布包住,纱布下端浸入蒸馏水中,称湿球温度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于包住湿球温度计的纱布吸水后蒸发吸热,所以示数比干球温度计的示数小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说明空气湿度(含水量)越大C.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小,说明空气湿度越大D.夏天有时特别闷热就是因为空气湿度大,人身上汗水不容易蒸发【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蒸发及其现象【解析】【解答】A.湿球温度计上包裹的纱布,而纱布内有水,水的蒸发吸收温度计的热量,从而导致湿球温度计的示数比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低,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C. 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说明湿球温度计上的蒸发越剧烈,那么空气湿度(含水量)越小,故B错误符合题意,而C正确不合题意;D. 夏天有时特别闷热就是因为空气湿度大,人身上汗水不容易蒸发。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蒸发可以吸热制冷,据此分析判断即可。7.(2024八上·增城期中)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固体海波的熔点为48℃,则在标准大气压下:( )A.只要固体海波的温度达到48℃时就会熔化B.48℃的海波一定是固、液共存态C.48℃的海波有可能为液态D.49℃的海波有可能为固态【答案】C【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解析】【解答】 海波是晶体,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在熔点48℃时,海波的状态有三种可能:(1)固态,(2)固液共存态,(3)液态;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分析】 对于晶体来讲,在熔点(凝固点)时,物质可能有三种存在的状态(1)固态,(2)固液共存态,(3)液态。8.(2024八上·广州期中)如图是根据测量某物质在凝固前、中、后三阶段温度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在BC段吸热但温度不变B.在时,该物质为液态C.该物质的凝固点是50℃D.该物质在第8min时不吸热也不放热【答案】C【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解析】【解答】AC.根据图片可知,该物质的温度不断降低,应该为晶体的凝固过程。BC段虽然温度不变,但是持续放热,但温度保持50℃不变,则该物质是晶体,该物质的凝固点是50℃,故A错误,C正确;B.CD段温度不断降低,此时t=15min时应该为固态,故B错误;D.BC段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凝固过程,则第8min时,该物质向外放热,故D错误。故选C。【分析】 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且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凝固前是液态,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凝固后是固态。9.(2024八上·市中区期中)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石蜡吸收的热量相同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的物质在2~6min内没有吸收热量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答案】B【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解析】【解答】A、实验中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所以装置安装应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方便调节铁圈高度等,A错误。B、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能保证相同时间内冰和石蜡吸收的热量相同,这样便于对比它们的温度变化情况,B正确。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的物质在2-6min内温度不变,处于熔化过程,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C错误。D、冰是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A图线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所以A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石蜡是非晶体,熔化时温度持续上升,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石蜡,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1、实验装置安装顺序:因为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所以装置安装需“由下到上”,这样能保证用外焰加热,且便于调整各部分高度。2、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如冰。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如石蜡。3、控制变量法:在探究不同物质的熔化特点时,控制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这里通过将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来实现,保证实验的科学性。10.(2024八上·市中区期中)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下列关于简易冰箱制冷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吃冰棒解热与此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B.水蒸发时吸热,可以使食物的温度降低C.可以提高水的温度,加快水的蒸发D.主要是盆中水蒸发从剩下水中吸热使饭菜不变质【答案】B【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解答】A、吃冰棒解热是利用冰熔化吸热,而简易冰箱是利用水蒸发(汽化的一种形式)吸热,两者原理不同,所以A错误。B、水蒸发时会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能让食物温度也降低,起到保鲜作用,所以B正确。C、提高水的温度会加快水的蒸发,但同时也会提高饭菜的温度,饭菜更容易变质,不符合简易冰箱保鲜的目的,所以C错误。D、简易冰箱是盆中的水蒸发,从周围(包括饭菜周围)吸收热量,使饭菜温度降低,而不是从剩下的水中吸热,所以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汽化现象: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过程需要吸热。熔化现象: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本题主要考查汽化(蒸发)吸热的应用,需要区分汽化和熔化这两种不同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从而判断简易冰箱的制冷原理。11.(2024八上·广州期中)小组同学做对比实验,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相同杯子中分别放入适量的冰块和干冰块。放置一段时间后,外壁有小水珠生成;乙杯内仍然是干燥的( )A.冰块变小是凝固现象,干冰变小是升华现象B.冰块变小需要吸热,干冰变小需要吸热C.小水珠生成是汽化现象,薄霜生成是凝华现象D.小水珠生成需要放热,薄霜生成需要吸热【答案】B【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解析】【解答】AB.冰块变小,即从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干冰变小,即从固态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A错误,B正确;CD.小水珠生成,是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需要放热。薄霜是水蒸气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需要放热,故CD错误。故选B。【分析】 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需要吸热;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需要吸热;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需要放热;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需要放热。12.(2024八上·武冈期中)下列自然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冰雪消融 B. 晶莹露珠C. 弥漫白雾 D. 奇幻窗花【答案】A【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解析】【解答】A.冰雪消融,即冰雪从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正确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的小水珠,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窗花是水蒸气遇冷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而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需要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为升华,需要吸热;(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需要放热;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需要放热;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为凝华,需要放热。13.(2024八上·深圳期中)如图所示是水循环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B.过程②中有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液化成了小水滴C.过程②中有的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了小冰晶D.过程③中有的小冰晶放热后会熔化成小水滴【答案】B【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解析】【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过程①中,液态的水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A错误;BC.根据图片可知,过程②中,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故B正确,C错误;D.根据图片可知,过程③中,小冰晶变成小水滴发生熔化现象,此过程需要吸热,故D错误。故选B。【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14.(2023八上·辽阳月考)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答案】A【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解析】【解答】造雪机将水吸入,喷出 “白雪”。水是液态,雪是固态,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雪,这种物态变化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故选A。【分析】确定物质变化的初态和末态:水(液态)→雪(固态)。回忆物态变化的定义:凝固:液态→固态。凝华:气态→固态。升华:固态→气态。液化:气态→液态。对比初末态与物态变化定义,得出正确选项。15.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停止加热后,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景”是先熔化,后凝固形成的B.“雪景”是先升华,后凝固形成的C.“雪景”是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D.“雪景”形成过程是只吸热,不放热【答案】C【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解析】【解答】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固态的萘受热直接变成气态萘蒸气,这个过程属于升华,停止加热后,萘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萘粉末落在树上,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这个过程属于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阅卷人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1分)得分16.(2024八上·白银期中)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温度计的示数是 ℃。【答案】热胀冷缩;35.8;-12【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解析】【解答】液体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测量温度。左图中,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 ℃,分度值为0.1 ℃,根据液面位置,示数为35.8 ℃。右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0刻度的下方,示数为-12℃。故第1空填:热胀冷缩;第2空填:35.8;第3空填:-12。【分析】液体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根据液面位置,测量温度。17.(2024八上·广州期中)固态的冰、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是水循环过程中水常见的三种状态,某同学据此画出了如图1所示水的三态变化图,甲、乙、丙分别代表水的三种状态,则甲是 ,乙是 (前两空选填“冰”“水”或“水蒸气”)。我国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在冻土区的铁路两侧安装有许多热棒,如图2所示。热棒是封闭的中空长棒,上端装有散热片,下端插在冻土中。里面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作为“制冷剂”,如图3所示。液态氨通过与气态氨的相互变化过程,带走冻土层热量,使冻土层保持低温不会融化,保护路基,则在热棒B端的物态变化形式与图1中由 到 的物态变化形式相同(后两空选填“甲”“乙”或“丙”)。【答案】水;冰;丙;甲【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1)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可知,水蒸气放热液化成水,水放热凝固成冰,冰吸热升华成水蒸气,则甲是水,乙是冰,丙是水蒸气,(2)根据图3可知,液态氨吸热变成气态氨发生汽化现象,气态氨放热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则热棒B端的物态变化形式与图1中由丙到甲的物态变化形式相同。【分析】 固态到液态为 熔化 ,需要吸收热量。液态到气态为 汽化 ,需要吸收热量。气态到液态称为 液化 ,会放出热量。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以及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这两种过程分别称为 升华 和 凝华 ,它们在变化过程中分别吸收和放出热量。18.(2024八上·溆浦期中)“雪月饼”是中秋佳品,为了保持口感,需要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一定量的干冰。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出现“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需要 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小水滴。【答案】升华;吸收;液化【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解析】【解答】 打开包装盒, 其中的干冰吸热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而空气中的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吸收热量。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19.(2025八上·吉安期末)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人们有时用冻豆腐涮火锅,冻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是由冻豆腐里的水 (填“先凝固后汽化”“先汽化后凝华”或“先凝固后熔化”)而形成的。如图所示的是刚端上桌的一盆海鲜,仙雾缭绕,美轮美奂,这是利用了干冰 吸热。【答案】先凝固后熔化;升华【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解析】【解答】制作冻豆腐时,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在解冻时,冰再熔化成水流出,豆腐中出现小孔。干冰在常温下,直接变为气体,发生升华现象,并从周围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雾。【分析】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固体变为液体,是熔化现象;固体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水蒸气放热变为水,是液化现象。20.(2025八上·吉安期末)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丁种物质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以看出,这四种物质中, 是非晶体, 两种可能是同种物质。【答案】丁;甲、乙【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解析】【解答】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图中,甲、乙、丙熔化图像有温度不变现象,符合晶体熔化特点,即甲、乙、丙为晶体;丁熔化图像中,温度逐渐上升,没有熔点,是非晶体。同种物质,熔点相同,图中甲、乙熔点相同,可能是同种物质。【分析】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逐渐升高;相同物质,熔点相同。21.(2024八上·翁源期中)物理来源于生活,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可以发现:(1)为了防虫,家里衣柜一般会放一些樟脑丸,一段时间后樟脑丸变小甚至不见了,这是因为樟脑丸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过程和北方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的原理 (选填“相同”或“不同”)。(2)炎热的夏天,小明在开着空调的公交车车窗玻璃表面看到有小水珠。小水珠附着在车窗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小水珠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3)家里有些药品要求在以下存放,小明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于是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经过多次实验得到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凝固点 0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逐渐增大时,其凝固点的变化特点是 ;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适当浓度盐水结成冰”、“冰块”或“冰水混合物”)。在制作冷藏盒外壳时,小明应选择隔热能力 (选填“强”或“弱”)的材料。【答案】(1)升华;相同(2)外;液化(3)先降低后升高;适当浓度盐水结成冰;强【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1)衣柜内的樟脑丸是固体,一段时间后樟脑丸不见了,直接变为了气体,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固态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2)夏天,公交车内开空调,温度低,车外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在车窗玻璃外表面液化形成小水珠;(3)根据表中数据,盐水浓度增大时,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由于药品要在0℃以下存放,而盐水的凝固点低,对药品降温时,选用适当浓度盐水结成冰。制作冷藏盒外壳的材料,需隔热能力强。【分析】(1)固体直接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2)水蒸气遇冷,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3)根据颜色浓度和温度变化,判断凝固点的变化趋势;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22.(2025八上·金平期末)(1)小明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该温度计是根据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将该装置放在室内观察到液柱向右移动,说明室内温度在 (选填“升高”或“降低”).(2)干湿泡温度计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中一个是干泡温度计,另一个温度计用湿布包起来,浸入水中,称为湿泡温度计.如果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28℃,一般情况下,湿泡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8℃,原因是 。(3)如图丙所示是气象站所用的百叶箱.为了观测大气的自然状况,要求百叶箱不仅通风要好,而且还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外层百叶条应采用 (选填“甲”或“乙”)图方式倾斜.箱内的温度计是可以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所以该温度计和 (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相似.【答案】(1)气体热胀冷缩;降低(2)低于;湿泡温度计上的水蒸发吸热,温度降低;(3)甲;体温计【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蒸发及其现象【解析】【解答】(1)图甲中,烧瓶密闭,内中装气体,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液柱向左移动,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当液柱向右移动,温度在降低;(2)图乙中,温度计液泡用湿布包起来,湿泡温度计上的水蒸发吸热,液泡放热,温度降低,低于干泡的28℃;(3)图丙中,阳光在百叶箱上方,若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进百叶箱,外层百叶条应向下倾斜,采用甲图方式倾斜;箱内的温度计可记录最高气温,则温度计液柱上升后,不能自动下降,和体温计的结构相似。【分析】(1)气体温度计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测量温度;温度降低时,液柱向烧瓶内移动;(2)温度计上的液体蒸发吸热,温度计示数降低;(3)根据百叶条倾斜方向,挡住阳光的照射;体温计的液柱遇到高温能上升,温度降低时,不下降。阅卷人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5小题;共28分)得分23.(2025八上·横州期末)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1)组装图甲实验装置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由图可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2)图乙中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示意图;(3)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 ;实验中为了缩短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在图甲装置的基础上,还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答案】(1)自下而上;96(2)B(3)不变;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始温度【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解析】【解答】(1)组装图甲实验装置时,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高度,又因为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入液体且不能触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要安装好烧杯之后再安装温度计,故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装置;由图甲可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柱在90℃以上第6小格,故温度计的示数为96℃。(2)水沸腾时烧杯底部和上方都有大量水蒸气产生,因此上升的气泡体积逐渐变大,所以图乙中B是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示意图。(3)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98℃不变。实验中为了缩短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可以采用的措施有:加上盖子(图甲已经实施该措施),提高水的初始温度、减少水量。故第一空为自下而上,第二空为96,第三空为B,第四空为不变,第五空为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始温度。【分析】1.掌握水沸腾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器材组装顺序是自下而上,了解温度计使用规范;2.熟练掌握水沸腾的条件和特点,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而在沸腾前气泡上升时逐渐减小。(1)[1]组装图甲实验装置时,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同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完全浸没的同时不碰到杯底或杯壁,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装置。[2]由图甲可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96℃。(2)沸腾前,上方水温低,气泡上升时,内部的气体和少量水蒸气遇冷液化,因而体积变小,气泡变小;沸腾时,水大量汽化,水蒸气不断进入气泡,且上升过程中水压变小,所以气泡变大。所以图乙中B是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示意图。(3)[1]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98℃不变。[2]实验中为了缩短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在图甲装置的基础上,还可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水的质量,也可以提高水的初温。24.小亮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是 ℃.(2)图乙是小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时间—温度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分析图象还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写出一条即可)(3)结合图象提供的信息,在同样的环境下,给一大杯滚烫的热水降温,现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①先让滚烫的热水冷却5min,然后加一大杯冷水;②先在滚烫的热水中加入一小杯冷水,然后冷却5min.你认为冷却效果较好的是 (选填“方法①”或“方法②”).【答案】(1)96(2)100;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方法①【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解析】【解答】解:(1)甲图温度计分度值是,液柱在以上第6小格,读数为。(2)乙图中,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的阶段对应的温度是,所以水的沸点是;从图象可获取信息,比如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沸腾的核心特点);或“水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等,体现了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规律。(3)根据乙图,水在高温阶段(刚沸腾后)降温速度更快(温度变化率大 )。方法①先让热水在高温段冷却5min(降温快),再加冷水;方法②先加冷水降低初始温度,再冷却时降温慢。所以 方法① 冷却效果更好。故答案为:(1)96(2)100;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方法①【分析】1、温度计读数(先确定分度值,再读对应刻度);这是基本测量工具的读数规范,确保数据准确。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本题图象反映实验中沸点);3、沸腾的特点(达到沸点后,持续吸热、温度不变);这是区分沸腾与其他吸热过程的关键,是实验探究的核心结论。4、热传递的效率(温度差越大,热传递越快);高温物体在温度较高时,与环境的温差大,散热(降温)速度更快,利用这一规律可优化降温策略,体现物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25.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3)小明在第9min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 .【答案】(1)水蒸气(2)小华用的水比小明的多(3)高于;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解析】【解答】解:(1)水沸腾时,内部剧烈汽化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 水蒸气 散发到空气中。(2)小明和小华用相同装置(相同热源),小华加热至沸腾时间长。在装置相同、初温相同(都接近)时,最可能是 小华用的水质量比小明多 ,水的质量越大,升高到沸点吸收的热量越多,加热时间越长。(3)撤酒精灯后,烧杯底部温度 高于 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烧杯底部还能从石棉网(或热源残留热量)吸热,水达到沸点后,虽然酒精灯撤去,但烧杯底部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从烧杯底部吸热,所以水温暂时保持不变。故答案为:(1)水蒸气(2)小华用的水比小明的多(3)高于;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分析】1、汽化(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汽化);水沸腾时,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气泡是水蒸气汇聚形成的。2、热量计算公式;水的比热容 c 不变,初温、末温相同(末温是沸点),则相同,质量m越大,需吸收热量Q越多,加热时间越长。3、热传递条件(存在温度差):烧杯底部与石棉网有温度差,能持续吸热;水达到沸点后,若能继续吸热则沸腾,温度不变。4、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虽脱离酒精灯,但因烧杯底部温度高,满足“继续吸热”,所以短时间内仍能维持沸腾状态,温度不变。26. 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水银 -39 357.酒精 -117 78(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道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的温度计.(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3)在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4)在丁图中画出水的温度一时间图象 .【答案】(1)热胀冷缩;水银(2)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3)1;96(4)【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液化及液化放热;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解析】【解答】解:(1)液体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酒精的沸点是 78℃,水银的沸点是357℃,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2)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所以很难看清示数(3)①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6℃②当温度到达 98℃时就不再升高了,此温度即为沸点,此时吸热,但温度不变(4)根据表中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答图所示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水银(2)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3)1;96(4)【分析】1、液体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 。选择测温物质时,要保证实验温度范围内,测温物质处于液态。水沸腾时温度接近,酒精沸点是,低于水的沸点,水沸腾时酒精会汽化,无法测温;水银沸点,高于水的沸点,能在实验温度下保持液态,所以选水银。2、涉及液化现象。热水倒入烧杯,产生大量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温度计管壁温度低,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在管壁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管壁上,导致难以看清示数。3、温度计读数要先看清分度值。丙图温度计分度值是,液柱在以上第6小格,所以示数是。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沸点。表格中6、7、8分钟时温度都是,说明水沸腾后温度不变,故沸点是。4、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在坐标图(丁图)中找到对应的点(如(0,88)、(1,90) 等 ),然后用平滑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能得到水的温度 - 时间图象,以此直观呈现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包括升温阶段和沸腾时温度不变的阶段。27.(2024八上·深圳期中)深圳某校学生进行了“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请完成下列问题:任务一:收集与温度计有关的资料,了解温度计发展历程、原理及使用方法。最早的温度计是在1593年由伽利略发明的。他的第一只温度计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随着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现在的温度计是利用固体、液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等的现象为设计的依据,有液体温度计、气体温度计、指针式温度计等多种温度计供我们选择,但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资料卡:在一定的范围内,水和空气的体积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需要的时间比空气更长。当水的温度升高1℃时,其体积大约会增加0.00021倍。当空气温度升高1℃时, 其体积大约会增加约0.00367倍。(1)如甲图A所示是项目小组同学在使用实验室温度计读数时情景,读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 ;② ;(2)若此时温度计如甲图B所示,则所测温度为 ℃。任务二:利用生活中物品自制温度计【支架搭建】实验室里常用的水银温度计是利用了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制作的。考虑到环保与安全,同学们决定把水银改成红墨水或空气。【产品制作】小盛准备的材料如图乙所示:120mL 带塞子的玻璃瓶、四种不同颜色及粗细的吸管,以及打孔器等工具制作了简易液体温度计。A为120mL透明玻璃瓶B为内径为2mm的白色吸管C为内径为1cm的白色吸管D为内径为2mm的透明吸管E为内径为1cm的透明吸管(3)自制温度计时,先将玻璃瓶内装满红墨水,再用插有吸管的瓶塞塞住瓶口。然后需要在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中,将玻璃瓶分别放入0℃的冰水混合物和 中,并标记好液面所在位置,最后将两个标记之间的长度均匀100等分,得到最小刻度为 。【产品改进】(4)小盛选择C吸管和其他材料制作如图丙所示的温度计,发现吸管上的刻度太过密集,且观察困难。若让你进行改进,你会选择内径为 的透明吸管,其理由是 。【产品交流和评价】(5)如图丁,是小萱仿制的一款伽利略温度计。一个充满气体的细口瓶用细玻璃管连接后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容器中,细管中的红色液面清晰可见。当发现其液面由A上升到B时,则表明气温在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请对比丙、丁两款产品,评价一下丁产品的优点是 。【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未浸入液体;视线未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4;100℃的沸水;1℃;2mm;变化相同体积的液体,玻璃管越细,变化长度越长,精度就越高;降低;灵敏度高【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制作简易温度计【解析】【解答】(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知,甲图A中读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视线没有与液柱的液面相平;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未浸入液体。(2)根据甲中B图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刻度线在零下,那么读数为-4℃。(3)标注温度计的刻度时,关键是确定0℃和100℃的位置。将玻璃瓶分别放入0℃的冰水混合物和100℃的沸水中,并标记好液面所在位置,最后将两个标记之间的长度均匀100等分,由于0℃和100℃均匀100等分,所以得到最小刻度为1℃。(4)根据V=Sh可知,选择管径较小的吸管,则变化相同的温度时液柱的长度变化量较大,因此分度值更小而准确度更高,故选择D吸管,即内径为2mm的透明吸管。(5)①根据图片可知,当液面由A上升到B时,瓶内空气体积缩小,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可知,则气温在降低。②根在相同温度的变化量下,气体膨胀要远远大于水的膨胀成都,所以对比丙、丁两款产品,丁产品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分析】 (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然后观察温度计上的标注数字的大小关系,确定液柱上表面处于零上还是零下,根据液柱上表面位置读出温度数值;(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玻璃瓶中的液体遇热膨胀时,会在玻璃管中上升;(3)温度计依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液体越多,相对来说体积的变化量就越大,同样,变化相同体积的液体,玻璃管越细,则变化的长度就越大;(4)根据公式V=Sh分析解答;(5)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原理是气温降低,玻璃管中液体上升,气温上升,玻璃管中液体降低;对比液体和气体受温度变化,体积变化的不同及温度计结构,分析优缺点。阅卷人 四、简答与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11分)得分28.(2024八上·庆阳期中)炎热的夏天,小华想消暑,从冰箱冷冻室中拿出冰棒时,发现冰棒表面附有许多“白色粉末”;吃冰棒时,一不小心舌头被冰棒“粘”住了。请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1)冰样表面的“白色粉末”是怎样形成的?(2)舌头为什么会被冰棒“粘”住?【答案】(1)冰洋表面温度很低,周围的水蒸气在上面放热,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小冰晶,这就是看到的“白色粉末”。(2)冰棒表面温度很低,舌头上的水放热,从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形成冰,因此被冰棒“粘”住。【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凝华及凝华放热【解析】【分析】(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向外放热;(2)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向外放热,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以及吸热还是放热。(1)冰棒表面出现的一层白色“粉末”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2)舌头上的水温度比冰棒高,吃冰棒时,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固成冰,所以冰棒粘舌头。29.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已含有科学思索的成分,如图所示是东巴文“晒干”,字上部:太阳光线;字中部:水汽;字下部:大地.试简单说明这个字的物理含义.【答案】地面上的水分在太阳的照射下蒸发.【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解答】解:东巴文“晒干”字的上部是太阳光线,中部是水汽,下部是大地。其物理含义是:地面上的水分(大地中的水),在太阳光线的照射下,吸收热量,发生蒸发(汽化的一种形式) 现象,变成水汽散发到空气中,也就是地面上的水分在太阳的照射下蒸发。故答案为:地面上的水分在太阳的照射下蒸发【分析】1、汽化(蒸发):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在这个情境中,太阳照射提高了液体(地面水分 )的温度,加快了蒸发过程。2、蒸发的条件:蒸发需要吸收热量,这里太阳提供热量,使地面水分获得能量,从而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体现了蒸发吸热且与温度等因素相关的特点。30.(2023八上·巴东月考)小红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支未标刻度的水银温度计玻璃管的长度为33cm。当将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测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8cm;当将玻璃泡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测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8cm。(1)温度每升高1℃,该温度计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多少?(2)当室温为25℃时,水银柱的长度是多少?(3)若玻璃管上面至少要预留3cm不标注刻度,这支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少?【答案】解:(1)在冰水混合物中,即温度为0℃时,水银柱的长度是8cm;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即温度是100℃时,水银柱的长度是28cm,两者之间的水银柱长度则外界温度每升高1℃时,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为(2)当室温为25℃时,相对于0℃,水银柱上升的高度为所以水银柱的长度为(3)若玻璃管上面至少要预留3cm不标注刻度,则水银柱的最大长度为设能测量的量大温度为t,相对于0℃,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水银柱上升的高度为:所以:,解得:,即这支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答:(1)温度每升高1℃,该温度计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0.2cm;(2)当室温为25℃时,水银柱的长度是13cm;(3)若玻璃管上面至少要预留3cm不标注刻度,这支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110℃。【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摄氏温度及其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温度0~100℃间的长度,计算1℃间的距离;(2)根据温度计上的单位长度,结合实际温度,计算实际长度;(3)结合温度计的预留长度,计算有刻度的范围,再计算最高温度。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2025年秋-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提升卷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评分阅卷人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得分1.(2024八上·洪江期中)用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人的体温,测得甲的体温是38.2℃,在没有甩体温计的情况下,用酒精消毒后又用它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的实际体温是37℃,丙的实际体温是39.6℃,那么测乙、丙后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A.38.2℃和39.6℃ B.37℃和39.6℃C.都是38.2℃ D.37℃和38.2℃2.(2024八上·苍梧期中)使用温度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使用温度计前,要用力往下甩B.使用温度计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体温计不能用来测量开水的温度,但是可以用来测量冰的温度D.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可以把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靠近眼睛,这样读数更准确3.(2024八上·仁寿期中)如图所示,小张同学把红墨水装入口服液的空瓶中,插入细管并密封瓶口,制成液体温度计。将其放入盛有热水的杯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装置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将细管换成更粗的管后液柱高度变化更明显C.用染色酒精代替管内的水,液柱高度变化更明显D.细管内液柱高度不变时,则细管内水的温度与杯中热水温度相同4.(2024八上·广州期中)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温度一定会达到100℃B.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原因可能是两人用的水的质量不同C.停止加热,试管中的水还会沸腾一会,说明液体沸腾时不需要吸热D.图丙是水沸腾时的现象5.(2024八上·增城期中)小德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白色“冷气”,由此他联想到了煮面时锅里冒白色“热气”的情景。以下是他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D.“冷气”的形成会吸热,“热气”的形成会放热6.(2024八上·湖南期中)如图干湿温度计由两支相同的普通温度计组成,一支用于测定气温,称干球温度计,另一支在球部用蒸馏水浸湿的纱布包住,纱布下端浸入蒸馏水中,称湿球温度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于包住湿球温度计的纱布吸水后蒸发吸热,所以示数比干球温度计的示数小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说明空气湿度(含水量)越大C.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小,说明空气湿度越大D.夏天有时特别闷热就是因为空气湿度大,人身上汗水不容易蒸发7.(2024八上·增城期中)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固体海波的熔点为48℃,则在标准大气压下:( )A.只要固体海波的温度达到48℃时就会熔化B.48℃的海波一定是固、液共存态C.48℃的海波有可能为液态D.49℃的海波有可能为固态8.(2024八上·广州期中)如图是根据测量某物质在凝固前、中、后三阶段温度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在BC段吸热但温度不变B.在时,该物质为液态C.该物质的凝固点是50℃D.该物质在第8min时不吸热也不放热9.(2024八上·市中区期中)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石蜡吸收的热量相同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的物质在2~6min内没有吸收热量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10.(2024八上·市中区期中)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下列关于简易冰箱制冷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吃冰棒解热与此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B.水蒸发时吸热,可以使食物的温度降低C.可以提高水的温度,加快水的蒸发D.主要是盆中水蒸发从剩下水中吸热使饭菜不变质11.(2024八上·广州期中)小组同学做对比实验,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相同杯子中分别放入适量的冰块和干冰块。放置一段时间后,外壁有小水珠生成;乙杯内仍然是干燥的( )A.冰块变小是凝固现象,干冰变小是升华现象B.冰块变小需要吸热,干冰变小需要吸热C.小水珠生成是汽化现象,薄霜生成是凝华现象D.小水珠生成需要放热,薄霜生成需要吸热12.(2024八上·武冈期中)下列自然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冰雪消融 B. 晶莹露珠C. 弥漫白雾 D. 奇幻窗花13.(2024八上·深圳期中)如图所示是水循环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B.过程②中有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液化成了小水滴C.过程②中有的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了小冰晶D.过程③中有的小冰晶放热后会熔化成小水滴14.(2023八上·辽阳月考)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15.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停止加热后,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景”是先熔化,后凝固形成的B.“雪景”是先升华,后凝固形成的C.“雪景”是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D.“雪景”形成过程是只吸热,不放热阅卷人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1分)得分16.(2024八上·白银期中)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温度计的示数是 ℃。17.(2024八上·广州期中)固态的冰、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是水循环过程中水常见的三种状态,某同学据此画出了如图1所示水的三态变化图,甲、乙、丙分别代表水的三种状态,则甲是 ,乙是 (前两空选填“冰”“水”或“水蒸气”)。我国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在冻土区的铁路两侧安装有许多热棒,如图2所示。热棒是封闭的中空长棒,上端装有散热片,下端插在冻土中。里面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作为“制冷剂”,如图3所示。液态氨通过与气态氨的相互变化过程,带走冻土层热量,使冻土层保持低温不会融化,保护路基,则在热棒B端的物态变化形式与图1中由 到 的物态变化形式相同(后两空选填“甲”“乙”或“丙”)。18.(2024八上·溆浦期中)“雪月饼”是中秋佳品,为了保持口感,需要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一定量的干冰。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出现“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需要 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小水滴。19.(2025八上·吉安期末)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人们有时用冻豆腐涮火锅,冻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是由冻豆腐里的水 (填“先凝固后汽化”“先汽化后凝华”或“先凝固后熔化”)而形成的。如图所示的是刚端上桌的一盆海鲜,仙雾缭绕,美轮美奂,这是利用了干冰 吸热。20.(2025八上·吉安期末)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丁种物质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以看出,这四种物质中, 是非晶体, 两种可能是同种物质。21.(2024八上·翁源期中)物理来源于生活,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可以发现:(1)为了防虫,家里衣柜一般会放一些樟脑丸,一段时间后樟脑丸变小甚至不见了,这是因为樟脑丸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过程和北方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的原理 (选填“相同”或“不同”)。(2)炎热的夏天,小明在开着空调的公交车车窗玻璃表面看到有小水珠。小水珠附着在车窗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小水珠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3)家里有些药品要求在以下存放,小明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于是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经过多次实验得到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凝固点 0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逐渐增大时,其凝固点的变化特点是 ;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适当浓度盐水结成冰”、“冰块”或“冰水混合物”)。在制作冷藏盒外壳时,小明应选择隔热能力 (选填“强”或“弱”)的材料。22.(2025八上·金平期末)(1)小明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该温度计是根据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将该装置放在室内观察到液柱向右移动,说明室内温度在 (选填“升高”或“降低”).(2)干湿泡温度计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中一个是干泡温度计,另一个温度计用湿布包起来,浸入水中,称为湿泡温度计.如果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28℃,一般情况下,湿泡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8℃,原因是 。(3)如图丙所示是气象站所用的百叶箱.为了观测大气的自然状况,要求百叶箱不仅通风要好,而且还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外层百叶条应采用 (选填“甲”或“乙”)图方式倾斜.箱内的温度计是可以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所以该温度计和 (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相似.阅卷人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5小题;共28分)得分23.(2025八上·横州期末)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1)组装图甲实验装置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由图可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2)图乙中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示意图;(3)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 ;实验中为了缩短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在图甲装置的基础上,还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24.小亮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是 ℃.(2)图乙是小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时间—温度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分析图象还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写出一条即可)(3)结合图象提供的信息,在同样的环境下,给一大杯滚烫的热水降温,现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①先让滚烫的热水冷却5min,然后加一大杯冷水;②先在滚烫的热水中加入一小杯冷水,然后冷却5min.你认为冷却效果较好的是 (选填“方法①”或“方法②”).25.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3)小明在第9min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 .26. 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水银 -39 357.酒精 -117 78(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道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的温度计.(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3)在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4)在丁图中画出水的温度一时间图象 .27.(2024八上·深圳期中)深圳某校学生进行了“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请完成下列问题:任务一:收集与温度计有关的资料,了解温度计发展历程、原理及使用方法。最早的温度计是在1593年由伽利略发明的。他的第一只温度计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随着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现在的温度计是利用固体、液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等的现象为设计的依据,有液体温度计、气体温度计、指针式温度计等多种温度计供我们选择,但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资料卡:在一定的范围内,水和空气的体积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需要的时间比空气更长。当水的温度升高1℃时,其体积大约会增加0.00021倍。当空气温度升高1℃时, 其体积大约会增加约0.00367倍。(1)如甲图A所示是项目小组同学在使用实验室温度计读数时情景,读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 ;② ;(2)若此时温度计如甲图B所示,则所测温度为 ℃。任务二:利用生活中物品自制温度计【支架搭建】实验室里常用的水银温度计是利用了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制作的。考虑到环保与安全,同学们决定把水银改成红墨水或空气。【产品制作】小盛准备的材料如图乙所示:120mL 带塞子的玻璃瓶、四种不同颜色及粗细的吸管,以及打孔器等工具制作了简易液体温度计。A为120mL透明玻璃瓶B为内径为2mm的白色吸管C为内径为1cm的白色吸管D为内径为2mm的透明吸管E为内径为1cm的透明吸管(3)自制温度计时,先将玻璃瓶内装满红墨水,再用插有吸管的瓶塞塞住瓶口。然后需要在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中,将玻璃瓶分别放入0℃的冰水混合物和 中,并标记好液面所在位置,最后将两个标记之间的长度均匀100等分,得到最小刻度为 。【产品改进】(4)小盛选择C吸管和其他材料制作如图丙所示的温度计,发现吸管上的刻度太过密集,且观察困难。若让你进行改进,你会选择内径为 的透明吸管,其理由是 。【产品交流和评价】(5)如图丁,是小萱仿制的一款伽利略温度计。一个充满气体的细口瓶用细玻璃管连接后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容器中,细管中的红色液面清晰可见。当发现其液面由A上升到B时,则表明气温在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请对比丙、丁两款产品,评价一下丁产品的优点是 。阅卷人 四、简答与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11分)得分28.(2024八上·庆阳期中)炎热的夏天,小华想消暑,从冰箱冷冻室中拿出冰棒时,发现冰棒表面附有许多“白色粉末”;吃冰棒时,一不小心舌头被冰棒“粘”住了。请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1)冰样表面的“白色粉末”是怎样形成的?(2)舌头为什么会被冰棒“粘”住?29.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已含有科学思索的成分,如图所示是东巴文“晒干”,字上部:太阳光线;字中部:水汽;字下部:大地.试简单说明这个字的物理含义.30.(2023八上·巴东月考)小红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支未标刻度的水银温度计玻璃管的长度为33cm。当将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测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8cm;当将玻璃泡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测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8cm。(1)温度每升高1℃,该温度计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多少?(2)当室温为25℃时,水银柱的长度是多少?(3)若玻璃管上面至少要预留3cm不标注刻度,这支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少?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解析】【解答】体温计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当温度降低后,水银柱体积收缩,不能通过这个位置流回液泡,因此在不甩动的情况下,体温计的示数要么不变,要么上升,肯定不会降低。根据描述可知,测量完甲的温度为38.2℃,此时乙和丙的实际体温是37℃(小于38.2℃)和39.6℃(高于38.2℃),那么两次测温后,他的记录数据是38.2℃和39.6℃,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 由体温计特殊构造和使用方法可知,体温计使用前必须用力甩,据此分析判断。2.【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解析】【解答】A.使用体温计前,要将液柱甩回玻璃泡;其它温度计时,不能甩,故A错误;BD.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故B正确,D正错误;C.开水的温度在100℃左右,冰的温度约0℃,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42℃,不能测量开水的温度,也无法测量冰的温度,故C错误。故选B。【分析】使用温度计时,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测量的温度不能超过量程;使用体温计前,要甩几下。3.【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解析】【解答】A.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温度越高,测温液体体积越大,液柱高度越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液体体积变化量一定时,管子越细,液柱变化越明显,测量越精确,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用染色酒精代替管内的水,液柱高度变化更明显,便于观察,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细管内液柱高度不变时,则细管内水的温度与杯中水温相同,不存在温度差,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液体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温度计的细管越细,在体积变化相同时,液面变化越明显。4.【答案】B【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解析】【解答】A.水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与大气压强的大小有关,不一定是100℃,故A错误;B.根据乙图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则吸收更多的热量,根据Q=cm△t可知,可能是小华实验中水的质量较大,故B正确;C. 停止加热,试管中的水还会沸腾一会,说明它还能继续吸热,是由于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故C错误;D.图丙中,从容器底部产生的气泡升高时不断减小,因此不是水沸腾时的现象,故D错误。故选B。【分析】a.液体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叫做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B.液体吸热的多少与液体种类、质量、温度的变化量有关,在液体的温度变化量不变时,减小液体的质量可以减少液体吸收的热量,因此能缩短加热时间;C.液体沸腾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D.水沸腾前,水上层的温度低于下层温度,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气泡越来越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内水温相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越来越大。5.【答案】B【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解析】【解答】 “冷气”是因为雪糕周围冒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热气”是因为锅里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故选B。【分析】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需要放热。6.【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蒸发及其现象【解析】【解答】A.湿球温度计上包裹的纱布,而纱布内有水,水的蒸发吸收温度计的热量,从而导致湿球温度计的示数比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低,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C. 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说明湿球温度计上的蒸发越剧烈,那么空气湿度(含水量)越小,故B错误符合题意,而C正确不合题意;D. 夏天有时特别闷热就是因为空气湿度大,人身上汗水不容易蒸发。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蒸发可以吸热制冷,据此分析判断即可。7.【答案】C【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解析】【解答】 海波是晶体,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在熔点48℃时,海波的状态有三种可能:(1)固态,(2)固液共存态,(3)液态;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分析】 对于晶体来讲,在熔点(凝固点)时,物质可能有三种存在的状态(1)固态,(2)固液共存态,(3)液态。8.【答案】C【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解析】【解答】AC.根据图片可知,该物质的温度不断降低,应该为晶体的凝固过程。BC段虽然温度不变,但是持续放热,但温度保持50℃不变,则该物质是晶体,该物质的凝固点是50℃,故A错误,C正确;B.CD段温度不断降低,此时t=15min时应该为固态,故B错误;D.BC段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凝固过程,则第8min时,该物质向外放热,故D错误。故选C。【分析】 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且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凝固前是液态,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凝固后是固态。9.【答案】B【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解析】【解答】A、实验中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所以装置安装应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方便调节铁圈高度等,A错误。B、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能保证相同时间内冰和石蜡吸收的热量相同,这样便于对比它们的温度变化情况,B正确。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的物质在2-6min内温度不变,处于熔化过程,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C错误。D、冰是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A图线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所以A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石蜡是非晶体,熔化时温度持续上升,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石蜡,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1、实验装置安装顺序:因为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所以装置安装需“由下到上”,这样能保证用外焰加热,且便于调整各部分高度。2、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如冰。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如石蜡。3、控制变量法:在探究不同物质的熔化特点时,控制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这里通过将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来实现,保证实验的科学性。10.【答案】B【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解答】A、吃冰棒解热是利用冰熔化吸热,而简易冰箱是利用水蒸发(汽化的一种形式)吸热,两者原理不同,所以A错误。B、水蒸发时会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能让食物温度也降低,起到保鲜作用,所以B正确。C、提高水的温度会加快水的蒸发,但同时也会提高饭菜的温度,饭菜更容易变质,不符合简易冰箱保鲜的目的,所以C错误。D、简易冰箱是盆中的水蒸发,从周围(包括饭菜周围)吸收热量,使饭菜温度降低,而不是从剩下的水中吸热,所以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汽化现象: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过程需要吸热。熔化现象: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本题主要考查汽化(蒸发)吸热的应用,需要区分汽化和熔化这两种不同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从而判断简易冰箱的制冷原理。11.【答案】B【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解析】【解答】AB.冰块变小,即从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干冰变小,即从固态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A错误,B正确;CD.小水珠生成,是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需要放热。薄霜是水蒸气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需要放热,故CD错误。故选B。【分析】 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需要吸热;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需要吸热;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需要放热;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需要放热。12.【答案】A【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解析】【解答】A.冰雪消融,即冰雪从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正确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的小水珠,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窗花是水蒸气遇冷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而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需要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为升华,需要吸热;(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需要放热;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需要放热;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为凝华,需要放热。13.【答案】B【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解析】【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过程①中,液态的水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A错误;BC.根据图片可知,过程②中,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故B正确,C错误;D.根据图片可知,过程③中,小冰晶变成小水滴发生熔化现象,此过程需要吸热,故D错误。故选B。【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14.【答案】A【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解析】【解答】造雪机将水吸入,喷出 “白雪”。水是液态,雪是固态,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雪,这种物态变化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故选A。【分析】确定物质变化的初态和末态:水(液态)→雪(固态)。回忆物态变化的定义:凝固:液态→固态。凝华:气态→固态。升华:固态→气态。液化:气态→液态。对比初末态与物态变化定义,得出正确选项。15.【答案】C【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解析】【解答】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固态的萘受热直接变成气态萘蒸气,这个过程属于升华,停止加热后,萘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萘粉末落在树上,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这个过程属于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16.【答案】热胀冷缩;35.8;-12【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解析】【解答】液体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测量温度。左图中,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 ℃,分度值为0.1 ℃,根据液面位置,示数为35.8 ℃。右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0刻度的下方,示数为-12℃。故第1空填:热胀冷缩;第2空填:35.8;第3空填:-12。【分析】液体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根据液面位置,测量温度。17.【答案】水;冰;丙;甲【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1)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可知,水蒸气放热液化成水,水放热凝固成冰,冰吸热升华成水蒸气,则甲是水,乙是冰,丙是水蒸气,(2)根据图3可知,液态氨吸热变成气态氨发生汽化现象,气态氨放热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则热棒B端的物态变化形式与图1中由丙到甲的物态变化形式相同。【分析】 固态到液态为 熔化 ,需要吸收热量。液态到气态为 汽化 ,需要吸收热量。气态到液态称为 液化 ,会放出热量。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以及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这两种过程分别称为 升华 和 凝华 ,它们在变化过程中分别吸收和放出热量。18.【答案】升华;吸收;液化【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解析】【解答】 打开包装盒, 其中的干冰吸热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而空气中的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吸收热量。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19.【答案】先凝固后熔化;升华【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解析】【解答】制作冻豆腐时,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在解冻时,冰再熔化成水流出,豆腐中出现小孔。干冰在常温下,直接变为气体,发生升华现象,并从周围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雾。【分析】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固体变为液体,是熔化现象;固体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水蒸气放热变为水,是液化现象。20.【答案】丁;甲、乙【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解析】【解答】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图中,甲、乙、丙熔化图像有温度不变现象,符合晶体熔化特点,即甲、乙、丙为晶体;丁熔化图像中,温度逐渐上升,没有熔点,是非晶体。同种物质,熔点相同,图中甲、乙熔点相同,可能是同种物质。【分析】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逐渐升高;相同物质,熔点相同。21.【答案】(1)升华;相同(2)外;液化(3)先降低后升高;适当浓度盐水结成冰;强【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1)衣柜内的樟脑丸是固体,一段时间后樟脑丸不见了,直接变为了气体,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固态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2)夏天,公交车内开空调,温度低,车外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在车窗玻璃外表面液化形成小水珠;(3)根据表中数据,盐水浓度增大时,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由于药品要在0℃以下存放,而盐水的凝固点低,对药品降温时,选用适当浓度盐水结成冰。制作冷藏盒外壳的材料,需隔热能力强。【分析】(1)固体直接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2)水蒸气遇冷,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3)根据颜色浓度和温度变化,判断凝固点的变化趋势;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22.【答案】(1)气体热胀冷缩;降低(2)低于;湿泡温度计上的水蒸发吸热,温度降低;(3)甲;体温计【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蒸发及其现象【解析】【解答】(1)图甲中,烧瓶密闭,内中装气体,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液柱向左移动,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当液柱向右移动,温度在降低;(2)图乙中,温度计液泡用湿布包起来,湿泡温度计上的水蒸发吸热,液泡放热,温度降低,低于干泡的28℃;(3)图丙中,阳光在百叶箱上方,若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进百叶箱,外层百叶条应向下倾斜,采用甲图方式倾斜;箱内的温度计可记录最高气温,则温度计液柱上升后,不能自动下降,和体温计的结构相似。【分析】(1)气体温度计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测量温度;温度降低时,液柱向烧瓶内移动;(2)温度计上的液体蒸发吸热,温度计示数降低;(3)根据百叶条倾斜方向,挡住阳光的照射;体温计的液柱遇到高温能上升,温度降低时,不下降。23.【答案】(1)自下而上;96(2)B(3)不变;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始温度【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解析】【解答】(1)组装图甲实验装置时,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高度,又因为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入液体且不能触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要安装好烧杯之后再安装温度计,故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装置;由图甲可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柱在90℃以上第6小格,故温度计的示数为96℃。(2)水沸腾时烧杯底部和上方都有大量水蒸气产生,因此上升的气泡体积逐渐变大,所以图乙中B是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示意图。(3)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98℃不变。实验中为了缩短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可以采用的措施有:加上盖子(图甲已经实施该措施),提高水的初始温度、减少水量。故第一空为自下而上,第二空为96,第三空为B,第四空为不变,第五空为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始温度。【分析】1.掌握水沸腾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器材组装顺序是自下而上,了解温度计使用规范;2.熟练掌握水沸腾的条件和特点,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而在沸腾前气泡上升时逐渐减小。(1)[1]组装图甲实验装置时,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同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完全浸没的同时不碰到杯底或杯壁,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装置。[2]由图甲可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96℃。(2)沸腾前,上方水温低,气泡上升时,内部的气体和少量水蒸气遇冷液化,因而体积变小,气泡变小;沸腾时,水大量汽化,水蒸气不断进入气泡,且上升过程中水压变小,所以气泡变大。所以图乙中B是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示意图。(3)[1]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98℃不变。[2]实验中为了缩短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在图甲装置的基础上,还可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水的质量,也可以提高水的初温。24.【答案】(1)96(2)100;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方法①【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解析】【解答】解:(1)甲图温度计分度值是,液柱在以上第6小格,读数为。(2)乙图中,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的阶段对应的温度是,所以水的沸点是;从图象可获取信息,比如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沸腾的核心特点);或“水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等,体现了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规律。(3)根据乙图,水在高温阶段(刚沸腾后)降温速度更快(温度变化率大 )。方法①先让热水在高温段冷却5min(降温快),再加冷水;方法②先加冷水降低初始温度,再冷却时降温慢。所以 方法① 冷却效果更好。故答案为:(1)96(2)100;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方法①【分析】1、温度计读数(先确定分度值,再读对应刻度);这是基本测量工具的读数规范,确保数据准确。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本题图象反映实验中沸点);3、沸腾的特点(达到沸点后,持续吸热、温度不变);这是区分沸腾与其他吸热过程的关键,是实验探究的核心结论。4、热传递的效率(温度差越大,热传递越快);高温物体在温度较高时,与环境的温差大,散热(降温)速度更快,利用这一规律可优化降温策略,体现物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25.【答案】(1)水蒸气(2)小华用的水比小明的多(3)高于;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解析】【解答】解:(1)水沸腾时,内部剧烈汽化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 水蒸气 散发到空气中。(2)小明和小华用相同装置(相同热源),小华加热至沸腾时间长。在装置相同、初温相同(都接近)时,最可能是 小华用的水质量比小明多 ,水的质量越大,升高到沸点吸收的热量越多,加热时间越长。(3)撤酒精灯后,烧杯底部温度 高于 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烧杯底部还能从石棉网(或热源残留热量)吸热,水达到沸点后,虽然酒精灯撤去,但烧杯底部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从烧杯底部吸热,所以水温暂时保持不变。故答案为:(1)水蒸气(2)小华用的水比小明的多(3)高于;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分析】1、汽化(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汽化);水沸腾时,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气泡是水蒸气汇聚形成的。2、热量计算公式;水的比热容 c 不变,初温、末温相同(末温是沸点),则相同,质量m越大,需吸收热量Q越多,加热时间越长。3、热传递条件(存在温度差):烧杯底部与石棉网有温度差,能持续吸热;水达到沸点后,若能继续吸热则沸腾,温度不变。4、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虽脱离酒精灯,但因烧杯底部温度高,满足“继续吸热”,所以短时间内仍能维持沸腾状态,温度不变。26.【答案】(1)热胀冷缩;水银(2)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3)1;96(4)【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液化及液化放热;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解析】【解答】解:(1)液体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酒精的沸点是 78℃,水银的沸点是357℃,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2)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所以很难看清示数(3)①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6℃②当温度到达 98℃时就不再升高了,此温度即为沸点,此时吸热,但温度不变(4)根据表中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答图所示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水银(2)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3)1;96(4)【分析】1、液体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 。选择测温物质时,要保证实验温度范围内,测温物质处于液态。水沸腾时温度接近,酒精沸点是,低于水的沸点,水沸腾时酒精会汽化,无法测温;水银沸点,高于水的沸点,能在实验温度下保持液态,所以选水银。2、涉及液化现象。热水倒入烧杯,产生大量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温度计管壁温度低,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在管壁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管壁上,导致难以看清示数。3、温度计读数要先看清分度值。丙图温度计分度值是,液柱在以上第6小格,所以示数是。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沸点。表格中6、7、8分钟时温度都是,说明水沸腾后温度不变,故沸点是。4、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在坐标图(丁图)中找到对应的点(如(0,88)、(1,90) 等 ),然后用平滑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能得到水的温度 - 时间图象,以此直观呈现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包括升温阶段和沸腾时温度不变的阶段。27.【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未浸入液体;视线未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4;100℃的沸水;1℃;2mm;变化相同体积的液体,玻璃管越细,变化长度越长,精度就越高;降低;灵敏度高【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制作简易温度计【解析】【解答】(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知,甲图A中读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视线没有与液柱的液面相平;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未浸入液体。(2)根据甲中B图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刻度线在零下,那么读数为-4℃。(3)标注温度计的刻度时,关键是确定0℃和100℃的位置。将玻璃瓶分别放入0℃的冰水混合物和100℃的沸水中,并标记好液面所在位置,最后将两个标记之间的长度均匀100等分,由于0℃和100℃均匀100等分,所以得到最小刻度为1℃。(4)根据V=Sh可知,选择管径较小的吸管,则变化相同的温度时液柱的长度变化量较大,因此分度值更小而准确度更高,故选择D吸管,即内径为2mm的透明吸管。(5)①根据图片可知,当液面由A上升到B时,瓶内空气体积缩小,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可知,则气温在降低。②根在相同温度的变化量下,气体膨胀要远远大于水的膨胀成都,所以对比丙、丁两款产品,丁产品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分析】 (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然后观察温度计上的标注数字的大小关系,确定液柱上表面处于零上还是零下,根据液柱上表面位置读出温度数值;(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玻璃瓶中的液体遇热膨胀时,会在玻璃管中上升;(3)温度计依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液体越多,相对来说体积的变化量就越大,同样,变化相同体积的液体,玻璃管越细,则变化的长度就越大;(4)根据公式V=Sh分析解答;(5)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原理是气温降低,玻璃管中液体上升,气温上升,玻璃管中液体降低;对比液体和气体受温度变化,体积变化的不同及温度计结构,分析优缺点。28.【答案】(1)冰洋表面温度很低,周围的水蒸气在上面放热,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小冰晶,这就是看到的“白色粉末”。(2)冰棒表面温度很低,舌头上的水放热,从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形成冰,因此被冰棒“粘”住。【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凝华及凝华放热【解析】【分析】(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向外放热;(2)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向外放热,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以及吸热还是放热。(1)冰棒表面出现的一层白色“粉末”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2)舌头上的水温度比冰棒高,吃冰棒时,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固成冰,所以冰棒粘舌头。29.【答案】地面上的水分在太阳的照射下蒸发.【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解答】解:东巴文“晒干”字的上部是太阳光线,中部是水汽,下部是大地。其物理含义是:地面上的水分(大地中的水),在太阳光线的照射下,吸收热量,发生蒸发(汽化的一种形式) 现象,变成水汽散发到空气中,也就是地面上的水分在太阳的照射下蒸发。故答案为:地面上的水分在太阳的照射下蒸发【分析】1、汽化(蒸发):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在这个情境中,太阳照射提高了液体(地面水分 )的温度,加快了蒸发过程。2、蒸发的条件:蒸发需要吸收热量,这里太阳提供热量,使地面水分获得能量,从而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体现了蒸发吸热且与温度等因素相关的特点。30.【答案】解:(1)在冰水混合物中,即温度为0℃时,水银柱的长度是8cm;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即温度是100℃时,水银柱的长度是28cm,两者之间的水银柱长度则外界温度每升高1℃时,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为(2)当室温为25℃时,相对于0℃,水银柱上升的高度为所以水银柱的长度为(3)若玻璃管上面至少要预留3cm不标注刻度,则水银柱的最大长度为设能测量的量大温度为t,相对于0℃,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水银柱上升的高度为:所以:,解得:,即这支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答:(1)温度每升高1℃,该温度计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0.2cm;(2)当室温为25℃时,水银柱的长度是13cm;(3)若玻璃管上面至少要预留3cm不标注刻度,这支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110℃。【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摄氏温度及其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温度0~100℃间的长度,计算1℃间的距离;(2)根据温度计上的单位长度,结合实际温度,计算实际长度;(3)结合温度计的预留长度,计算有刻度的范围,再计算最高温度。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秋-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提升卷(学生版).docx 2025年秋-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提升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