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三素养体验活动答题纸物理学科)(注意事项:采用网上阅卷在右侧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题的试题组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 (九年级( )班 姓名( )考 生 号)(条形码粘贴处)(缺考标记:)(第 1 卷 选择部分(24分))(12345CABDCABDCABDCABDCABD678910CABDCABDCABDCABDCABD1112CABDCABD)BABDB DACDC BB(第Ⅱ卷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31分)13.05014.省力B靠近变大15.弹性形变动弹性势B重力势16.粗轮轴斜面17.重力势动动减小18.320066.7%20019.(3)秒表(4)nmgh/t(5)A20.等于小于21.大于大于5:322.A重力势能)(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答案无效)(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45分。解答24、25题时应有解题过程)23.(每图2分,共计6分)24.(6分)⑴800J⑵100w⑶90%25.(6分)⑴1800N⑵33.3m/s⑶1.8×107J)( )(26.(8分)⑴木块被推动距离远近转换⑵速度相同控制变量⑶mA<mC<mB和⑷不同高度大27.(7分)⑴匀速⑵74.1%⑶越重⑷0.54⑸越大(绳与滑轮、滑轮与轴之间)摩擦力变大⑹C28.(8分)⑴平衡右水平⑵F1l1=F2l2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结论⑶0.5变大⑷3/429.(4分)⑴不是⑵省力⑶20倾斜程度)初三素养体验活动物理学科(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如图所示的四种用具,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瓶盖起子 B.筷子夹食物C.天平 D.压蒜器2.下列关于做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冰壶脱手后继续在冰面上滑动时,人对冰壶不做功B.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足球受到的重力对足球做功C.马拉着车在平路上行驶,马对车不做功D.人推汽车但没有推动,人对汽车做功3.如图是筷子夹菜时的杠杆示意图,其中的一根筷子受阻力和动力方向都正确的是( )A. B.C. D.4.如图,9.3阅兵时“运油-20”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歼16战斗机加油,加油过程中,若战斗机的高度和速度不变,则战斗机的( )A. 动能增加,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B. 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C. 动能减小,势能不变,机械能减小D. 动能增加,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5.“五一”假期,小林和爸爸一起去登红山,小林用了15min登到山顶,爸爸用了20min登上了山顶,爸爸的体重是小林的1.5倍,则小林与爸爸的登山功率之比为( )A. 9∶8 B. 8∶9 C. 1∶2 D. 2∶16.工人师傅要将重物提升,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且工人师傅施加拉力不变,能一次性吊起最多重物的方法是( )A B. C. D.7.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B>AC,沿斜面AB和AC分别将同一重物从它们的底部以相同时间拉到顶部,拉力分别为F1和2,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其功率为P1和P2,则( )A.F1<F2,W1=W2,P1=P2 B.F1<F2,W1<W2,P1<P2C.F1>F2,W1>W2,P1>P2 D.F1<F2,W1=W2,P1<P28.把一个铁锁用绳子悬挂起来,将铁锁拉到自己的鼻子附近,稳定后松手,铁锁向前摆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锁摆回时一定会打到鼻子B.铁锁最终会停下来是机械能消失了C.铁锁由高处摆到低处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主要转化为动能D.铁锁上升的最大高度逐次降低,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9.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 )A.有用功减少,总功减少B.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C.有用功不变,总功不变D.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少10.如图所示,将一把轻质米尺从中点O处支起,并在其两边分别挂四个钩码和两个钩码,此时米尺恰好平衡。下列增减或移动钩码的操作中,仍能使米尺继续保持平衡的是( )A. 两边各加一个钩码B. 两边的钩码各向外移动一格C. 左边增加一个钩码,右边钩码向外移动一格D. 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减少一个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11.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羽毛球甲和乙,分别从竖直放置的M管和N管中的A高度处同时静止释放,沿竖直方向经B高度处落至管底.M内的空气已全部抽出,甲下落过程中不受阻力;N内的空气未抽出,乙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不可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通过B处时的动能等于乙通过B处时的动能B.甲在B处的重力势能等于乙在B处的重力势能C.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甲和乙所受合力大小始终相等D.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重力对甲做的功大于重力对乙做的功12.如图所示为《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用于汲水的桔槔,硬杆AB可绕固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A端连接细杆,细杆下端悬挂水桶,B端悬挂配重。已知,水桶和细杆的总质量为4kg,桶中最多可以装入16kg的水。人对杆的作用力始终沿竖直方向,作用力最大为100N。忽略硬杆AB的质量、轴处的摩擦及空气阻力。g取10N/kg。为使汲水前、汲满水后硬杆AB均可以在水平位置平衡,且两次平衡时细杆均保持竖直,水桶均未接触水面,下列配重可以选用的是( )A.12kg B.16kg C.22kg D.26kg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31分)13.小华同学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重500N的物体,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若该物体在10s内移动5m,则在此过程中重力做功为______J,小华做功的功率是______W。14.花匠手握如图所示的修枝剪刀把手的末端,便可以轻松地剪断树枝,这时修枝剪刀属于______杠杆,它的支点在______点,要想更轻松剪断树枝,可以让树枝______(靠近/远离)支点。使用时,若在轴上加润滑油,则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_____(变大/变小/不变)。第14题图 第15题图15.在水平地面上铺一张纸,将皮球表面涂黑,使皮球分别从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在纸上留下黑色圆斑A、B,留下圆斑说明皮球下落到纸面上时发生了______,此时能量的转化过程是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分析图中两个圆斑大小,还能知道,球从较高处下落形成的圆斑是图中______(选填“A”或“B”),这是因为在较高处的皮球______能大。16.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用的简单机械除了杠杆、滑轮,还有斜面和轮轴。如图所示,是用螺丝刀拧螺丝的情景。手柄______(选填“粗”或“细”)一些的螺丝刀用起来更省力,这是运用了________(填“斜面”或“轮轴”);螺丝钉是一种简单机械,螺丝钉上螺纹的展开长度相当于________(填“斜面”或“轮轴”),螺纹密一些的螺丝钉拧起来更省力。第16题图 第17题图17.弧形轨道ab段光滑,bc段粗糙,小球从a点经最低点b运动至c点.从a到b的过程中,小球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经过b点时,小球__________能最大,从b到c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__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18.如图所示已知斜面长为8m,斜面高为4m。小南同学用绳子沿斜面将重为800N的木箱由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拉力大小为600N,绳重不计。小兵对木箱做的有用功______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斜面对物体施加的摩擦力为______N。19.小华想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估测自己跳绳时克服重力的平均功率(不计绳重)。(1)用体重计测量自己的质量m;(2)估测自己平均每次跳起的高度h(人的重心上升的高度);(3)用________(填测量器材)记录跳n次所用的时间t;(4)数据处理:平均功率P=________;(5)小明和小华两人想比较跳绳的平均功率(假设两人跳起的平均高度相同),则________。A.频率相同,体重大的功率大 B.频率相同,跳的时间长的功率大C.体重相同,频率高的功率小 D.体重相同,跳的时间长的功率大20.如图所示,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甲、乙两种方法使其一端缓慢抬离地面,若F甲和F乙始终竖直向上,则F甲______F乙,如果两种方法都将水泥板缓慢拉到竖直位置,不计空气阻力等因素,两次拉力做功W甲______W乙。 (两空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1.甲、乙两辆相同的汽车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空气阻力忽略不计)。由图可知,甲车的动能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车的动能,甲车的功率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车的功率;经过相同的时间,甲、乙两车牵引力做的功之比为_________。第21题图 第22题图22.把常用的按钮式圆珠笔笔尖朝上,笔尾抵在桌面用力按下后放手,它会弹起很高。把它拆开后发现,它能弹起的原因是内部装有一根弹簧,如图甲所示。图乙中,A为按下后放手的时刻,B为按下后弹簧恢复原长的时刻,C为向上运动到最高点的时刻。弹簧的弹性势能在 ___________(选填“A”“B”或“C”)点最大。圆珠笔在B→C过程,动能转化为___________。三、解答题(作图题每题2分,计算题要有解题过程每题6分,其余每空1分,共45分)23.(6分)作图题(1)如图所示,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l1为动力F1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动力F1的示意图和F2的力臂。(2)如图所示,要求人站在地上通过滑轮组提升重物,请用笔画线组装滑轮组;(3)学校一块指示牌被风刮倒后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将指示牌扶起的最小力的示意图及其力臂(CD为底座)。(1) (2) (3)24.(6分)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400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为250N,物体在10s内匀速上升2m,不计绳重及摩擦。求:(1)工人对物体做的有用功;(2)拉力的功率;(3)若匀速提升重为900N的物体,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5.(6分)某型号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104W,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1800N.在额定功率下,当汽车匀速行驶时,求:(1)发动机所提供的牵引力大小;(2)行驶速度的大小;(3)行驶5min牵引力所做的功.26.小明为了探究物体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实验中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这种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法;(2)由图甲可得出结论:物体质量一定,__________越大,动能越大;若要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则需将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并观察记录,此结论要体现__________法;(3)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时,小明用A、B、C三个物块分别从一定高度下落后打在三个相同的桩上,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现象,分析可知A、B、C三个物块的质量由小到大关系是__________(A、B、C的质量分别用、和表示)。(4)为了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应让质量相同的物体,从__________(选填“相同高度”或“不同高度”)由静止自由放下,结论:当质量一定时,物体所处的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__________。27. 如图所示,是小明“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 物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1 1 0.1 06 0.3 55.6%2 2 01 1.0 0.3 66.7%3 4 0.1 1.8 0.3(1)实验过程中,应竖直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2)第三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精确到0.1%);(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物重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4)若在第三次实验中,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则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W;(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随着物重的增大,额外功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6)小华也利用重为1N、2N、4N的物体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测得的机械效率均大于小明的测量值,则小华测量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A.测拉力时,弹簧测力计未调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下方B.弹簧测力计每次拉动物体时均加速上升C.所使用的动滑轮重力比小明使用的小28.小明根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开始时,杠杆的位置静止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小明通过调节杠杆右端的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然后进行下面的实验探究;(2)通过改变杠杆两边钩码的位置和个数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小明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分析数据可知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用公式表述);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1 1.0 0.3 1.5 0.22 1.5 0.2 2.0 0.153 2.0 0.15 1.5 0.24 3.0 0.1 1.0 0.35 6.0 0.05 3.0 0.1(3)如图乙,每个钩码重0.5N,当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拉着变成倾斜地拉着,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小明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装如丙图,杠杆的自重是G0,C点和A点,分别是杠杆总长度的处和处,小明两次将重为G的钩码分别挂在A点和C点,使钩码上升同样的高度,已知,两次机械效率分别是ηA和ηC,则= (不计摩擦)。29. 如图所示是某一科学小组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斜面倾斜程度 物块重G(N) 斜面高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s(m) 机械效率η较缓 10 0.1 5.0 1较陡 10 0.3 6.7 1 45%最陡 10 0.5 8.0 1 62.5%(1)沿斜面拉动木块时,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的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和斜面对木块的摩擦力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2)比较表中的数据,可知斜面是一种___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的简单机械。(3)计算当斜面较缓时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1%),由实验可得初步结论: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_____越大,机械效率越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江苏省扬州市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docx 江苏省扬州市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