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立达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苏州立达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初二物理
满分100分,时间70分钟。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诗句中都含有光现象,其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 峰多巧障日 B. 起舞弄清影
C. 明镜可鉴形 D. 双桥落彩虹
2. 《黄河民歌春晚》以“黄河”为纽带,以“民歌”为载体,以“春节”为节点,以年终岁尾中国人必备的一道文化大餐“春晚”为情感依托,用板胡、唢呐、贝斯、吉他、鼓等乐器共同奏响民歌《信天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音乐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听众的耳朵
B. 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音调越高
C. 用不同的力度吹奏唢呐,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D. 现场剧院内墙用吸声材料装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 一个电子钟如果放置在甲、乙、丙、丁四个平面镜前的位置及示数(如图所示)。通过这四个平面镜看到的电子钟的示数,其中正确的是( )
A. 甲是10∶21 B. 乙是15∶10 C. 丙是15∶01 D. 丁是12∶01
4. 有一种随身携带的“声波盒”,它可以发频率为47000Hz的特殊声波使液体高频振动产生无数微小的气泡,再立即使其破裂,这个短暂的过程,会产生强烈冲击力,将物体表面的污渍、油脂撞击并剥离下来,达到高效清洁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种特殊声波属于次声波
B. B超也是应用这种特殊声波
C. 这种特殊声波响度很大,所以人耳听不到
D. 人耳能听到这种特殊声波
5. “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如图所示,电视机中正在播放航天员开设的精彩太空科普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航天员的声音是通过超声波的形式传回地球的
B. 回看时用倍速播放,声音会变尖是因为改变了声音的音色
C. 航天员的声音在空间站内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D. 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6.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现象与此原理不同的是(  )
A. 镜花水月 B. 如影随形
C. 一叶障目 D. 坐井观天
7. 周末琴琴同爸妈一起逛商场,在商场楼下过道上看到一个超大平面镜,走近镜面,发现如图所示的奇特场景。像这样多次反复成像所需要的平面镜至少(  )
A. 1块 B. 2块 C. 3块 D. 4块
8.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词歌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词歌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能量
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C.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D. “人面桃花相映红”中的“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9. 如图所示描述了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情景: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酒客以为杯里有蛇。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下列关于“蛇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蛇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酒客看到墙上的弓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C. “蛇影”和弓的大小相等 D. “蛇影”是实像
10. 如图所示,为了让反射光可以照射到墙上的A点,下列办法可行的是(  )
①入射光线位置不变,平面镜向上平移一段距离;
②入射光线位置不变,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
③入射角不变,入射光向左平移一段距离;
④入射点位置不变,入射光逆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如图所示,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小明做了以下一些动作:①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②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③站在原地下蹲;④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⑤请别人将试鞋镜抬高一些。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鞋的是(  )
A. ②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③⑤
12. 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小华沿与镜面平行的直线从走到,从平面镜底边两端点向直线作垂线的交点分别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华只有行走到段才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的像
B. 小华在段或段行走时,平面镜中无法形成自己的像
C. 小华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
D. 小华在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先变大后变小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3. 生产实践中利用超声波能传递___________(选填“能量”或“信息”)可以检测出锅炉是否有裂纹。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我市每年9月18日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使警报声传得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警报声听起来很“尖锐”,这是因为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14. 小明在学校操场做了一个实验:阳光下让杆直立于点,如图甲所示,每间隔几分钟记下影子端点的位置,画出其轨迹如图乙。图中点离点最近,则连线指向______方(东/南/西/北),为了更准确地确定其方向,你认为所选的直杆应适当______(长/短)一点。
15. 小明在做“光在液体中的传播”实验时,他在玻璃缸内配制了白糖水,静置一段时间后,用一束激光斜向上射入白糖水中,发现白糖水中的光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弯曲的曲线,你认为原因是______。若保持激光入射方向不变,将白糖水搅拌均匀后你会发现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16. 某天出现了日偏食现象(如图甲),同时在树荫下看到了许多月牙形的光斑(如图乙):日偏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亮这三者处在中间位置的是______,日偏食的轮廓是弯曲的圆弧,原因是______,月牙形光斑形成的原因与日偏食形成的原因______(相同/不相同),月牙形光斑是______的实像。
17. 雨后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为了不踩到地上积水,应该走______(亮处/暗处)这是因为光在地上积水处发生了______反射。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______反射的缘故,它______(遵循/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若一条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平面镜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______度,若镜面顺时针转动10°,反射光线转过______度。
18. 如图是小明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知识时用手机拍摄到的小魔术“浇不灭的蜡烛”。
(1)该现象中各装置及仪器位置的俯视图设计正确的是______
(2)若图中竖立的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了少许,为保证魔术顺利,图中玻璃杯应______(仍放在原位置/向左移动少许/向右移动少许)。
19. 小文在参观科技馆的时候发现了一个3D全息投影展示台(如图甲)。围绕展台可以从前后左右四个角度观察汽车的外形,其原理是利用四个反射面反射液晶电视上的图像。请帮小文设计利用平板电脑(相当于展台的液晶电视),反射面选用4片茶色透明三角形塑料片等器材,制作一个3D全息投影展示台:
(1)制作三维图片时,若希望出现图乙中的立体F像,则平板电脑屏幕1区图形应设计成图丙中的__________;
A. B.
C. D.
(2)尝试投影后发现立体F像成像位置太高,这时他应调整平板电脑上四个图像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平板电脑屏幕中心O点,小文认为制作更大的反射面可以使立体的像更大,这一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20. 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当把重物M放在台面P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此时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____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光斑向D点的_________ (选填“左”或“右”)侧移动.
21. 如图所示,这是法国菲索设计的,他第一个测出了地面上的光速,光源发出的光被毛玻璃片(也能透过光线)反射后,穿过齿轮A的齿隙(如图中P),然后经过相当长的距离AB,从B处的平面镜M循原路反射回来,仍然通过齿隙P而被观察到。若齿轮以某一转速转动时,从P穿出的光线恰被齿1挡住,从Q穿过的光线返回时恰被齿2挡住,这时观察者便看不见光线。如果齿轮的齿数为Z,每秒钟转nr,AB距离为L,由这个实验测得光速的表达式是?
三、解答题
22. 按照要求作答:
(1)如图甲,是反射光线,画出其对应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2)如图乙,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点光源发出的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点的光路图。
(3)如图丙,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4)如图丁,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请用光路图画出半透明纸上的像。
23. 古筝是中国独特的民族乐器之一,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小红在古筝演奏中发现,拨动不同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她利用弦音计(如图甲)做研究,弦音计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根弦线的松紧程度都相同,她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
(1)若她选择b、c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______的关系,若她要研究音调与弦线材料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_两弦线做实验;这种实验方法叫做______;
(2)小红在古筝演奏中还发现,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出声音的______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如图乙所示),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______来实现的。
24. 如图甲为某次小涛同学在暗室里做光色散实验示意图。
(1)实验中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说明白光是由_______混合而成的,其中A端是_______色光;
(2)历史上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的是英国科学家________;
(3)如果分辨不清光屏上彩色光带的色彩,可以适当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光屏与三棱镜间的距离;
(4)实验时用白色的光屏,是因为________。若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插一块红玻璃,则白屏上将会呈现________光;
(5)如图乙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_____上,此时从小孔中看见的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
25. 小宇发现小汽车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许多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有关。
(1)如图所示,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这样做可以使车内物体通过前挡风玻璃所成的______(虚/实)像位于司机的______(前上方/前下方/正前方),有利于司机观察前方路面情况,保证行车安全;
(2)小汽车前车灯的反光装置相当于______(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它对光线有______(会聚/发散)作用;小汽车前车灯一般都安装在车头下部,是因为前车灯越低,夜间路面上凸起的障碍物在灯光的照射下影子就越______(长/短),这样能更好地让司机发现障碍物。
26. 小明利用装置探究小孔成像规律。
(1)如图甲,LED光源是由多个LED灯泡构成的发光灯组,请根据眼睛观察的位置,画出看到的LED光源发光灯组图形是______(选填)形。若增大光源与小孔间的距离,则所成的像______(变大/变小)。
(2)在探究孔的大小对小孔成像的影响时,将遮光板慢慢插入卡槽,改变三角形孔的大小,这样设计的优点是:______。
(3)如图乙所示是小明用易拉罐制成的简易针孔照相机,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小孔对着______(明亮/较暗)的物体进行观察更容易看到物体的像。如果在易拉罐的底部扎了上下两个形状依次为“△、○”的小孔,则在半透明膜上可以观察到______。
A.上下两个“”
B.上下依次为“○、○”
C.上下依次为“▽、○”
(4)小明用自制的针孔照相机观察太阳,当小孔足够小时,光斑为______形,继续减小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亮度______(增强/不变/减弱)。
(5)小明用自制的针孔照相机观察彩色钟面时,所成的像是______(彩色/黑白)的。
27. 我国古代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有“以一镜照形,……是影也与形无异”的描述,这激发了小华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在水平桌面上进行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
(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竖直玻璃板的前方,在玻璃板前观察时发现蜡烛的像有明显“重影”,将这个玻璃板更换为______(茶色玻璃板/薄玻璃板)可以减小“重影”对实验的影响。
(2)更换玻璃板并记录玻璃板的位置后,小华将未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方,移动蜡烛B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甲所示,在白纸上处标记蜡烛A的位置,在______()处标记像的位置,并比较蜡烛A的像的大小与蜡烛本身是否相同。
(3)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实验。如图乙所示为小华的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图,图中、、为蜡烛A的位置,、、为蜡烛A的像的位置,根据图乙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4)小华综合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及数据,得出了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
(5)为玻璃板的竖直边,蜡烛和玻璃板俯视图如图丙所示;图中点为蜡烛像的位置,现将蜡烛移动到图中点,要使此时蜡烛的像的位置仍在点,可以先将玻璃板以竖直边为轴______(顺时针/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小于90度),然后移动玻璃板______(增大/减小)点到玻璃板的距离。
(6)如图丁,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像将______(仍然/不再)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
(7)如图戊,保持蜡烛A的位置不动,将平面镜沿着截成两半,左边一半向后平移,右边一半向前平移,则( )
A.两边玻璃各成一半的像,合起来是完整烛焰
B.两边都能成完整的像,左边的像变小,右边的像变大
C.两边都能成完整的像,且成像在不同位置
28. 某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他先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将平面镜放在一个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用固定的红色激光笔发出一束垂直射向平面镜的光,然后用另一个固定在玻璃罩上的绿色激光笔向点发出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沿方向射出。
(1)实验中,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的目的是______;
(2)沿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当观察到______,则可判断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打开另一红色激光笔逆着图甲中的反射绿光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观察到它的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绿光方向射出,由此说明______;
(4)如图乙所示,一束入射光与液面的夹角保持45°不变,经液面反射后在光屏上形成亮点,若亮点从点移到点,与之间的距离为1m,则说明液面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的高度为______m。
29. 埃拉托色尼测量地球圆周,被称为十大经典物理实验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古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5—前193)将天文学与测地学结合起来,他选择同一子午线上的西恩纳和亚历山大里亚两地,在夏至日那天进行太阳位置观察的比较,如图甲。
在西恩纳附近,有一口深井夏至日那天太阳光可直射井底,如图乙,它表明太阳在夏至日正好位于天顶,在下次夏至日的同一时间,他在亚历山大里亚选择了一个很高的方尖塔作参照,并测量了夏至日那天塔的阴影长度,这样他就测量出直立的方尖塔和太阳光射线之间的角度为7.2°,如图丙。
由于地球与太阳之间距离遥远,照射到地球不同地方的光线可认为是平行的。获得了这些数据之后,他运用了泰勒斯的数学定律,即一条射线穿过两条平行线时,它们的对角相等。由此表明,西恩纳和亚历山大里亚两地与地心的连线对应的圆心角也为7.2°。
下一步埃拉托色尼借助皇家测量员的测地资料,得到这两个城市的距离是787.5千米。一旦得到这个结果,地球周长就可以计算得到。经过埃拉托色尼的修正,数值与后来测得的地球周长非常相近。
(1)太阳光垂直水面直射井底,此时的入射角大小为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周长为______千米;
(3)长度单位“米”的定义起源于法国。1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地球极周长的四分之一)的千万分之一,根据该定义,可以知道地球极周长为______千米。
初二物理
满分100分,时间70分钟。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A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3题答案】
【答案】 ①. 信息 ②. 响度 ③. 频率高
【14题答案】
【答案】 ①. 北 ②. 长
【15题答案】
【答案】 ①. 光在不均匀的糖水中不能沿直线传播 ②. 光线变为一条直线 ③.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6题答案】
【答案】 ①. 月亮 ②. 见解析 ③. 相同 ④. 倒立
【17题答案】
【答案】 ①.
暗处 ②.
镜面 ③.
漫 ④.
遵循 ⑤.
80 ⑥.
20
【18题答案】
【答案】(1)D (2)仍放在原位置
【19题答案】
【答案】(1)B (2) ①. 靠近 ②. 错误
【20题答案】
【答案】 ①. 变大 ②. 右
【21题答案】
【答案】
三、解答题
【22题答案】
【答案】(1) (2)
(3) (4)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粗细 ②. a、b ③. 控制变量法
(2) ①. 音调 ②. 松紧程度
【24题答案】
【答案】(1) ①. 多种色光 ②. 红
(2)牛顿 (3)增大
(4) ①.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②. 红
(5) ①. 同一条直线 ②. 不是
【25题答案】
【答案】(1) ①. 虚像 ②. 前上方
(2) ①. 凹面镜 ②. 会聚 ③. 长
【26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变小
(2)见解析 (3) ①. 明亮 ②. A
(4) ① 圆 ②. 减弱
(5)彩色
【27题答案】
【答案】 ①. 薄玻璃板 ②. ③. 像和物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④. 顺时针 ⑤. 减小 ⑥. 仍然 ⑦. C
【28题答案】
【答案】(1)显示光路 (2)反射光线消失
(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 ①. 下降 ②. 0.5
【29题答案】
【答案】(1)0° (2)39375
(3)400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