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临淄中学高一思想政治月考试题
2025.10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大溪文化因重庆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大溪遗址的发现揭示了长江中上游的一种以红陶为主并含彩陶的地区性新石器时代文化。据此可推断,大溪文化所处的时代( )
①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使用的工具为简单打制的石器
③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④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城市开始出现,贫富分化加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斯大林说:“如果一种经济制度竟不知道怎样来处置自己生产出来的‘多余’产品,而在群众普遍遭到贫困、失业、饥饿和破产的时候却不得不把它们焚毁掉,那么这种经济制度本身就给自己宣判了死刑。”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根本无法克服
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资产阶级为了维护阶级统治,应该去调和阶级矛盾
④经济危机是导致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替代的总根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从乌托邦梦到“新和谐公社”,从托马斯·莫尔到罗伯特·欧文,人类在空想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赴后继艰辛跋涉了300年,他们为真理、为美好的社会留下了一曲曲动人心魄的空想悲歌,但却无法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仅从理性原则出发,并未做出任何行动 ②试图寻找未来理想社会的实现路径
③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④揭露资本主义弊端,主张阶级斗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某同学在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时,收集到了如下历史事件。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②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
④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以下是列宁和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列宁的观点指明了资本主义通往共产主义的捷径
②两者都明确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③习近平总书记的观点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④两者都承认社会发展的统一性是由多样性表现出来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没有能力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责任,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呼唤着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政党组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①使中国人民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
②深刻改变了旧中国的社会性质
③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下列关于党的八大的贡献说法正确的是( )
①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②指出了党和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③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④分析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下表为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部分成就。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改造,使粮食、棉花产量较大幅度增长,依靠农村集体力量修建了84000多座大中小型水库 成功发射第一枚运载火箭和“两弹一星”,科技发展取得巨大突破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 )
①雄辩地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②推动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③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④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 )
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②为我国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④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1949年10月1日,毗邻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的雄伟的天安门城楼,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见证了新中国第一面国旗风展如画,见证了新中国国歌激越雄壮,见证了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庄严仪式。新中国的建立( )
①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③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缘冲突延宕升级,“脱钩断链”愈演愈烈;国内长期积累的 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集中显现,内需不振、预期偏弱等问题交织叠加,保持经济社会平稳 运行的难度加大。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 )
①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②坚定到2035年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不动摇
③发扬斗争精神,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困难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2.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在磨砺中不断成长壮大,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顽强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深刻启示我们( )
①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所在
③党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时代的发展
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战胜困难取得伟大斗争新胜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说明( )
①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
②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③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范式
④实现现代化是各国发展普遍面临的历史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结合,带领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②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
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国际地位已发生根本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这首《恭喜恭喜》创作的背景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经历磨难的中国人民表达抗战胜利的兴奋之情。毛泽东在《新华日报》上题词“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意气风发地抒怀一个长期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伟大民族浴火重生的喜悦和豪迈。抗战胜利( )
①赢得了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表明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是不同的
③所蕴含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④标志着中国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某校高三学子以“接续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素材: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上述材料对在改革开放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是( )
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
③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的根本保障
④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 新中国成立76年,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及进入新时代以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这表明,在新时代( )
①我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共同富裕已基本实现
②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③随着基本国情的不断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
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8.基层广阔天地,青春大有可为。广大青年应坚定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让“请党放心”的誓言与“强国有我”的步伐同频共振,在服务中磨砺、奉献中成长、奋斗中蜕变,绽放出无悔青春、无愧时代的绚丽之花!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悟到( )
①青年要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
②中国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体
③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伟大斗争这一新的伟大工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 为庆祝伟大的改革开放45周年,某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一次中学生微视频大赛。小王同学准备用手机拍摄一组反映改革开放进程的微视频,其中属于新时代的是
①特写: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大包干”红手印的图片
②内景:村民挤在村委会观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闻纪录片
③近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
④外景:村委会门口悬挂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红色横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亟待回答的重大课题。从“第二次结合”到吹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号角,再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在接续探索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这表明,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 )
①坚持自信自立,在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中走自己的路
②强化战略思维,超越社会历史条件以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保持政治自觉,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
④运用科学方法,努力消除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基本矛盾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原始社会末期,金属工具、牛耕等新的生产工具或方式的发明,直接促进了剩余产品的出现。对于剩余产品的不平均分配就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私有制的产生( )
①与氏族制度的瓦解是同一过程 ②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③以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为前提 ④是贫富分化的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 某校理论宣讲团以“民族复兴铸辉煌”为主题制作了一批宣传展板,下列展板内容正确的有( )
①事件: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②事件: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意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③事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意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④事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意义: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 ③④
23.2024“觉醒年代”研学行依托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群,围绕重点文物和史料设置研学项目。师生们就课题(如图)开展研究,参与研讨会、实地研学考察,撰写研究报告。研学行的意义在于( )
研究课题 ①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 ②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③新时代红色文化内涵挖掘及传播 ④北大红楼历史 ⑤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片区 ⑥蒙藏旧址与铸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①依托党的早期活动,探究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变革
②了解有志青年投身革命事业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③感受中华民族觉醒的脉动,领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④充分发挥“第一手材料”与“第二手材料”的作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征程如歌,歌以咏史。《国际歌》唱响坚定信念,“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石库门的灯光》颂唱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光明,“铁锤镰刀的旗帜、指引工农大众的心。燎原的火种、闪烁共产主义真……开天辟地……民族复兴……”。从《国际歌》到《石库门的灯光》,生动诠释了( )
①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最终目的
③人民群众坚定的理想信念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28分)
25.以下是根据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绘制的表格。左栏是搜集的史实例证,右栏是根据史实总结的政治观点,请你帮他完成表格内容,答案写在表格下方 (8分)。
史实例证 政治观点
史例1:“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27岁的李大钊是觉醒年代的新青年,他写就的《青春》就像吹响了理想的冲锋号,唤醒了无数青年,也唤醒了一个时代。 ①李大钊所处时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史例2: ②图片代表的事件及意义:
史例3:1978年,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③改革开放以来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主题是:
史例4: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为实现中国梦打好基础,引领中国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④史例中提到中国梦的本质:
事件:
意义:

26.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简要回顾
会议 召开时间 中心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22日 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20日 经济体制改革
十三届三中全会 1988年9月26日~30日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11日~14日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届三中全会 1998年10月12日~14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11日~14日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七届三中全会 2008年10月9日~12日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3年11月9日~12日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十九届三中全会 2018年2月26日~28日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二十届三中全会 2024年7月15~18日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阐释历次三中全会中心议题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一中心议题的认识。(10分)
27.◆大道如砥,行者无疆
从积贫积弱到屹立东方,从艰辛探索到坚定道路,中华民族在真理光辉的指引下锚定方向、闯关夺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不仅深刻改变自身,更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一切,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真理之光照亮复兴之路”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10分)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高一思想政治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AACDD ACBCC BDACB BDADA ABCB
26.①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2分)
②事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分)
意义: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任一句1分)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分)
④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分)
27.历次三中全会中心议题: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或:表明改革开放永无止境/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2分)
认识: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意义角度任意2句可得4分)
②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的客观规律的要求,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任意2句可得3分,1句得2分)
③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或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发展和完善)。(1分)
28.真理之光照亮复兴之路
真理的光芒,穿越历史时空,照亮复兴之路的征途。马克思主义以其自身的真理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成为照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理之光。(2分)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1分),指引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改革开放,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4分 )
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要一以贯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自信,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伟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