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合肥六中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物 理(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 选择题(1-8 单项选择,每题4 分,9-10 多项选择,每题6 分,共44分)1.国庆假期里,合肥地铁为了应对假期返乡客流量剧增的情况,主要线路晚高峰发车间隔缩短30秒,最小行车间隔仅3分28秒;连续9天实施末班车延时运营,让晚归的乘客不用“赶车慌”。如果某趟列车时速最高可达100km/h,站台之间的直线间距均为2km。由此可知( )A.“缩短30秒”指时刻B.某趟列车时速最高可达100km/h指的是运行的平均速度C.“2km”指的是相邻两站的位移大小D.研究2号线从撮镇(东边底站)到南岗(西边底站)的运行时间时,不能将列车视作质点2.某辆新能源汽车初速度为12m/s,感应到前方有障碍物立刻制动,做加速度大小为4m/s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其制动后5s内的位移为( )A.10m B.18m C.15m D.60m3.如图所示,一物块在地面上滑行,依次通过A、B、C三点。已知其通过AB的时间为t,通过BC的时间为2t,CD=L,AB:BC:CD=7:8:1。如果认为物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C.物块从C点运动到D点所用时间为0.5tD.最终停在D点的右侧4.某学习小组利用频闪相机,拍摄一物块从固定斜面上某位置无初速度释放后的运动过程,得到的一张照片如右图所示。已知该相机的频闪周期为,段对应的实际长度为,段对应的实际长度为,物块可看作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下滑到点时的速度大小为B.物块下滑到点时的速度大小为C.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D.和的比值有可能为1:55.小张同学调节家中的水龙头,每隔相等时间滴下一水滴,然后在其正下方放置一个水杯,水滴可以无阻挡滴进杯子里。某时刻,当第1颗水滴刚滴到杯底时,第4颗水滴恰欲滴下。水龙头出口到杯底的距离为H=80cm,水杯的高度为h=35cm。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A.水滴下落到杯底的速度大小为4m/sB.每隔0.1s滴下一水滴C.水滴经过杯子的时间为D.水滴经过水杯的平均速度为3m/s6.在测试无人机新装备时,无人机悬挂着物资匀速上升。中途物资脱落,脱落后降落伞立刻启动,操作手发现效果不理想,在物资即将落地前又启动喷气减速装置,最终物资落地时速度恰好减为0。从物资离开无人机开始计时,其重心运动的v-t图像如右图所示。若启动降落伞前不计空气阻力,运动轨迹视为直线,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资在内做自由落体运动B.时物资脱落、降落伞启动C.降落伞启动后物资开始减速D.时间内,物资的平均速度等于7.如图所示,有超声波发射和接受装置的测速仪A固定在道路某处,其正前方335m处停了一辆小汽车B。B车启动同时测速仪A向小汽车B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经过,超声波脉冲刚好追上小汽车B,然后立即被反射回来,已知超声波匀速传播且速度大小为。若B车的启动过程可视为匀加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脉冲追上B车时,B车前进了10mB.B车加速度大小为5m/s2C.当测速仪A接收到被B车反射回来的脉冲时,A、B相距为355mD.当测速仪A接收到被B车反射回来的脉冲时,B车的速度大小为10m/s8.课堂教学中,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会使用头戴式耳麦,某次使用过程中教师将耳麦弯曲成如图所示形状,此时话筒受力正确的是( )A. B. C. D.9.开车出行需要注意保持安全车距。在同一直线车道上,甲车和乙车正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时,甲车发现前方有险情立即刹车,为避免两车相撞,后乙车也开始刹车。如图是两车位置随时间变化图像,图中曲线均为抛物线。已知甲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甲车的运动图像B.乙车加速度大小为C.t=8s时,两车速度大小相等D. 若,两车恰好没有相撞10.打印机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纸系统要做到每次只进一张纸。进纸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图中刚好有10张相同的纸,每张纸的质量均为,搓纸轮按图示方向转动并带动最上面的第1张纸水平向右运动,搓纸轮与纸张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纸张与纸张之间、纸张与底部摩擦片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工作时搓纸轮给第1张纸压力的大小为,打印机正常工作。则第1张纸正在进入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片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B.第3张纸受到第4张纸的摩擦力方向向左C.第5张纸与第6张纸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D.第10张纸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11.一个实验小组“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1)甲同学在做该实验时,通过处理数据得到了如图中甲所示的图像,其中F为弹簧弹力,L为弹簧长度。(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请分析并计算该弹簧的原长= cm,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2)接着乙同学把这根弹簧截去一半,再次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图像如如图中乙所示。则可以得出结论:同一根弹簧截去一部分,剩余部分的劲度系数k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2.某研究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自由落体加速度。(已知打点频率为50Hz。)(1)除图甲中所示的装置之外,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A.直流电源、秒表、刻度尺 B.直流电源、刻度尺C.交流电源、秒表、刻度尺 D.交流电源、刻度尺(2)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A.纸带连着重物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上方 B.重物释放前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C.释放前手应捏住纸带的上端,并保持纸带竖直D.必须在接通电源时,同时释放纸带运动(3)同学选取一条符合要求的纸带,为纸带上每隔一个计时点选取的计数点。各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根据此纸带,可求出在打点计时器打D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m/s,重物下落的加速度 。(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若在实验过程中,打点的频率略高于而实验者不知频率已改变,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三、解答题(13题10分,14题14分,15题16分)13.(10分)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经过R、S、T三点,已知 RS段的距离是52 m,ST段的距离是84 m,通过 RS、ST两段的时间均为4 s,求:(1)汽车的加速度大小;(2)汽车经过 R 点时离出发点的距离。14.(14分)小陶是学校的升旗手,国歌响起时他拉动绳子开始升旗,国歌结束时国旗恰好停在旗杆顶端。如图所示,将该过程简化为国旗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 s达到最大速度0.4 m/s,然后以最大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恰好在国歌结束时到达顶端B点。已知国歌从响起到结束的时间是49 s,A至B的高度差H=17m,求:(1)国旗上升过程的平均速度(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a1及上升高度h。(3)国旗匀速运动的时间。15.(16分)如图所示,甲、乙两辆汽车并排沿平直路面向前行驶,两车车顶、两位置都装有蓝牙设备,这两个蓝牙设备在相距13m以内时能够实现通信,时刻,甲、乙两车刚好位于图示位置,此时甲车的速度为4m/s,乙车静止,两车横向距离为5m,沿前进方向甲车领先乙车4.5m。之后两车运动的图像如右图所示。(1)求甲、乙两车间的最小距离;(2)求两车的蓝牙设备通信断开的时刻;(3)若仅改变乙车加速阶段的加速度来保证两车的蓝牙设备只在最终断开连接一次,求该加速度的最小值。(乙车仍加速到6m/s后保持匀速。)试卷第1页,共3页合肥六中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B B A D C C AC BC1.C【详解】A.缩短30s指时间间隔,A错误;B.最高时速100km/h指瞬时速度,B错误;直线距离指位移大小C正确,D.很长的距离研究时间列车可以看成质点,D错误;故选C。2.B【详解】汽车从开始制动到停止所用时间为故制动后内的位移等于5s内的位移,故制动后内的位移为=18m故选B。3.B【详解】比例式7:5:3:1,分别对应t,题目tAB=t,tBC=2,tCD=t恰好7:8:1;A.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到D点速度为零。所以ACD错误。由CD=L逆向思维L=,解得a=,B正确。4.B【详解】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物块下滑到点时的速度大小为故A错误;C.由逐差法可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故C错误;B.物块下滑到点时的速度大小为故B正确;D.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但是A点不一定是初始点,越往后比值越大,比值最小为1:3;则和的比值不可能为1:5,故D错误。故选B。5.A【详解】A.公式得出,落到杯底用时t1=0.4s,A正确;当第一滴水落到杯底,空着有三个间隔,s,所以B错误;水滴到达杯口运动距离y=H-h=45cm,由得,到达杯口的速度为;从杯口到杯底的时间,所以C错误;平均速度,所以D错误。故选A。6.D【详解】A.由题图可知,初始时刻物资具有向上的初速度,先做竖直上抛运动,到达最高点后做自由落体运动,A错误;B.由题图可知,在t1时, 打开降落伞,B错误;C.打开降落伞后一段时间物资仍在加速,只是加速度减小。C错误;D.0 t1时间内,根据匀变速运动平均速度公式可知,D正确。故选D。7.C【详解】AB.根据题意,设B车的加速度大小为,则脉冲追上B车时,B车前进的距离为又有即故AB错误;CD.当测速仪接收到被B车反射回来的脉冲时,即B车运动了,由运动学公式可得,此时B车的速度大小为由运动学公式可得,此时B车前进的距离为则A、B相距为故C正确,D错误。故选C。8.C【详解】话筒处于静止状态,故竖直向下的重力与话筒架对其施加的竖直向上的弹力二力平衡。故选C。9.AC【详解】A.由图可知②图0-2s,该车匀速运动,速度为14m/s,因此②图表示的是乙车,①图表示的是甲车;根据运动学公式有50代入数据解得甲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正确;B.由图②图像,结合运动学公式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B错误;两车共速时由运动学知识有,其中t为甲的运动时间,可得t=8s,v=2m/sC正确;两车恰好没有相撞,则,其中,代入数据解得即两车相距时,恰好没有相撞,D错误; 故选AC。10.BC【详解】A.对2-10张纸作为一个整体,受到1对2的滑动摩擦力向右,所以2-10静止时,摩擦片给10的摩擦力向左,所以10给摩擦片摩擦力向右,所以A错误。B.根据题意,对第2张纸和第3张纸整体受力分析可知,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第1张纸向右的滑动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可知,第3张纸受到第4张纸的摩擦力方向向左,故B正确;CD.对第2张纸受到第一张纸的滑动摩擦力由受力平衡得第2张纸受到第3张纸的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此类推第5张纸与第6张纸之间、第10张纸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都为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11.【答案】 (1) 8 62.5 (2)变大【详解】(1)由图可知,当时,该弹簧的原长为L0 =8 cm根据胡克定律可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由图可得,图线乙的斜率比图线甲的更大,即该弹簧的k变大了。12.【答案】 (1) D (2)BC (3)1.05 9.45 (4)偏小【详解】(1)除图甲中所示的装置之外,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交流电源、刻度尺,不能用直流电源,不需要用到秒表,故选D。(2)A.纸带连着重物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方,故A错误;B.为了充分利用纸带,重物释放前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故B正确,为了减小纸带与限位孔间的摩擦,释放前手应捏住纸带上端,保持纸带竖直,故C正确。D.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运动,故D错误;故选BC。(3)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为T=0.02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根据逐差法可知所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3.【答案】(1);(2)20.25 m【详解】(1)设汽车的加速度为 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解得(2)S点的瞬时速度为R点的瞬时速度为从出发点到 R的距离设为x,则从出发点到S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得14.【答案】(1)0.347 m/s ,竖直向上 (2)0.08m/s2,竖直向上;1m (3)36s【详解】(1)国旗上升过程的平均速度=≈0.347 m/s,方向竖直向上(2)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1==0.08 m/s2,方向竖直向上上升高度h=t1=1m(3)由H=t1+vt2+t3且t1+t3=t-t2=49-t2得国旗匀速运动的时间t2=36 s15.【答案】(1)5m (2)第一次断开:3s末;第二次断开,17.25s末 (3)【详解】(1)由v-t图像可知,乙车的速度先小于甲车后大于甲车,两车间距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故两车并排时距离最小,为横向距离5m。(2)当两车沿前进方向的距离时,蓝牙通信断开。由图可知乙车的加速段度,加速段用时。蓝牙通信断开,有又,联立可得解得或经分析,末蓝牙断开,末蓝牙通信又恢复了。时, ,两者沿前进方向距离,(乙落后)再过两车沿前进方向又相差12m,故第二次蓝牙断开的时刻经分析,共速时两车沿前进方向的距离d恰好等于12m,即为所求。设经过时刻两车共速。由,即图中三角形面积解得,乙车的加速度,(也可)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物理答案.docx 物理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