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八上期中模拟卷(考试范围1.1-4.1)(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八上期中模拟卷(考试范围1.1-4.1)(无答案)

资源简介

文华中学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
期中复习资料④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物理检测卷
选择题
1.下列是几个同学估测的数值,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场国际足球比赛的时间是45min B.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110dB
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 1.8dm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2.浇铸车间的工人用钢水浇铸零件,如图能正确反映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过程的是(  )
A. B. C. D.
3.小明在家过周末,联想到一些学过的物理知识的场景中所包含的物理道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擦地后,开窗通风干得快,加快空气流通,使蒸发加快
B.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C.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
D.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烫伤要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放热
4.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图中所示的是火箭上升和此过程中航天员在舱内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
B.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C.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D.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
5.某百米短跑运动员,他的成绩为10秒,如果他在前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8m/s;跑到中间(50米处)的速度9m/s,冲过终点时的速度达到13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8m/s B.9m/s
C.10m/s D.13m/s
6.如图所示的是从高空俯拍到的一条弯弯的道路的照片,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巧妙粗略地测出照片中道路的长度。其中一种方法如下(测量先后顺序已被打乱),正确的测量顺序是(  )
①取一圆规,将它的两个支脚张开0.3cm;
②计算图上道路的长度,为n×0.3cm;
③数出道路被分成的段数n;
④用圆规在图上将所要测量的道路分段,每段长度为0.3cm。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①④③②
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长
C.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相遇
D.在0~5秒时间内,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二、填空题
8.真空中的光速为    m/s。看到闪电几秒后才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光速   (大于/小于)声速,因此百米赛跑应以    (选填“听到枪声”、“看到枪冒烟”)开始计时较为准确。
9.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1.41厘米,1.52厘米,1.42厘米,1.44厘米,根据记录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测量结果有错误的是   ,物体的长度是   。
10.如图所示是一种深受学生喜欢的口哨棒棒糖(棒棒糖形状和口哨一样),既可以吃,又可以当口哨,小欣吹响口哨时是    (选填“空气柱”或“棒棒糖”)振动。接着她又按照商家赠送的小乐谱吹起口哨,老师把她吹的几种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11.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    表面(选填“内”或“外”),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12.如图所示,用飞机在高空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成气体,同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云层中的水蒸气很快    成小冰粒,冰粒不断变大而下落,在下落过程中    成水从而实现降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3.十一假期期间,小明一家开车去中山故居游玩,在高速公路的路口,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其中“60”表示 ;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中山故居最快需要    h。小明觉得远处的中山故居在向他靠近,则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题12图 题13图 题14图
甲、乙两小车同时从A点出发向p点运动,它们运动的s﹣t(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是    m/s;乙车的速度是    m/s;若甲乙的运动路程之
比是3:2,则甲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三、作图题
15.(1)按照以下要求作图:如图所示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P点为青蛙的眼睛,请作出青蛙看到天空范围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2)如图甲所示,是小车0---6s的v-t图像,请在乙图画出对应的s-t图像。
(2)- 甲 (2)- 乙
实验题
16.(1) 如图甲所示,该体温计的读数是    ℃.
如图乙所示,秒表读数为    s。
图丙中为新型冠状病毒在30万倍电子显微镜下成的像,将该图像用刻度尺进行测量,该
病毒图像的整 体宽度为    cm。若使用透气孔径为3.0μm的口罩,   (填“能”或“不能”)有效遮挡新型冠状病毒。
乙 丙
17.小琳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琳应选择图    (选填“甲”或“乙”)中的装置来进行实验,且应选择     (选填“大颗粒”或“小颗粒”)的冰进行实验,这样操作的好处是:    。安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    (填序号)。
①温度计 ②石棉网 ③装水的烧杯 ④酒精灯 ⑤装有冰的试管
(2)小琳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图丙是她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和时间的
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知:图象中的    (选填“AB”或“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冰在BC段时的特点为  。在BC阶段物质处于 
(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3)由实验可知,当冰的温度处于0℃时,其状态是    。
A.固态 B.固液共存状态 C.可能固态、液态,也可能固液共存状态
(4)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得到图象中的DE段,则此时实验室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18.在“测量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的同学采用了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搭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中为了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在B点放置了一金属片,此金属片的作用是   ;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    cm,若AB段用时2s,则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3)实验中,测量小车在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目的是为了    (选填字母)。
A.求速度的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B.探究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变化的规律
(4)请把下表横线处的设计补充完整。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AC段
路程s/cm
平均速度v/(m s﹣1)
(5)小组的成员分别画出小车从A到C的s﹣t图像的大致情况。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选填字母)。
计算题
19.有一天雷雨交加,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根据如图所示的“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像”进行探究活动,小明同学发现看见闪电后4s可以听到雷声(空气中的光速为3×108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则:
(1)设当时的气温为15℃,打雷处离小明大约多少米?
(2)已知人耳能分清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则小明想在实验室内听到自己的回声,他至少需要离墙壁多少米?
(3)第二天,小明对着某一离他173m的障碍物发出声音,经过1s听到了回声,请你求出当时的气温。
20.暑假里,小明乘火车去游玩时,观察到他乘坐的火车总长度为180m。
(1)在行驶途中,他做了简单的测量:在15s时间内,路边有10根电线杆从他眼前掠过。已知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为50m。求在15s时间内,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当火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他测出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80s。则该隧道的长度是多长?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运行的时间是多少?
综合能力题
21.生活处处有物理,细心的小南发现:
(1)寒冷的冬天,在温暖的浴室洗澡时,看见连接热水器的两根水管中的一根外面有水滴,另一根却没有,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外面有水滴的是   (选填“冷”或“热”)水管;
(2)寒冷的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    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选填“甲”或“乙”);
(3)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汽车车窗玻璃表面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冬天,小水珠附着在车窗玻璃的    表面(选填“内”或“外”),小水珠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4)家里有些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小南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于是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经过多次实验得到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①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选填“A”“B”“C”“D”);
A.一直降低; B.一直升高;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②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
A.适当浓度盐水结成冰; B.冰; C.冰水混合物;
③实验后,他想到冬天市政部门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就是为了    (选填“提高”“降低”“保持”)积雪的熔点,而有利于除去积雪的。
22.李杰家书房台式电脑的一只头戴式耳机外罩坏了,他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作耳罩的填充物。实验材料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手机闹铃、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
(2)李杰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方案(选填字母)。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隔音性能最好的待测材料是    。
A方案 B方案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很响 较响 弱 距离 18m 10m 6m
(4)方案B中,将不容易比较的响度变化改为比较距离的变化,这里采用的思维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或“转换法”)。
(5)当妈妈在客厅看电视时,李杰在书房戴上制作好的防噪声耳罩进行做作业,此时防噪声耳罩相当于在    处减弱噪声。
(6)为降低电影院中的噪声,请根据本实验结果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
2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空气能热水器
我们把温度较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称为内能,空气能热水器(图甲)是吸收空气的内能来制造热水的装置,其耗能约为电热水器的四分之一。空气能属于可再生的新能源,拥有先天的节能环保的优势。
图乙是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它主要由储水箱、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等部件组成,制冷剂在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之间循环过程与我们所熟悉的电冰箱的制冷循环过程相同,其工作过程如下:
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迅速①   ,并从空气
中吸收热量;
B.制冷剂经过蒸发器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气进入冷凝器;
C.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将内能传递给冷水后蒸气发生②   。制冷剂依此不断
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不断上升。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给短文中的①、②两处补写上适当的物态变化:①   ,②   。
(2)在循环过程中,制冷剂流经部件    时从空气中吸收热量;
A.毛细管 B.冷凝器 C.压缩机 D.蒸发器
(3)在循环过程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在冷凝器中通过    方法使气体液化;
(4)制冷剂在工作循环过程中,将    中的内能不断地“搬运”至    中;
(5)由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管中的“制冷剂”应具有沸点较    (高/低)的物理性质。
初二物理综合卷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