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资中二中高2028届高一上10月月考
思想政治
一、单选题。(共60分)
1.原始社会末期,深刻的社会变革最终导致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下列选项中最能准确反映这一变革传导路径的是( )
A.生产力发展→土地变成私有财产→个体劳动盛行→原始社会解体
B.生产工具改进→个体劳动盛行→生产资料家庭私有→原始社会解体
C.共同劳动被取代→生产资料私有→生产力发展→原始社会解体
D.贫富分化加剧→生产资料私有→个体劳动出现→原始社会解体
2.“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唐·白居易《观刈麦》。对诗歌中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①统治者对百姓无情压榨,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②地主阶级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剥削农民
③农民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地主阶级占有和支配
④君主专制国家暴力统治,激起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马克思曾言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由此可见(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导致的绝对过剩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经济危机无法避免
③经济危机与生产力的发展相伴而生,如影随形
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只顾逐利,罔顾民众真实需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圣西门在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抨击的基础上设想建立“实业制度”,把从事产业活动的资产者看成是和工农一样的劳动者或实业者,并寄希望于统治阶级的理性和善心来帮助无产阶级建立实业制度。下列对其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
①找到了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未找到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
②仅从文学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缺乏可操作性方案
③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诉求,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思想素材
④仅从理性、正义出发,通过设计新的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生机活力,这表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内涵
③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已不适用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
④科学社会主义能解决各国发展面临的所有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电视剧《觉醒年代》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为背景,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热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某同学观看该剧后,查阅了这一时期的相关历史资料,他可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必然
③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某市开展“讲述四史献礼‘七一’”主题活动。以下信息中与历史相符的是( )
①“三大改造”的完成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强领导核心
④统一战线和党的组织领导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某校高一年级三班以“回望历史飞跃”为主题,制作一期黑板报。下列材料中可以选用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十月革命胜利——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④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进行“第二次结合”,是因为( )
①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心骨
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向我们党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下列关于党的八大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明确提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③大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④提出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毛泽东曾说过:“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的宪法,是属于社会主义宪法类型的”,“以自己的经验为主”,“原则基本上是两个:民主的原则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我们的民主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而是人民民主”。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关于这部宪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第一部宪法的通过,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②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
③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
④表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从此( )
①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确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打响改革攻坚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
④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小王同学准备拍摄一部反映我国农村改革初期的微视频。在他构思的镜头中,合理的是( )
A.外景:村委会门口悬挂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红色横幅
B.内景:村民挤在村委会观看“中国加入WTO”的新闻纪录片
C.近景:村民老刘听说“乡村建设行动”即将启动,笑得合不上嘴
D.特写: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大包干”红手印的图片
14.回望75年光辉历程,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推动一个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走出一条通往现代化的全新道路。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新时代坚持改革开放基于( )
①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开启我国历史新纪元
②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③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改革开放改变中国的面貌,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伟大创造,它植根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新路径。这表明( )
①党的理论创新推动伟大社会革命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解决人类一切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实践逻辑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基于( )
①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大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②只要制度上具有优势,就能产生并进一步转化为巨大的国家治理效能
③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
④这一制度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24年11月,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举办。这次珠海航展,向所有观众展示出中国的海陆空天电新式武器装备井喷式的发展,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对珠海航展呈现出来的“四个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
①道路自信——夯实全国人民对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底气
②理论自信——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
③制度自信——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遵循和工作指南
④文化自信——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8.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绿色发展稳步推进、民生保障成效突出,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成果,正实打实地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充分证明( )
①我国已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的历史方位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③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九三阅兵,歼击机梯队是受阅新机型最多的梯队,5型战机更是制胜尖刀上的刀尖。电子战飞机歼-16D,隐身战机歼-20、歼-20A、歼-20S和歼-35A的集中亮相,不仅体现出“歼击机家族”的不断壮大,更体现出中国空军综合作战能力的不断提升。谁能想象,75年前的开国大典,参与阅兵的飞行编队只有17架飞机,没有一架“中国造”。75年,中国空军综合作战能力的不断增强说明( )
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决定了党的基本路线也发生变化
②党领导人民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坚持自立自强、创新发展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得到人民拥护的正确道路
④我们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实现中国社会飞跃的根本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024年,我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民生保障扎实稳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这些成就表明( )
①我国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新时代需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面。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材料二 “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
材料三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房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煤,我们家里没有煤了。”“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开采的煤太多了”。这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庭的场景。烧不起煤居然是因为开采的煤太多了,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直至今天,资本主义依然无法消除类似的人间悲剧。
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哪种社会形态?简要概括材料三中所体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并运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知识,说明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1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改革开放不仅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过了“四十不惑”,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已经走过“十年天干”再出发。所谓“不惑”、“再出发”,就是更加清楚地知道改革开放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去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最强音,对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科学擘画与战略部署。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始终聚焦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大踏步赶上时代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原因。(12分)
23.一部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史,就是一部书写着理想和信念的社会主义奋斗史,就是一部催人奋进、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社会主义发展史。
【忆往昔峥嵘岁月】材料一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第4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的专栏文章指出:“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看今朝泱泱大国】材料二 2025年10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潮涌东方,气象焕新。在洋溢着丰收喜悦的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示,是历史昭示的真理,是团结奋进的强音。脚踏人间正道,走向伟大复兴,亿万人民踔厉奋发,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
(1)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12分)
(2)班级准备办一期庆祝新中国成立76周年的板报,请你撰写两条宣传标语。(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