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 辩论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 辩论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口语交际:辩论 教学设计
1、了解辩论的含义与意义,熟悉辩论赛的活动形式和活动程序。
2、组织一场辩论赛,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辩论的基本技巧,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3、通过辩论活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养成耐心倾听的习惯,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辩论的含义与意义,熟悉辩论赛的活动形式和程序。
2、掌握辩论的基本技巧,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养成耐心倾听的习惯,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观鱼时展开辩论,让我们看到了两位哲人的思维敏捷与深邃,是中国思想史上最富趣味的哲学对话之一。
诸葛亮舌战群儒,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得孙刘联盟共抗曹操,为后续的“赤壁之战”奠定了政治基础。
说起“辩论”,大家一定不陌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经常用到,大到联合国关于国际事务的争端,小到学习、工作中出现分歧时的争执,都可能涉及辩论。历史上流传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能用语言有理有据与他人沟通的能力非常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辩论”的学习吧!
任务一:引入新知 初识概念
一、什么是辩论?
辩论是指对立双方就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针锋相对地发表意见,以便分清是非的一种说话形式。
辩论也是指持有异议的双方为了各自的目的利用辛辣的语言进行争论和辩解。在语文学习中,“辩论会”“辩论赛”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活动方式,它们一般有确定的论题,由正反双方,有特定的程序,以驳倒对方观点,确定已方观点为目的。
二、辩论的三要素。
1、倾听:要认真听取对方的发言,弄清对方发言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
2、分析:边听边在头脑中分析,指出对方发言中的谬误。
对方发言中的谬误一般有几个方面:一是论点错误或论点有片面性;二是论据不真实,论据不足,或论据有片面性;三是论证方法不合理,推理不合逻辑。
3、反驳:了解了对方发言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找出了存在的错误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驳了。
反驳有以下方法:
一是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指出论点存在的错误。
二是驳论据,即通过指出其论据的不真实、论据不足,或论据的片面性,使对方的论点失去根据,不驳自倒。
三是指出对方在论证方法上的错误。抓住对方论证不合理、推理不合逻辑等毛病,显示对方观点的荒谬性。
三、辩论的原则和技巧。
1、表达清晰,声情并茂。
辩论应该用普通话进行,发言过程中口齿清晰,语速正常,这样才能把你所要传递的信息准确传递给辩友和听众。辩论要明之以理,也要动之以情,要注意根据表达的需要,调整语速、语气、语调,使自己的表达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2、观点鲜明,协同作战。
立论时,一定要鲜明地表达己方的观点,切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词。辩论需要团队协作,在辩论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内部观点的一致性,不要出现同意对方观点、失去己方立场的情况。
3、善于聆听,快速反应。
善听是善辩的前提。辩手要集中注意力,听清、听准、听懂对方的观点,快速发现对方观点和语言表达上的问题,抓住对方论据上的疏漏,指出对方论证方法上的错误,给对方有力的批驳。
4、语言严谨准确,简洁有力。
辩论赛针锋相对的特点,决定了辩手在陈述己方观点、反驳对方观点时,要特别注意逻辑严密,表达准确,避免词不达意或自相矛盾,让对方抓住漏洞和把柄。同时,语言要简洁干净,避免拉杂、冗长,做到既能清晰表意,也能有力反击。
5、辩论既是“智商”的交锋,也是“情商”的考验。
站在辩论场上,进行唇枪舌剑之战时,既要耳聪目明、能言善辩,也要保持良好的仪态风度:局势顺利时,不要得意忘形,趾高气扬;暂居弱势时,也要沉住气,不能自乱阵脚。
四、“辩论会”“辩论赛”包括哪些内容?
有确定的论题,有正反双方,有特定的程序,以驳倒对方观点、确立己方观点为目的。
任务二:活动准备 了解流程
一、辩论准备。
1、组织队伍。
正规辩论时,双方辩手各4名,分别是一辩、二辩、三辩和四辩。4名辩手分工各有不同:一辩提出观点;二辩、三辩补充一辩的发言,并对对方一辩的观点提出质疑,在自由辩论时,二辩、三辩一般也要发挥主力作用;四辩总结陈词。另需有主持人保证辩论活动有序进行。
2、设计辩论提纲。
辩论的两大基本元素是“论”与“辩”。论就是立——正面论证已方观点正确;“辩”就是“破”——辩驳对方错误或疏漏之处。拿到辩题后,小组成员首先要分析并明确已方观点,想好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用哪些材料支持论点,将思考和讨论的结果写出来。同时,还要考虑对方可能使用的论据与论述思路,推测对方可能出现的漏洞,构想已方批驳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形成辩论提纲。
3、进行对辩练习。
准备好提纲后,可以在组内进行随机的对辩练习,甚至可以直接和老师进行辩论。每次对辩结束后,老师给出建议,同学之间进行互评,努力提高反应能力和辩论能力。
二、辩论实施。
辩论赛一般分为立论、攻辩、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等几个环节。在每个环节,正方和反方轮流发言,所用时间大致相等。一场常规的辩论赛大致安排如下:
环节 主要任务 辩手分工 时长
立论 正面论述己方观点 正方一辩←→反方一辩 各约3分钟
攻辩一 质疑对方观点,回答对方提问 正方二辩←→反方二辩 各约3分钟
攻辩二 质疑对方观点,回答对方提问 正方三辩←→反方三辩 各约3分钟
自由辩论 轮流发言,强化己方观点,反驳对方观点 正方←→反方 各约4分钟
总结陈词 对辩论进行总结 正方四辩←→反方四辩 各约4分钟
任务三:课堂练习 掌握技巧
一、课堂练习。
围绕“逆境是否有利于成长”的辩题,思考并设计辩论提纲。
辩题:
正方:逆境有利于成长;反方:逆境不利于成长。
任务安排:
1、组内分工,一半正方,一半反方,分别思考和讨论观点和要点。
2、分别列出己方观点和辩论要点,紧密围绕要点搜集材料。材料类型尽可能丰富一些,可以搜集名人名言、历史事实、新闻事件、权威数据、调查报告等,明确己方的辩论思路,最好形成比较正式的辩词。
3、组内展示,要求语言准确、清晰、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最后进行修改完善。
4、组内派两位代表分别阐述正反方观点和辩论要点。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质疑。
正方相关论据:
理论论据: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尼采曾言:“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事实论据:
司马迁受宫刑后著《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处以宫刑,身心遭受极度痛苦。但他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最终完成了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史记》,其才华在逆境中得以充分发挥,对后世史学和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勾践卧薪尝胆复国:越王勾践在与吴王夫差的战争中战败,被迫成为阶下囚,在吴国受尽屈辱。他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回国后经过多年艰苦奋斗,终于打败夫差,实现复国壮志。逆境磨砺了他的意志,让他学会忍耐和坚韧。
霍金在困境中取得科学成就:物理学家斯蒂芬 霍金年轻时被诊断患有渐冻症,身体逐渐瘫痪,失去语言能力。但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在极其困难的身体条件下,提出了黑洞理论等一系列科学成果,其著作《时间简史》更是将宇宙学知识普及给大众。
邓亚萍克服身材劣势成为世界冠军: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因身材矮小,曾被省队拒之门外。但这一挫折没有让她气馁,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她付出数倍于常人的努力,不断提升球技,最终成为世界冠军,在国际赛场上所向披靡。
反方相关论据:
理论论据:
卢梭:“困厄无疑是个很好的老师;然而这个老师索取的学费很高,学生从他那里所得到的时常还抵不上所缴的学费。”
莎士比亚:“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但更多的人在逆境面前选择了退缩、放弃、妥协,所以,一般情况下,逆境并不利于人的成长。”
事实论据:
马加爵事件:马加爵家境贫寒,衣服多是同学捐赠,他虽为当地状元,但为节省开支选择了云南大学。在大学期间,他遭遇了同学的嘲笑、表白被拒等挫折,这些逆境使他的心灵蒙上阴影,最终心理产生病变,做出了杀害舍友的极端行为,彻底偏离了正常的成长轨道。
仲永的泯然众人:方仲永天资聪慧,小时候就能出口成章,展现出了极高的文学天赋。但他的父亲鼠目寸光,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带着他四处拜访乡人,不让他接受系统的教育。在这样缺乏良好教育环境和正确引导的逆境中,仲永的天赋逐渐被消磨,最终 “泯然众人矣”,未能在文学道路上取得应有的成就。
原生家庭逆境对儿童成长的创伤:长期处于贫困、家庭暴力或父母情感忽视环境中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他们在成长中可能缺乏安全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发展也会受到阻碍,部分人甚至会将负面行为模式延续到成年后的生活中。
重大灾难后的心理创伤:经历地震、海啸、战争等重大灾难的人群,很多人会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种心理创伤可能导致他们长期失眠、噩梦、情绪失控,难以正常工作和生活,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自我伤害的念头,对个人成长造成难以逆转的破坏。
二、班级辩论赛。
活动安排:
组织一次班级辩论赛,全班同学参与其中,按以下辩题自愿分成两大组。
每组对半,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实战练习。
辩题:
(1)正方: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反方: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
(2)正方:自媒体时代更容易接近真相;反方:自媒体时代不容易接近真相。
提示:
1.推选一名同学担任班级辩论赛主持人。邀请家长、老师担任评委。
2.组内分工。根据辩论赛组队的要求和辩手的特点进行分工,明确每名参与者的责任。
3.分别列出己方观点和辩论要点,紧密围绕要点搜集材料。材料类型尽可能丰富一些,可以搜集名人名言、历史事实、新闻事件、权威数据、调查报告等,明确己方的辩论思路,最好形成比较正式的辩词。
4.推测对方的辩论思路和可能使用的材料,思考应对策略。可在组内反复模拟辩论,弥补己方疏漏,寻找批驳对方的突破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辩论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辩论不是争吵,而是思维的碰撞,辩论可以帮人们摆脱那种已经形成了的、事实证明是无成效的思想习惯,也有助于突破固定了的陈旧思路。
1、组织好班级辩论赛,完成好自己的任务,有问题随时与老师沟通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