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3.2 《熔化和凝固》(基础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3.2 《熔化和凝固》(基础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3.2 《熔化和凝固》(基础版)
一、单选题
1.(2024八上·崇阳期中)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  )
A.铁、沥青、松香 B.萘、冰、铜
C.金、海波、石蜡 D.冰、石英、玻璃
2.(2024八上·榆树月考)下列物质属于非晶体的是(  )
A.金属锡 B.玻璃 C.海波 D.冰
3.(2024八上·丰满月考)一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化温度为,水的凝固温度也为,则时“水”的存在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
A.水 B.冰
C.冰水混合物 D.以上都有可能
4.(2024八上·光明月考)由于出现高温天气.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沥青属于晶体
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沥青被烤化时其温度不变
5.(2024八上·博罗期中)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6.(2024八上·中山期中)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图线ABCD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B.该物质是晶体,图线ABCD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C.在t时=14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熔化过程持续了9min
7.(2023八上·泸县期末)海波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海波是晶体,其熔点是
B.在内,海波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
C.第时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第时海波处于固态
8.(2023八上·南宁月考) 小文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得出下列几个结论, 其中正确的是
固态水银 铜 固态酒精 锡 铝 钢 纯铁
-38.8℃ 1083℃ - 117℃ 232℃ 660℃ 1515℃ 1525℃
A.不能用铁锅熔化锡块
B.-200℃的酒精为固态
C.液态铜的凝固点是 1083℃
D.在气温为- 10℃的地方可选用水银温度计
二、多选题
9.(2023八上·荷塘期中)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T时刻,用温度计测得该物质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则(  )
A.乙图温度计示数为56℃
B.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30min
C.T时刻,物质处于固态
D.实验过程中,物质吸热,温度一直升高
三、实验填空题
10.(2025八上·武威期末)小凯在电影《长津湖》中看到志愿军战士吃像石头一样硬的结冰熟土豆,冰是土豆中的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1.(2024八上·潮南期中)如图是某液态物质放在室温下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凝固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是   min,第13min该物质处于   态。
12.(2024八上·松原期中)南极是探寻地球演变和宇宙奥秘的天然实验室。研究发现南极鱼进化出一种糖蛋白,可防止血液冻结,使其抗冻能力极强。南极鱼体内的糖蛋白   (选填“升高”或“降低”)了血液的凝固点。中国科考队在南极长城站建了温室大棚,以大棚为参照物,路过大棚的企鹅是   的。
13.(2024八上·衡东期中)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采用水浴法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
(1)安装实验装置时,他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   。
(3)小明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保持   。
14.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使路面的冰及时熔化,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
(1)如图乙,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   ℃。
(2)实验时,试管里装有适量的   (填“冰块”或“碎冰”),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而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
(3)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图丁中绘制了图像A,则冰的熔点是   ℃,第7 min物质处于   态,冰熔化过程的特点:   ,由此可知冰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得到图丁中图像B。
⑸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图丁中图像C。由以上实验可知,加入盐后冰的熔点将会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5.(2024八上·德庆月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过冷水
过冷水是指温度低于凝固点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当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之下时,如果水太过纯净,水中没有凝结核,那么水也不会结冰,仍保持着液态。
凝结核可以是微小的冰晶,也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紧固。
在云层中有许多水滴在温度低于0℃时仍不冻结,这种水滴叫过冷水滴,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飞机就容易发生坠机事故。
(1)过冷水的状态是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2)过冷水的形成原因是因为水中缺少   ;
(3)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冻雨是一种温度低于(0℃的过冷水,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较低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雨凇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发生时要   ((填“吸热”或“放热”)。
四、简答题
16.(2025八上·延边期末)将湿手伸进冰箱冷冻室取冻肉时会感觉到粘手,这是为什么?
17.(2024八上·铁西期中)高速发展的物流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新鲜的蔬菜、水果等。蔬菜、水果等生鲜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低温环境,往往会向包裹中放入适当的冰块,试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样做的道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食盐、海波、冰等;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非晶体:石蜡、沥青、松香、玻璃等。
铁、萘、冰、铜、冰和石英、海波是晶体,沥青、松香、石蜡、玻璃是非晶体,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判断合理的一组。
2.【答案】B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金属锡、海波、冰都是晶体;玻璃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蜡、沥青等;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石蜡、松香、玻璃。
3.【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 解:冰的熔化温度为0℃,水的凝固温度也为0℃,则0℃时“水”的存在状态可能是0℃的水、可能是0℃的冰,也可能是0℃的冰水混合物,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分析】 晶体的温度等于熔点时,可能处于三种状态,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
4.【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 沥青被烤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
B. 沥青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属于非晶体,故B错误;
C. 沥青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故C错误;
D. 沥青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
5.【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AD.露、雾是液态,是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故D正确;
B.霜是固态的,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冰是固态的,是液态水变为固态,是凝固形成的,故C错误。
故选D。
【分析】气体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气体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
6.【答案】C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B、图中,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特点,图线BC是熔化过程,EF是凝固过程,AB不符合题意;
C、图像中,在t=14min时,物质正在凝固,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符合题意;
D、图中,熔化从3min开始,到6min结束,持续了3min,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温度不变的时间是熔化时间;熔化时固液共存。
7.【答案】B,D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晶体具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图像中可判断海波是晶体,其熔点为48℃,故A不符合题意,
B.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因此可判断在第6min到第12min内,海波的温度不变,依然要吸收热量,故B符合题意;
C.海波在第6min时处于固态,在第12min时完全熔化变成液态,因此海波在第8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故C不符合题意;
D.海波在12分钟之后都已经完全熔化,处于液态,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分析】A.晶体具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在晶体的熔化图像中,有温度随时间变化不改变的一段,而在非晶体的熔化图像中则没有这一段;
BCD.根据图象可知,晶体在B点时为固态,在BC段为固液共存态,在C点时已完全熔化为液态,CD段为液态;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8.【答案】B,C,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解答】A、 铁的熔点高于锡块,所以 能用铁锅熔化锡块 ,A错误;
B、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 -200℃的酒精为固态 ,B正确;
C、 液态铜的凝固点是 1083℃ ,C正确;
D、水银的量程最低点为-38.8℃, 在气温为- 10℃的地方可选用水银温度计 ,D正确。
综上选BCD
【分析】根据物体熔点、温度计的使用判识选项
熔点(凝固点):物体从固体熔化熔点的温度,使用熔点高的物质可以加热熔点低的物质,低于熔点的物质为固态。
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温度时候,温度应在水银的量程内,温度计的之作用原理为热胀冷缩,读数时,需确定分度值,视线平行液柱所对应的刻度线。
9.【答案】A,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A.根据乙图,温度计分度值为2℃,液柱在50上3格,示数为56℃,A符合题意;
B.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持续了25min-10min=15min,B不符合题意;
C.T时刻,温度为56℃,温度低于熔化的温度80℃,物质未熔化,处于固态,C符合题意;
D.实验过程中,物质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测量温度;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不变的温度是熔点,温度持续不变的时间,是熔化时间。
10.【答案】凝固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冰是土豆中的水放热凝固形成的固态。
【分析】凝固为液态变化为固态,释放热量,如结冰。
11.【答案】48;4;固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据图可知,物体在5-9min温度不变,处于凝固状态,所以熔点为48℃,历经时间为4min,13min该物质处于固态;
综上 第1空、48; 第2空、4; 第3空、固。
【分析】1、凝固为液态变化为固态,释放热量,如下雪、结冰;
2、凝固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凝固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放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12.【答案】降低;运动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南极温度较低,而南极鱼体内的糖蛋白可防止血液冻结,降低了血液的凝固点,使血液不易凝固;
路过大棚的企鹅,与大棚间有位置改变,以大棚为参照物,企鹅是运动的。故第1空填:降低;第2空填:运动。
【分析】降低物体的凝固点,使物体不易凝固;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13.【答案】(1)自下而上
(2)受热均匀
(3)60;不变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 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故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使用水浴加热法的目的是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
(3)6~13min时间段,该物质吸热但温度保持60℃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60℃。
【分析】1、探究水沸腾温度时间曲线试验:实验仪器的安装遵循从下而上、从左至右的安装顺序,所以安装顺序为铁架台、酒精灯、铁圈、烧杯、温度计,以酒精灯外焰加热物体,使用仪器还有秒表,记录液体的温度时间曲线;
2、熔化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吸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根据酒精灯的外焰位置固定铁圈的高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故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的目的是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
(3)[1][2]由图乙可知,0~6min时间段,试管内固体吸热温度升高;6~13min时间段,该物质吸热但温度保持60℃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60℃。
14.【答案】(1)自下而上;-3
(2)碎冰;使冰受热均匀
(3)0;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4)降低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1)探究熔化的温度变化特征,需要按照酒精灯外焰高度安装铁圈位置,依次向上安装试验仪器,液体位于0摄氏度一下,示数为-3℃。
综上 第1空、 自下而上; 第2空、-3;
(2) 试管里装有适量的碎冰,目的为使得冰块受热均匀;
综上 第1空、碎冰; 第2空、使冰受热均匀。
(3)据图可知,冰熔化为水时,温度保持在0℃不变,所以凝固点为0℃, 第7 min物质处于 熔化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综上 第1空、0; 第2空、固液共存; 第3空、吸热; 第3空、温度不变。
(4)据图分析可知加入盐后,c的熔点变低。
综上 第1空、 降低。
【分析】1、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温度计的之作用原理为热胀冷缩,读数时,需确定分度值,视线平行液柱所对应的刻度线。
2、熔化为固态变化为液态,吸收热量,如雪消融;
3、熔化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吸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15.【答案】(1)液态
(2)凝结核
(3)凝固;放热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1) 过冷水的状态 为液态
综上 第1空为液态
2) 过冷水的形成原因是因为水中缺少 凝结核
综上 第1空为凝结核
3) 雨凇的形成是 凝固,该过程吸热
综上第1空为凝固;第2空为放热
【分析】根据凝固填空
凝固为液态变化为固态,释放热量,如下雪、结冰;
16.【答案】冰箱冷冻室温度很低,当将湿手伸进冰箱冷冻室时,手上的水遇到温度较低的冻肉,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感到粘手。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冰箱冷冻室温度很低,当湿手伸进冰箱冷冻室时,手上的水遇到温度较低的冻肉,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会感到粘手。
【分析】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
17.【答案】运输过程中,冰块会熔化,该过程会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防止蔬菜腐烂。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运输过程中,冰块会熔化,该过程会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防止蔬菜腐烂。
【分析】熔化为固态变化为液态,吸收热量,如雪消融。
1 / 1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3.2 《熔化和凝固》(基础版)
一、单选题
1.(2024八上·崇阳期中)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  )
A.铁、沥青、松香 B.萘、冰、铜
C.金、海波、石蜡 D.冰、石英、玻璃
【答案】B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食盐、海波、冰等;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非晶体:石蜡、沥青、松香、玻璃等。
铁、萘、冰、铜、冰和石英、海波是晶体,沥青、松香、石蜡、玻璃是非晶体,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判断合理的一组。
2.(2024八上·榆树月考)下列物质属于非晶体的是(  )
A.金属锡 B.玻璃 C.海波 D.冰
【答案】B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金属锡、海波、冰都是晶体;玻璃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蜡、沥青等;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石蜡、松香、玻璃。
3.(2024八上·丰满月考)一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化温度为,水的凝固温度也为,则时“水”的存在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
A.水 B.冰
C.冰水混合物 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 解:冰的熔化温度为0℃,水的凝固温度也为0℃,则0℃时“水”的存在状态可能是0℃的水、可能是0℃的冰,也可能是0℃的冰水混合物,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分析】 晶体的温度等于熔点时,可能处于三种状态,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
4.(2024八上·光明月考)由于出现高温天气.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沥青属于晶体
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沥青被烤化时其温度不变
【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 沥青被烤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
B. 沥青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属于非晶体,故B错误;
C. 沥青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故C错误;
D. 沥青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
5.(2024八上·博罗期中)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AD.露、雾是液态,是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故D正确;
B.霜是固态的,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冰是固态的,是液态水变为固态,是凝固形成的,故C错误。
故选D。
【分析】气体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气体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
6.(2024八上·中山期中)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图线ABCD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B.该物质是晶体,图线ABCD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C.在t时=14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熔化过程持续了9min
【答案】C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B、图中,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特点,图线BC是熔化过程,EF是凝固过程,AB不符合题意;
C、图像中,在t=14min时,物质正在凝固,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符合题意;
D、图中,熔化从3min开始,到6min结束,持续了3min,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温度不变的时间是熔化时间;熔化时固液共存。
7.(2023八上·泸县期末)海波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海波是晶体,其熔点是
B.在内,海波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
C.第时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第时海波处于固态
【答案】B,D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晶体具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图像中可判断海波是晶体,其熔点为48℃,故A不符合题意,
B.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因此可判断在第6min到第12min内,海波的温度不变,依然要吸收热量,故B符合题意;
C.海波在第6min时处于固态,在第12min时完全熔化变成液态,因此海波在第8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故C不符合题意;
D.海波在12分钟之后都已经完全熔化,处于液态,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分析】A.晶体具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在晶体的熔化图像中,有温度随时间变化不改变的一段,而在非晶体的熔化图像中则没有这一段;
BCD.根据图象可知,晶体在B点时为固态,在BC段为固液共存态,在C点时已完全熔化为液态,CD段为液态;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8.(2023八上·南宁月考) 小文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得出下列几个结论, 其中正确的是
固态水银 铜 固态酒精 锡 铝 钢 纯铁
-38.8℃ 1083℃ - 117℃ 232℃ 660℃ 1515℃ 1525℃
A.不能用铁锅熔化锡块
B.-200℃的酒精为固态
C.液态铜的凝固点是 1083℃
D.在气温为- 10℃的地方可选用水银温度计
【答案】B,C,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解答】A、 铁的熔点高于锡块,所以 能用铁锅熔化锡块 ,A错误;
B、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 -200℃的酒精为固态 ,B正确;
C、 液态铜的凝固点是 1083℃ ,C正确;
D、水银的量程最低点为-38.8℃, 在气温为- 10℃的地方可选用水银温度计 ,D正确。
综上选BCD
【分析】根据物体熔点、温度计的使用判识选项
熔点(凝固点):物体从固体熔化熔点的温度,使用熔点高的物质可以加热熔点低的物质,低于熔点的物质为固态。
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温度时候,温度应在水银的量程内,温度计的之作用原理为热胀冷缩,读数时,需确定分度值,视线平行液柱所对应的刻度线。
二、多选题
9.(2023八上·荷塘期中)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T时刻,用温度计测得该物质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则(  )
A.乙图温度计示数为56℃
B.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30min
C.T时刻,物质处于固态
D.实验过程中,物质吸热,温度一直升高
【答案】A,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A.根据乙图,温度计分度值为2℃,液柱在50上3格,示数为56℃,A符合题意;
B.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持续了25min-10min=15min,B不符合题意;
C.T时刻,温度为56℃,温度低于熔化的温度80℃,物质未熔化,处于固态,C符合题意;
D.实验过程中,物质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测量温度;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不变的温度是熔点,温度持续不变的时间,是熔化时间。
三、实验填空题
10.(2025八上·武威期末)小凯在电影《长津湖》中看到志愿军战士吃像石头一样硬的结冰熟土豆,冰是土豆中的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答案】凝固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冰是土豆中的水放热凝固形成的固态。
【分析】凝固为液态变化为固态,释放热量,如结冰。
11.(2024八上·潮南期中)如图是某液态物质放在室温下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凝固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是   min,第13min该物质处于   态。
【答案】48;4;固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据图可知,物体在5-9min温度不变,处于凝固状态,所以熔点为48℃,历经时间为4min,13min该物质处于固态;
综上 第1空、48; 第2空、4; 第3空、固。
【分析】1、凝固为液态变化为固态,释放热量,如下雪、结冰;
2、凝固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凝固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放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12.(2024八上·松原期中)南极是探寻地球演变和宇宙奥秘的天然实验室。研究发现南极鱼进化出一种糖蛋白,可防止血液冻结,使其抗冻能力极强。南极鱼体内的糖蛋白   (选填“升高”或“降低”)了血液的凝固点。中国科考队在南极长城站建了温室大棚,以大棚为参照物,路过大棚的企鹅是   的。
【答案】降低;运动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南极温度较低,而南极鱼体内的糖蛋白可防止血液冻结,降低了血液的凝固点,使血液不易凝固;
路过大棚的企鹅,与大棚间有位置改变,以大棚为参照物,企鹅是运动的。故第1空填:降低;第2空填:运动。
【分析】降低物体的凝固点,使物体不易凝固;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13.(2024八上·衡东期中)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采用水浴法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
(1)安装实验装置时,他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   。
(3)小明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保持   。
【答案】(1)自下而上
(2)受热均匀
(3)60;不变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 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故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使用水浴加热法的目的是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
(3)6~13min时间段,该物质吸热但温度保持60℃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60℃。
【分析】1、探究水沸腾温度时间曲线试验:实验仪器的安装遵循从下而上、从左至右的安装顺序,所以安装顺序为铁架台、酒精灯、铁圈、烧杯、温度计,以酒精灯外焰加热物体,使用仪器还有秒表,记录液体的温度时间曲线;
2、熔化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吸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根据酒精灯的外焰位置固定铁圈的高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故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的目的是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
(3)[1][2]由图乙可知,0~6min时间段,试管内固体吸热温度升高;6~13min时间段,该物质吸热但温度保持60℃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60℃。
14.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使路面的冰及时熔化,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
(1)如图乙,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   ℃。
(2)实验时,试管里装有适量的   (填“冰块”或“碎冰”),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而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
(3)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图丁中绘制了图像A,则冰的熔点是   ℃,第7 min物质处于   态,冰熔化过程的特点:   ,由此可知冰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得到图丁中图像B。
⑸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图丁中图像C。由以上实验可知,加入盐后冰的熔点将会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1)自下而上;-3
(2)碎冰;使冰受热均匀
(3)0;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4)降低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1)探究熔化的温度变化特征,需要按照酒精灯外焰高度安装铁圈位置,依次向上安装试验仪器,液体位于0摄氏度一下,示数为-3℃。
综上 第1空、 自下而上; 第2空、-3;
(2) 试管里装有适量的碎冰,目的为使得冰块受热均匀;
综上 第1空、碎冰; 第2空、使冰受热均匀。
(3)据图可知,冰熔化为水时,温度保持在0℃不变,所以凝固点为0℃, 第7 min物质处于 熔化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综上 第1空、0; 第2空、固液共存; 第3空、吸热; 第3空、温度不变。
(4)据图分析可知加入盐后,c的熔点变低。
综上 第1空、 降低。
【分析】1、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温度计的之作用原理为热胀冷缩,读数时,需确定分度值,视线平行液柱所对应的刻度线。
2、熔化为固态变化为液态,吸收热量,如雪消融;
3、熔化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吸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15.(2024八上·德庆月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过冷水
过冷水是指温度低于凝固点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当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之下时,如果水太过纯净,水中没有凝结核,那么水也不会结冰,仍保持着液态。
凝结核可以是微小的冰晶,也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紧固。
在云层中有许多水滴在温度低于0℃时仍不冻结,这种水滴叫过冷水滴,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飞机就容易发生坠机事故。
(1)过冷水的状态是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2)过冷水的形成原因是因为水中缺少   ;
(3)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冻雨是一种温度低于(0℃的过冷水,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较低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雨凇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发生时要   ((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1)液态
(2)凝结核
(3)凝固;放热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1) 过冷水的状态 为液态
综上 第1空为液态
2) 过冷水的形成原因是因为水中缺少 凝结核
综上 第1空为凝结核
3) 雨凇的形成是 凝固,该过程吸热
综上第1空为凝固;第2空为放热
【分析】根据凝固填空
凝固为液态变化为固态,释放热量,如下雪、结冰;
四、简答题
16.(2025八上·延边期末)将湿手伸进冰箱冷冻室取冻肉时会感觉到粘手,这是为什么?
【答案】冰箱冷冻室温度很低,当将湿手伸进冰箱冷冻室时,手上的水遇到温度较低的冻肉,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感到粘手。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冰箱冷冻室温度很低,当湿手伸进冰箱冷冻室时,手上的水遇到温度较低的冻肉,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会感到粘手。
【分析】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
17.(2024八上·铁西期中)高速发展的物流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新鲜的蔬菜、水果等。蔬菜、水果等生鲜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低温环境,往往会向包裹中放入适当的冰块,试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样做的道理。
【答案】运输过程中,冰块会熔化,该过程会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防止蔬菜腐烂。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运输过程中,冰块会熔化,该过程会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防止蔬菜腐烂。
【分析】熔化为固态变化为液态,吸收热量,如雪消融。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