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3.3 《汽化和液化》(培优版)一、单选题1.(2024八上·武冈期中)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她创造性地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利用乙醚具有( )A.较高的熔点 B.较高的沸点 C.较低的熔点 D.较低的沸点2.(2024八上·深圳期中)如图所示,有关家用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箱是利用制冷剂在冷冻室液化放热,在冷凝器汽化吸热来工作的B.打开冰箱门时常常会出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蔬菜装袋放入冰箱中,可有效减慢蔬菜中水分的蒸发D.打开工作中的冰箱门,最终能使整个房间内降温3.(2024八上·湖南期中)如图是水正在沸腾的情景,以下错误的是( )A.杯中水的沸点是99℃B.组装器材时,我们应先摆放酒精灯C.继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D.杯口处的白气是水蒸气4.(2024八上·深圳期中)为了节约用水,如图所示是某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树木浇水,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这主要是通过_______,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 )A.减少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降低地面上水的温度5.(2023八上·南宁月考)小明在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要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选择( )A.甲和乙 B.甲和丙 C.甲和丁 D.乙和丙6.(2024八上·崇阳期中)下表列出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水银 金 铜 钢 纯铁 钨熔点℃ -38.8 1064 1083 1515 1535 3410沸点℃ 357 2500 2360 2750 5900A.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B.电灯泡里的灯丝通常是钨丝制成的,因为钨的沸点高C.在-40℃时,水银温度计已不能使用D.表中所列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7.(2024八上·榆树期中)夏天,将冰水(约0℃)和热水(约90℃)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小水珠出现。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壁出现的水珠都是汽化现象B.甲、乙两杯壁出现的水珠都是熔化现象C.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二、多选题8.(2025八上·横州期末)厨房不仅是加工食物的场所,也是日常生活中充满物态变化的“实验室”。关于烹饪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馒头时,用大火可提高水的沸点B.炒肉片时,肉片温度升高可加快肉中水分蒸发C.煮饺子时,锅里冒出大量“白气”,属于液化现象D.炸油条时,油条变干变黄甚至变焦,属于升华现象9.(2025八上·天峨期末)下列做法不能加快蒸发的是( )A.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B.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C.把装有酒精的瓶子的瓶盖拧紧 D.将湿衣服放在通风处晾干10.(2025八上·顺义期末)下表为几种晶体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固态氮 固态氧 固态酒精 固态水银熔点/℃ -210 -218 -117 -39 液态氮 液态氧 液态酒精 液态水银沸点/℃ -196 -183 78 357A.在时氧是液态B.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C.固态水银熔化过程中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D.将的氮和氧放在同温度的环境中,持续升高环境温度,氮气会先分离出来11.(2024八上·深圳期中)有关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中,坎儿井主要是利用地下水的温度低、空气流通慢从而减慢水的蒸发B.乙图中,简易冰箱利用纱布上的水蒸发吸热保证饭菜不容易变馊C.丙图中,液化石油气主要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储存在钢瓶内D.丁图中,持续加热,炖盅内外的水都不会沸腾三、实验填空题12.(2024八上·武冈期中)2023年9月26日,中国首列“光谷光子号”空轨列车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正式运行,如图所示:(1)空轨列车采用双层真空玻璃,这是通过 (选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或“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的方式控制噪声;(2)夏天列车停靠站台时,由于车厢内开空调制冷,车厢玻璃的 (选填“外侧”或“内侧”)会形成小水珠。13.(2024八上·惠州期中)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在工作时利用制冷剂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边.冷凝器里的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并 (“吸热”或“放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 (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把从冰箱内带出来的热放出.14.(2025八上·龙华期末)物理学习小组用如题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1)图甲中,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铁圈 (选填“A”或“B”);(2)根据水在沸腾前后记录的数据,该组同学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分析可知:在当时的条件下,水的沸点为 ;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 ;(3)图丙为水沸腾前后的两幅图片,其中 表示水沸腾时的情景;(4)对实验进行评估时,小明指出水加热至沸腾用时过长。为了节省时间,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15.(2025八上·顺义期末)图所示是一种卫浴间用于烘干双手的电器,它能吹出暖风使手上的水快速变干。小力想探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是否有关,他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他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用滴管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水,水的表面积相同,水的温度相同。②打开吹风机加热挡对其中一滴水吹风,比较两滴水变干的快慢。(1)该探究过程存在的错误是 。(2)请写出改进措施 。四、简答与计算题16.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却擦不干,但是在桌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鸡蛋自己也会变干,请你解释上述现象.17.(2024八上·荣县期中)吃饭时小明帮妈妈盛汤,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掀开热汤锅的锅盖,有水从锅盖上滴下,小明想知道锅盖上的水是哪来的,请你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帮他解释一下,这过程发生了那些物态变化?18.(2020八上·灵石期中)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极大的方便。某天,王爷爷带小孙子小敏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求:车次 萍乡北开 南昌西到 运行距离G1346 08:38 09:33 240kmG1692 08:49 10:05 240kmG1482 09:01 10:31 240km(1)在交通正常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只能乘坐哪一车次?(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3)小敏坐车时发现车窗玻璃很模糊,这是什么原因?说出一种防止这种现象的方法。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解析】【解答】液体的沸点是液体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为了控制溶液的最高温度,此时可以 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 这是因为乙醚具有较低的沸点,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分析】当液体达到沸点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2.【答案】C【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放热【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冰箱是利用制冷剂在冷冻室汽化吸热,在冷凝器液化放热来工作的,故A错误;B.打开冰箱门时常常会出现“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C.蔬菜装袋放入冰箱中,可有效减慢蔬菜中水分的蒸发,故C正确;D.打开工作中的冰箱门,室内空气的热只是被冰箱吸收后又被放出,所以室温不会下降,故D错误。故选C。【分析】 A.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作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B.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C.加快液体蒸发快慢的措施有三个: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D.根据冰箱工作时向外放热即可。3.【答案】D【知识点】物质的三态;沸腾及沸腾条件;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解析】【解答】AC.图中,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此时的温度是沸点,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根据液面位置,读数是99℃,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B.实验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组装器材时,应先放酒精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D.杯口出现的白气是液体,由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根据温度计液面位置,测量温度;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4.【答案】A【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这种方法是通过减小液体的表面积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影响蒸发的要素包括: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以及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5.【答案】B【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解答】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保持表面积和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水的温度不同,图中甲、丙符合要求。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探究蒸发快慢和温度的关系,保持表面积和空气流动速度相同。6.【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熔点和凝固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解析】【解答】A.根据数据,钢的熔点是1515℃,金的熔点是1064℃,金放在钢水中,达到熔点,能吸收热量,会熔化,故A错误;B.钨的熔点高,为 3410 ℃,灯泡的灯丝通常是用钨制成,不易熔化,故B错误;C.水银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水银的熔点是-39℃,凝固点是-39℃,在-40℃时,水银已成固体,不能测量温度,故C正确;D.水银温度计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水银的沸点是357℃,高于357℃时水银变成了气态,不能测量温度,故D错误。故选C。【分析】固体熔化的温度是熔点,温度高于熔点,固体能吸收热量,能熔化;液体的温度低于凝固点,液体凝固为固体;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7.【答案】C【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解析】【解答】对于甲杯(装冰水,约0°C):杯子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相对较高,遇到温度低的杯子外壁时,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所以水珠出现在甲杯的外壁。对于乙杯(装热水,约90°C):热水会大量蒸发,使杯子水面上方有大量高温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杯子内壁时,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所以水珠出现在乙杯的内壁。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液化现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需要放热。本题中,无论是甲杯外壁的水珠,还是乙杯内壁的水珠,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2、蒸发: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且温度越高,蒸发越快。乙杯中的热水温度高,蒸发剧烈,产生大量水蒸气,为内壁水珠的形成提供了条件。8.【答案】B,C【知识点】物质的三态;沸腾及沸腾条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解答】A.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使用大火只是加快汽化速度,不能改变水的沸点,故A错误;B.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液体表面积。肉片温度升高可加快肉中水分蒸发,故B正确;C.煮饺子时,锅中的水汽化形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时又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白气”,故C正确;D.炸油条时,油条中的水分会汽化形成水蒸气流失,使得油条变黄变焦,这属于汽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BC。【分析】1.熟悉物质的三态及三态之间的变化条件;2.识别生活中各情境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如“白气”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成水滴,与之相同的还有白雾、窗户上的白雾等。9.【答案】B,C【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解答】A.干手器将手烘干,通过加快空气流速及提高温度来加快蒸发的,故A不符合题意;B.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减少了表面积来减慢蒸发,故B符合题意;C.把装有酒精的瓶盖拧紧,减少了表面积来减慢蒸发,故C符合题意;D.将湿衣服放在通风处晾干,可通过加快空气流速来加快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BC。【分析】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要加快蒸发第一是吸收热量,第二加大接触面积,第三加快接触面上方空气流速。10.【答案】A,D【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解析】【解答】A.氧的熔点是-218℃,沸点是-183℃,在-200℃时,低于氧的沸点,是液体,故A正确;B.水沸点是100℃,高于酒精的沸点,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时,酒精先沸腾,不能测量水的温度,故B错误;C.水银是金属,属于晶体,固态水银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故C错误;D.氮的沸点是-196℃,氧的沸点是-183℃,在升温时,氮先沸腾,变成气体分离出来,剩下的是液态的氧,故D正确。故选AD。【分析】温度高于物体的熔点,物体处于液态;温度到达沸点,吸热能够沸腾,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11.【答案】C,D【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放热【解析】【解答】A. 甲图中,坎儿井主要是利用地下水的温度低、空气流通慢从而减慢水的蒸发,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 乙图中,简易冰箱利用纱布上的水蒸发吸热保证饭菜不容易变馊,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 丙图中, 液化石油气主要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储存在钢瓶,故C错误符合题意;D. 丁图中, 持续加热,炖盅内的水温度与炖盅外的水相同时,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能沸腾,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D。【分析】A.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有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B.液体蒸发需要吸收热量;C.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温、压缩体积;D.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12.【答案】(1)阻断噪声传播(2)外侧【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防治噪声的途径【解析】【解答】(1)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可知,空轨列车采用双层真空玻璃,这是通过阻断噪声传播的方式控制噪声。(2)夏天列车停靠站台时,外面空气温度高,而车厢内部温度低,则车厢外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在车厢玻璃的外侧液化形成小水珠。【分析】(1)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音的产生;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音进入耳朵;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音的传播。(2) 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1)空轨列车采用双层真空玻璃,这是在噪声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即通过阻断噪声传播的方式控制噪声。(2)夏天列车停靠站台时,由于车厢内开空调制冷,车厢外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相对温度较低的玻璃,遇冷在车厢玻璃的外侧液化形成小水珠。13.【答案】汽化;吸热;液化【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 冷凝器里的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此时吸热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使冰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将热量从冰箱内部带出来。【分析】汽化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汽化要吸热;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14.【答案】(1)B(2)97;不变(3)C(4)提高水的初温【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解析】【解答】(1)实验中,酒精灯直接放在铁架台上,它的高度不易调节,且要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那么安装实验装置时应从下到上安装,故应先调整图甲中铁圈B的高度。(2)由图乙可知,水的温度升高到97℃后不再变化,故水的沸点是97℃。(3)液体沸腾时,容器地板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故选C;(4)为了节省时间,缩短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少水的质量。【分析】(1)根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过程分析;(2)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就是液体的沸点;(3)液体沸腾时,容器底部产生的气泡上升时体积变大;(4)水升高的温度越大,水的质量越大,则吸收的热量越多,加热时间越长。(1)实验中要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即安装实验装置时应从下到上安装,故应先调整图甲中铁圈B的高度。(2)[1][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由图乙可知,水的温度升高到97℃后不再变化,故水的沸点是97℃。(3)液体沸腾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因此图丙中表示水沸腾时的现象的是C。(4)为了节省时间,缩短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少水的质量。15.【答案】(1)没有控制水的温度相同(2)实验中,为了控制水的温度相同,改变空气流速时,利用吹风机的冷风档,对其中一滴水吹风,比较两滴水变干的快慢【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解答】探究水蒸发的快慢的影响因素时,(1)探究蒸发快慢和空气流动的关系时,只改变空气流动快慢,温度、表面积保持不变;实验中,吹风机热风档在改变空气流动时,还改变了水的温度,没有控制水温相同,无法判断蒸发快慢与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2)实验中,为了控制水的温度相同,改变空气流速时,利用吹风机的冷风档,对其中一滴水吹风,比较两滴水变干的快慢。【分析】(1)探究蒸发快慢和空气流速的关系时,需要保持温度和液体表面积相同;(2)改变空气流速时,可以利用吹风机的冷风档,能改变风速,温度保持不变。(1)在探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是否有关时,应该只改变空气流动快慢这一个变量,而其他变量保持不变。但在该实验中,吹风机加热挡不仅改变了空气流动快慢,还改变了水的温度,这样就无法准确判断水蒸发快慢是由于空气流动快慢引起的,还是由于水的温度升高引起的。故该探究过程存在的错误是没有控制水的温度相同。(2)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了控制水的温度相同,步骤②中,打开吹风机的不加热挡对其中一滴水吹风,比较两滴水变干的快慢。16.【答案】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鸡蛋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鸡蛋上,因此鸡蛋变湿了.马上用干布去擦拭,因为鸡蛋的温度仍很低,不断有水蒸气液化,因此擦不干.当鸡蛋温度升高后不再有水蒸气液化,小水滴汽化(蒸发)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因此鸡蛋变干了.【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解析】【解答】解:鸡蛋变湿的原因:从冰箱拿出的鸡蛋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滴附着在鸡蛋表面,所以鸡蛋变湿。擦不干的原因:刚擦拭时,鸡蛋温度仍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持续遇冷液化,不断有新的小水滴生成,因此擦不干。鸡蛋变干的原因:放置一段时间后,鸡蛋从周围环境吸热,温度升高,不再有水蒸气液化;同时,鸡蛋表面已有的小水滴吸收热量,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蒸发)现象,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鸡蛋就变干了。故答案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鸡蛋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鸡蛋上,因此鸡蛋变湿了,马上用干布去擦拭,因为鸡蛋的温度仍很低,不断有水蒸气液化,因此擦不干,当鸡蛋温度升高后不再有水蒸气液化,小水滴汽化(蒸发)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因此鸡蛋变干了。【分析】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当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时会放热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常见的冷饮杯“出汗”.鸡蛋擦不干,是因为蛋的温度较低,不停有水蒸气液化,当过一段时间后,鸡蛋温度升高了,不但没有水蒸气液化了,蛋上的水分也蒸发汽化了。17.【答案】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锅盖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锅盖上,所以掀开锅盖会看到有水从锅盖上滴下,这过程发生了先汽化后液化的物态变化。【知识点】物质的三态;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解析】【解答】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锅盖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锅盖上,所以掀开锅盖会看到有水从锅盖上滴下,这过程发生了先汽化后液化的物态变化。【分析】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18.【答案】(1)解:由图知,s=30km,限速v=60km/h,由v= 可得,所需要的时间为t= = =0.5h=30min他们8:20开车出发,到达南昌西站的时间为8:50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爷孙俩只能赶上G1482车次。答:在交通正常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只能乘坐G1482车次(2)解:列车运行的时间为t1=10:31-09:01=1h30min=1.5h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答: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160km/h;(3)解:水蒸气液化现象,原因是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防止方法:打开车内的暖气机朝车玻璃吹风。【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2)结合交通指示牌及时刻表,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 进行计算即可。(3)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 / 1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3.3 《汽化和液化》(培优版)一、单选题1.(2024八上·武冈期中)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她创造性地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利用乙醚具有( )A.较高的熔点 B.较高的沸点 C.较低的熔点 D.较低的沸点【答案】D【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解析】【解答】液体的沸点是液体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为了控制溶液的最高温度,此时可以 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 这是因为乙醚具有较低的沸点,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分析】当液体达到沸点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2.(2024八上·深圳期中)如图所示,有关家用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箱是利用制冷剂在冷冻室液化放热,在冷凝器汽化吸热来工作的B.打开冰箱门时常常会出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蔬菜装袋放入冰箱中,可有效减慢蔬菜中水分的蒸发D.打开工作中的冰箱门,最终能使整个房间内降温【答案】C【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放热【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冰箱是利用制冷剂在冷冻室汽化吸热,在冷凝器液化放热来工作的,故A错误;B.打开冰箱门时常常会出现“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C.蔬菜装袋放入冰箱中,可有效减慢蔬菜中水分的蒸发,故C正确;D.打开工作中的冰箱门,室内空气的热只是被冰箱吸收后又被放出,所以室温不会下降,故D错误。故选C。【分析】 A.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作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B.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C.加快液体蒸发快慢的措施有三个: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D.根据冰箱工作时向外放热即可。3.(2024八上·湖南期中)如图是水正在沸腾的情景,以下错误的是( )A.杯中水的沸点是99℃B.组装器材时,我们应先摆放酒精灯C.继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D.杯口处的白气是水蒸气【答案】D【知识点】物质的三态;沸腾及沸腾条件;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解析】【解答】AC.图中,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此时的温度是沸点,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根据液面位置,读数是99℃,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B.实验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组装器材时,应先放酒精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D.杯口出现的白气是液体,由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根据温度计液面位置,测量温度;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4.(2024八上·深圳期中)为了节约用水,如图所示是某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树木浇水,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这主要是通过_______,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 )A.减少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降低地面上水的温度【答案】A【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这种方法是通过减小液体的表面积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影响蒸发的要素包括: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以及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5.(2023八上·南宁月考)小明在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要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选择( )A.甲和乙 B.甲和丙 C.甲和丁 D.乙和丙【答案】B【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解答】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保持表面积和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水的温度不同,图中甲、丙符合要求。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探究蒸发快慢和温度的关系,保持表面积和空气流动速度相同。6.(2024八上·崇阳期中)下表列出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水银 金 铜 钢 纯铁 钨熔点℃ -38.8 1064 1083 1515 1535 3410沸点℃ 357 2500 2360 2750 5900A.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B.电灯泡里的灯丝通常是钨丝制成的,因为钨的沸点高C.在-40℃时,水银温度计已不能使用D.表中所列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熔点和凝固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解析】【解答】A.根据数据,钢的熔点是1515℃,金的熔点是1064℃,金放在钢水中,达到熔点,能吸收热量,会熔化,故A错误;B.钨的熔点高,为 3410 ℃,灯泡的灯丝通常是用钨制成,不易熔化,故B错误;C.水银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水银的熔点是-39℃,凝固点是-39℃,在-40℃时,水银已成固体,不能测量温度,故C正确;D.水银温度计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水银的沸点是357℃,高于357℃时水银变成了气态,不能测量温度,故D错误。故选C。【分析】固体熔化的温度是熔点,温度高于熔点,固体能吸收热量,能熔化;液体的温度低于凝固点,液体凝固为固体;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7.(2024八上·榆树期中)夏天,将冰水(约0℃)和热水(约90℃)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小水珠出现。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壁出现的水珠都是汽化现象B.甲、乙两杯壁出现的水珠都是熔化现象C.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答案】C【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解析】【解答】对于甲杯(装冰水,约0°C):杯子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相对较高,遇到温度低的杯子外壁时,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所以水珠出现在甲杯的外壁。对于乙杯(装热水,约90°C):热水会大量蒸发,使杯子水面上方有大量高温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杯子内壁时,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所以水珠出现在乙杯的内壁。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液化现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需要放热。本题中,无论是甲杯外壁的水珠,还是乙杯内壁的水珠,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2、蒸发: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且温度越高,蒸发越快。乙杯中的热水温度高,蒸发剧烈,产生大量水蒸气,为内壁水珠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二、多选题8.(2025八上·横州期末)厨房不仅是加工食物的场所,也是日常生活中充满物态变化的“实验室”。关于烹饪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馒头时,用大火可提高水的沸点B.炒肉片时,肉片温度升高可加快肉中水分蒸发C.煮饺子时,锅里冒出大量“白气”,属于液化现象D.炸油条时,油条变干变黄甚至变焦,属于升华现象【答案】B,C【知识点】物质的三态;沸腾及沸腾条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解答】A.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使用大火只是加快汽化速度,不能改变水的沸点,故A错误;B.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液体表面积。肉片温度升高可加快肉中水分蒸发,故B正确;C.煮饺子时,锅中的水汽化形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时又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白气”,故C正确;D.炸油条时,油条中的水分会汽化形成水蒸气流失,使得油条变黄变焦,这属于汽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BC。【分析】1.熟悉物质的三态及三态之间的变化条件;2.识别生活中各情境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如“白气”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成水滴,与之相同的还有白雾、窗户上的白雾等。9.(2025八上·天峨期末)下列做法不能加快蒸发的是( )A.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B.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C.把装有酒精的瓶子的瓶盖拧紧 D.将湿衣服放在通风处晾干【答案】B,C【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解答】A.干手器将手烘干,通过加快空气流速及提高温度来加快蒸发的,故A不符合题意;B.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减少了表面积来减慢蒸发,故B符合题意;C.把装有酒精的瓶盖拧紧,减少了表面积来减慢蒸发,故C符合题意;D.将湿衣服放在通风处晾干,可通过加快空气流速来加快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BC。【分析】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要加快蒸发第一是吸收热量,第二加大接触面积,第三加快接触面上方空气流速。10.(2025八上·顺义期末)下表为几种晶体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固态氮 固态氧 固态酒精 固态水银熔点/℃ -210 -218 -117 -39 液态氮 液态氧 液态酒精 液态水银沸点/℃ -196 -183 78 357A.在时氧是液态B.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C.固态水银熔化过程中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D.将的氮和氧放在同温度的环境中,持续升高环境温度,氮气会先分离出来【答案】A,D【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解析】【解答】A.氧的熔点是-218℃,沸点是-183℃,在-200℃时,低于氧的沸点,是液体,故A正确;B.水沸点是100℃,高于酒精的沸点,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时,酒精先沸腾,不能测量水的温度,故B错误;C.水银是金属,属于晶体,固态水银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故C错误;D.氮的沸点是-196℃,氧的沸点是-183℃,在升温时,氮先沸腾,变成气体分离出来,剩下的是液态的氧,故D正确。故选AD。【分析】温度高于物体的熔点,物体处于液态;温度到达沸点,吸热能够沸腾,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11.(2024八上·深圳期中)有关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中,坎儿井主要是利用地下水的温度低、空气流通慢从而减慢水的蒸发B.乙图中,简易冰箱利用纱布上的水蒸发吸热保证饭菜不容易变馊C.丙图中,液化石油气主要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储存在钢瓶内D.丁图中,持续加热,炖盅内外的水都不会沸腾【答案】C,D【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放热【解析】【解答】A. 甲图中,坎儿井主要是利用地下水的温度低、空气流通慢从而减慢水的蒸发,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 乙图中,简易冰箱利用纱布上的水蒸发吸热保证饭菜不容易变馊,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 丙图中, 液化石油气主要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储存在钢瓶,故C错误符合题意;D. 丁图中, 持续加热,炖盅内的水温度与炖盅外的水相同时,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能沸腾,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D。【分析】A.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有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B.液体蒸发需要吸收热量;C.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温、压缩体积;D.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三、实验填空题12.(2024八上·武冈期中)2023年9月26日,中国首列“光谷光子号”空轨列车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正式运行,如图所示:(1)空轨列车采用双层真空玻璃,这是通过 (选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或“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的方式控制噪声;(2)夏天列车停靠站台时,由于车厢内开空调制冷,车厢玻璃的 (选填“外侧”或“内侧”)会形成小水珠。【答案】(1)阻断噪声传播(2)外侧【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防治噪声的途径【解析】【解答】(1)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可知,空轨列车采用双层真空玻璃,这是通过阻断噪声传播的方式控制噪声。(2)夏天列车停靠站台时,外面空气温度高,而车厢内部温度低,则车厢外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在车厢玻璃的外侧液化形成小水珠。【分析】(1)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音的产生;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音进入耳朵;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音的传播。(2) 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1)空轨列车采用双层真空玻璃,这是在噪声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即通过阻断噪声传播的方式控制噪声。(2)夏天列车停靠站台时,由于车厢内开空调制冷,车厢外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相对温度较低的玻璃,遇冷在车厢玻璃的外侧液化形成小水珠。13.(2024八上·惠州期中)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在工作时利用制冷剂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边.冷凝器里的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并 (“吸热”或“放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 (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把从冰箱内带出来的热放出.【答案】汽化;吸热;液化【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 冷凝器里的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此时吸热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使冰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将热量从冰箱内部带出来。【分析】汽化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汽化要吸热;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14.(2025八上·龙华期末)物理学习小组用如题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1)图甲中,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铁圈 (选填“A”或“B”);(2)根据水在沸腾前后记录的数据,该组同学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分析可知:在当时的条件下,水的沸点为 ;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 ;(3)图丙为水沸腾前后的两幅图片,其中 表示水沸腾时的情景;(4)对实验进行评估时,小明指出水加热至沸腾用时过长。为了节省时间,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答案】(1)B(2)97;不变(3)C(4)提高水的初温【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解析】【解答】(1)实验中,酒精灯直接放在铁架台上,它的高度不易调节,且要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那么安装实验装置时应从下到上安装,故应先调整图甲中铁圈B的高度。(2)由图乙可知,水的温度升高到97℃后不再变化,故水的沸点是97℃。(3)液体沸腾时,容器地板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故选C;(4)为了节省时间,缩短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少水的质量。【分析】(1)根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过程分析;(2)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就是液体的沸点;(3)液体沸腾时,容器底部产生的气泡上升时体积变大;(4)水升高的温度越大,水的质量越大,则吸收的热量越多,加热时间越长。(1)实验中要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即安装实验装置时应从下到上安装,故应先调整图甲中铁圈B的高度。(2)[1][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由图乙可知,水的温度升高到97℃后不再变化,故水的沸点是97℃。(3)液体沸腾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因此图丙中表示水沸腾时的现象的是C。(4)为了节省时间,缩短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少水的质量。15.(2025八上·顺义期末)图所示是一种卫浴间用于烘干双手的电器,它能吹出暖风使手上的水快速变干。小力想探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是否有关,他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他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用滴管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水,水的表面积相同,水的温度相同。②打开吹风机加热挡对其中一滴水吹风,比较两滴水变干的快慢。(1)该探究过程存在的错误是 。(2)请写出改进措施 。【答案】(1)没有控制水的温度相同(2)实验中,为了控制水的温度相同,改变空气流速时,利用吹风机的冷风档,对其中一滴水吹风,比较两滴水变干的快慢【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解答】探究水蒸发的快慢的影响因素时,(1)探究蒸发快慢和空气流动的关系时,只改变空气流动快慢,温度、表面积保持不变;实验中,吹风机热风档在改变空气流动时,还改变了水的温度,没有控制水温相同,无法判断蒸发快慢与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2)实验中,为了控制水的温度相同,改变空气流速时,利用吹风机的冷风档,对其中一滴水吹风,比较两滴水变干的快慢。【分析】(1)探究蒸发快慢和空气流速的关系时,需要保持温度和液体表面积相同;(2)改变空气流速时,可以利用吹风机的冷风档,能改变风速,温度保持不变。(1)在探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是否有关时,应该只改变空气流动快慢这一个变量,而其他变量保持不变。但在该实验中,吹风机加热挡不仅改变了空气流动快慢,还改变了水的温度,这样就无法准确判断水蒸发快慢是由于空气流动快慢引起的,还是由于水的温度升高引起的。故该探究过程存在的错误是没有控制水的温度相同。(2)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了控制水的温度相同,步骤②中,打开吹风机的不加热挡对其中一滴水吹风,比较两滴水变干的快慢。四、简答与计算题16.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却擦不干,但是在桌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鸡蛋自己也会变干,请你解释上述现象.【答案】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鸡蛋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鸡蛋上,因此鸡蛋变湿了.马上用干布去擦拭,因为鸡蛋的温度仍很低,不断有水蒸气液化,因此擦不干.当鸡蛋温度升高后不再有水蒸气液化,小水滴汽化(蒸发)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因此鸡蛋变干了.【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解析】【解答】解:鸡蛋变湿的原因:从冰箱拿出的鸡蛋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滴附着在鸡蛋表面,所以鸡蛋变湿。擦不干的原因:刚擦拭时,鸡蛋温度仍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持续遇冷液化,不断有新的小水滴生成,因此擦不干。鸡蛋变干的原因:放置一段时间后,鸡蛋从周围环境吸热,温度升高,不再有水蒸气液化;同时,鸡蛋表面已有的小水滴吸收热量,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蒸发)现象,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鸡蛋就变干了。故答案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鸡蛋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鸡蛋上,因此鸡蛋变湿了,马上用干布去擦拭,因为鸡蛋的温度仍很低,不断有水蒸气液化,因此擦不干,当鸡蛋温度升高后不再有水蒸气液化,小水滴汽化(蒸发)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因此鸡蛋变干了。【分析】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当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时会放热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常见的冷饮杯“出汗”.鸡蛋擦不干,是因为蛋的温度较低,不停有水蒸气液化,当过一段时间后,鸡蛋温度升高了,不但没有水蒸气液化了,蛋上的水分也蒸发汽化了。17.(2024八上·荣县期中)吃饭时小明帮妈妈盛汤,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掀开热汤锅的锅盖,有水从锅盖上滴下,小明想知道锅盖上的水是哪来的,请你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帮他解释一下,这过程发生了那些物态变化?【答案】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锅盖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锅盖上,所以掀开锅盖会看到有水从锅盖上滴下,这过程发生了先汽化后液化的物态变化。【知识点】物质的三态;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解析】【解答】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锅盖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锅盖上,所以掀开锅盖会看到有水从锅盖上滴下,这过程发生了先汽化后液化的物态变化。【分析】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18.(2020八上·灵石期中)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极大的方便。某天,王爷爷带小孙子小敏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求:车次 萍乡北开 南昌西到 运行距离G1346 08:38 09:33 240kmG1692 08:49 10:05 240kmG1482 09:01 10:31 240km(1)在交通正常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只能乘坐哪一车次?(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3)小敏坐车时发现车窗玻璃很模糊,这是什么原因?说出一种防止这种现象的方法。【答案】(1)解:由图知,s=30km,限速v=60km/h,由v= 可得,所需要的时间为t= = =0.5h=30min他们8:20开车出发,到达南昌西站的时间为8:50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爷孙俩只能赶上G1482车次。答:在交通正常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只能乘坐G1482车次(2)解:列车运行的时间为t1=10:31-09:01=1h30min=1.5h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答: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160km/h;(3)解:水蒸气液化现象,原因是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防止方法:打开车内的暖气机朝车玻璃吹风。【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2)结合交通指示牌及时刻表,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 进行计算即可。(3)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3.3 《汽化和液化》(培优版)(学生版).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3.3 《汽化和液化》(培优版)(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