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10月)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10月)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贵州省境内有一处多级地下洞穴系统,其中P洞和S洞为旱洞,而Y洞为水洞,洞内发育地下暗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P洞、S洞和Y洞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P、S、Y B.Y、S、P C.S、P、Y D.Y、P、S
2.该地形成水洞、旱洞并存的多层洞道主要是由于( )
A.地壳的长期稳定 B.地壳间歇性抬升 C.地壳持续上升 D.地壳持续下降
图甲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地质作用在该区域发生最晚的是( )
A.岩层褶皱 B.变质作用 C.岩层断裂 D.岩浆侵入
4.图乙中d类代表岩石最可能是图甲中的(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石灰岩 D.页岩
5.图甲中背斜顶部容易被侵蚀的证据是其顶部( )
A.更老地层出露 B.存在断层
C.存在岩浆侵入 D.岩性差异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分布有花岗岩及岩脉、断层、煤层以及多种沉积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下列事物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花岗岩、砂岩、断层、石灰岩 B.石灰岩、砂岩、断层、花岗岩
C.砂岩、石灰岩、花岗岩、断层 D.石灰岩、花岗岩、断层、砂岩
7.图中( )
A.断层在水平张力作用下形成 B.岩层①与②形成环境相同
C.岩层③可能存在动植物化石 D.地貌符合背斜成谷的规律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从形成原因上看,与图示矽卡岩相同的是( )
A.页岩 B.闪长岩 C.板岩 D.花岗岩
9.该区域( )
A.曾发生过4次岩浆侵入 B.最晚内力作用为地壳抬升
C.闪长岩形成早于花岗岩 D.侵蚀面的形成晚于辉绿岩
河流阶地是发育在河谷两侧高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台地。下图为贵州高原北部某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该剖面含有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0.T3、T4有基岩出露的主要原因是( )
A.构造抬升剧烈 B.物理风化强烈 C.风力侵蚀增强 D.冰川侵蚀强烈
11.与T1比,T2沉积物堆积时期( )
A.流量小,气候较稳定 B.流量大,气候不稳定
C.流量小,气候不稳定 D.流量大,气候较稳定
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部,从全新世早期至今,其山前发育有三期冲(洪)积扇。研究发现,大青山山前冲(洪)积扇形成主要受构造活动、气候作用的影响。下图为大青山山前冲(洪)积扇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三期冲积扇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Ⅰ-Ⅱ-Ⅲ B.Ⅲ-Ⅱ-Ⅰ C.Ⅱ-Ⅲ-Ⅰ D.Ⅰ-Ⅲ-Ⅱ
13.在Ⅰ期洪积扇处向下钻井取样,从上到下物质的粗细为( )
A.由细变粗 B.由粗变细,再变粗 C.由粗变细 D.由细变粗,再变细
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2020年12月11~13日,长三角及周边地区发生一次空气污染事件。12日,该区域内部分地区大气颗粒物(PM)浓度达到重度污染标准;13日,各地污染状况先后缓解。下图为“北京时间12日2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4.北京时间12日20时前后,长三角地区比图中甲区域( )
A.水汽少 B.气温低 C.风力弱 D.气压高
15.下列区域内污染状况最先缓解的可能是( )
A.江苏北部 B.福建北部 C.江西南部 D.浙江南部
如图为2024年12月1日北京时间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此时,甲地大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甲地此时风向为(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17.据图分析,此时( )
A.乙地大雪纷飞,外出注意保暖 B.丙地寒风凛冽,不宜外出夜跑
C.丁地满天星宿,适宜户外观星 D.戊地海面封冻,不宜出海作业
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在锋的两侧具有明显差异。如图为北美洲部分气象观测站点在某日8:00测得的气温、气压和风向风速等数据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存在锋面位置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19.预测甲地即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是( )
A.风力增强,可能伴有强降水 B.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
C.天气转晴,昼夜温差大 D.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部分区域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该示意图描述的半球及季节(北半球季节)是( )
A.北半球、夏季 B.北半球、冬季 C.南半球、夏季 D.南半球、冬季
21.甲所处风带越过赤道后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下图示意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 )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23.丙、丁气流的性质分别是( )
A.干热、干冷 B.湿热、干热 C.干冷、湿热 D.干热、干热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是冬季存在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稳定的强大冷高压,一般选择气压场中1025hPa等压线作为其特征线。下图为近几十年来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A.距海远近 B.植被状况 C.海陆温差 D.地表起伏
25.与1970—1980年相比,1951—1965年我国( )
A.夏季旱灾多 B.冬季多低温冻害 C.夏季洪涝多 D.冬季旱涝灾害频繁
二、综合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霞地貌主要是红色砂岩、砾岩形成后,在内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特殊景观特征的红层地貌。湖南郴州丹霞地貌分布广泛,其景观发育经历了孕景期—造景期—雕景期。其中方形山的演化较为普遍,造景期形成其雏形,后经雕景期逐步演化为圆丘。下图示意郴州丹霞地貌中方形山的形成演化过程。
(1)简述郴州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
(2)说明断层在方形山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描述圆丘的地貌特征。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阿尔卑斯山脉纵贯新西兰南岛,山地形成和形态演变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作用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其中西坡河流侵蚀强于东坡,导致南阿尔卑斯山脉分水岭向东移动。考察发现,南阿尔卑斯山脉断层附近的山体中富含硬度大、具有铁矿斑点的石英岩(砂岩与岩浆侵入的接触带形成)。下图示意新西兰南岛地理位置。
(1)从板块运动角度,分析南阿尔卑斯山脉海拔升高的主要原因。
(2)从降水和流水侵蚀角度,分析南阿尔卑斯山脉分水岭向东移动的原因。
(3)描述南阿尔卑斯山脉断层附近石英岩自形成至广泛出露的地质作用过程。
28.下图是2024年1月22日0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蒙古高原—西伯利亚高压系统的形成原因,并说明其气流运动特征。
(2)指出此时影响我国东北中西部、华北中南部的天气系统,并推测未来48小时内这些地区的天气变化过程。
(3)比较图中①②两地此时天气状况的异同。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B A B D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A C A C B A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B C B
26.(1)孕景期:外力沉积,固结成岩形成红层;造景期:地壳抬升,红层断裂、出露地表;
雕景期:在流水、风力和重力的作用下,不断被风化侵蚀,形成丹霞地貌。
(2)断裂切割红层,形成方形山初始轮廓;增加红层的破碎度,易受流水下切侵蚀作用;红层垂面裸露面积增加,易风化、侵蚀形成陡崖。
(3)山顶较平坦;四壁较陡峭;山麓较平缓。
27.(1)该山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使山脉海拔升高。
(2)山地西侧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充沛,河流流量大;西坡地势起伏更大,流水侵蚀(溯源侵蚀)作用更强。
(3)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发生沉积作用形成砂岩,岩浆侵入到地壳岩石中,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岩浆周边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石英岩;后经地壳运动,强大的作用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岩层断裂,地壳抬升;石英岩经外力风化、侵蚀后,广泛出露。
28.(1)形成原因:1月(冬季),蒙古高原—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白昼短,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或冬季,蒙古高原—西伯利亚地区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
气流运动特征:近地面,中心气流(呈顺时针方向)向四周辐散;垂直方向上,中心气流下沉。
(2)冷锋。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出现大风、阴天、降水(雨雪)天气,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持续降低。
(3)相同点:均为晴天。
不同点:①气压较高,气温较低,风力较小。(或答②地气压较低,气温较高,风力较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