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3.4 《升华和凝华》(基础版)一、单选题1.(2024八上·吉林期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关于诗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霜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C.诗人根据声音的音调辨别乌啼和钟声D.月亮相对于寒山寺是运动的【答案】D【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升华及升华吸热;音色;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解答】A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不是凝固现象,凝华过程是放热的,所以霜的形成需要放出热量,故AB错误;C.诗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乌啼和钟声的,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不是音调,故C错误;D.以寒山寺为参照物,月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月亮相对于寒山寺是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了解生活中常见现象所蕴含的物态变化,如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白气”、雾、露珠属于液化现象等;2.理解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方法,明确参照物的选择,分析所判断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发生变化则该物体运动,反之则静止;3.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影响因素,辨别不同的声音(乌啼和钟声)是依据音色,因为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2.(2024八上·康县期中)如图所示,项目学习小组自制了一款干旱地区浇灌装置,下端的金属弯管埋在土壤中,管口和风扇暴露在地表,有风吹过时抽气风扇转动,潮湿的空气进入管道,水蒸气遇到金属管后凝结成水滴渗入植物的根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在金属管中发生了凝华 B.水蒸气在金属管中发生了凝固C.金属管的温度比水蒸气高 D.金属管的温度比水蒸气低【答案】D【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根据题意进行判断:当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金属管时,就会从气态液化形成液态的小水滴。并且液化时放热,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分析】根据题意,判断出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3.(2024八上·长沙期中)今年冬天,长沙各地道路两旁的树枝上出现了数年难见的树挂,它是温度低的液态降水(冻雨)碰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形成的。那么,树挂的形成属于( )A.液化 B.凝固 C.升华 D.熔化【答案】B【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树挂是温度低的水从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华【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原因。4.(2024八上·丰满期中)古诗词“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其中“霜”的形成过程是( )A.凝固现象 B.凝华现象 C.升华现象 D.液化现象【答案】B【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解析】【解答】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霜是固态,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B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气体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5.(2024八上·南岗期末)某同学发现从冰箱中取出的冻肉表面附着一层白霜,肉的周围不断冒出“冷气”,煮熟的肉还会冒着“热气”。关于上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冻肉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冻肉周围的“冷气”是空气液化形成的C.煮熟的肉冒出的“热气”是水汽化形成的D.在沸水中煮肉时,加大火力可提高水的温度【答案】A【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解析】【解答】A.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的小冰晶,故A正确;B.冻肉周围的“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C.煮熟的肉冒出的“热气”是煮熟的肉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D.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加大火力不能提高水的温度,故D错误。故选A。【分析】1、液化为气态变为液态会释放热量,如水蒸气、露珠;2、水沸腾的温度时间特性:水到达沸点时的特点为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气泡由小变大;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低于标准气压,沸点低于100℃;3、汽化为液态变为气态,会吸收热量,如:蒸发。6.(2024八上·榕江期中)如图所示,一只可爱的小狗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冬天用舌头舔井盖上的冰块,被粘住了,动弹不得。此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A.水凝固时放热 B.水汽化时吸热C.水蒸气液化时放热 D.水蒸气凝华时放热【答案】A【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ABCD、由题可知,冬天小狗用舌头舔地上的井盖,舌头上液态的唾液遇到低温的井盖变成了固态的冰,所以狗的舌头被冻在了井盖上,此过程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7.(2024八上·凯里期中)下列对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B.新疆吐鲁番地区修建坎儿井可以减慢水的蒸发,蒸发需要放热C.北方冬季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D.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答案】D【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A.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错误;B.在新疆吐鲁番地区修建坎儿井,减小了液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了空气流动对蒸发的影响,蒸发吸热,故B错误;C.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形成的,这是凝华现象,不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D.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空气发生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正确。故选:D。【分析】(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熔化吸热;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凝固放热;(2)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液化放热;(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二、多选题8.(2023八上·江口期中)水是万物之源,亦是生命之源。斗转星移,岁月更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冬,洗好后结冰的衣服,过了几天发现晾干了,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的镜子变得模糊,这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夏天洗手后,感到手很凉快,这是因为手上的水蒸发时吸热D.深秋的清晨,我们会发现地上的草叶上结了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答案】A,C【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A.寒冬,洗好后结冰的衣服,过了几天发现晾干了,这是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A正确;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镜子变得模糊,是因为空气中的热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子发生了液化,液化放热,故B错误;C.夏天洗手后,手上感觉凉快,是由于水蒸发吸热,即发生了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C正确;D.深秋的清晨,我们会发现地上的草叶上结了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环境中直接变为固态的霜,故这是发生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AC。【分析】(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2)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4)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9.(2024八上·南昌期末)小红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放在一铺有湿抹布的桌面上,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过一段时间后,小红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发现有白霜,拿起易拉罐时发现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了。小红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易拉罐中的冰加入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B.易拉罐下部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是因为水凝固形成的D.自然界中的雾凇和易拉罐下部的霜都是凝华形成的【答案】A,C,D【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A. 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所以易拉罐中的冰加入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故A正确;BD.易拉罐下部的霜以及雾凇,是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D正确;C.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是水凝固成了冰,故C正确;故选ACD。【分析】1、凝华为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会释放能量,如雾凇、霜;2、凝固为液态变化为固态,释放热量,如下雪、结冰;3、水中加入杂质,导致水凝固的温度降低。即熔点降低。10.(2024八上·青秀开学考)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B.所有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缩冷涨的原理制成C.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D.太空中的宇航员是通过真空传播声音相互交谈【答案】B,C,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声音的传播条件【解析】【解答】A.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对于同一种晶体,其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故A选项正确。B.虽然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但还有其他类型的温度计,如双金属片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等,它们的工作原理并非基于液体的热胀冷缩,故B选项错误。C.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而不需要经过液态阶段,故C选项正确。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真空不能传声。在太空中,宇航员之间通过无线电波进行通信,而不是通过真空传播声音,故D选项错误.故选BCD。【分析】本题考查了物理概念的理解,包括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升华现象以及声音的传播条件。需要对每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判断其正确性。11.(2024八上·富川期末) 2023年12月20日,某地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处于该地的小富在来学校的路上发现公路养护工人在冰雪路面上撒盐,来到学校发现窗户上有一层水雾,窗户外面的屋檐上挂着长长的冰柱。关于这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上的雪和冰形成原理是一样的B.窗户玻璃上的水雾是室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在路面上撒盐的目的是降低冰雪的熔点,从而使冰雪熔化D.屋檐下悬挂的冰柱,是水凝固形成的【答案】C,D【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解析】【解答】A、雪的形成为气体凝华为固体,冰的形成为水凝固成冰,A错误D正确B、 窗户玻璃上的水雾是室内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错误C、 在路面上撒盐的目的是降低冰雪的熔点,从而使冰雪熔化 ,C正确综上选CD【分析】雪的形成为凝华,冰的形成为凝固,玻璃上的水雾是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形成地点为室内。三、实验填空题12.(2024八上·吉州期末)如图所示,足球裁判使用固体泡沫喷雾剂喷出一条白色直线辅助任意球的判罚,几分钟后这条白色的直线会自动消失,不会在草地上留下任何痕迹。这条白色直线消失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该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答案】升华;吸热【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白色固体变成气体为升华,该过程吸热综上第1空为升华;第2空为吸热【分析】根据升华填空升华为固态直接变为液态,会吸收能量,如雪人变小13.(2024八上·双辽期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有少量碘颗粒。如图所示,将玻璃泡浸入热水中,玻璃泡内碘颗粒逐渐消失、同时出现紫红色碘蒸气,这是 (物态变化名称)过程。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后,碘蒸气逐渐消失、同时出现碘颗粒,这过程需要 热。【答案】升华;放【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将玻璃泡浸入热水中,碘颗粒(固态)直接变成碘蒸气(气态),这是升华过程,升华需要吸热;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后,碘蒸气(气态)直接变成碘颗粒(固态),这是凝华过程,凝华需要放热。故第一空为升华,第二空为放。【分析】掌握升华和凝华这两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吸放热特点。1.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特点: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在本题中,碘颗粒(固态)浸入热水后,直接变成碘蒸气(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此过程吸收热量。2.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特点: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当玻璃泡从热水中取出后,碘蒸气(气态)直接变成碘颗粒(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此过程放出热量。14.(2024八上·南京期末)初二物理社团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完成了“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组装顺序应为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了烧杯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第12分钟时观察到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丙中图 (选填“a”或“b”)所示。(3)为进一步研究水的沸腾,烧杯里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小明停止加热,继续对烧杯中的水进行观察.这样做的目的是 。(4)小华将碘锤浸入装有开水的烧杯中,如图丁所示,将看到碘锤中的碘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紫色碘蒸气,但未观察到碘的熔化现象,原因是 。(碘的熔点是114℃)【答案】(1)自下而上(2)a(3)探究水达到沸点后不继续吸热是否能沸腾(4)升华;碘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碘在沸水中不能熔化【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1)安装顺序为自下而上综上 第1空为自下而上2)12min时,水处于沸腾状态,气泡由下而上有小变大,所以选a综上 第1空为a3) 探究水达到沸点后不继续吸热是否能沸腾综上 第1空为探究水达到沸点后不继续吸热是否能沸腾4)碘锤受热升华变为碘蒸汽,碘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在水中不熔化综上第1空为升华;第2空为碘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碘在沸水中不能熔化【分析】根据仪器的安装、水沸腾的温度时间曲线、升华填空1、探究水沸腾温度时间曲线试验:实验仪器的安装遵循从下而上、从左至右的安装顺序,所以安装顺序为铁架台、酒精灯、铁圈、烧杯、温度计,以酒精灯外焰加热物体,使用仪器还有秒表,记录液体的温度时间曲线;2、水沸腾的温度时间特性:水到达沸点时的特点为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气泡由小变大;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低于标准气压,沸点低于100℃3、升华:升华为固态直接变为液态,会吸收能量,如雪人变小,碘锤受热升华变为碘蒸汽,碘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在水中不熔化15.(2023八上·长沙期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1)加热到第 4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 ;(3)水浴法加热是一种常见的加热方式。本实验和“碘的升华”实验中(如图丙所示),均采用了该种加热方式。对采用这种加热方式的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A.均是为了受热均匀B.均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主要为了受热均匀,后者主要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主要为了控制温度,后者主要为了受热均匀【答案】固液共存;不变;C【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1)据图分析可知,该物质是晶体,加热到第4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2)由实验可得到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海波受热均匀;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远远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使碘在温度低于熔点时,固态碘仍可变成碘蒸气,所以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温度。故选C。综上第1空、固液共存;第2空、不变;第3空、C【分析】晶体:有固定熔点:如冰、海波、无固定熔点:蜡烛、玻璃熔化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吸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海波受热均匀;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远远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使碘在温度低于熔点时,固态碘仍可变成碘蒸气,所以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温度。四、简答与计算题16.(2024八上·吉林期中)小红做饭时发现:冻肉在冰箱的冷冻室储存时间过长会变干,请解释这个现象的形成原因。【答案】冻肉在冰箱冷冻室储存时间过长会变干,是因为冻肉中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冻肉在冰箱冷冻室储存时间过长会变干,是因为冻肉中的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在冰箱冷冻室的低温环境下,冻肉里的冰不需要先熔化成水,就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这样冻肉就会因为失去水分而变干。【分析】了解升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人工降雨、食品保鲜、樟脑丸防虫、电子器件清洁等。17.(2024八上·双辽期中)解释现象:北方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慢慢变干?【答案】冬天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北方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慢慢变干,是因为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发生了升华现象。【分析】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所以冰不需要熔化,就能逐渐升华变成水蒸气,使衣服变干。18.(2023八上·廉江期中)如图是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圆满完成任务的情景。(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过程中,以宇航员王亚平为参照物,宇航员翟志刚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在飞船内,宇航员之间 (选填“能”“不能”)直接面对面通过声音交流;(2)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将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表面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为此,科研人员在舱体表面设计了防热涂层,敷设有一层烧蚀材料,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这部分烧蚀材料直接变为气体,这种物态变化叫 ,这个过程要 (选“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3)神舟十三号从距离地面12km的时候飞船点火制动,脱离轨道,再入大气层,最终在东风着陆场降落,耗时50分钟,这个过程中神舟十三号的平均速度为 m/s。【答案】静止;能;升华;吸收;4【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解答】(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过程中,宇航员之间的运动状态一致,所以以宇航员王亚平为参照物,宇航员翟志刚是静止的。在飞船内充满空气,此宇航员之间能直接面对面通过声音交流。(2)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烧蚀材料直接变为气体,属于升华现象,这个过程要吸收大量热量。(3)神舟十三号从距离地面12km,点火降落,共用时50min,所以 神舟十三号的平均速度为。综上 第1空、静止; 第2空、能; 第3空、升华; 第4空、吸收; 第5空、4.【分析】1、物体相对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静止;2、速度的计算:v=s/t,相同时间下物体的路程大,则速度大,相同路程下,物体的时间小速度大,当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长;3、升华为固态直接变为液态,会吸收能量,如雪人变小。1 / 1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3.4 《升华和凝华》(基础版)一、单选题1.(2024八上·吉林期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关于诗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霜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C.诗人根据声音的音调辨别乌啼和钟声D.月亮相对于寒山寺是运动的2.(2024八上·康县期中)如图所示,项目学习小组自制了一款干旱地区浇灌装置,下端的金属弯管埋在土壤中,管口和风扇暴露在地表,有风吹过时抽气风扇转动,潮湿的空气进入管道,水蒸气遇到金属管后凝结成水滴渗入植物的根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在金属管中发生了凝华 B.水蒸气在金属管中发生了凝固C.金属管的温度比水蒸气高 D.金属管的温度比水蒸气低3.(2024八上·长沙期中)今年冬天,长沙各地道路两旁的树枝上出现了数年难见的树挂,它是温度低的液态降水(冻雨)碰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形成的。那么,树挂的形成属于( )A.液化 B.凝固 C.升华 D.熔化4.(2024八上·丰满期中)古诗词“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其中“霜”的形成过程是( )A.凝固现象 B.凝华现象 C.升华现象 D.液化现象5.(2024八上·南岗期末)某同学发现从冰箱中取出的冻肉表面附着一层白霜,肉的周围不断冒出“冷气”,煮熟的肉还会冒着“热气”。关于上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冻肉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冻肉周围的“冷气”是空气液化形成的C.煮熟的肉冒出的“热气”是水汽化形成的D.在沸水中煮肉时,加大火力可提高水的温度6.(2024八上·榕江期中)如图所示,一只可爱的小狗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冬天用舌头舔井盖上的冰块,被粘住了,动弹不得。此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A.水凝固时放热 B.水汽化时吸热C.水蒸气液化时放热 D.水蒸气凝华时放热7.(2024八上·凯里期中)下列对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B.新疆吐鲁番地区修建坎儿井可以减慢水的蒸发,蒸发需要放热C.北方冬季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D.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二、多选题8.(2023八上·江口期中)水是万物之源,亦是生命之源。斗转星移,岁月更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冬,洗好后结冰的衣服,过了几天发现晾干了,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的镜子变得模糊,这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夏天洗手后,感到手很凉快,这是因为手上的水蒸发时吸热D.深秋的清晨,我们会发现地上的草叶上结了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9.(2024八上·南昌期末)小红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放在一铺有湿抹布的桌面上,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过一段时间后,小红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发现有白霜,拿起易拉罐时发现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了。小红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易拉罐中的冰加入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B.易拉罐下部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是因为水凝固形成的D.自然界中的雾凇和易拉罐下部的霜都是凝华形成的10.(2024八上·青秀开学考)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B.所有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缩冷涨的原理制成C.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D.太空中的宇航员是通过真空传播声音相互交谈11.(2024八上·富川期末) 2023年12月20日,某地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处于该地的小富在来学校的路上发现公路养护工人在冰雪路面上撒盐,来到学校发现窗户上有一层水雾,窗户外面的屋檐上挂着长长的冰柱。关于这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上的雪和冰形成原理是一样的B.窗户玻璃上的水雾是室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在路面上撒盐的目的是降低冰雪的熔点,从而使冰雪熔化D.屋檐下悬挂的冰柱,是水凝固形成的三、实验填空题12.(2024八上·吉州期末)如图所示,足球裁判使用固体泡沫喷雾剂喷出一条白色直线辅助任意球的判罚,几分钟后这条白色的直线会自动消失,不会在草地上留下任何痕迹。这条白色直线消失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该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13.(2024八上·双辽期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有少量碘颗粒。如图所示,将玻璃泡浸入热水中,玻璃泡内碘颗粒逐渐消失、同时出现紫红色碘蒸气,这是 (物态变化名称)过程。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后,碘蒸气逐渐消失、同时出现碘颗粒,这过程需要 热。14.(2024八上·南京期末)初二物理社团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完成了“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组装顺序应为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了烧杯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第12分钟时观察到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丙中图 (选填“a”或“b”)所示。(3)为进一步研究水的沸腾,烧杯里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小明停止加热,继续对烧杯中的水进行观察.这样做的目的是 。(4)小华将碘锤浸入装有开水的烧杯中,如图丁所示,将看到碘锤中的碘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紫色碘蒸气,但未观察到碘的熔化现象,原因是 。(碘的熔点是114℃)15.(2023八上·长沙期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1)加热到第 4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 ;(3)水浴法加热是一种常见的加热方式。本实验和“碘的升华”实验中(如图丙所示),均采用了该种加热方式。对采用这种加热方式的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A.均是为了受热均匀B.均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主要为了受热均匀,后者主要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主要为了控制温度,后者主要为了受热均匀四、简答与计算题16.(2024八上·吉林期中)小红做饭时发现:冻肉在冰箱的冷冻室储存时间过长会变干,请解释这个现象的形成原因。17.(2024八上·双辽期中)解释现象:北方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慢慢变干?18.(2023八上·廉江期中)如图是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圆满完成任务的情景。(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过程中,以宇航员王亚平为参照物,宇航员翟志刚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在飞船内,宇航员之间 (选填“能”“不能”)直接面对面通过声音交流;(2)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将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表面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为此,科研人员在舱体表面设计了防热涂层,敷设有一层烧蚀材料,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这部分烧蚀材料直接变为气体,这种物态变化叫 ,这个过程要 (选“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3)神舟十三号从距离地面12km的时候飞船点火制动,脱离轨道,再入大气层,最终在东风着陆场降落,耗时50分钟,这个过程中神舟十三号的平均速度为 m/s。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升华及升华吸热;音色;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解答】A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不是凝固现象,凝华过程是放热的,所以霜的形成需要放出热量,故AB错误;C.诗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乌啼和钟声的,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不是音调,故C错误;D.以寒山寺为参照物,月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月亮相对于寒山寺是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了解生活中常见现象所蕴含的物态变化,如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白气”、雾、露珠属于液化现象等;2.理解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方法,明确参照物的选择,分析所判断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发生变化则该物体运动,反之则静止;3.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影响因素,辨别不同的声音(乌啼和钟声)是依据音色,因为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2.【答案】D【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根据题意进行判断:当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金属管时,就会从气态液化形成液态的小水滴。并且液化时放热,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分析】根据题意,判断出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3.【答案】B【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树挂是温度低的水从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华【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原因。4.【答案】B【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解析】【解答】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霜是固态,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B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气体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5.【答案】A【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解析】【解答】A.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的小冰晶,故A正确;B.冻肉周围的“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C.煮熟的肉冒出的“热气”是煮熟的肉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D.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加大火力不能提高水的温度,故D错误。故选A。【分析】1、液化为气态变为液态会释放热量,如水蒸气、露珠;2、水沸腾的温度时间特性:水到达沸点时的特点为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气泡由小变大;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低于标准气压,沸点低于100℃;3、汽化为液态变为气态,会吸收热量,如:蒸发。6.【答案】A【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ABCD、由题可知,冬天小狗用舌头舔地上的井盖,舌头上液态的唾液遇到低温的井盖变成了固态的冰,所以狗的舌头被冻在了井盖上,此过程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7.【答案】D【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A.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错误;B.在新疆吐鲁番地区修建坎儿井,减小了液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了空气流动对蒸发的影响,蒸发吸热,故B错误;C.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形成的,这是凝华现象,不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D.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空气发生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正确。故选:D。【分析】(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熔化吸热;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凝固放热;(2)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液化放热;(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8.【答案】A,C【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A.寒冬,洗好后结冰的衣服,过了几天发现晾干了,这是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A正确;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镜子变得模糊,是因为空气中的热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子发生了液化,液化放热,故B错误;C.夏天洗手后,手上感觉凉快,是由于水蒸发吸热,即发生了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C正确;D.深秋的清晨,我们会发现地上的草叶上结了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环境中直接变为固态的霜,故这是发生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AC。【分析】(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2)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4)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9.【答案】A,C,D【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A. 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所以易拉罐中的冰加入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故A正确;BD.易拉罐下部的霜以及雾凇,是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D正确;C.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是水凝固成了冰,故C正确;故选ACD。【分析】1、凝华为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会释放能量,如雾凇、霜;2、凝固为液态变化为固态,释放热量,如下雪、结冰;3、水中加入杂质,导致水凝固的温度降低。即熔点降低。10.【答案】B,C,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声音的传播条件【解析】【解答】A.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对于同一种晶体,其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故A选项正确。B.虽然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但还有其他类型的温度计,如双金属片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等,它们的工作原理并非基于液体的热胀冷缩,故B选项错误。C.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而不需要经过液态阶段,故C选项正确。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真空不能传声。在太空中,宇航员之间通过无线电波进行通信,而不是通过真空传播声音,故D选项错误.故选BCD。【分析】本题考查了物理概念的理解,包括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升华现象以及声音的传播条件。需要对每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判断其正确性。11.【答案】C,D【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解析】【解答】A、雪的形成为气体凝华为固体,冰的形成为水凝固成冰,A错误D正确B、 窗户玻璃上的水雾是室内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错误C、 在路面上撒盐的目的是降低冰雪的熔点,从而使冰雪熔化 ,C正确综上选CD【分析】雪的形成为凝华,冰的形成为凝固,玻璃上的水雾是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形成地点为室内。12.【答案】升华;吸热【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白色固体变成气体为升华,该过程吸热综上第1空为升华;第2空为吸热【分析】根据升华填空升华为固态直接变为液态,会吸收能量,如雪人变小13.【答案】升华;放【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将玻璃泡浸入热水中,碘颗粒(固态)直接变成碘蒸气(气态),这是升华过程,升华需要吸热;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后,碘蒸气(气态)直接变成碘颗粒(固态),这是凝华过程,凝华需要放热。故第一空为升华,第二空为放。【分析】掌握升华和凝华这两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吸放热特点。1.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特点: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在本题中,碘颗粒(固态)浸入热水后,直接变成碘蒸气(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此过程吸收热量。2.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特点: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当玻璃泡从热水中取出后,碘蒸气(气态)直接变成碘颗粒(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此过程放出热量。14.【答案】(1)自下而上(2)a(3)探究水达到沸点后不继续吸热是否能沸腾(4)升华;碘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碘在沸水中不能熔化【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1)安装顺序为自下而上综上 第1空为自下而上2)12min时,水处于沸腾状态,气泡由下而上有小变大,所以选a综上 第1空为a3) 探究水达到沸点后不继续吸热是否能沸腾综上 第1空为探究水达到沸点后不继续吸热是否能沸腾4)碘锤受热升华变为碘蒸汽,碘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在水中不熔化综上第1空为升华;第2空为碘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碘在沸水中不能熔化【分析】根据仪器的安装、水沸腾的温度时间曲线、升华填空1、探究水沸腾温度时间曲线试验:实验仪器的安装遵循从下而上、从左至右的安装顺序,所以安装顺序为铁架台、酒精灯、铁圈、烧杯、温度计,以酒精灯外焰加热物体,使用仪器还有秒表,记录液体的温度时间曲线;2、水沸腾的温度时间特性:水到达沸点时的特点为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气泡由小变大;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低于标准气压,沸点低于100℃3、升华:升华为固态直接变为液态,会吸收能量,如雪人变小,碘锤受热升华变为碘蒸汽,碘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在水中不熔化15.【答案】固液共存;不变;C【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1)据图分析可知,该物质是晶体,加热到第4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2)由实验可得到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海波受热均匀;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远远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使碘在温度低于熔点时,固态碘仍可变成碘蒸气,所以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温度。故选C。综上第1空、固液共存;第2空、不变;第3空、C【分析】晶体:有固定熔点:如冰、海波、无固定熔点:蜡烛、玻璃熔化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吸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海波受热均匀;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远远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使碘在温度低于熔点时,固态碘仍可变成碘蒸气,所以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温度。16.【答案】冻肉在冰箱冷冻室储存时间过长会变干,是因为冻肉中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冻肉在冰箱冷冻室储存时间过长会变干,是因为冻肉中的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在冰箱冷冻室的低温环境下,冻肉里的冰不需要先熔化成水,就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这样冻肉就会因为失去水分而变干。【分析】了解升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人工降雨、食品保鲜、樟脑丸防虫、电子器件清洁等。17.【答案】冬天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北方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慢慢变干,是因为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发生了升华现象。【分析】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所以冰不需要熔化,就能逐渐升华变成水蒸气,使衣服变干。18.【答案】静止;能;升华;吸收;4【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解答】(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过程中,宇航员之间的运动状态一致,所以以宇航员王亚平为参照物,宇航员翟志刚是静止的。在飞船内充满空气,此宇航员之间能直接面对面通过声音交流。(2)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烧蚀材料直接变为气体,属于升华现象,这个过程要吸收大量热量。(3)神舟十三号从距离地面12km,点火降落,共用时50min,所以 神舟十三号的平均速度为。综上 第1空、静止; 第2空、能; 第3空、升华; 第4空、吸收; 第5空、4.【分析】1、物体相对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静止;2、速度的计算:v=s/t,相同时间下物体的路程大,则速度大,相同路程下,物体的时间小速度大,当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长;3、升华为固态直接变为液态,会吸收能量,如雪人变小。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3.4 《升华和凝华》(基础版)(学生版).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3.4 《升华和凝华》(基础版)(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