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期中课内阅读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期中课内阅读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课内阅读重难点检测卷-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
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岛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白鹭的嗜好是____。
A.站着钓鱼 B.立于树顶 C.悠然望哨 D.空中低飞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赞美白鹭,表现了作者热爱不寻常之美的思想感情。
B.本文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
C.作者写“歌未免太铿锵了”,是说歌声太响亮了,借此来反衬白鹭宁静悠然的美。
D.第五自然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主要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协调的色彩。
课内赏析。
①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②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节选自《圆明园的毁灭》)
4.用下划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起到   的作用。
5.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
6.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珍藏    宝贵    但凡    珍宝   
7.本文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在内容上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和氏璧献上。秦王双手捧住壁,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住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就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8.用修改符号把文段的第一行中的两处错误修改过来。
9.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后退    诚意    理直气壮   
10.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绝口不提:   
无价之宝:   
11.请你根据“称赞”“绝口不提”“只好”等词语推测秦王的思维过程,写下来。
称赞:   ;
绝口不提:想无偿占有和氏璧;
只好:   。
课内阅读。
①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____有一样最可贵____它的果实埋在地里____不像桃子____石榴____苹果那样____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____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____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辩 辨)____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需 须)____挖起来才知道。”
②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③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④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⑤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2.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13.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14.文章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这样的用意是:   。
15.“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课内阅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____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____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6.根据课文内容在文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词。
17.从文段中的“小家伙”一词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小珍珠鸟的   之情。
18.找出表现小珍珠鸟对“我”信赖的语句。
19.“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作者所说的“美好的境界”指(  )。
A.鸟儿不再怕人,和人在一个屋子里共同生活。
B.人与动物互相依恋的情意。
20.信赖还可以是什么?想一想,写一写。
信赖,   。
信赖,   。
课内阅读。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②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1.作者既然喜欢桂花,为什么还要说它“笨笨的”,花“小”呢?
22.选文第3自然段中的加点字“浸”用得好,好在哪里?
23.选文中两个画线的句子,朗读时各应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第①句:
第②句:
24.选文中最后一段讲的是    ,一个“   ”字准确地表现出了作者当时    的心情。
2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作者细致地描写“摇桂花”的过程,仅仅是因为有趣和快乐
B.作者详细写“摇桂花”,不仅仅是因为有趣和快乐,而是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桂花的喜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C.作者详细写“摇桂花”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桂花的喜爱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比喻;反问;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
3.A
【答案】4.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承上启下
5.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6.收藏;珍贵;凡是;瑰宝
7.为了突出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罪行,从而更能激发人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我们祖国的热爱。
【答案】8.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9.前进;假意;做贼心虚
10.本义指因回避而不说。文中指秦王回避不谈用十五座城换和氏璧的事。;本义指极珍贵的东西。文中指和氏璧是非常珍贵的东西。
11.非常喜欢和氏璧;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只能寻找其他途径来获取和氏璧
【答案】12.辨 须
13., : , 、 、 , , 。
14.突出花生不爱炫耀、朴素的品质
15.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而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看他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答案】16.居然,竟然
17.喜爱
18.这小家伙竟然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19.B
20.是拉近人与人距离的绳索;是搭出人们之间沟通的桥梁
【答案】21.因为作者用这种描述突出桂花的自然美,没有矫揉造作的姿态,它的美在于它的香气,而不是外表。
22.“浸”字用得好,因为它形象地传达了桂花香气的浓郁和无处不在。
23.急切、期待|惊喜和愉悦
24.摇桂花;乐;快乐和兴奋
25.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