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素养提升能力测试卷语文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 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素养提升能力测试卷语文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素养提升能力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8分)
一、阅读小宇的自然观察笔记,完成练习(21分)
观察对象:蜗牛
观察记录:
雨后的清晨,我在小区花坛边发现了几只蜗牛。它们背着浅棕色的“小房子”,壳上有螺旋状的花纹,一圈圈绕到顶端,特别有意思。蜗牛的身体软软的,爬行时会伸出两对触角——长触角顶端有小黑点,是它的眼睛;短触角用来感知周围的环境。
它们爬得很慢,每分钟大概只能移动3厘米。爬行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亮晶晶的黏液痕迹,像撒了一层银粉。我蹲在旁边看了半小时,发现蜗牛遇到小石子时,会先伸出触角碰一碰,确认安全后再慢慢爬过去;如果触角碰到尖锐的东西,就会立刻收缩,停顿几秒换个方向。
蜗牛喜欢吃新鲜的菜叶,我放了一片生菜叶在旁边。没过多久,一只蜗牛爬过来,先用小嘴啃出一个小洞,然后一点一点扩大范围,边吃边分泌黏液,好像在“消化”菜叶纤维。到了中午太阳变晒时,它们就会躲进花坛的草丛里,避免身体失水。
1. 用“√”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6分)
蜗牛(wō wā) 触角(chù chǔ) 分泌(mì bì)
停顿(dùn tún) 尖锐(ruì yuì) 收缩(suō sōu)
2. 根据观察笔记,补充蜗牛的特点(6分)
观察角度 特点
外形 ①背着浅棕色螺旋壳;②______;③______
行动 ①______;②遇到障碍物会试探或换方向;③______
习性 ①______;②______;③怕晒,太阳烈时躲进草丛
3. 小宇的观察笔记中,有两处体现了“连续细致观察”,请用“______”画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4. 结合观察笔记,补充“动物之家”相关内容(5分)
(1)蜗牛没有固定的“家”,常生活在______(填环境特点)的地方。
(2)完善成语:
兔死______悲 ______穴来风 蛛丝______迹 蜂______蝶阵 百______争鸣
二、阅读自然观察随笔,完成练习(17分)
①清晨漫步公园,远远望去,成片的牵牛花像紫色的瀑布从花坛边缘垂落,在微风中轻轻晃动。②走近细看,每一朵牵牛花的花瓣都像小喇叭,边缘带着淡淡的白边,花蕊是嫩黄色的,藏在花瓣深处。③抬头仰望,几只白鹭掠过湖面,翅膀划过水面,留下一圈圈涟漪,很快又恢复平静。
1. 随笔中描写了三种事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观察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5分)
2. 有同学认为第①句中的“垂落”换成“掉落”更好,你怎么看?为什么?(5分)
3. 补全对话,参与讨论(7分)
(1)第②句对牵牛花的描写,让我想起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中的“ , ”,描绘了乡村春日的生机。
(2)第③句对白鹭的描写,让我想起杜甫《绝句》中的“ , ”,展现了动静结合的画面。
(3)这两段描写告诉我们:观察事物时, ,才能发现更多细节之美。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27分)
三、阅读法布尔的《蝉的幼虫》(节选),完成练习(14分)
蝉的幼虫生活在地下,通常要待上两三年,甚至更久。它们在地下挖掘隧道,隧道的深度不一,最深能达到一米。隧道的墙壁很光滑,是幼虫用身体分泌的黏液涂抹过的,这样能防止泥土坍塌。
幼虫准备出土时,会先在地面上挖一个小洞口,只留一层薄土遮住。等到天气温暖、湿度适宜的夜晚,它们就会顶开薄土,慢慢爬出地面。刚出土的幼虫身体是乳白色的,翅膀还没展开,像小虫子一样。它们会爬到附近的树干或草茎上,停下来不动——这是要“蜕皮”了。
蜕皮时,幼虫的背部会先裂开一道缝,头慢慢从缝里钻出来,接着是胸部和腹部,最后是翅膀。整个过程要持续一个多小时。蜕皮后的蝉,身体逐渐变成黑色,翅膀也慢慢展开、变硬。等到翅膀完全干燥,它们就可以飞翔,飞向树梢,开始成虫的生活。
1. 完善思维导图,梳理蝉的幼虫的特点(5分)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怎样体现细致观察的?(4分)
3. 结合短文,说说为什么蝉的幼虫蜕皮过程让人觉得“神奇”?(5分)
四、阅读《萤火虫的“小灯笼”》,完成练习(13分)
夜晚,草丛里常常能看到一闪一闪的光点,那是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活动。萤火虫的“小灯笼”其实是它腹部末端的发光器,里面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当荧光素与氧气结合,在荧光酶的作用下,就能发出淡绿色的光。
萤火虫发光不只是为了好看,还有重要的作用。雄萤火虫会通过闪烁的光发出“信号”,不同种类的萤火虫,闪光的频率和节奏不一样,雌萤火虫看到同类的“信号”,就会回应。这样,它们就能找到彼此,完成交配。另外,当遇到天敌时,萤火虫会突然停止发光,躲进草丛里,以此来躲避危险。
我曾在夏夜观察过萤火虫。它们通常在晚上七点左右开始活动,飞到草丛上空,光点忽明忽暗。如果用手轻轻碰一下草丛,附近的萤火虫会立刻停止发光,过几秒后又重新亮起。有一次,我看到一只雄萤火虫在空中闪烁,不一会儿,一只雌萤火虫从草丛里飞出来,两只萤火虫的光点慢慢靠近,最后停在了同一根草叶上。
1. 萤火虫的“小灯笼”指的是 ,它能发光是因为 (3分)
2. 萤火虫发光的作用有哪些?用“√”选出(3分)
① 吸引同类交配( ) ② 照明寻找食物( )
③ 躲避天敌( ) ④ 装饰自己( )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察态度?(3分)
4. 结合短文,说说观察萤火虫时,你还想探究哪些问题?(4分)
第三部分 习作与表达(35分)
五、运用观察方法,完成练习(35分)
1. 劝说练习(5分)
你发现同桌放学后总在昏暗的路灯下看观察笔记,眼睛离本子很近。请你用70字左右劝说他,提醒他保护视力。
2. 观察习作(30分)
生活中总有值得观察的事物:也许是阳台花盆里悄悄发芽的种子,也许是每天路过的树下忙碌的蚂蚁,也许是雨后墙角慢慢爬行的蜗牛……请以“观察______有感”为题,写一篇习作,写清楚你的发现、观察过程和感受。
要求:① 补充题目;② 不少于350字;③ 不得抄袭。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素养提升能力测试卷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8分)
一、阅读小宇的自然观察笔记(21分)
1. 字音选择(每空1分,共6分)
蜗牛(wō√) 触角(chù√) 分泌(mì√) 停顿(dùn√)尖锐(ruì√)收缩(suō√)
2. 补充蜗牛特点(每空1分,共6分)
观察角度 特点
外形 ①背着浅棕色螺旋壳;②身体软软的;③有两对触角(长触角顶端有眼,短触角感知环境)
行动 ①爬得慢(每分钟约移 3 厘米);②遇到障碍物会试探或换方向;③爬行后留下亮晶晶的黏液痕迹
习性 ①喜欢吃新鲜菜叶;②边吃边分泌黏液;③怕晒,太阳烈时躲进草丛
3. 连续细致观察分析(句子2分,理由2分,共4分)
句子1:我蹲在旁边看了半小时,发现蜗牛遇到小石子时,会先伸出触角碰一碰,确认安全后再慢慢爬过去;如果触角碰到尖锐的东西,就会立刻收缩,停顿几秒换个方向
理由:“蹲在旁边看了半小时”体现“连续观察”,“伸出触角碰一碰”“立刻收缩”等细节体现“细致观察”。
句子2:没过多久,一只蜗牛爬过来,先用小嘴啃出一个小洞,然后一点一点扩大范围,边吃边分泌黏液,好像在‘消化’菜叶纤维
理由:“先用……然后……”记录蜗牛进食的完整过程,体现“连续细致观察”。
4. 动物之家相关(每空1分,共5分)
(1)潮湿、有植物(如花坛、草丛)(答出“潮湿”或“有植物”即可)
(2)狐、空、马、围、鸟
二、阅读自然观察随笔(17分)
1. 事物与观察顺序(每空1分,共5分)
牵牛花、白鹭、湖面(或“涟漪”);观察顺序:远→近→高(或“整体→局部→整体”)
2. 词语辨析(观点1分,理由4分,共5分)
不好。“垂落”指垂直向下轻轻落下,符合牵牛花藤蔓垂挂、花瓣轻柔的特点,体现出静态的美感;“掉落”指物体从高处落下,带有“意外、快速”的意味,与牵牛花自然垂挂的状态不符,无法体现其柔美,所以不能换。
3. 补全对话(每空1分,共7分)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既要远观整体,也要近看细节(或“结合不同观察角度”)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27分)
三、阅读《蝉的幼虫》(节选)(14分)
1. 完善思维导图(每空1分,共5分)
生活时长:通常两三年,甚至更久
挖掘隧道:①深度不一(最深达一米)
出土时机:天气温暖、湿度适宜的夜晚
蜕皮过程:①背部先裂开缝,头、胸、腹、翅膀依次钻出
2. 细致观察体现(4分)
句子“隧道的深度不一,最深能达到一米”通过具体数据(“一米”)准确说明隧道的深度,“不一”体现观察的全面性(发现隧道深度有差异),既写出整体特点,又补充极端情况,体现作者观察的细致与严谨。
3. 蜕皮过程“神奇”的原因(5分)
①蜕皮步骤有序:从背部裂缝到头、胸、腹、翅膀依次钻出,过程条理清晰,像“有计划”一样;②变化明显:蜕皮前幼虫是乳白色、翅膀未展开,蜕皮后身体变黑色、翅膀展开变硬,外形和功能发生巨大变化;③持续时间长(一个多小时),且每一步都有独特细节,让人感受到生命蜕变的奇妙,因此觉得“神奇”。
四、阅读《萤火虫的“小灯笼”》(13分)
1. 萤火虫“小灯笼”(每空1.5分,共3分)
它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发光器内的荧光素与氧气结合,在荧光酶作用下发出淡绿色的光
2. 发光作用选择(每选对1个1分,共3分)
①√ ③√
3. 观察态度分析(3分)
体现作者“认真、细致、有耐心”的观察态度。“晚上七点左右”记录具体时间,“光点忽明忽暗”捕捉细节,说明作者不仅定时观察,还关注萤火虫的动态变化,观察态度严谨。
4. 探究问题(每问2分,共4分)
示例:①不同种类的萤火虫,闪光频率和节奏具体有什么差异?②萤火虫的荧光素用完后,还能再产生吗?(围绕萤火虫的发光、生活习性等提出合理问题即可)
第三部分 习作与表达(35分)
五、运用观察方法(35分)
1. 劝说练习(5分)
示例:“放学后路灯下光线暗,你这样看笔记,眼睛容易疲劳近视。咱们可以回家在台灯下看,或者课间在教室看,这样既能保护视力,也能更好地整理观察内容,你觉得呢?”
(围绕“昏暗环境伤眼”“保护视力的建议”,语言得体、字数达标即可)
2. 观察习作评分标准(30分)
等级 内容(15 分) 表达(10 分) 书写(5 分)
一等(25-30 分) 1. 题目补充恰当,观察对象明确;2. 完整记录观察过程(时间、方法、变化);3. 细节具体(如外形、动作、习性),融入真实感受;4. 符合 “观察有感” 的主题。 1. 语句通顺,无病句;2. 条理清晰,段落分明(如按 “观察顺序” 或 “时间顺序” 写作);3. 能运用简单描写手法(动作、外形描写)。 1. 字迹工整,卷面整洁;2. 无错别字,标点规范;3. 字数不少于 350 字。
二等(20-24 分) 1. 题目补充较恰当,观察对象清晰;2. 能记录观察过程,有一定细节;3. 有简单感受,主题较明确。 1. 语句基本通顺,有少量病句;2. 条理较清晰,段落划分合理;3. 有简单描写。 1. 字迹较工整,有少量涂改;2. 错别字少(3 个以内);3. 字数接近 350 字。
三等(15-19 分) 1. 题目补充不恰当,观察对象模糊;2. 观察过程简单,细节少;3. 感受不明确,主题较模糊。 1. 语句不够通顺,病句较多;2. 条理较混乱,段落划分随意;3. 描写极少。 1. 字迹潦草,涂改较多;2. 错别字多(4-6 个);3. 字数不足 300 字。
四等(14 分以下) 1. 偏离 “观察事物” 主题;2. 无观察过程,内容空洞;3. 无感受,与要求无关。 1. 语句不通顺,无法理解;2. 无段落划分,结构混乱。 1. 字迹极潦草,卷面杂乱;2. 错别字多(7 个以上);3. 字数严重不足(200 字以下)。
习作示例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