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测试卷期中阶段素养及参考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 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测试卷期中阶段素养及参考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阶段素养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范围:第一、二单元)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10分)
周末,我跟着家人来到郊外的cūn zhuāng。远远望去,一片lǜ tǎn似的草地铺在山脚下,róu měi的野花点缀其间,让人不禁jīng tàn大自然的神奇。我们沿着shān jiàn旁的小路向上走,路边的岩石上,几株小草从xuán yá的缝隙中yì lì着,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山顶上,一位老战士正在给游客讲述当年红军战士抱着手榴弹与敌人fèn zhàn的故事,他的声音庄重而有力,让在场的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xǐ yuè与敬意,我也zhèng zhòng地拿出笔记本,记录下这动人的瞬间。
二、选择填空,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蒙古(měng) 花蕾(lěi) 愁怨 斩钉截铁
B. 蜷缩(quán) 笨拙(zhuō) 衣襟 威凤凛凛
C. 歼灭(qiān) 狞笑(níng) 疙瘩 技高一筹
D. 山涧(jiàn) 单薄(bó) 幽雅 全神惯注
2. 下面路牌及人名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淮河路——HUAIHE LU B. 广州——GUANG ZHOU
C. 李红——Lǐ Hóng D. 西湖公园——XI HU GONGYUAN
3. 下列有关“说”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看到社区志愿者义务帮助老人打扫房间,邻居们纷纷赞叹:“他们真是新时代的活雷锋!”
B. “很抱歉,这次我临时有急事,不能参加班级聚会了。”我婉言谢绝了班长的邀请。
C. 弟弟不小心打碎了妈妈心爱的花瓶,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是花瓶自己掉下来的,跟我没关系!”
D. 老师语重心长地警告我们:“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取得好成绩。”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 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曹植在诗中写下“ ,视死忽如归”,表达为国献身的决心;李纲面对国家危难,坚定地说“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陆游即使身处困境,也不忘“ ”,始终心系国家安危。
2. 夏日的午后,一场暴雨突如其来,雨过天晴,西湖的景色格外迷人,这让我想起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诗句“卷地风来忽吹散, ”。
3. 假期里,我来到乡村做客,看到绿树环绕着村庄,青山连绵不绝,不禁吟诵起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 , ”;夜晚,站在湖边,望着天空中低垂的星辰和倒映在水中的明月,又想起孟浩然《宿建德江》里“野旷天低树, ”的诗句;忽然,一阵蝉鸣声传来,我又联想到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明月别枝惊鹊, ”。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7分)
1.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注意加点部分,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图书馆里非常安静,只听见 ,只听见 。
2. 请给下面的内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5分)
乡村的夜晚真美啊( )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草丛中飞舞( )青蛙在池塘里放声歌唱( )月亮洒下柔和的光芒( )把大地照得像铺上了一层银纱( )远处的山峦在夜色中若隐若现( )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这样的夜晚( )怎能不让人心生喜爱呢( )
五、阅读理解(36分)
(一)草原(节选)(9分)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 阅读选文,完成填空。(3分)
(1)作者笔下的草原,天空的特点是 ,草地的特点是 。
(2)文中将羊群比作 ,将河比作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草原的美。
(3)草原人民用 的方式欢迎远来的客人,体现了他们的热情好客。
2. 文中画“______”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4分)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选文第一段描写了草原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B.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中“洒脱”一词,写出了草原辽阔平坦,行车不受拘束的特点。
C. 选文第二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迎接客人的场景,突出了草原的静寂。
D.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体现了草原景色给作者带来的复杂感受。
(二)狼牙山五壮士(节选)(13分)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德林和胡福才还有少量子弹。他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了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 阅读短文,根据故事情节拟写小标题。(2分)
→ →英勇跳崖
2. 下列对文中画“______”句子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句话通过对五位壮士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完成任务后的欣慰。
B. “眺望”一词写出了五位壮士对群众和部队主力的牵挂与不舍。
C. “露出胜利的喜悦”说明五位壮士为成功掩护群众和主力而感到自豪。
D. 这句话为下文五位壮士跳崖埋下伏笔,体现了他们的无私无畏。
3. 请用“______”画出第二段中运用“点面结合”写法的句子,并结合句子分析这样写的好处。(3分)
4. 短文中多次描写了五位壮士的动作和语言,请选择一处,批注出你从中体会到的人物品质。(3分)
5. 阅读短文,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3分)
(1)五位壮士选择向棋盘陀走去,是因为这条路更容易躲避敌人的攻击。( )
(2)“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句话赞美了五位壮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
(3)短文通过对五位壮士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生动展现了他们的英雄形象。( )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4分)
材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贴春联、挂灯笼、吃年夜饭、守岁,象征着团圆与吉祥;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人们会扫墓祭祖、踏青郊游,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有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习俗,寄托着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材料二:2025年9月,“传统节日文化展”在市博物馆开展。展览分为“春节厅”“清明节厅”“中秋节厅”等多个展区,通过实物展示(如传统春联、月饼模具、清明粿制作工具等)、图片介绍、视频播放(如各地春节庙会、清明祭祖仪式、中秋赏月活动等)等形式,让参观者全方位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与文化内涵。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览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前来参观,不少学校还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旨在让青少年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材料三: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如今,人们除了保留贴春联、吃年夜饭等传统习俗外,还会通过视频拜年、线上猜灯谜等方式庆祝春节;清明节,许多人会通过网络祭扫平台为逝去的亲人献花、留言,表达思念之情;中秋节,一些家庭会选择短途旅游,在旅途中赏月、吃月饼,让传统节日更具现代气息。
1. 这三则材料都围绕“ ”这一话题展开,材料一主要介绍了 ,材料二主要介绍了 ,材料三主要介绍了 。(4分)
2. 如果要了解传统节日的具体习俗,应重点阅读材料 ;如果要了解传统节日庆祝方式的变化,应重点阅读材料 。(2分)
3.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主要习俗只有贴春联和吃年夜饭。
B. “传统节日文化展”只吸引了中小学生前来参观。
C. 网络祭扫是清明节新的庆祝方式,体现了传统节日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D. 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不断创新,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习俗。
4. 结合材料内容,说说举办“传统节日文化展”的意义。(3分)
5. 学校准备在中秋节期间开展“传统节日我传承”活动,如果你是活动组织者,会设计哪些活动环节?请写出两个,并简要说明活动目的。(3分)
六、习作(30分)
大自然是神奇的殿堂,里面藏着无数奥秘。如果你能变成大自然中的一种事物,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是变成一株小草,在风雨中顽强生长;是变成一只蜜蜂,在花丛中采集花蜜;还是变成一朵白云,在天空中自由飘荡……请发挥想象,以“我变成了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把“变形”后的经历和感受写具体。
要求:1. 补充完整题目;2. 语句通顺,重点突出;3. 字数不少于450字。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阶段素养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10分)
村庄、绿毯、柔美、惊叹、山涧、悬崖、屹立、奋战、喜悦、郑重
二、选择填空(6分)
1. A解析:B选项中“威凤凛凛”应为“威风凛凛”;C选项中“歼灭”的“歼”应读“jiān”;D选项中“全神惯注”应为“全神贯注”。
2. C解析:A选项路牌拼写应为“HUAIHE LU”(专名和通名之间空格,且通名“路”全大写);B选项“广州”拼写应为“GUANGZHOU”(城市名拼音连写,无空格);D选项“西湖公园”应为“XI HU GONGYUAN”(“西湖”为专名,各字拼音首字母大写,中间空格,“公园”为通名,全大写且与专名空格)。
3. D 解析:“警告”语气过于严厉,不符合老师对学生劝导的语境,应改为“告诫”。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 捐躯赴国难、不可以尺寸与人、位卑未敢忘忧国
2. 望湖楼下水如天
3.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江清月近人、清风半夜鸣蝉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7分)
1. 示例:翻书的沙沙声、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
2. ! , ; , ; , 。 , ?
五、阅读理解(36分)
(一)草原(节选)(9分)
1. (1)清鲜、明朗;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2)白色的大花;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 (3)骑马到几十里外迎接
2. 拟人;赋予骏马和大牛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景色的迷人,连动物都仿佛被吸引,沉浸其中,烘托出草原的静谧与美好。
3. C 解析:选文第二段主要写草原人民迎接客人的场景,突出的是草原的“热闹”,而非“静寂”。
(二)狼牙山五壮士(节选)(13分)
1. 引敌上山、顶峰歼敌
2. A 解析:这句话主要通过动作(眺望、回头望)和神态(胜利的喜悦)描写,展现的是五位壮士完成任务后的自豪,而非“欣慰”,且未体现“不舍”。
3. 面的描写: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点的描写: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好处:“面”的描写展现了五位壮士整体的战斗状态,体现了他们的英勇顽强;“点”的描写具体刻画了每位战士的动作和神态,让人物形象更鲜活、立体,既有整体的气势,又有个体的细节,使描写更全面、生动。
4. 示例:“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批注:“砸碎枪”体现了五壮士宁死不把武器留给敌人的坚定决心;“纵身跳下深谷”展现了马宝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凸显出他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精神。
(1)×(选择棋盘陀是为了把敌人引上绝路,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而非躲避攻击) (2)√ (3)√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4分)
1.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习俗;2025年市博物馆“传统节日文化展”的情况;传统节日庆祝方式的创新
2. 一;三
3. C 解析:A选项春节习俗还有挂灯笼、守岁等,并非“只有”贴春联和吃年夜饭;B选项展览“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并非“只吸引了中小学生”;D选项“完全取代”错误,传统习俗仍被保留。
4. ①让参观者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与文化内涵;②吸引中小学生参与,助力青少年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③为传统节日文化提供展示平台,增强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感和重视程度。
5. 示例:①“中秋诗词大会”:组织学生搜集、背诵与中秋相关的诗词,开展朗诵和答题比赛。目的:让学生感受中秋文化的文学魅力,积累传统文化知识。②“自制月饼活动”:邀请家长或老师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月饼。目的: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中秋习俗,增强对传统节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六、习作(30分)
评分标准
1. 审题立意(8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明确,围绕“变形”后的经历展开,体现对大自然的观察或思考,情感真挚。
2. 内容具体(10分):“变形”后的经历描写详细,有具体的场景、动作和心理活动,能展现事物的特点(如小草的顽强、蜜蜂的勤劳等),故事有趣且逻辑清晰。
3. 语言表达(8分):语句通顺,用词准确生动,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无明显语病。
4. 结构规范(4分):开头点明“变形”的事物,中间按顺序叙述经历,结尾总结感受或启示,段落分明,结构完整。
示例范文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