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高一(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54分。
1.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天然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均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均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⑤⑥ C. ③⑤⑥ D. ①③④
2.由多糖和多功能无机纳米颗粒组成的多糖基复合纳米材料[粒径10-9-10-7m]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具有协同性能和功能。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分散到水中,下列关于该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不能透过滤纸
B. 该分散系属于胶体
C. 多糖基复合纳米材料很不稳定
D. 丁达尔效应不能区分氯化钡溶液和该分散系
3.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②③④⑤⑥⑦ B. ②④⑤⑥⑦⑨ C. ①③④⑤⑧⑨ D. ②④⑥⑦⑨
4.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5.V2O3和V2O5按不同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可计量发生完全反应,今若制备V8O17,则所用V2O3和V2O5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2 B. 2:1 C. 3:5 D. 5:3
6.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B.
C. D. Fe+H2SO4=FeSO4+H2↑
7.意大利罗马大学的 FulvioCacsce 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 N4 分子,N4 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N4与 N2的摩尔质量相等
C. 等质量的 N4与 N2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 1:1
D. 等质量的 N4与 N2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 2:1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摩尔质量就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B. 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C. 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分子数相同,所含原子数也相同
D. 一氧化碳气体和氮气,若体积相等,则质量一定相等
9.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酸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硫酸 烧碱 苏打 氧化镁 干冰
B 醋酸 氢氧化钙 石灰石 生石灰 冰
C 硝酸 一水合氨 硫酸铜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D 乙醇 氢氧化钾 氯化铜 氨气 氧化钠
A. A B. B C. C D. D
1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小组同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时刻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
B. 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
C. 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Ba(OH)2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D. 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
11.已知某固态物质 M 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4M=3X+2NO2+8H2O,冷至室温,得到的混合气相对于氢气的密度为20,则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344 B. 96 C. 63 D. 86
12.已知制备某无机化合物的转化流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
法中,错误的是(  )
A. 该转化流程中CaCO3、CaCl2均被循环使用
B. 该循环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没有涉及置换反应类型
C. 该循环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D. 该工艺总体来看相当于利用食盐和石灰石制取得到纯碱
13.同温同压下,xg甲气体和y g乙气体占有相同的体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判断,x:y的值可以表示(  )
A. 甲与乙的物质的量之比
B. 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
C. 同温同压下,甲与乙的密度之比
D. 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压强之比
14.学生实验时需要配制100mL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之前要在托盘天平两端放上大小、质量相等的称量纸,将药品放在左盘称量
B. 为了加快溶解速率,可以用80mL的蒸馏水初步溶解药品
C. 定容时为了防止液体溅到容量瓶内壁上,胶头滴管应当伸入刻度线以下定容
D. 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滴加蒸馏水
1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含有2molH2A分子的溶液中含有4NA个氢原子
B. 标准状况下,22.4L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所含氢原子数目为4NA
C. 通常状况下,46gNO2和N2O4混合物含有3NA个原子
D. 标准状况下,铝跟盐酸反应生成1mol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已知:化合价升高或降低1,则转移1个e-)
16.下列说法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
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④根据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⑥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⑦液态氯化氢是电解质,液态HCl中含自由移动的Cl-
⑧H2O和H2O3互为同素异形体
⑨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⑩CaO吸收SO2的反应:CaO+SO2=CaSO4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17.图a~c分别为氯化钠在不同状态下的导电实验(X、Y均表示石墨电极,X与电源正极相连,Y与电源负极相连)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示中代表的是水合钠离子 B. 氯化钠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电离
C. 图b表示熔融状态下氯化钠的导电过程 D. 氯化钠在不同状态下均能导电
18.密闭容器内可移动的活塞两边分别充入空气和H2和O2的混合气体且体积比为1:3,活塞起始位置如图所示,在室温下若将混合气体点燃,活塞先向左滑,恢复至室温后(水为液态)右滑停留在容器中央,则H2和O2的体积比为(  )
空气 H2和O2混合气体
A. 2:5或7:2 B. 4:5或7:4 C. 4:7或5:2 D. 4:5或7: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9.现有以下物质中①液氨;②液态HCl;③石墨;④硝酸;⑤纯碱;⑥蔗糖;⑦不溶于水的BaSO4;⑧CO2;⑨CuSO4 5H2O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电解质的为: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非电解质的为:______。
(3)写出小苏打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
20.完成下列填空。
(1)40.5g某金属氯化物MCl2中含0.6molCl-,则M的摩尔质量为______。
(2)标况下,由氨气和甲烷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为0.75g/L,混合气体相对于氢气的密度为______,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
(3)标准状况下,1L的密闭容器中恰好含有m个N2和n个H2分子组成的混合气体,尝试用m、n表示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______。
(4)24g碳在一定量氧气中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72g。所得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化学定量研究的重要过程,现用98%的浓硫酸(ρ=1.84g mL-1)配制480mL0.5mol L-1的稀硫酸,请按要求完成填空:
(1)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mL。
(2)如果实验室有10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______mL量筒,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
(4)配制时经以下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填字母)。
A.将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冷却至室温
B.将烧杯中的溶液小心转移到容量瓶中
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然后小心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液都小心注入容量瓶中,并轻轻振荡
E.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5)请对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①定容时仰视读刻度______,
②未冷却至室温就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______,
③容量瓶未干燥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22.碱式碳酸铝镁[MgaAlb(OH)c(CO3)d xH2O]常用作塑料阻燃剂。
(1)碱式碳酸铝镁具有阻燃作用,是由于其受热分解需吸收大量热量和______。
(2)[MgaAlb(OH)c(CO3)d xH2O]中的a、b、c、d的代数关系式为______。
(3)为确定碱式碳酸铝镁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3.39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 0.560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②另取一定量样品在空气中加热,样品的固体残留率(×100%)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样品在270℃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600℃以上残留固体为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碱式碳酸铝镁样品中的n(OH-):n(CO32-)(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D
15.【答案】A
16.【答案】A
17.【答案】C
18.【答案】D
19.【答案】(1)②④⑤⑦⑨;
(2) ①⑥⑧;
(3) 、
20.【答案】(1)64g/mol;
(2) 8.4;80%;
(3) 22.4(m+n);
(4) 2mol
21.【答案】(1)13.6;
(2) 20;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3)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4) ABDCE;
(5) ①偏低;
②偏高;
③无影响
22.【答案】
(1)生成的产物具有阻燃作用
(2)2a+3b=c+2d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