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检测试题(1--3章) 2025-2026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检测试题(1--3章) 2025-2026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检测试题(1--3章) 2025-2026学年
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小明暑期前往新疆乌鲁木齐旅游。当他与在哈尔滨的家人进行视频通话时,发现哈尔滨已晨光熹微,而乌鲁木齐依然夜色深重。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小明旅游经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经过我国领土最东端所在省级行政区 B.经过我国领土最南端所在省级行政区
C.经过我国领土最西端所在省级行政区 D.经过我国领土最北端所在省级行政区
2.下列四地中,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
A.哈尔滨 B.呼和浩特 C.兰州 D.乌鲁木齐
3.小明从哈尔滨出发,沿我国陆上国界线旅游,沿途不可能经过的国家是( )
A.蒙古 B.日本 C.俄罗斯 D.哈萨克斯坦
读“我国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人口分布的特征是( )
A.地区分布比较均匀 B.东部多,西部少
C.西南多,东北少 D.西北多,东南少
5.下列省区中,人口最稠密的是( )
A.西藏 B.四川 C.湖南 D.河南
6.我国人口稠密的地区一般都是( )
A.干旱荒漠地区 B.地形崎岖的地区
C.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 D.偏僻的农牧业地区
2024年11月22日至30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下图为运动会上仅限女性参加的竞赛项目——秋千,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7.图示秋千项目主要来自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的少数民族( )
A.傣族 B.侗族 C.朝鲜族 D.蒙古族
8.本届运动会,首次将在天然椰子树或人工制作的仿真椰子树上进行攀爬的“攀椰竞速”作为增设项目。海南广种椰子树是因为地处(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南寒带
9.若运动会按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分配参赛名额,那么海南省参赛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汉族 B.壮族 C.黎族 D.苗族
10.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举办有利于( )
①弘扬民族文化②统一民族风俗习惯③促进民族团结④提升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小康利用下面两幅图完成知识的探究,请依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是( )
A.东高西低,呈斜坡状分布 B.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C.北高南低,呈斜坡状分布 D.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2.下列属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 )
A.昆仑山 B.阴山 C.太行山 D.横断山脉
13.下列关于我国地势特征优越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交通,促进沿海和内地经济联系
B.呈阶梯状分布,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C.地势向海洋倾斜,利于形成降水
D.西高东低,使高山、高原均分布在东部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记载了我国1892种中草药,不同的中草药对生长环境要求各异。下图示意我国部分中草药的主产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气候资料图中,与我国怀地黄主产地气候特征相符的是( )
A. B.
C. D.
15.《本草纲目》所记载的中草药种类之多,反映了我国( )
A.气候复杂多样 B.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C.季风气候显著 D.海洋性特征明显
16.依据中草药的主产地,推测三七的生长习性为( )
A.喜寒冷干燥 B.喜冬暖夏凉 C.喜寒冷湿润 D.喜炎热干燥
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黄河干流像( )
A.V+W B.“几”字 C.H+T D.“之”字
18.①河段( )
A.落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 B.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
C.流速慢,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D.初春时节往往形成凌汛
19.②地区位于黄河(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无法判断
20.②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林果业,并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措施,带来的影响是( )
A.水土流失加剧 B.洪涝灾害频发 C.河流含沙量变小 D.土壤肥力下降
2025年4月22日,国家林草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以来,草地生态保护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草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草地分布区的主要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 B.林业 C.渔业 D.畜牧业
22.目前,草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洪涝灾害频发 B.草场退化 C.森林砍伐严重 D.浪费和滥占耕地
“海绵城市”就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雨季时增强对雨水的吸收、存储、净化功能,而在干旱时将雨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读“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海绵城市”试点城市集中分布在( )
A.东部季风气候区 B.半湿润区 C.西部内陆地区 D.半干旱区
24.我国大多数“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吸水、蓄水阶段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5.下列城市最适合建设“海绵城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6.“海绵城市”的建设将利于缓解当地( )
①用地紧张②雨季城市内涝③交通压力④旱涝灾害频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5年3月22—28日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其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华北地区由于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原因,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国家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其用水安全。下图示意中国水资源及年降水量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27.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B.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C.东北多,西南少 D.北方多,南方少
28.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
①年降水量偏少 ②旱涝灾害频繁 ③人口稠密,需水量大 ④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长山群岛的渔业从“猎捕型”向“农牧型”转变,即减少对野生水产的捕捞,将重心转向人工养殖。冷水海鲜是指栖息或养殖在冷水海域的水产,在长山群岛可以通过海底散养和海面网箱养殖等方式产出优质冷水海鲜。下图示意长山群岛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长山群岛所处的海域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30.长山群岛能产出优质冷水海鲜,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天气状况 D.海底地形
31.长山群岛渔业从“猎捕型”向“农牧型”转变的生态意义是( )
A.保护海洋资源 B.稳定海鲜供应 C.提供海钓环境 D.增加渔民收入
二、解答题
32.下图为“中国政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看图一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称:① 、② 、③ 。
(2)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④ 、⑤ 。
(3)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行政中心的名称:⑧ 、⑨ 、⑩ 。
(4)图中数码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是 、 ,临海的是 、 。(填数码)
图二为“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从图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前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战争、疾病等原因,死亡率高,我国人口增长速度 (填“快”或“慢”);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上升, 大幅度下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 (填“加快”或“减缓”)
(6)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数)为 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
(7)从1990年到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在 (填“增加”或“减少”),但是人口增幅是在 (填“加快”或“减缓”),这是因为我国政府把实行 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8)分析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写出两个方面): 、 。
33.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构成的“网格”当中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读“中国地形图”(图1)、“我国地形类型构成示意图”(图2)和“中国地形剖面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A 高原,D 盆地,b 平原。
(2)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①是 山脉、②是 山脉。
(3)E盆地被誉为“ ”(填“紫色盆地”或“聚宝盆”);③山脉是 走向。
(4)图2表示的是我国各类地形的面积比例。五种地形类型中,占我国陆地面积比例最大的是 。由图可知,我国地形的特点是 。
(5)图3是小华同学绘制的我国地势示意图。示意图是我国地势对 (填“气候”或“河流”)的影响,解释了我国 (填“气温”或“降水”)的东西差异。
(6)读图2,从农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中,任选两方面简要说明我国地形特点对其发展的影响。
34.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1)从中国水资源分布图来看,华北平原主要位于 带,上海市主要位于 带。
(2)跨流域调水工程反映了我国水资源 的特点。
(3)南水北调就是将 (河流)流域富余的水资源调往缺水的 地区和华北地区。这两个地区更缺水的是 地区。
(4)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提示:自然原因可从降水、蒸发和地表径流说明)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
(5)“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是利用 运河向北输水。中线工程目前从 水库引水,输往华北平原,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B D C C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D C A B B A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A B B C A B B A
题号 31
答案 A
1.B 2.A 3.B
【解析】1.第10题,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市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附近;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由题干可知,小明暑期前往新疆乌鲁木齐旅游,家乡在哈尔滨。故小明旅游经过我国领土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北端所在省级行政区,没有经过最南端所在省级行政区,B错误,A、C、D正确,故选B。
2.第11题,地球自转产生时间差异,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哈尔滨、呼和浩特、兰州、乌鲁木齐这四个城市中,哈尔滨的位置最靠东,时间最早,因此最先看到日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第12题,小明从哈尔滨出发,沿我国陆上国界线旅游,沿途经过的国家有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A、C、D正确;日本与我国隔海相望,因此不可能经过的国家是日本,B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是: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市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南端—曾母暗沙;最西端—帕米尔高原;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最西端,黑龙江省位于我国最北和最东端,海南省位于我国最南端。
4.B 5.D 6.C
【解析】4.读图可知,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该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读图例可知,颜色最深的区域,人口密度在500人每平方千米以上,人口最稠密,包括北京、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台湾和广东,D正确;西藏、四川和湖南人口密度都没有河南大,排除ABC。故选D。
6.干旱荒漠地区水资源匮乏,自然条件差,不利于人类生存,人口稀少,A错误;地形崎岖的地区交通不便、发展受限,人口一般不多,B错误;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水热条件适宜,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往往人口稠密,C正确;偏僻的农牧业地区,因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相对受限,人口通常不会很稠密,D错误。故选C。
【点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并不均衡,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7.C 8.A 9.C 10.C
【解析】7.朝鲜族在吉林、黑龙江、辽宁有较多分布,且荡秋千是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C正确;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排除A;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排除B;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排除D。故选C。
8.海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气候,热量充足,适宜椰子树生长(椰子树是热带作物),A正确;北温带的气候条件不利于椰子树这种热带作物广泛种植,B错误;海南在北半球,不属于南温带,C错误;海南远离南寒带,且南寒带气候极寒,不适合椰子树生长,D错误。故选A。
9.汉族不是少数民族,A错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不是海南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B错误;黎族是海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也是海南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C正确;苗族在海南有分布,但人口数量不如黎族多,D错误。故选C。
10.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能展示民族体育项目,弘扬民族文化,①正确;各民族风俗习惯具有多样性,运动会是尊重和展示,不是统一民族风俗习惯,②错误;运动会为各民族交流搭建平台,促进民族团结,③正确;通过赛事交流、竞技,能提升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水平,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故选C。
【点睛】我国民族特点体现为多元一体格局,56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各民族既保持独特的语言、服饰、节庆等文化特征,又共同凝聚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了守望相助、和谐共生的民族关系。
11.D 12.C 13.D
【解析】11.从图中的海拔数值、地形名称、经度等信息可知,地势从西向东逐渐降低。我国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呈阶梯状分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我国的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自北向南分别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C正确;昆仑山、横断山脉是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分界线,排除AD;阴山不是阶梯分界线,排除B。故选C。
13.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我国西部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我国地势特点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4.C 15.A 16.B
【解析】14.读图可知,我国怀地黄主产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与C符合;A为热带季风气候;B为高原山地气候;D为地中海气候。故选:C。
15.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南北跨纬度广,东西跨经度广,地形上高低不平,导致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都能在我国找到合适生长的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A正确;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季风气候非常显著不是其主要原因,BC错误;我国气候不具有海洋性特点,D错误。故选:A。
16.三七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且位于云贵高原上,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故推测三七的生长习性为喜冬暖夏凉。故选:B。
【点睛】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部离印度洋也较近,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我国东西跨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离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越来越少。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我国有很多高大山地,其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17.B 18.A 19.B 20.C
【解析】17.读图可知,黄河干流像“几”字,故选B。
18.图中①河段在黄河上游同时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A选项正确;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B选项错误;黄河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使河床逐渐抬高,于是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形成地上河。C选项错误;凌汛的发生需要具备结冰期、河流从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的条件,①河段不符合从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的条件,D选项错误。故选A。
1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为河口,中下游分界点为桃花峪,因此②地区位于黄河中游,故选B。
20.②地区位于黄河中游,该地区采取发展林果业,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会使该地水土流失减弱,A选项错误;中游保持水土可减少下游洪涝灾害的发生,B选项错误;中游保持水土可使黄河含沙量减小,C选项正确;水土保持工作可增强该地区土壤肥力,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河口;“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21.D 22.B
【解析】21.草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在草地上放牧牲畜。种植业主要在耕地进行,林业在林地开展,渔业在水域进行,所以草地分布区主要农业部门是畜牧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目前草地资源利用存在过度放牧等问题,导致草场退化,B正确;洪涝灾害频发多与降水、地形等有关,不是草地资源利用主要问题;森林砍伐严重是林地问题;浪费和滥占耕地是耕地问题,AC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山区和丘陵地区。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23.A 24.B 25.B 26.C
【解析】23.从图中可以看到,“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需要通过“海绵城市”来调节雨水的吸收和释放,A正确。半湿润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图中试点城市不仅分布在半湿润区,还有湿润区等,B错误。西部内陆地区试点城市很少,C错误。半干旱区主要在我国西北内陆,图中试点城市并非集中在此,D错误。故选A。
24.“海绵城市”试点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海绵城市”在雨季时增强对雨水的吸收、存储、净化功能,所以我国大多数“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吸水、蓄水阶段处于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海绵城市”适合建设在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降水多的地区。A气候资料图显示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程度不高,不太需要“海绵城市”来应对集中降水,A错误。B气候资料图显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多,适合建设“海绵城市”来吸收、存储夏季的雨水,B正确。C气候资料图显示全年降水较少,不具备建设“海绵城市”应对大量集中降水的需求,C错误。D气候资料图显示全年高温少雨,降水稀少,不适合建设“海绵城市”,D错误。故选B。
26.“海绵城市”在雨季吸收、存储雨水,可以减少城市内涝,②正确;在干旱时释放雨水加以利用,可以缓解旱涝灾害频繁的问题,④正确。“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针对雨水的调节,和用地紧张关系不大,①错误;对交通压力的缓解也没有直接作用,③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4~10月,这期间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在不同地区,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27.A 28.B
【解析】27.从图中水资源分布(丰水带、多水带等)及年等降水量线看,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是东部、南部降水多,水资源丰富;西部、北部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特点,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
28.华北地区缺水原因是年降水量偏少,且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旱灾频繁;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同时存在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问题,B①③④正确,B正确;②中“旱涝灾害频繁”不是缺水主因(涝时不缺水),②错误,排除ACD。故选B。
【点睛】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华北地区由于降水较少,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量大,所以缺水严重。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缓解华北缺水的问题。
29.B 30.A 31.A
【解析】29.长山群岛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海域,分布在辽宁省的东部。根据中国海域的分布,辽宁省西临渤海,东临黄海,长山群岛位于黄海。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0.冷水海鲜是指栖息或养殖在冷水海域的水产。长山群岛位于较高的纬度地区,水温较低,适合冷水海鲜的生长和养殖。因此,纬度位置是影响长山群岛产出优质冷水海鲜的主要因素。A正确。与海陆位置、天气状况、海底地形关系较小,BCD错误。故选A。
31.“猎捕型”渔业主要依赖捕捞野生水产资源,容易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而“农牧型”渔业则通过人工养殖来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从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避免过度捕捞。因此,这种转变的主要生态意义是保护海洋资源。A正确;稳定海鲜供应、提供海钓环境、增加渔民收入不属于生态意义,BC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的海域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
32.(1)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湖南省
(2) 鄂 皖
(3)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4) ① ⑥ ⑦ ⑧
(5) 慢 出生率 死亡率 加快
(6)13.4
(7) 增加 减缓 计划生育
(8)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短缺
【分析】本题以中国政区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我国的行政区划、人口数量、人口问题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图中①为西藏自治区,②为青海省,③为湖南省。
(2)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④为湖北省,简称鄂,行政中心是武汉;⑤为安徽省,简称皖,行政中心是合肥。
(3)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⑧为辽宁省,简称辽,行政中心为沈阳;⑨为吉林省,简称吉,行政中心为长春;⑩为黑龙江省,简称黑,行政中心为哈尔滨。
(4)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共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5个自治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是①西藏自治区、⑥内蒙古自治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临海的是⑦河北省,临渤海;⑧辽宁省,濒临渤海和黄海。
(5)读图可知,根据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可以判断出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出生率上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6)结合所学知识,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数)为13.4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
(7)结合所学知识,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从1990年到2010年,虽然我国人口总数在增加,但是人口增幅是在减缓,这是因为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8)结合所学知识,人口增长过慢是十分严重的人口问题,该问题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
33.(1) 内蒙古 塔里木 长江中下游
(2) 昆仑 祁连
(3) 紫色盆地 南北
(4) 山地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5) 气候 降水
(6)农业: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有利于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山地多,平原少,耕地资源少,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等。采矿业:山区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采矿业的发展等。交通运输业:山区面积大,地形崎岖,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成本高,交通不便等。旅游业:地形复杂多样,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等。
【分析】本大题以中国地形图、地形类型构成示意图和中国地形剖面图为材料,设置6小题,涉及我国地形区、阶梯分界线、地形特点、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读图1分析,A是内蒙古高原;D是位于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b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2)我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图中①是昆仑山脉,②是祁连山脉。
(3)读图1分析,E盆地是四川盆地,土壤为肥沃的紫色土,被誉为“紫色盆地”;③山脉是横断山脉,属南北走向。
(4)读图2分析,占我国陆地面积比例最大的是山地,占33%;由图可知,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5)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图3中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气候由季风气候到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示意图是我国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解释了我国降水的东西差异。
(6)读图2联系已学可知,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有利于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山地多,平原少,耕地面积小且分散、耕地资源少,不利于种植业的大规模发展等。山区面积大,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采矿业的发展等;山区面积大,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各种物资运输难度大、成本高,不利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地形复杂多样,地貌、气候、生物、水文等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等。
34.(1) 平水 丰水
(2)空间分布不均
(3) 长江 西北 华北
(4) 自然方面:华北地区降水总量相对较少,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河流径流量较小。 社会经济方面:华北地区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工农业发达,生产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5) 京杭 丹江口
【分析】本大题以中国水资源分布图和南水北调工程线路图为材料,涉及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南水北调、华北水资源短缺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从中国水资源分布图来看,华北平原主要位于平水带,上海地处南方,降水相对较多,上海市主要位于丰水带。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导致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不均,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跨流域调水工程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3)读南水北调工程线路图可知,南水北调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南水北调就是将长江流域富余的水资源调往缺水的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这两个地区更缺水的是华北地区。
(4)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较少,且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导致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消耗;区域内地表径流总量较小,水资源的天然储量有限。从社会经济方面来看,华北地区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业灌溉用水量大;工业发达,工业生产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华北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缺水状况更严峻。
(5)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利用京杭运河向北输水,借助已有运河河道,减少工程量。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输往华北平原。由于丹江口水库地势较高,沿线开挖渠道后,水可自流北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