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试题(1--3章) 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综合试题(1--3章) 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综合试题(1--3章) 2025-2026学年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中国古代测量长度通常以人的身体为标准,如“舒肘为寻”指的是成年人伸展两臂的长度为“一寻”。你认为“一寻”的长度约是(  )
A.1.7mm B.1.7cm
C.1.7dm D.1.7m
2.小刚用刻度尺对木块长度进行测量,下列测量方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3.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下面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的运动是以帆船为参照物
B.“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桥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流水
C.“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没有发生变化
D.“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诗人骑马观景,诗人相对于景物静止
4.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公路上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都是20m,车上的人从某根电线杆记为“1”开始计时,当数到“6”时,时间恰好过了10s,则汽车的速度为( )
A. B. C. D.无法计算
5.2025年7月20日,火遍全网的“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扬州队主场对阵南京队。陕西榆林腰鼓队跨越千里,献上精彩表演。头扎白羊肚手巾、身背腰鼓,随着节奏跳跃、旋转,动作刚劲有力,红绸飘舞,彩带飞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观众通过音调来判断鼓声和锣声
C.锣鼓声如雷贯耳说明鼓声音调高 D.敲击鼓面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6.雾凇,俗称树挂,表现为不透明的白色松散冰晶,雾凇形成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凝固
7.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两物体在0~5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B.两物体在10~15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D.两物体在15s末的速度相同,且运动的路程也相同
8.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举行,汽车匀速行驶在赛区亚雪公路上,轮胎经过特定设计的凹凸路面时,发出乐音。当轮胎匀速先后经过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路面时,发出的声音(  )
A.频率变大,音调变高 B.频率变大,音调变低
C.频率不变,音调不变 D.频率变小,音调变低
9.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八年级物理书的厚度15cm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口腔温度)
D.中学生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2s
10.某物质的熔化图像如图甲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为晶体
B.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时间为20min
C.该物质在15min时是固液共存态,要继续吸热
D.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11.炎热的夏天,开放式的环境无法使用空调设备降温,而喷雾风扇却能发挥较好的降温作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喷出的白雾是水蒸气
B.白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吸热
C.喷雾风扇能够降温,主要是因为喷出的水温度低
D.喷雾风扇的降温原理和在中暑病人身上擦拭酒精的降温原理相同
12.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水在沸腾前,水中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变大
B.图甲中的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
C.图乙中烧瓶上方的金属盘滴下水滴,是沸腾时溅出的水
D.图甲、图乙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100℃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硬币的直径是 cm;停表的读数是 s。
14.如图,“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这是以 (选填“自己”或“地面”)为参照物,但路边赏花的人却认为百花是静止的,这说明运动和静止具有 。
15.小施和同学用包装盒、海绵、泡沫等物品制作了一个隔音房间模型,如图所示,我们主要从人耳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检测其隔音性能;从控制噪声的角度考虑,该模型主要在 (选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减弱噪声。
16.地震时产生的声人听不到,而一些动物能听到,原因是地震产生的是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地震后,被困在废墟里的人员采取敲击固体的方法来吸引救援人员的注意,不仅节省体力,还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
17.如图所示的风铃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此声音是由风铃 产生的,人耳听到的风铃声是通过 传播的.
18.如表所示,温度计是利用了 的原理工作。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依据表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 温度计。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19.我国古代著作《天工开物》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用泥土制作内模,后用油蜡涂附在内模并刻上图案,然后在油蜡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干燥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炙化油蜡的过程中油蜡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油蜡流出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倒入铜液,待铜液冷却后“钟鼎成矣”。
三、实验题
20.小明在进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自顶端A处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处和C处时依次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如图所示。
(1)为了便于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
(2)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C段的平均速度;由此判断,小车从A处滑至C处的过程中,小车做 (选填“变速”或“匀速”)运动;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将会偏 ;
(4)研究小车从A处滑至C处过程的速度变化情况中,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时,若小明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的理由是: 。
21.在学习声学时,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此实验中乒乓球被弹开,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
(2)如果将②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小球 (选填“会”或“不会”)弹起;
(3)如图③所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正在响铃的闹钟声音逐渐变小,这个现象说明声音 在真空中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 (选择以下选项)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推理得出的
(4)图④中小明的耳朵贴紧桌面时听到小东轻轻敲击桌面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 可以传声;
22.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安装甲图装置时,应按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安装;
(2)图甲装置中,应在试管内放入 (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进行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冰块的好处是 ;
(3)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冰块的熔点为 ℃;
(4)试管内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得到图像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内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理由是: 。
四、计算题
23.小明一家五一到深圳游玩,他们先从家开车到高铁站,然后乘高铁列车到深圳。下表是某次列车经过吉安开往深圳的时刻表,根据列车时刻表回答以下问题: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停留时间 里程
吉安西 10:22 10:24 2min 0
赣州西 11:13 11:18 5min 204km
深圳北 13:30 620km
(1)列车从吉安到深圳的时间是多少小时?
(2)列车从吉安到深圳全程平均速度是多少?
24.在“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红色历史”的红色研学活动中,同学们乘坐大巴车前往狼牙山参观学习。大巴车行驶途中,小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及速度表。
(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求大巴车从标志牌处到达狼牙山的最少时间;
(2)若大巴车以图乙的速度表显示的速度行驶,求大巴车行驶的路程;
(3)如图丙所示,该区间测速区域限速100km/h,若大巴车通过区间测速区域全程的时间为,请通过计算判断大巴车是否超速行驶。
五、科普阅读题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空气能热水器
空气能热水器是吸收空气的热能来制造热水的装置。
如图是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它主要由储水箱、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等部件组成。制冷剂是一种在常温下极易汽化的液体,它在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之间的z循环过程与我们所熟悉的电冰箱的制冷循环过程相同,其工作过程如下:
a.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蒸发中迅速①,变成蒸气并从空气中吸收热能
b.制冷剂经过蒸发器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压的蒸气进入冷凝器
c.在冷凝器中,蒸气将热能传递给冷水并液化成液态制冷剂。制冷剂依此不断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不断上升
(1)给短文中的①处补写上适当的物态变化: 。
(2)在循环过程中,制冷剂流经部件______时从空气中吸收热量。
A.毛细管 B.冷凝器 C.压缩机 D.蒸发器
(3)制冷剂在工作循环过程中,将 中的热能不断地“搬运”至水中。
(4)根据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管中的“制冷剂”应具有______的物理性质。
A.沸点低 B.沸点高 C.熔点低 D.熔点高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C D C C A C B
题号 11 12
答案 D B
1.D
【详解】成年人伸展两臂的长度与身高相近,现代成年人身高一般在 1.5 米至 1.9 米之间,结合选项,“一寻”的长度约为 1.7 米,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A.起始端没有与刻度线对齐,故A错误;
B.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故B错误;
C.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起始端从0开始,故C正确;
D.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D错误。
故选C。
3.D
【详解】A.以帆船为参照物,青山相对出,青山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桥相对于大地静止,流水相对于大地运动,以流水为参照物,桥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桥是流动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发声体的材质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骑马的诗人相对于景物有位置上的变化,所以诗人相对于景物是运动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从记为“1”开始计时,当数到“6”时,中间间隔的电线杆数量为5个。已知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20m,所以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间隔数乘以每段间隔的距离,即s=5×20m=100m
汽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10s。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可得汽车的速度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是鼓声传播的介质,并非声音的产生原因,故A错误;
B.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观众是通过音色来判断鼓声和锣声的,而不是音调,故B错误;
C.锣鼓声如雷贯耳,说明锣鼓声的声音很大,在物理学中,声音的大小指的是响度,所以这说明鼓声音度大,而非音调高,故C错误;
D.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敲击鼓面的力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就越大,鼓声的响度也就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冰晶,这种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物态变化叫做凝华。所以雾凇形成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凝华。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A.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0~5s内的图象都是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甲、乙两物体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A错误;
B.甲物体在10~15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v甲<v乙,故B错误;
C.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时间相同,根据知,平均速度相同,故C正确;
D.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通过的路程相等,所用时间相等,但是此时甲处于静止状态,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当轮胎匀速先后经过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路面时,乙图中振动的频率变大,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A.八年级物理书的厚度通常在 1cm 左右,15cm 太厚了,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介质,声音不能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到37.2℃,变化幅度小,37℃符合实际,故C符合题意;
D.中学生正常心跳每分钟60次到100次,单次心跳时间约0.6s到1s,2.2s过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A.由图像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熔化图像;又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由图像知道,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结束,熔化过程共经历了10min,当加热到15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物质状态是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会继续吸收热量,故B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该物质,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冰水混合物中的水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D
【详解】A.喷出的白雾是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故A错误;
B.喷出的白雾是风扇转动时把水滴击打成为非常小的雾滴形成的,故B错误;
CD.喷雾风扇能够降温,是喷出的水雾汽化后,吸收热量,达到降温效果,中暑病人身上擦拭酒精,酒精蒸发吸热,可以降温,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12.B
【详解】A.水在沸腾前,底部温度较高,上层温度较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水,里面的水蒸气会液化成水,所以气泡体积会变小,故A错误;
B.水沸腾后,烧杯中的水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空气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我们看到的“白气”,所以“白气”是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
C.图乙中,烧瓶内的水沸腾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到温度较低的金属盘,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金属盘上,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滴下来,并非沸腾时溅出的水,故C错误;
D.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如果实验时的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水沸腾时的温度就不是 100℃,故D错误。
故选B。
13. 1.85 73
【详解】[1]由图可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85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
[2]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故读数是1min,分针没偏过中线,说明大表盘秒针在走第一圈;大盘的分度值是0.1s,大表盘秒针在走第一圈,故读数为13s,停表读数是小表盘的分钟数与大表盘的秒钟数之和,因此停表读数为1min13s,即73s。
14. 自己 相对性
【详解】[1]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这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百花的位置越来越远,百花的位置是变化的。
[2]路边赏花的人却认为百花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百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认为百花是静止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故说明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15. 响度 传播过程中
【详解】[1]用包装盒、海绵、泡沫等物品制作了一个隔音房间模型,把正在发声的闹钟发在房间内,主要从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来检测其隔音性能,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说明材料的隔音效果越差。
[2]从控制噪声的角度考虑,该模型能阻断噪声的传播,主要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6. 次声波 信息
【详解】[1]地震产生的声波频率低于20Hz,人耳听不到,属于次声波.
[2]敲击固体发声并利用固体传声,可以吸引救援人员的注意,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7. 振动 空气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风铃发声主要是风铃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铃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18. 液体热胀冷缩 酒精
【详解】[1]温度变化凭感觉很不可靠,大多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水银的凝固点为-39℃,当南极的气温达到﹣88.3℃时,水银会凝固,则水银温度计不能使用,由于酒精的凝固点为-117℃,当南极的气温达到﹣88.3℃时,酒精仍不会凝固,所以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南极的温度。
19. 熔化 吸收
【详解】“炙化油蜡”是指油蜡由固态变为液态,这是熔化过程,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20.(1)较小
(2) 小于 变速
(3)小
(4) 错误 小车由B点静止释放,忽略了小车从A到B的运动过程,导致时间测量不准确
【详解】(1)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便于测量时间,因此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使小车运动慢些。
(2)[1][2]由题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路程为
所用时间为
则小车通过AB的平均速度为
同理,小车从B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
所用时间为
则小车通过BC的平均速度为
可知,,即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BC段的平均速度。由此判断,小车从A处滑至C处的过程中,小车做变速运动。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可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4)[1][2]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即BC段的时间,忽略了小车从A到B的运动过程;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他的做法是错误的。
21.(1) 振动 转换法
(2)不会
(3) 不能 D
(4)固体
【详解】(1) [1]如图①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音叉的振动比较微小,不易看出,此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如果将②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小球不会弹起。
(3) [1]如图③所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减少,听到正在响铃的闹钟声音逐渐变小,由这个现象可以进一步推理得出当钟罩内为真空状态时,将听不到声音,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生活中真空时不存在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推理得出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图④中小明的耳朵贴紧桌面时听到小东轻轻敲击桌面产生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桌面传播,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22.(1)自下而上
(2) 碎冰块 见解析
(3)0
(4) 不能 见解析
【详解】(1)安装实验装置时,因为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要先根据酒精灯的高度确定铁圈的位置,然后再固定温度计的高度等,即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
(2)[1]为了使冰块受热均匀,应在试管内放入碎冰块进行实验。
[2]采用“水浴法”加热冰块,可以使冰块受热均匀,同时还能使冰块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记录温度的变化。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在0℃不变,所以冰块的熔点为0℃。
(4)[1][2]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在标准大气压下,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为100℃,试管内的水也能达到100℃,但由于试管内外水温相同,试管内的水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23.(1)3.1h
(2)200km/h
【详解】(1)列车从吉安西的开车时间为10:24,到达深圳北的时间为13:30。总时间 = 13:30 - 10:24 = 3h6min
将6min转换为h:
因此总时间为 3.1h。
(2)平均速度公式,其中,总路程 ,总时间 。代入数据
因此,全程平均速度为 200km/h。
24.(1)1.08h
(2)60km
(3)不超速
【详解】(1)由图甲知,标志牌到狼牙山的距离为108km,此段路程限速为100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到达狼牙山的最少时间
(2)图乙速度的分度值为10km/h,示数90km/h,行驶40min,大巴车行驶的路程
(3)由图丙知,区间测速长度9.8km,全程所用时间为6min,大巴车的速度
所以大巴车没有超速。
25.(1)汽化
(2)D
(3)空气
(4)A
【详解】(1)由文中,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变成蒸气并从空气中吸收热能,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
(2)由文中,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变成蒸气并从空气中吸收热能,因此,在循环过程中,制冷剂流经部件蒸发器时从空气中吸收热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由文中,制冷剂在蒸发器中,从空气中吸收热能,在冷凝器中,蒸气将热能传递给冷水。
(4)根据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制冷剂在常温下能从空气中吸热发生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管中的“制冷剂”应具有沸点低的物理性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