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特殊三角形 单元知识巩固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 特殊三角形 单元知识巩固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特殊三角形 单元知识巩固卷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下列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对顶角相等 B.如果,那么
C.若,则 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如图, , ,点 在 边上, , 和 相交于点 ,若 ,则 为(  )度.
A. B. C. D.
4.在中,,于点D,若,则(  )
A.2 B.3 C.4 D.5
5.下列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
A.1,2,2 B.3,4,5 C. ,2, D.5,6,7
6.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斜边上的高为h,则下列各式中总能成立的是(  )
A.ab=h2 B.a2+b2=2h2
C. + = D. + =
7.在一张长为8,宽为6的矩形纸片上,现要剪下一个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要求:等
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矩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其余的两个顶点在矩形的边上),则剪下
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不可能是 (  )
A. B. C. D.
8.如图,直线,以直线上的点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两点,连接,若,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2,3),以点O为圆心,OP的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A,则点A的横坐标为(  )
A. B. C. D.
10.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 恰好落在CD上,若∠BAD=110°,则∠ACB的度数为(  )
A.40° B.35° C.60° D.70°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点 ,以 为圆心,以 长为半径画弧交 轴正半轴于点 ,则点 的横坐标为   .
12.已知:如图,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则下列结论:①∠C=72°;②BD是∠ABC的平分线;③△ABD是等腰三角形;④△BCD是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13.如图,在 中,∠ABC=90°,分别以 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中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00,76.则字母a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
14.如图,在 中, , , , ,则    .
15.如图,在矩形ABCD中,E为BC的中点,将△ABE沿直线AE折叠,点B落在点F处,连接FC,若∠DAF=20°,则∠DCF=   °
16.如图,在中,,,平分,交于,点是上的一点,且,连交于,连,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有   .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8个小题,每小题9分,共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如图,在中,,交的延长线于点,交的延长线于点.
(1)求证:.
(2)若,,求的长.
18.如图,在一条绷紧的绳索一端系着一艘小船.河岸上一男子拽着绳子另一端向右走,绳端从C移动到E,同时小船从A移动到B,绳子始终绷紧且绳长保持不变.
(1)若CF=7米,AF=24米,AB=18米,求CE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
(2)此人以0.5米每秒的速度收绳,请通过计算回答,该男子能否在30秒
内将船从A处移动到岸边点F的位置?
19.如图,在Rt△ABC中,∠C=90°.点P从点C出发,沿CA边向点A以3cm/s的速度运动,同时另一点Q从点C出发,沿CB边向点B以4cm/s的速度运动,经过几秒两点相距40cm
20.如图,在中,,,过点作,求的度数.
21.如图,在等边△ABC中,点P在△ABC内,点Q在△ABC外,B,P,Q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且∠ABP=∠ACQ,BP=CQ,问△APQ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
22.如图,在△ABC中,∠C=90°,∠B=3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垂足为E,BD=4cm.求AC的长.
23. 在△ABC中,AB<AC,AD为△ABC的角平分线,点E是BC边的中点.过点E作AD延长线的垂线,垂足为点G,交AC于点F,交AB的延长线于点H.
(1)求证:∠AHF=∠AFH;
(2)探究:在线段EH上是否能找到一点P,使得△BEP≌△CEF.如果能够,请找出并证明之;
(3)证明:BH=CF.
24.已知,在等边三角形中,点E在上,点D在的延长线上,且.
(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
如图1,当点E为的中点时,确定线段与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______(填“>”、“<”或“=”).
(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
如图2,当点E为边上任意一点时,确定线段与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______(填“>”、“<”或“=”),理由:过点E作,交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
(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
在等边三角形中,点E在直线上,点D在线段的延长线上,且,若的边长为1,,则的长为______.(请你画出相应图形,并直接写出结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特殊三角形 单元知识巩固卷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B.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C.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D.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若直线两旁的部分可以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对每个选项逐一判断求解即可.
2.下列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对顶角相等 B.如果,那么
C.若,则 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逆命题为“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不符合要求;
B:逆命题为“若a2=b2,则a=b”,是假命题,不符合要求;
C:逆命题为“若a2>b2,则a>b”,是假命题,不符合要求;
D:逆命题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真命题,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原命题,写出逆命题,即可判断。
3.如图, , ,点 在 边上, , 和 相交于点 ,若 ,则 为(  )度.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E和BD相交于点O,
∴∠AOD=∠BOE.
在△AOD和△BOE中,
∠A=∠B,∴∠BEO=∠2.
又∵∠1=∠2,
∴∠1=∠BEO,
∴∠AEC=∠BED.
在△AEC和△BED中,

∴△AEC≌△BED(ASA).
∴EC=ED,∠C=∠BDE.
在△EDC中,
∵EC=ED,∠1=40°,
∴∠C=∠EDC=70°,
∴∠BDE=∠C=70°.
故答案为:D.
【分析】在△AOD和△BOE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及等式的性质得出∠BEO=∠2,进而根据等量代换得出∠AEC=∠BED,然后利用ASA判断出△AEC≌△BE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C=ED,∠C=∠BDE,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及等边对等角即可算出∠BDE的度数。
4.在中,,于点D,若,则(  )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
5.下列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
A.1,2,2 B.3,4,5 C. ,2, D.5,6,7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12+22≠22,∴该三角形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B、∵32+42=52,∴该三角形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C、∵( )2+22≠( )2,∴该三角形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D、∵52+62≠72,∴该三角形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逐项分析即可.
6.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斜边上的高为h,则下列各式中总能成立的是(  )
A.ab=h2 B.a2+b2=2h2
C. + = D. + =
【答案】D
【解析】【解答】设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c,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ab=ch,∴c=,
由勾股定理得a2+b2=c2,
∴a2+b2=,
两边同除以a2b2,得.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求出斜边c,利用勾股定理得a2+b2=c2,从而可得a2+b2=,据此逐一判断即可.
7.在一张长为8,宽为6的矩形纸片上,现要剪下一个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要求:等
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矩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其余的两个顶点在矩形的边上),则剪下
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不可能是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情况一:顶点A与相邻两边上的点构成等腰三角形
设顶点A为(0,0),另一顶点在长边(x轴)上为B(a,0),第三顶点在宽边(y轴)上为C(0,b),腰长AB=AC=5。
则有:
但矩形宽仅6cm,长8cm,因此a≤8,b≤6。当a=5时,底边BC的长度为:
当b=5时,底边BC同理为,但此时顶点C(0,5)在宽边内,符合条件。
情况二:顶点A与对边上的点构成等腰三角形
假设顶点A(0,0),另一顶点D在对边上,如D(8,y)或D(x,6),需满足AD=5:
若D在(8,y),则:
无解
若D在(x,6),则:
无解
因此这种情况不可能。
情况三:顶点在矩形其他顶点的情况
-例如顶点B(8,0),腰长为5,
另一顶点在宽边(8,y)或长边(x,0),但计算类似,可能底边长仍为,
情况四:非相邻边的等腰三角形,
如顶点A(0,0),另一顶点在(8,6),但距离为,不符合腰长5。
验证选项中不可能的底边长
选项D为,而矩形对角线长为√(82+62)=10,但底边需小于对角线。
假设底边为,需存在两点距离为该值且满足腰长5。
例如,若两点坐标差为Δx和Δy,满足:
同时,从顶点到这两点的距离均为5:

通过代数计算,发现无法同时满足所有条件,因此选项D不可能。
故答案为:D.
【分析】分成四种情况计算情况一:顶点A与相邻两边上的点构成等腰三角形;情况二:顶点A与对边上的点构成等腰三角形;情况三:顶点在矩形其他顶点的情况;情况四:非相邻边的等腰三角形,分别计算出长度,然后验证选项即可.
8.如图,直线,以直线上的点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两点,连接,若,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由作图知:AB=AC,
∴∠ACB=∠ABC=65°,
∴∠CAB=180°-∠ACB-∠ABC=180°-65°-65°=50°,
∵,
∴∠1=∠CAB=50°.
故答案为:B.
【分析】由作图知AB=AC,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ABC=65°,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AB=5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2,3),以点O为圆心,OP的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A,则点A的横坐标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点P的坐标为(-2,3)
∴利用勾股定理得:OP=
∴OA=OP=
∵点A在x轴的负半轴
∴点A的横坐标为-。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P,进而得OA的长,然后根据点A在x轴的位置得出其横坐标即可。
10.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 恰好落在CD上,若∠BAD=110°,则∠ACB的度数为(  )
A.40° B.35° C.60° D.70°
【答案】B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AB',BB',过A作AE⊥CD于E,
∵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恰好落在CD上,
∴AC垂直平分BB',
∴AB=AB',
∴∠BAC=∠B'AC,
∵AB=AD,
∴AD=AB',
又∵AE⊥CD,
∴∠DAE=∠B'AE,
∴∠CAE= ∠BAD=55°,
又∵∠AEC=90°,
∴∠ACB=∠ACB'=35°,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AB',BB',过A作AE⊥CD于E,依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BAC=∠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DAE=∠B'AE,从而得出∠CAE= ∠BAD=55°,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的度数,从而得出∠ACB的度数.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点 ,以 为圆心,以 长为半径画弧交 轴正半轴于点 ,则点 的横坐标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过B作BE⊥AC于E,
∵点A(1,0),点B(3,1),
∴AE=3﹣1=2,BE=1,
由勾股定理得:AB= = = ,
∴AC=AB= ,
∴OC=OA+AC=1+
故答案为:1+ .
【分析】根据点A和点B的坐标求出BE=1,AE=2,继而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求出AC,求出OC,求出答案即可。
12.已知:如图,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则下列结论:①∠C=72°;②BD是∠ABC的平分线;③△ABD是等腰三角形;④△BCD是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答案】①②③④
【解析】【解答】解:∵AB=AC,∠A=36°,
∴∠ABC=∠C=72°.故①正确;
∵MN垂直平分AB,∴DB=DA,即△ABD是等腰三角形,故③正确;
∴∠ABD=∠A=36°,
∴∠CBD=72° 36°=36°=∠ABD,故②正确;
∵∠BDC=180° 36° 72°=72°=∠C,
∴BC=BD,即△BCD是等腰三角形,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易得∠ABC=∠C=7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知,AD=DB,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ABD=∠A=36°,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BDC=72°=∠C,所以BD=BC,从而即可一一判断得出答案.
13.如图,在 中,∠ABC=90°,分别以 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中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00,76.则字母a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
【答案】24
【解析】【解答】解:∵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00,76,
∴AB2=76,AC2=100,
∵在△ABC中,∠ABC=90°,
∴BC2+AB2=AC2,
∴BC2= .
故字母a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24
故答案为24.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的特点即可求解.
14.如图,在 中, , , , ,则    .
【答案】60
【解析】【解答】解:∵AD=DE,
∴∠DAE=∠DEA,
∵AB=AC,
∴∠B=∠C,
设∠B=∠C=x,则∠DAE=∠DEA=∠C+∠EDC=x+10°,
∵∠BAC+∠B+∠C=180°,
∴20°+10°+x+2x=180°,
∴x=50°,
∴∠DAE=∠DEA=60°,
∴∠ADE=60°,
故答案为:60°.
【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DAE=∠DEA,∠B=∠C,设∠B=∠C=x,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DAE=∠DEA=∠C+∠EDC=x+10°,由∠BAC+∠B+∠C=180°,可求出x的值,从而求出结论.
15.如图,在矩形ABCD中,E为BC的中点,将△ABE沿直线AE折叠,点B落在点F处,连接FC,若∠DAF=20°,则∠DCF=   °
【答案】35°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
∴∠DAB=∠B=∠BCD=90°,
∵ ∠DAF=20°,
∴∠BAF=70°,
由折叠的性质得∠BAE=∠EAF=∠BAF=35°,∠AFE=∠B=90°,BE=EF,
∴∠AEB=∠AEF=55°,
∴∠FEC=70°,
∵ E为BC的中点,
∴CE=BE=EF,
∴∠ECF=∠EFC=55°,
∴ ∠DCF=∠BCD-∠ECF=90°-55°=35°.
【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DAB=∠B=∠BCD=90°,由折叠的性质得出∠BAE=∠EAF=35°,∠AFE=∠B=90°,BE=EF,由E为BC的中点得出CE=BE,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CF=∠EFC=55°,即可求出∠DCF的度数.
16.如图,在中,,,平分,交于,点是上的一点,且,连交于,连,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有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设与交于点,
∵,,
∴,
又∵平分,
∴,
∵,
∴,
∴,
∴,故正确;
∵,
∴∠BCE=∠ACB-∠ACO=22.5°,
∴,
∵,,
∴∠ABC=∠ACG,
在和中,

∴,

∵,
∴,
∵,
∴,
∴,
∴,故正确;
∵,,
∴,
∴垂直平分,
∴,
∵,
∴可知所在直线垂直平分,
∴,
∴,
∴,
又∵,
∴,
∴,
∴,
∴,故错误;
∵,
∴,
由上可知:,,
∴,
在和中,

∴,
∴,故正确;
综上:正确,
故答案为:.
【分析】如图,设与交于点,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的度数,再结合垂直的定义,可求出的度数,可判断;先利用ASA证明,可推出,证明,可判断;先证垂直平分,可得,再证所在直线垂直平分,可得,进一步可推出,易证,则,即可得错误;先利用AAS证明,可得,可判断.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8个小题,每小题9分,共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如图,在中,,交的延长线于点,交的延长线于点.
(1)求证:.
(2)若,,求的长.
【答案】(1)证明:∵
∴AC=BC
∵∠ACD=∠BCE,∠D=∠E=90°
∴(AAS)
(2)解:由(1)知:AC=BC=4
∴DB=DC+CB=4+3=7
在Rt△ADC中,
在Rt△ADB中,
【解析】【分析】
(1)由得出:AC=BC,再根据∠ACD=∠BCE,∠D=∠E=90°得出
(2)由AC=BC,求出DB的长,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
18.如图,在一条绷紧的绳索一端系着一艘小船.河岸上一男子拽着绳子另一端向右走,绳端从C移动到E,同时小船从A移动到B,绳子始终绷紧且绳长保持不变.
(1)若CF=7米,AF=24米,AB=18米,求CE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
(2)此人以0.5米每秒的速度收绳,请通过计算回答,该男子能否在30秒
内将船从A处移动到岸边点F的位置?
【答案】(1)解:∵∠AFC=90°,AF=24米,CF=7米,
∴(米),
∵BF=AF﹣AB=24﹣18=6(米),
∴(米),
∴CE=AC﹣BC=(25﹣)米,
答:CE的长为(25-)米;
(2)解:∵需收绳绳长AC﹣CF=25﹣7=18(米),
且此人以0.5米每秒的速度收绳,
∴收绳时间,
答:该男子不能在30秒内将船从A处移动到岸边点F的位置.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结合勾股定理求出AC和BC的长度,进而由CE=AC﹣BC即可求出CE的长度;
(2)由题意得到:需收绳绳长AC﹣CF=25﹣7=18(米),进而可得到收绳时间为,进而即可求解.
19.如图,在Rt△ABC中,∠C=90°.点P从点C出发,沿CA边向点A以3cm/s的速度运动,同时另一点Q从点C出发,沿CB边向点B以4cm/s的速度运动,经过几秒两点相距40cm
【答案】解:设经过x(s)两点相距40cm,
则,
解得x=8.
【解析】【分析】设经过x(s)两点相距40cm,再根据勾股定理列式,求出答案即可.
20.如图,在中,,,过点作,求的度数.
【答案】解:∵,
∴,
∵,
∴,
∵,
∴,
∴.
【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BCA,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BCA=7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CD=∠A=40°,即可得出∠BCD的度数.
21.如图,在等边△ABC中,点P在△ABC内,点Q在△ABC外,B,P,Q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且∠ABP=∠ACQ,BP=CQ,问△APQ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证明:△APQ为等边三角形,证明如下:
∵△ABC为等边三角形,
∴AB=AC,
在△ABP与△ACQ中, ,
∴△ABP≌△ACQ(SAS),
∴AP=AQ,∠BAP=∠CAQ,
∵∠BAC=∠BAP+∠PAC=60°,
∴∠PAQ=∠CAQ+∠PAC=60°,
∴△APQ是等边三角形.
【解析】【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BP≌△ACQ,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得到等边三角形即可。
22.如图,在△ABC中,∠C=90°,∠B=3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垂足为E,BD=4cm.求AC的长.
【答案】解:如图,连接AD, ∵ED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D=BD=4, ∴∠BAD=∠B=30°, ∴∠DAC=30°, ∵DC= AD=2, ∴AC= . 故答案是 .
【解析】【分析】如图,连接AD,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D=AD,进而得到∠DAC的度数和DC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即可.
23. 在△ABC中,AB<AC,AD为△ABC的角平分线,点E是BC边的中点.过点E作AD延长线的垂线,垂足为点G,交AC于点F,交AB的延长线于点H.
(1)求证:∠AHF=∠AFH;
(2)探究:在线段EH上是否能找到一点P,使得△BEP≌△CEF.如果能够,请找出并证明之;
(3)证明:BH=CF.
【答案】(1)证明:∵AD为△ABC的角平分线,
∴∠HAG=∠FAG,
∵FH⊥AD,
∴∠AGH=∠AGF=90°,
在△AHG和△AFG中,

∴△AHG≌△AFG(ASA),
∴∠AHF=∠AFH.
(2)解:在线段EH上能找到一点P,使得△BEP≌△CEF,理由如下:
作BP∥AC,交EH于点P,则△BEP≌△CEF,
证明:∵点E是BC边的中点,
∴BE=CE,
∵BP∥AC,
∴∠EBP=∠C,
在△BEP和△CEF中,

∴△BEP≌△CEF(ASA);
(3)证明:∵△BEP≌△CEF,
∴BP=CF,
∵BP∥AC,
∴∠BPH=∠AFH,
∵∠AHF=∠AFH,
∴∠BPH=∠AHF,
∴BH=BP,
∴BH=CF.
【解析】【分析】(1)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HAG=∠FAG,由垂直的定义得∠AGH=∠AGF=90°,从而用ASA证出△AHG≌△AFG,进而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AHF=∠AFH;
(2)在线段EH上能找到一点P,使得△BEP≌△CEF,理由如下:过点B作BP∥AC,交EH于点P,则△BEP≌△CEF;由中点定义得BE=CE,由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EBP=∠C,从而可用ASA证△BEP≌△CEF;
(3)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BP=CF,由二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BPH=∠AFH,结合(1)的结论可得∠BPH=∠AHF,由等角对等边得BH=BP,从而等量代换可得BH=CF.
24.已知,在等边三角形中,点E在上,点D在的延长线上,且.
(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
如图1,当点E为的中点时,确定线段与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______(填“>”、“<”或“=”).
(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
如图2,当点E为边上任意一点时,确定线段与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______(填“>”、“<”或“=”),理由:过点E作,交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
(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
在等边三角形中,点E在直线上,点D在线段的延长线上,且,若的边长为1,,则的长为______.(请你画出相应图形,并直接写出结果).
【答案】(1)
(2)解:, 解答过程如下:
如图,
过点作,交于点,则,,,
是等边三角形,
,,
,,
为等边三角形,,
,,



∵,,,


.
(3)解:图形如下:
的长为 :.
【解析】【解答】(1)解:如图,
∵,
∴,
∵是等边三角形,
∴,
∵点E为的中点,
∴,
∴,
∵,
∴,
∴,
∴,
∴.
故答案为:=
(3)解:如图,
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则,,,
是等边三角形,
,,
,,
为等边三角形,
,,



∵,,,

,,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得,再根据是等边三角形得,然后证,得,即可得答案.
(2)过点作,交于点,证为等边三角形,得,再证,得,即可得出结论.
(3)过点作,交于点,证为等边三角形,得,再证,则,即可得出答案.
(1)解:∵,
∴,
∵是等边三角形,
∴,
∵点E为的中点,
∴,
∴,
∵,
∴,
∴,
∴,
∴;
故答案为:=
(2)解:过点作,交于点,
则,,,
是等边三角形,
,,
,,
为等边三角形,,
,,



在和中,




故答案为:=
(3)解: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如图3所示:
则,,,
是等边三角形,
,,
,,
为等边三角形,
,,



在和中,


,,


故答案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