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三角形 单元知识巩固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三章 三角形 单元知识巩固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角形 单元知识巩固卷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叠放,其中,,,则的大小是(  )
A. B. C. D.
2.如图,已知 ,则 一定是 的(  )
A.角平分线 B.高线 C.中线 D.无法确定
3.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
A. B.
C. D.
4.已知线段 =6cm, =8cm,则下列线段中,能与 , 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cm B.12cm C.14cm D.16cm
5.如图,五边形ABCDE中,AB//CD,则∠1+∠2+∠3等于(  )
A.90° B.180° C.210° D.270°
6.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2、4 B.8、6、3 C.2、6、3 D.11、4、6
7.数学课上,同学们用一张等宽的纸条折成如图所示的图案,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8.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a,8,那么下列在数轴上表示该三角形的第三边a的取值范围正确的是(  )
A. B.
C. D.
9.如图,直线AB∥CD,,∠MPA=32°,则的度数是(  )
A.58° B.122° C.132° D.148°
10.将直角三角板和长方形直尺ABCD按如图方式叠放在一起,EG、AD交于点M,连接MF,.下列三个结论:① 若,则FG平分;②;③ 若FE平分,MF平分,则.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
A.0 B.1 C.2 D.3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则   .
12.如图,已知∠ABE=142°,∠C=72°,则∠A=   .
13.如图,△ABC的周长为32,AB=AC,AD是中线,若△ACD的周长为24,则AD的为   。
14. 在中,,中线,则边的取值范围是   .
15.如图,AE是△ABC的角平分线,AD是BC边上的高,∠B=30°,∠ACD=70°,则∠DAE=   .
16.已知△ABC中,∠A=60°,∠ACB=40°,D为BC边延长线上一点,BM平分∠ABC,E为射线BM上一点.若直线CE垂直于△ABC的一边,则∠BEC=   °.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8个小题,每小题9分,共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在△ABC中,∠B=3∠A,∠C=5∠A,求△ABC的三个内角度数.
18.如图所示,在中,是角平分线,是边上的高,,,求和的度数.
19.如图,△ABC中,BD是角平分线,∠ABC=∠C=∠BDC,求∠A的度数.
20.已知;如图.
(1)与平行吗?什么?
(2)若,求:的度数.
21.如图,在△ABC中,∠B=36°, ∠C=66°,AD是高,AE是角平分线,求∠EAD的度数.
22.如图,在△中,,垂足为,平分.已知 ;求的度数.
23.如图,,平分,点,,分别是射线,,上的点都不与点重合,交于点设.
(1)如图,当时,
求的度数;
若,求的值.
(2)如图,若,是否存在的值,使得中有两个角相等若存在,直接写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4.如图,在△ABC中,点D在AB上,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DP平分∠ADE,交∠ACB的平分线于点P,CP与DE相交于点G,∠ACF的平分线CQ与DP相交于点Q.
(1)若∠A=50°,∠B=60°,则∠DPC=   °,∠Q   °;
(2)若∠A=x°时,求∠DPC、∠Q的度数(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3)若△PCQ中∠Q=3∠QPC,求∠A的度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角形 单元知识巩固卷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叠放,其中,,,则的大小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B=45°,
∴∠BAC=45°,
∴∠EAF=135°,
∴∠AFD=135°+30°=165°,
∴∠BFD=180°﹣∠AFD=15°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AC=45°,根据邻补角的定义求出∠EAF=135°,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AFD=135°+30°=165°,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得∠BFD=180°﹣∠AFD=15°.
2.如图,已知 ,则 一定是 的(  )
A.角平分线 B.高线 C.中线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解答】因为 ,所以 一定是 的中线.
【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可知.
3.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对角线两侧是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对角线两侧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对角线下方是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对角线两侧是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即可对图形进行判断.
4.已知线段 =6cm, =8cm,则下列线段中,能与 , 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cm B.12cm C.14cm D.16cm
【答案】B
【解析】【解答】A.2+6=8,故不能组成三角形,
B.6+8=14>12,故能组成三角形,
C. 6+8=14,故不能组成三角形,
D.6+8=14<16,故不能组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都小于第三边作出判断即可.
5.如图,五边形ABCDE中,AB//CD,则∠1+∠2+∠3等于(  )
A.90° B.180° C.210° D.270°
【答案】B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E作EF//AB,而
EF//AB//DC,
∴ ,
∵ ,
∴ .
故答案为:B.
【分析】过点E作EF//AB,而 AB//CD,得到EF//AB//DC,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即可。
6.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2、4 B.8、6、3 C.2、6、3 D.11、4、6
【答案】B
【解析】【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
A、2+2=4,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B、3+6>8,能够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
C、3+2=5<6,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D、4+6<11,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指出小于第三边可求解。
7.数学课上,同学们用一张等宽的纸条折成如图所示的图案,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如图,标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

图案是由一张等宽的纸条折成的,

而纸条的长边平行,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首先根据对顶角相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列出∠2的计算公式,然后根据折叠的性质,可以得出,最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以求出,代入计算即可。
8.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a,8,那么下列在数轴上表示该三角形的第三边a的取值范围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a,8,
∴ ,即 ,
∴在数轴上表示为A选项.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可得8-49.如图,直线AB∥CD,,∠MPA=32°,则的度数是(  )
A.58° B.122° C.132° D.148°
【答案】B
【解析】【解答】解:∵∠M=90°,∠MPA=32°,
∴∠BFE=∠M+∠MPA=122°,
∵AB∥CD,
∴∠MEC=∠BFE=122°,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证得∠BFE=∠M+∠MPA,代入计算求出∠BFE的度数;再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MEC的度数.
10.将直角三角板和长方形直尺ABCD按如图方式叠放在一起,EG、AD交于点M,连接MF,.下列三个结论:① 若,则FG平分;②;③ 若FE平分,MF平分,则.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
A.0 B.1 C.2 D.3
【答案】D
【解析】【解答】解:①由题意得∠EFG=∠MFG+∠MFG=90°,
∵∠CFG+∠EFG+∠BFE=180°,
∴∠CFG+∠BFE=180°-∠EFG=90°,
∴∠CFG=90°-∠BFE,
∵,∠BFE=α,
∴∠MFG=90°-α,∠CFG=90°-∠BFE=90°-α,
∴∠MFG=∠CFG,
∴FG平分,故①正确;
②设FG与AD交于点H,如图,
∵AD∥BC,∠CFG=90°-α,
∴∠GHD=∠CFG=90°-α,
∴∠GHD=∠GMD+∠G,即90°-α=∠GMD+30°,
∴∠GMD=60°-α,故②正确;
③∵FE平分∠BFM,∠BFE=α,
∴∠BFE=∠MFE=α,∠BFM=2∠BFM=2α,
∵AD∥BC,
∴∠DMF=∠MFB=2α,
∵MF平分∠EMD,
∴∠EMF=∠DMF=2α,
在△MEF中,∠E=60°,
∴∠E+∠MFE+∠EMF=180°,即60°+α+2α=180°,
解得α=40°,故③正确,
综上可知:正确的结论有①②③.
故答案为:D.
【分析】由题意得∠EFG=∠MFG+∠MFG=90°,由平角的定义得∠CFG+∠EFG+∠BFE=180°,从而求出∠MFG=90°-α,∠CFG=90°-∠BFE=90°-α,据此判断①;设FG与AD交于点H,由AD∥BC可得
∴∠GHD=∠CFG=90°-α,再根据∠GHD=∠GMD+∠G可得90°-α=∠GMD+30°,据此判断②;由FE平分∠BFM可得∠BFE=∠MFE=α,∠BFM=2∠BFM=2α,根据AD∥BC可得∠DMF=∠MFB=2α,
由MF平分∠EMD可得∠EMF=∠DMF=2α,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可求出α的度数,据此判断③.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则   .
【答案】72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AP并延长至点D,
有由意可得:
∠BPC=∠BPD+∠CPD=∠BAP+∠B+∠CAP+∠C=123°
∴∠BAC+∠B+∠C=123°,
∵∠B=20°,∠C=31°,
∴∠BAC=123°-∠B-∠C=72°
故答案为:72.
【分析】连接AP并延长至点D,利用∠BPD=∠BAP+∠B,∠CPD=∠CAP+∠C,得∠BPC=∠BPD+∠CPD=∠BAP+∠B+∠CAP+∠C=123°,即∠BAC+∠B+∠C=123°,代入∠B=20°,∠C =31°,即可求解.
12.如图,已知∠ABE=142°,∠C=72°,则∠A=   .
【答案】70°
【解析】【解答】解:,∠ABE=142°,∠C=72°
故答案为:70°.
【分析】由外角的性质可得∠ABE=∠A+∠C,据此计算.
13.如图,△ABC的周长为32,AB=AC,AD是中线,若△ACD的周长为24,则AD的为   。
【答案】8
【解析】【解答】解:∵AD是中线,
∴BD=DC.
∵AB+AC+BC=32,
即AB+BD+CD+AC=32,
∴AC+DC=16
∵AC+DC+AD=24
∴AD=8.
故答案为:8.
【分析】根据中线的定义可得到BD=DC,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定义求解即可.
14. 在中,,中线,则边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4<24
【解析】【解答】解:如图,
∵,中线 ,
∴2∴4<2BD<24,
∵AD为中线,
∴BC=2BD,
∴4故答案为:4【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BD的范围,进而得出答案.
15.如图,AE是△ABC的角平分线,AD是BC边上的高,∠B=30°,∠ACD=70°,则∠DAE=   .
【答案】20°
【解析】【解答】解:,
.

.
,,
.
是角平分线,


故答案为:20°.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和度数,再利用角平分线求出的度数,最后利用求解即可.
16.已知△ABC中,∠A=60°,∠ACB=40°,D为BC边延长线上一点,BM平分∠ABC,E为射线BM上一点.若直线CE垂直于△ABC的一边,则∠BEC=   °.
【答案】10°或50°或130°
【解析】【解答】解:①如图1,当CE⊥BC时,
∵∠A=60°,∠ACB=40°,
∴∠ABC=80°,
∵BM平分∠ABC,
∴∠CBE= ∠ABC=40°,
∴∠BEC=90°-40°=50°;
②如图2,当CE⊥AB时,
∵∠ABE= ∠ABC=40°,
∴∠BEC=90°+40°=130°;
③如图3,当CE⊥AC时,
∵∠CBE=40°,∠ACB=40°,
∴∠BEC=180°-90°-40°-40°=10°;
综上所述:∠BEC的度数为10°,50°,130°,
故答案为:10°,50°,130°.
【分析】当CE⊥BC时,首先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的度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可得∠CBE的度数,据此求解;
当CE⊥AB时,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可得∠ABE的度数,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就可得到∠BEC的度数;
当CE⊥AC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外角的性质求解即可.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8个小题,每小题9分,共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在△ABC中,∠B=3∠A,∠C=5∠A,求△ABC的三个内角度数.
【答案】解:设∠A=x,则∠B=3x,∠C=5x, 根据题意得x+3x+5x=180°
解得x=20° 则3x=60° 5x=100° 所以∠A=20°,∠B=60°,∠C=100°
【解析】【分析】根据角度之间的关系,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
18.如图所示,在中,是角平分线,是边上的高,,,求和的度数.
【答案】解:∵是平分线,
∴,
∵,
∴,,
∵是边上的高,
∴,
∴,.
【解析】【分析】根据是角平分线,可得,利用角的和差关系可求得∠BAD、∠CAD的度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求解.
19.如图,△ABC中,BD是角平分线,∠ABC=∠C=∠BDC,求∠A的度数.
【答案】解:设∠DBC=x,
∵BD是角平分线,
∴∠ABD=∠DBC,
∴∠ABD=∠DBC=x,则∠ABC=∠C=∠BDC=2x,
∵∠BDC=∠A+∠ABD,即2x=∠A+x,
∴∠A=x,
∴x+2x+2x=180°,
解得,x=36°,
∴∠A的度数为36°.
【解析】【分析】设∠DBC=x,则∠ABC=∠C=∠BDC=2x,再结合∠BDC=∠A+∠ABD,可得2x=∠A+x,求出∠A=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x+2x+2x=180°, 再求出x的值即可。
20.已知;如图.
(1)与平行吗?什么?
(2)若,求:的度数.
【答案】(1)解:,理由如下:∵,
∴,
∴,
∴,
∵,
∴,
∴;
(2)解:∵,∴,
∴,
∵,
∴,
∴,
由(1)知,,
∴.
【解析】【分析】(1)由,证得,得出,求出,集合号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证得;
(2)由,结合,求得,进而求得,结合(1)中的,即可得到答案.
21.如图,在△ABC中,∠B=36°, ∠C=66°,AD是高,AE是角平分线,求∠EAD的度数.
【答案】 解: ∵∠B=36°,∠C=66°,
∴∠BAC=180°-∠B-∠C=180°-36°-66°=78°,
∵AE是角平分线,
∴∠BAE= ∠BAC= ×78°=39°,
∵AD是高,
∴∠BAD=90°-∠B=90°-36°=54°,
∴∠DAE=∠BAD-∠BAE=54°-39°=15°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算出 ∠BAC 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 ∠BAE 的度数,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得出∠BAD的度数,最后根据角的和差,由 ∠DAE=∠BAD-∠BAE即可算出答案。
22.如图,在△中,,垂足为,平分.已知 ;求的度数.
【答案】解:∵ ,
∴,
∴,
∵,
∴,
∴,
∵平分,
∴,
∵,
∴.
【解析】【分析】根据垂直的概念可得∠ADB=90°,由余角的性质可得∠BAD=90°-∠B=20°,则∠BAE=∠BAD+∠EAD=42°,由角平分线的概念可得∠BAC=84°,然后根据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
23.如图,,平分,点,,分别是射线,,上的点都不与点重合,交于点设.
(1)如图,当时,
求的度数;
若,求的值.
(2)如图,若,是否存在的值,使得中有两个角相等若存在,直接写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解:平分,,







,即;
(2)平分,,




当时,如图,
则,

,即;
当时,如图,
则,
,即;
当,且点在线段上,如图,

,;
当,且点在射线上,如图,
,即,

,即.
综上,的值为或或或.
【解析】【分析】(1)①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
②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即可得到的值;
(2)分类讨论:①当时,②当时,③当且点在射线上,④当,且点在射线上,再分别画出图形并利用角的运算求解即可.
24.如图,在△ABC中,点D在AB上,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DP平分∠ADE,交∠ACB的平分线于点P,CP与DE相交于点G,∠ACF的平分线CQ与DP相交于点Q.
(1)若∠A=50°,∠B=60°,则∠DPC=   °,∠Q   °;
(2)若∠A=x°时,求∠DPC、∠Q的度数(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3)若△PCQ中∠Q=3∠QPC,求∠A的度数.
【答案】(1)115;25
(2)解:由(1)得:
由(1)知:∠DPC=∠Q+∠PCQ

(3)解:由(1)得:∠PCQ=90°
当3∠QPC=∠Q时
又因为∠QPC+∠Q=90°
∴∠Q=67.5°
∴∠A=2∠Q=135°
【解析】【解答】解:(1)∵ ∠A=50°,∠B =60°
∴∠ACB=70°,∠ACF=110°
∵CP 平分∠ACB

∵DE ∥BC
∴∠PGD=∠BCP=35°,∠ADE=∠ABC=50°
∵DP 平分∠ADE

∴ ∠DPC= 180°-∠PDG-∠PGD=180°-30°-35°=115°
同理:
∴∠PCQ=90°
∵∠DPC+∠CPQ=180°,∠Q+∠PCQ+∠CPQ=180°
∴∠DPC=∠Q+∠PCQ
∴∠Q=115°-90°=25°.
故答案为:115;25.
【分析】(1)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CB=70°,∠ACF=11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PGD=∠BCP=35°,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 ∠DPC 的度数,由CP平分∠ACB,和CQ平分∠ACF,推出:∠PCQ=90°,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DPC=∠Q+∠PCQ,从而求出 ∠Q
(2)由(1)知:∠DPC=180°﹣∠PDE﹣∠PGD,再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DPC=,由(1)知:∠DPC=∠Q+∠PCQ,因此可以得到
(3)由(1)得:∠PCQ=90°,因此∠QPC+∠Q=90°,解得:∠Q=67.5°,由(2)知:∠A=2∠Q=13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