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单元达标测评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单元达标测评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等三角形 单元达标测评卷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如图△ABC≌△DCB,其中点A与点D,点B与点C分别是对应顶点,如果AB=2,AC=3,CB=4,那么DC的长为(  )
A.2 B.3 C.4 D.不确定
2. 如图,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x的值是(  )
A.30 B.45 C.50 D.85
3.如图,AD是Rt△ABC中∠BAC的角平分线,∠ACD=90°,DE⊥AB于点E,若DE=3,AD=5,则AC长为(  )
A.2 B.3 C.4 D.
4.如图,已知 , 为 的中点,若 , ,则 为(  )
A. B. C. D.
5.如图,在 中, , 平分 ,若 , ,则 的面积为(  )
A.3 B.6 C.8 D.12
6.如图所示,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D≌△BAC的条件是(  )
A.∠D=∠C,∠BAD=∠ABC B.∠BAD=∠ABC,∠ABD=∠BAC
C.BD=AC,∠BAD=∠ABC D.AD=BC,BD=AC
7.如图,在△ABC和△CDE中,已知AC=CD,AC⊥CD,∠B=∠E=90°,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与∠D互为余角 B.∠A=∠2
C.△ABC≌△CED D.∠1=∠2
8.如图, 在 Rt 中, 的平分线 A E 交 B C 于点 于点, 若 的周长为 12 , 则 的周长为 4 , 则 A C 为 (  )
A.3 B.4 C.6 D.8
9.如图,在中,,点D是的中点,,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平分 D.
10.如图,在△ABC中,∠ACB=60°,AG平分∠BAC交BC与点G,BD平分∠ABC交AC于点D,AG、BD相交于点F,BE⊥AG交AG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CE,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若∠BAD=70°,则∠EBC=5°;②BF=2EF;③BE=CE;④AB=BG+AD.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在△ABC中,AD是高,AE平分∠BAC,∠B=50°,∠C=80°,则∠DAE=   .
12.如图, 中, , 的平分线交BC于点D, 于点E, ,则 面积是   .
13.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1=28°,∠2=30°,则∠3=   .
14.如图,已知 ,若 , ,则    度.
15.如图,△ABC角平分线AE、CF交于点P,BD是△ABC的高,点H在AC上,AF=AH,下列结论:①∠APC=90°+ ABC;②PH平分∠APC;③若BC>AB,连接BP,则∠DBP=∠BAC﹣∠BCA;④若PH∥BD,则△ABC为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填序号).
1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为边AD上一点,,且,,,,则AB的长度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8个小题,每小题9分,共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如图, ∠ACB=90°, AC=BC, AD⊥CE, BE⊥CE, 垂足分别为D, E, AD=2.5, DE=1.7. 求 BE 的长.
18.如图,在中,是边上的高,是的平分线,求的度数.
19.如图,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
(1)若,,求的度数;
(2)若,,求的长.
20.小华在探究用尺规作与∠AOB 相等的∠A'O'B'时, 提出了如图所示的方法,你能理解他的做法吗
21.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作∠AOB的平分线OC:将带刻度的直角尺DEMN按如图所示摆放,使EM边与OB边重合,顶点D落在OA边上并标记出点D的位置,量出OD的长,再重新如图放置直角尺,在DN边上截取DP=OD,过点P画射线OC,则OC平分∠AOB.请判断小明的做法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22.为了测量一幢高楼的高,在旗杆与楼之间选定一点.测得旗杆顶的视线与地面的夹角,测楼顶的视线与地面的夹角,量得点到楼底距离与旗杆高度相等,等于8米,量得旗杆与楼之间距离为米,求楼高是多少米?
23.平面内有一等腰直角三角板(∠ACB=90°)和一直线MN.过点C作CE⊥MN于点E,过点B作BF⊥MN于点F.当点E与点A重合时(如图1),易证:AF+BF=2CE.当三角板绕点A顺时针旋转至图2、图3的位置时,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AF、BF、CE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24.如图1,一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O在直线AB上,一边OC在射线OA上,另一边OD在直线AB的上方,将直角三角尺在平面内绕点O顺时针旋转,且OE平分,OF平分,如图2.
(1)如图2,当时,
①求和的度数;
②求的度数.
(2)在直角三角尺旋转过程中,设,若,则
①求和的度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②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等三角形 单元达标测评卷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如图△ABC≌△DCB,其中点A与点D,点B与点C分别是对应顶点,如果AB=2,AC=3,CB=4,那么DC的长为(  )
A.2 B.3 C.4 D.不确定
【答案】A
【解析】【解答】∵△ABC≌△DCB,点A与点D,点B与点C分别是对应顶点,
∴CD的对应边是AB,
∴DC=AB=2.
故答案为:A。
【分析】仔细观察图形,根据已知条件找准对应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结论.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准对应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 如图,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x的值是(  )
A.30 B.45 C.50 D.85
【答案】A
【解析】【解答】,
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3.如图,AD是Rt△ABC中∠BAC的角平分线,∠ACD=90°,DE⊥AB于点E,若DE=3,AD=5,则AC长为(  )
A.2 B.3 C.4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CD=90°
∴DC⊥AC,
∵AD平分∠BAC,DE⊥AB,
∴CD=DB=3,
∵AD=5,
∴.
故答案为:C.
【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推出CD=DB=3,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C的值.
4.如图,已知 , 为 的中点,若 , ,则 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 ,
∴ ,
又∵ 为 的中点,
∴ ,
在△AED和△CEF中,

∴ ,
∴AD=FC,
∵ , ,
∴ ;
故答案选B.
【分析】证明 即可得解;
5.如图,在 中, , 平分 ,若 , ,则 的面积为(  )
A.3 B.6 C.8 D.12
【答案】B
【解析】【解答】作DE⊥AB于E,
∵BD平分∠ABC,∠C=90°,DE⊥AB, ,
∴DE=DC=2,

∴△ABD面积=
故答案为:B.
【分析】作DE⊥AB于E,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DE=DC,然后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BD=AB×DE可求解.
6.如图所示,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D≌△BAC的条件是(  )
A.∠D=∠C,∠BAD=∠ABC B.∠BAD=∠ABC,∠ABD=∠BAC
C.BD=AC,∠BAD=∠ABC D.AD=BC,BD=AC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符合AAS,能判断△ABD≌△BAC;
B、符合ASA,能判断△ABD≌△BAC;
C、符合SSA,不能判断△ABD≌△BAC;
D、符合SSS,能判断△ABD≌△BAC.
所以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C、满足SSA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答案为:C.
【分析】图中两三角形已具备一条公共边,可根据“AAS”、“ASA”、“SSS”的条件,选出答案.
7.如图,在△ABC和△CDE中,已知AC=CD,AC⊥CD,∠B=∠E=90°,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与∠D互为余角 B.∠A=∠2
C.△ABC≌△CED D.∠1=∠2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AC⊥CD,∴∠ACD=90°,∴∠1+∠2=90°.∵∠1+∠A=90°,∴∠A=∠2.∵∠2+∠D=90°,∴∠A+∠D=90°,A不符合题意;
B、∵AC⊥CD,∴∠ACD=90°,∴∠1+∠2=90°.∵∠1+∠A=90°,∴∠A=∠2,B不符合题意;
C、在△ABC和△CED中, ,∴△ABC≌△CED(AAS),C不符合题意;
D、∵AC⊥CD,∴∠ACD=90°,∴∠1+∠2=90°,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又利用了余角的性质.
8.如图, 在 Rt 中, 的平分线 A E 交 B C 于点 于点, 若 的周长为 12 , 则 的周长为 4 , 则 A C 为 (  )
A.3 B.4 C.6 D.8
【答案】B
【解析】【解答】解:∵在中,,的平分线交于点,于点,

的周长为4,


的周长为12,

在和中,



故答案为:B
【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进而即可得到,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证明即可求解。
9.如图,在中,,点D是的中点,,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平分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D是BC的中点,
∴BD=CD.
∵,
∴△ADB≌△ADC.
∴∠ADB=∠ADC=180°÷2=90°,即AD⊥BC,A正确;
∴∠B=∠C=40°,B正确;
∴∠BAD=∠CAD=90°-40°=50°,即AD平分∠BAC,C正确,且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判定三角形全等,然后根据全等性质判断各选项即可.
10.如图,在△ABC中,∠ACB=60°,AG平分∠BAC交BC与点G,BD平分∠ABC交AC于点D,AG、BD相交于点F,BE⊥AG交AG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CE,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若∠BAD=70°,则∠EBC=5°;②BF=2EF;③BE=CE;④AB=BG+AD.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BC=180°-∠ACB-∠BAC,
∴∠ABC=180°-70°-60°=50°,
∵AG平分∠BAC,
∴∠BAE=∠CAE=∠BAC=×70°=35°,
∵BE⊥AG,
∴∠AEB=90°,
∴∠ABE=90°-∠BAE=90°-35°=55°,
∴∠EBC=∠ABE-∠ABC=55°-50°=5°,故①正确;
∵BD平分∠ABC,
∴∠FBG=∠ABC=×50°=25°,
∴∠EBF=∠FBG+∠EBC=25°+5°=30°,
∴BF=2EF,故②正确;
延长BE,AC交于点H,
在△ABE和△AHE中
∴△ABE≌△AHE(ASA)
∴BE=HE,
∴点E是BH的中点,
只有当∠BCH=90°时,CE=BE,故③错误;
在AB上截取AM=AD,
在△AMF和△AFD中
∴△AMF≌△AFD(SAS)
∴∠AFM=∠AFD=∠BFE=90°-30°=60°,
∴∠BFM=180°-∠AFM-∠BFE=180°-60°-60°=60°,
∴∠BFM=∠BFG,
在△BFM和△BFG中
∴△BFM≌△BFG(ASA)
∴BM=BG,
∴AB=AM+BM=AD+BG,故④正确;
∴正确结论有3个.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BC的度数,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概念可求出∠BAE=∠CAE=35°,利用垂直的定义可求出∠AEB的度数,即可求出∠ABE的度数,根据∠EBC=∠ABE-∠ABC,代入计算可对①作出判断;利用角平分线的概念可求出∠FBG的度数,可求出∠EBF的度数,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对②作出判断;延长BE,AC交于点H,利用ASA可证得△ABE≌△AH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BE=HE,只有当∠BCH=90°时,CE=BE,可对③作出判断;在AB上截取AM=AD,利用SAS可证得△AMF≌△AFD,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推出∠BFM=∠BFG,利用ASA可证得△BFM≌△BFG,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推出BM=BG,然后根据AB=AM+BM,代入可对④作出判断;综上所述,可得到正确结论的个数.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在△ABC中,AD是高,AE平分∠BAC,∠B=50°,∠C=80°,则∠DAE=   .
【答案】15°
【解析】【解答】解:∵在△ABC中,AD是高,∠B=50°,∠C=80°,
∴∠ADC=90°,∠BAC=180°-∠B-∠C=50°,
∴∠CAD=10°,
∵AE平分∠BAC,
∴∠CAE=25°,
∴∠DAE=∠CAE-∠CAD=15°,
故答案为:15°.
【分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BAC的度数,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求得∠CAD的度数,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得∠CAE的度数,则在直角三角形AED中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DAE的度数.
12.如图, 中, , 的平分线交BC于点D, 于点E, ,则 面积是   .
【答案】12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D作DF⊥AB于F,
∵AD平分∠BAC,DE⊥AC,
∴DF=DE=4,
又∵AB=6,
∴△ABD面积= ×AB×DF= ×6×4=12,
故答案为:12.
【分析】过D作DF⊥AB于F,依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得到DF=DE=4,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进行计算得出△ABD的面积.
13.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1=28°,∠2=30°,则∠3=   .
【答案】58°
【解析】【解答】解:∵∠BAC=∠DAE,
∴∠BAC﹣∠DAC=∠DAE﹣∠DAC,
∴∠1=∠EAC,
在△BAD和△CAE中,

∴△BAD≌△CAE(SAS),
∴∠2=∠ABD=30°,
∵∠1=28°,
∴∠3=∠1+∠ABD=28°+30°=58°.
故答案为:58°.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AB=AC,AD=AE,∠BAC=∠DAE,结合角的和差关系可得∠1=∠EAC,利用SAS证明△BAD≌△CAE,得到∠2=∠ABD=30°,由外角的性质可得∠3=∠1+∠ABD,据此计算.
14.如图,已知 ,若 , ,则    度.
【答案】30
【解析】【解答】∵△ABC≌△FDE,
∴∠BAC=∠F=105°,
∵∠BAC+∠B+∠C=180°,
∴∠B=180°-105°-45°=30°.
故答案为30.
【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出∠BAC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即可.
15.如图,△ABC角平分线AE、CF交于点P,BD是△ABC的高,点H在AC上,AF=AH,下列结论:①∠APC=90°+ ABC;②PH平分∠APC;③若BC>AB,连接BP,则∠DBP=∠BAC﹣∠BCA;④若PH∥BD,则△ABC为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填序号).
【答案】①④
【解析】【解答】解:∵△ABC角平分线AE、CF交于点P,
∴∠CAP= ∠BAC,∠ACP= ∠ACB,
∴∠APC=180°﹣(∠CAP+∠ACP)=180°﹣ (∠BAC+∠ACB)=180°﹣ (180°﹣∠ABC)=90°+ ∠ABC,故①正确,
∵PA=PA,∠PAF=∠PAH,AF=AH,
∴△PAF≌△PAH(SAS),
∴∠APF=∠APH,
若PH是∠APC的平分线,则∠APF=60°,显然不可能,故②错误,
∵∠DBP=∠DBC﹣∠PBC=90°﹣∠ACB﹣ (180°﹣∠BAC﹣∠ACB)= (∠BAC﹣∠ACB),故③错误,
∵BD⊥AC,PH∥BD,
∴PH⊥AC,
∴∠PHA=∠PFA=90°,
∵∠ACF=∠BCF,CF=CF,∠CFA=∠CFB=90°,
∴△CFA≌△CFB(ASA),
∴CA=CB,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④.
【分析】①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判断.②利用反证法进行判断.③根据∠DBP=∠DBC﹣∠PBC=90°﹣∠ACB﹣ (180°﹣∠BAC﹣∠ACB)= (∠BAC﹣∠ACB),由此即可判断.④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CA=CB即可判断.
1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为边AD上一点,,且,,,,则AB的长度为   .
【答案】4
【解析】【解答】解:延长AB、DC,交于一点F,如图所示:
∵,


∴,
∴AD=AF,
∵,
∴,
∵,
∴(AAS),
∴,
∵,

∴,

∴,
∴;
故答案为4.
【分析】延长AB、DC,交于一点F,先利用“AAS”证明
,可得CD=BF,再结合

,所以
,可得
,因此AB=4。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8个小题,每小题9分,共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如图, ∠ACB=90°, AC=BC, AD⊥CE, BE⊥CE, 垂足分别为D, E, AD=2.5, DE=1.7. 求 BE 的长.
【答案】解: ∵∠ACB=90°,AD⊥CE,BE⊥CE,
∴∠BEC=∠CDA=90°,
∴∠ACD + ∠CAD=90°, ∠BCE + ∠ACD=90° ,
∴∠CAD=∠BCE,
在△BCE和△CAD中:
∠BEC=∠CDA,
∠BCE=∠CAD,
BC=AC,
∴△BCE≌△CAD(AAS)
∴BE=CD,CE=AD
∵ AD=2.5, DE=1.7
∴CD=CE-DE=AD-DE=0.8
∴BE=0.8
【解析】【分析】先根据垂线的定义得到∠BEC=∠CDA=90°,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CAD=∠BCE,即可根据AAS判定△BCE≌△CAD从而得到BE=CD,CE=AD,再利用线段的和差运算解答即可.
18.如图,在中,是边上的高,是的平分线,求的度数.
【答案】解:在中,,

是的平分线,

在直角中,,

【解析】【分析】从已知条件入手,已知B和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第三个内角,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出半角的度数,三角形的高带来直角三角形,可由已知的C求出它的余角,在图上标示出这些已知的角,可发现所求角是这个余角与半角的差,整理思路求即可。
19.如图,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
(1)若,,求的度数;
(2)若,,求的长.
【答案】(1)解:∵,,
∴.
∵,
∴;
(2)解:∵,,

∵,
∴,
∴.
故答案为:7.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及全等三角形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2)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20.小华在探究用尺规作与∠AOB 相等的∠A'O'B'时, 提出了如图所示的方法,你能理解他的做法吗
【答案】解:区别:小华是通过作形状、大小均相同的图形得到,本节的作法是通过张口大小相同的角得到,
小华这样做的道理:连接C'D',
由作图可知,O'C'=OC,O'D'= OD,C'D'= CD
∴△C'O'D'与△COD的形状、大小均一样,
∴∠A'O'B =∠AOB.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小华是通过作形状、大小均相同的图形得到,本节的作法是通过张口大小相同的角得到,进而得出答案.
21.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作∠AOB的平分线OC:将带刻度的直角尺DEMN按如图所示摆放,使EM边与OB边重合,顶点D落在OA边上并标记出点D的位置,量出OD的长,再重新如图放置直角尺,在DN边上截取DP=OD,过点P画射线OC,则OC平分∠AOB.请判断小明的做法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小明的做法可行.理由如下:
在直角尺DEMN中,DN∥EM,
∴∠DPO=∠POM,
∵DP=OD,
∴∠DPO=∠DOP,
∴∠POM=∠DOP,
∴OC平分∠AOB.
【解析】【分析】利用平行线得到∠DPO=∠POM,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到DP=OD,最后利用等量代换求出∠POM=∠DOP,即可证明结论。
22.为了测量一幢高楼的高,在旗杆与楼之间选定一点.测得旗杆顶的视线与地面的夹角,测楼顶的视线与地面的夹角,量得点到楼底距离与旗杆高度相等,等于8米,量得旗杆与楼之间距离为米,求楼高是多少米?
【答案】解:,,,

在和中,

∴(ASA),

米,米,
(米,
答:楼高是25米.
【解析】【分析】先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的度数证得,再通过ASA判定得到DP=AB,进而求得AB的长度.
23.平面内有一等腰直角三角板(∠ACB=90°)和一直线MN.过点C作CE⊥MN于点E,过点B作BF⊥MN于点F.当点E与点A重合时(如图1),易证:AF+BF=2CE.当三角板绕点A顺时针旋转至图2、图3的位置时,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AF、BF、CE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答案】解:
图2,AF+BF=2CE仍成立,
证明:过B作BH⊥CE于点H,
∵∠BCH+∠ACE=90°,
又∵在直角△ACE中,∠ACE+∠CAE=90°,
∴∠CAE=∠BCH,
又∵AC=BC,∠AEC=∠BHC=90°
∴△ACE≌△CBH.
∴CH=AE,BF=HE,CE=BH,
∴AF+BF=AE+EF+BF=CH+EF+HE=CE+EF=2EC.
图3中,过点C作CG⊥BF,交BF延长线于点G,
∵AC=BC,
可得∠AEC=∠CGB,
∠ACE=∠BCG,
∴△CBG≌△CAE,
∴AE=BG,
∵AF=AE+EF,
∴AF=BG+CE=BF+FG+CE=2CE+BF,
∴AF-BF=2CE.
【解析】【分析】(1)做出辅助线, 过B作BH⊥CE于点H ,可证得△ACE≌△CBH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判断AF+BF=2CE。
(2)做出辅助线, 过点C作CG⊥BF,交BF延长线于点G ,可证得 △CBG≌△CA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AF-BF=2CE。
24.如图1,一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O在直线AB上,一边OC在射线OA上,另一边OD在直线AB的上方,将直角三角尺在平面内绕点O顺时针旋转,且OE平分,OF平分,如图2.
(1)如图2,当时,
①求和的度数;
②求的度数.
(2)在直角三角尺旋转过程中,设,若,则
①求和的度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②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答案】(1)解:①解:如图1,
因为,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②如图2,
因为OE平分,
所以.
因为OF平分,
所以.
所以.
(2)解:分两种情况讨论①②的问题
设为.
情况一:如图3,因为
又因为,
所以

所以.
的度数不发生变化,.
如图3,因为OE平分,
所以.
因为OF平分,
所以
所以.
情况二:如图4.
因为,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因为OE平分,
所以.
因为OF平分.
所以.
所以.
【解析】【分析】(1)①先根据题意得到∠BOC,进而根据平角即可求解;
②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进而根据即可求解;
(2)分两种情况讨论①②的问题,设为,情况一:如图3,先根据题意得到∠DOB,进而得到的度数不发生变化,,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从而即可求解;情况二:如图4,先根据题意得到,,进而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从而结合题意即可求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