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8节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学习目标]1.了解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2.掌握直线被圆锥曲线所截的弦长公式.3.能利用方程及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焦点弦、中点弦问题.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判断将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消去y(或x),得到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 Δ 0;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切 Δ 0;直线与圆锥曲线相离 Δ 0.(1)与双曲线渐近线平行的直线与双曲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2)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2.弦长公式已知A(x1,y1),B(x2,y2),直线AB的斜率为k(k≠0),则|AB|==|x1-x2|=或|AB|=|y1-y2|=.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过点(1,)的直线一定与椭圆+y2=1相交.( )(2)“直线l与椭圆C相切”的充要条件是“直线l与椭圆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l与双曲线C相切”的充要条件是“直线l与双曲线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4)“直线l与抛物线C相切”的充要条件是“直线l与抛物线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2.(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128习题3.2 T13改编)过点P(2,1)的直线l与双曲线x2-=1相交于A,B两点,若P是线段AB的中点,则直线l的方程是( )A.6x-y-11=0 B.6x+y-13=0C.2x-3y-1=0 D.3x-2y-4=03.(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114例7节选)已知直线l:4x-5y+m=0和椭圆C:+=1有两个公共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 . 4.(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173习题2-8B T5)已知斜率为2的直线l与抛物线y2=4x相交于A,B两点,如果线段AB的长等于5,那么直线l的方程为 . 考点一 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判断[例1] (1)(2025·湖南衡阳模拟)已知直线kx+y+2k=0与椭圆 +=1相切,则k的值为( )A.2 B. C.±2 D.±(2)(2025·四川成都模拟)过点(0,-1)且与双曲线-=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 )A.0条 B.2条 C.3条 D.4条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方法在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时,先联立方程组,再消去x(或y),得到关于y(或x)的方程.如果是直线与圆或椭圆,那么所得方程一定为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直线与双曲线或抛物线,那么需先讨论二次项系数等于零和不等于零两种情况,另外还应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形.[针对训练](1)(2025·广东佛山模拟)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y2=8x,若过点Q(-2,0)的直线l与抛物线有公共点,则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A.[-1,1]B.[-1,0)∪(0,1]C.(-∞,-1]∪[1,+∞)D.(-∞,-1)∪(1,+∞)(2)若直线y=kx+2与双曲线x2-y2=6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二 中点弦问题[例2] 已知P(1,1)为椭圆+=1内一定点,经过P引一条弦,使此弦被P点平分,则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 [溯源探本] 本例源于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128习题3.2 T13.处理中点弦问题常用的求解方法(1)点差法:即设出弦的两端点坐标后,代入圆锥曲线方程,并将两式相减,式中含有x1+x2,y1+y2,三个未知量,这样就直接联系了中点和直线的斜率,借用中点公式可求得斜率.(2)根与系数的关系:即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方程得到方程组,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后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3)中点弦的常用结论.已知A(x1,y1),B(x2,y2)为圆锥曲线E上的两点,AB的中点为C(x0,y0),直线AB的斜率为k,且k≠0.若E的方程为+=1(a>b>0),则k=-·;若E的方程为-=1(a>0,b>0),则k=·;若E的方程为y2=2px(p>0),则k=.[针对训练]已知直线l:4x-2y-7=0与双曲线C:-=1(a>0,b>0)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A,B(不重合)两点,AB的垂直平分线过点(3,0),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 )A. B.C. D.考点三 弦长问题[例3] 如图所示,已知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直线l经过点F且与抛物线C相交于A,B两点.(1)若线段AB的中点在直线y=2上,求直线l的方程;(2)若线段|AB|=20,求直线l的方程.弦长公式的运用技巧在利用曲线方程和直线方程联立时,设直线方程有两种常用方法:(1)若直线经过的定点在纵轴上,一般设为斜截式方程y=kx+b,便于运算,即“定点落在纵轴上,斜截式能帮大忙”.(2)若直线经过的定点在横轴上,一般设为my=x-a,可以减小运算量,即“直线定点落横轴,斜率倒数作参数”.[针对训练]斜率为1的直线l与椭圆+y2=1相交于A,B两点,则|AB|的最大值为( )A.2 B. C. D.第8节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学习目标]1.了解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2.掌握直线被圆锥曲线所截的弦长公式.3.能利用方程及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焦点弦、中点弦问题.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判断将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消去y(或x),得到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 Δ>0;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切 Δ=0;直线与圆锥曲线相离 Δ<0.(1)与双曲线渐近线平行的直线与双曲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2)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2.弦长公式已知A(x1,y1),B(x2,y2),直线AB的斜率为k(k≠0),则|AB|==|x1-x2|=或|AB|=|y1-y2|=.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过点(1,)的直线一定与椭圆+y2=1相交.( )(2)“直线l与椭圆C相切”的充要条件是“直线l与椭圆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l与双曲线C相切”的充要条件是“直线l与双曲线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4)“直线l与抛物线C相切”的充要条件是“直线l与抛物线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答案】 (1)√ (2)√ (3)× (4)×2.(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128习题3.2 T13改编)过点P(2,1)的直线l与双曲线x2-=1相交于A,B两点,若P是线段AB的中点,则直线l的方程是( )A.6x-y-11=0 B.6x+y-13=0C.2x-3y-1=0 D.3x-2y-4=0【答案】 A【解析】 设A(x1,y1),B(x2,y2),则两式相减得直线的斜率为k====6,又直线l过点P(2,1),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6x-y-11=0,经检验此时直线l与双曲线有两个交点.故选A.3.(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114例7节选)已知直线l:4x-5y+m=0和椭圆C:+=1有两个公共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25,25)【解析】 由方程组消去y,得25x2+8mx+m2-225=0.(*)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64m2-4×25×(m2-225)=36×(252-m2),由Δ>0,得-25此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直线l与椭圆C有两个公共点.综上,m的取值范围为(-25,25).4.(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173习题2-8B T5)已知斜率为2的直线l与抛物线y2=4x相交于A,B两点,如果线段AB的长等于5,那么直线l的方程为 . 【答案】 2x-y-2=0【解析】 设直线l的方程为y=2x+b,A(x1,y1),B(x2,y2),则消去x,得y2-2y+2b=0.所以y1+y2=2,y1y2=2b,所以|AB|=·|y1-y2|=·=·,因为|AB|=5,所以 ·=5,所以b=-2,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2x-2,即2x-y-2=0.考点一 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判断[例1] (1)(2025·湖南衡阳模拟)已知直线kx+y+2k=0与椭圆 +=1相切,则k的值为( )A.2 B. C.±2 D.±(2)(2025·四川成都模拟)过点(0,-1)且与双曲线-=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 )A.0条 B.2条 C.3条 D.4条【答案】 (1)C (2)D【解析】 (1)依题意,联立得4x2+3(-kx-2k)2=12,化简得(4+3k2)x2+12k2x+12k2-12=0,因为直线kx+y+2k=0与椭圆+=1相切,所以Δ=-4×(4+3k2)×(12k2-12)=0,化简整理得k2-4=0,所以k=±2.故选C.(2)由双曲线-=1得其渐近线方程为y=±x,过点(0,-1)且分别与渐近线平行的两条直线y=x-1,y=-x-1与双曲线有且仅有一个交点;设过点(0,-1)且与双曲线相切的直线为y=kx-1,联立化为(9-4k2)x2+8kx-40=0,由9-4k2≠0,Δ=(8k)2+4×40×(9-4k2)=0,得到4k2=10,解得k=±,则切线y=x-1,y=-x-1分别与双曲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综上可知,过点(0,-1)且与双曲线-=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共有4条.故选D.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方法在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时,先联立方程组,再消去x(或y),得到关于y(或x)的方程.如果是直线与圆或椭圆,那么所得方程一定为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直线与双曲线或抛物线,那么需先讨论二次项系数等于零和不等于零两种情况,另外还应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形.[针对训练](1)(2025·广东佛山模拟)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y2=8x,若过点Q(-2,0)的直线l与抛物线有公共点,则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A.[-1,1]B.[-1,0)∪(0,1]C.(-∞,-1]∪[1,+∞)D.(-∞,-1)∪(1,+∞)(2)若直线y=kx+2与双曲线x2-y2=6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1)A (2)(-,-1)【解析】 (1)由题意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2),代入抛物线方程,消去y并整理,得k2x2+(4k2-8)x+4k2=0.当k=0时,显然满足题意;当k≠0时,Δ=(4k2-8)2-4k2·4k2=64(1-k2)≥0,解得-1≤k<0或0(2)由方程组得(1-k2)x2-4kx-10=0.设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A(x1,y1),B(x2,y2),则解得-考点二 中点弦问题[例2] 已知P(1,1)为椭圆+=1内一定点,经过P引一条弦,使此弦被P点平分,则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 [溯源探本] 本例源于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128习题3.2 T13.【答案】 x+2y-3=0【解析】 法一 易知此弦所在直线的斜率存在,所以设斜率为k,弦所在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设A(x1,y1),B(x2,y2),则+=1 ,①+=1,②①-②得+=0.因为x1+x2=2,y1+y2=2,所以+y1-y2=0.又x1-x2≠0,所以k==-.经检验,k=-满足题意.所以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1=-(x-1),即x+2y-3=0.法二 易知此弦所在直线的斜率存在,所以设其方程为y-1=k(x-1),弦所在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设A(x1,y1),B(x2,y2).由消去y得,(2k2+1)x2-4k(k-1)x+2(k2-2k-1)=0,所以x1+x2=.又因为x1+x2=2,所以=2,解得k=-.经检验,k=-满足题意.故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1=-(x-1),即x+2y-3=0.处理中点弦问题常用的求解方法(1)点差法:即设出弦的两端点坐标后,代入圆锥曲线方程,并将两式相减,式中含有x1+x2,y1+y2,三个未知量,这样就直接联系了中点和直线的斜率,借用中点公式可求得斜率.(2)根与系数的关系:即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方程得到方程组,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后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3)中点弦的常用结论.已知A(x1,y1),B(x2,y2)为圆锥曲线E上的两点,AB的中点为C(x0,y0),直线AB的斜率为k,且k≠0.若E的方程为+=1(a>b>0),则k=-·;若E的方程为-=1(a>0,b>0),则k=·;若E的方程为y2=2px(p>0),则k=.[针对训练]已知直线l:4x-2y-7=0与双曲线C:-=1(a>0,b>0)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A,B(不重合)两点,AB的垂直平分线过点(3,0),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 )A. B.C. D.【答案】 D【解析】 因为直线l:4x-2y-7=0,所以k1=2,由题可知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y=-(x-3),将y=-(x-3)与4x-2y-7=0联立可得即AB的中点坐标为(2,).设A(x1,y1),B(x2,y2),则且x1+x2=4,y1+y2=1,两式作差可得-=0,即·=,所以=×2=,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故选D.考点三 弦长问题[例3] 如图所示,已知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直线l经过点F且与抛物线C相交于A,B两点.(1)若线段AB的中点在直线y=2上,求直线l的方程;(2)若线段|AB|=20,求直线l的方程.【解】 (1)由已知,得抛物线的焦点为F(1,0).因为线段AB的中点在直线y=2上,所以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的斜率为k,A(x1,y1),B(x2,y2),AB的中点M(x0,y0),由得(y1+y2)(y1-y2)=4(x1-x2),所以2y0k=4.又y0=2,所以k=1,故直线l的方程是y=x-1.(2)设直线l的方程为x=my+1,与抛物线的方程联立得消去x,得y2-4my-4=0,所以y1+y2=4m,y1y2=-4,Δ=16(m2+1)>0.|AB|=|y1-y2|=·=·=4(m2+1),所以4(m2+1)=20,解得m=±2,所以直线l的方程是x=±2y+1,即x±2y-1=0.弦长公式的运用技巧在利用曲线方程和直线方程联立时,设直线方程有两种常用方法:(1)若直线经过的定点在纵轴上,一般设为斜截式方程y=kx+b,便于运算,即“定点落在纵轴上,斜截式能帮大忙”.(2)若直线经过的定点在横轴上,一般设为my=x-a,可以减小运算量,即“直线定点落横轴,斜率倒数作参数”.[针对训练]斜率为1的直线l与椭圆+y2=1相交于A,B两点,则|AB|的最大值为( )A.2 B. C. D.【答案】 C【解析】 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直线l的方程为y=x+t,由消去y,得5x2+8tx+4(t2-1)=0,则x1+x2=-t,x1x2=.所以|AB|=|x1-x2|=·=·=·,当t=0时,|AB|max=.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八章 第8节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 学生版.docx 第八章 第8节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