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地球绕太阳公转 B.蜗牛在慢慢爬行 C.水凝固成冰 D.月亮正在升起【答案】C【知识点】机械运动的概念【详解】A. 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 蜗牛在慢慢爬行,蜗牛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 水凝固成冰,这是热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故C符合题意;D. 月亮正在升起,月亮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常锻炼”、“勤洗手”、“要消毒”及“戴口罩”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的传播。下列相关数据不符合实际的是( )A.“常锻炼”:初中生百米跑的速度约7m/sB.“勤洗手”:每次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sC.“要消毒”:一张消毒湿巾厚度约为1cmD.“戴口罩”:一只医用口罩长度约为15cm【答案】C【知识点】常见的长度及估测、常见物体的速度及速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详解】A.初中生百米成绩通常在14s左右,根据公式可知,初中生百米跑的速度约为,故A不符合题意;B.为保证做到有效防止病毒的传播,洗手时应保证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20s,故B不符合题意;C.消毒湿巾的厚度通常只有几毫米,即约0.5-2mm,1cm(即10mm)过厚,故C符合题意;D.标准医用口罩展开后长度约15-18cm(成人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A.1:2 B.2:1 C.2:9 D.9:2【答案】C【知识点】运用推导公式求解路程和时间、速度的定义式v=s/t【详解】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通过的路程之比,由,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故选C。4.如图所示,是2024年10月31日辽宁舰和山东舰双航母编队演练的情境,辽宁舰和山东舰以相同的速度朝同一方向匀速行驶,舰载机编队快速飞过航母上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辽宁舰为参照物,山东舰是运动的B.以舰载机编队为参照物,辽宁舰是静止的C.以辽宁舰为参照物,舰载机编队是静止的D.以山东舰为参照物,舰载机编队是运动的【答案】D【知识点】机械运动的相对性【详解】A.辽宁舰和山东舰以相同的速度朝同一方向匀速行驶,彼此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以辽宁舰为参照物,山东舰是静止的,故A错误;B.舰载机编队快速飞过航母上空,辽宁舰与舰载机编队之间有位置的变化,以舰载机编队为参照物,辽宁舰是运动的,故B错误;C.舰载机编队快速飞过航母上空,舰载机编队与辽宁舰之间有位置的变化,以辽宁舰为参照物,舰载机编队是运动的,故C错误;D.舰载机编队快速飞过航母上空,舰载机编队与山东舰之间有位置的变化,以山东舰为参照物,舰载机编队是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D。5.为了响应国家全民运动的号召,小丽每天都会去公园跑步,下表是小丽某次跑步结束后运动手表记录的数据,其中“配速”是指运动1km所用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距离:5km 配速:6min/km 步数:6923 平均心率:160次/minA.小丽跑步、鸟儿飞翔、树木生长都属于机械运动B.小丽的平均速度约为1.5m/sC.小丽的步幅约为0.2mD.“配速”的数值越小表示运动越快【答案】D【知识点】机械运动的概念、速度的定义式v=s/t、平均速度的计算【详解】A.小丽跑步、鸟儿飞翔是机械运动,树木生长属于生命活动,故A错误;B.“配速”是指运动1km所用时间,小丽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C.小丽的步幅约为故C错误;D.“配速”是指运动1km所用的时间,即相同路程比时间,由速度公式可知,通过的路程相同,用的时间越少,物体运动得越快,所以“配速”的数值越小表示运动越快,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6.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物体长度为 cm,这所测得的值中,准确值部分为 cm。【答案】 B 0.1 2.44 2.4【知识点】刻度尺的分度值、刻度尺的读数【详解】[1]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垂直,故B正确。[2]图中刻度尺每大格1cm,每大格分为10小格,则分度值为0.1cm。[3]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物体左端与5.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所对刻度为7.44cm,则被测物体的长度为[4]准确值是测量时能够准确读出的数值,而估读值则是为了增加测量的精确性而进行的估计。在这个测量中,2.4cm是准确值,因为它与刻度尺上的刻度完全对齐;而0.04cm是估读值,因为它是为了增加精确性而估计的。7.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示数是 。【答案】337.5s【知识点】用表测量时间、秒表的使用和读数【详解】图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偏过中线,说明秒针盘的指针再走第二圈,秒针盘需要读30s开外,而大盘指针在37.5s,即:337.5s。8.2024年11月17日,为期6天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闭幕。如图为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时的情景。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答案】 运动 静止 相对【知识点】机械运动的相对性、不同参照物下描述运动【详解】[1]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时,战斗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2][3]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故任何两架战斗机之间的位置都没发生变化。故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静止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9.在杭州亚运会中体现智能亚运,如图是亚运会中机器狗运输铁饼的画面,在这一过程中,以机器狗为参照物,铁饼是 的;而以地面为参照物,铁饼是 的,所以运动具有 性。【答案】 静止 运动 相对【知识点】机械运动的相对性、不同参照物下描述运动【详解】[1]机器狗运输铁饼时,铁饼和机器狗之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根据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当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相对位置不变时,物体静止。所以以机器狗为参照物,铁饼是静止的。[2]机器狗带着铁饼移动,铁饼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持续改变。按照判断物体运动的规则,以地面为参照物,铁饼是运动的。[3]同一个铁饼,因所选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不同。这表明运动具有相对性,即物体的运动或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10.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中,物体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物体运动的距离是 cm,则AF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答案】 12.50 0.125【知识点】刻度尺的读数、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详解】[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运动的距离是12.50cm。[2]AF段运动的时间为AF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1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做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照片是每隔0.3s拍摄一次,则甲、乙两台车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车,从第一张照片到最后一张照片的这段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 乙车的平均速度(选填“<”、“=”或“>”)。【答案】 甲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详解】[1]由图可知,甲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其速度是一个定值,所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其速度不断变大,所以乙车做加速直线运动。[2]已知用照相机每隔0.3s拍下一张照片,由图可知,从第一张照片到最后一张照片的这段时间内,甲车所用的时间为t甲=0.3s×5=1.5s乙车所用的时间也为t乙=0.3s×5=1.5s所以甲车全程所用的时间与乙车所用时间相等,而两车行驶路程相等,由可知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即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三、实验探究题12.在如图甲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选定A、B、C三个位置作为测量点,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2)测量小车到这B点的时间,如果小车没到B点就停止计时,这样计算出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年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明认为他的做法是错误的。理由是: ;(4)下列做法中,不能减小时间测量误差的是___________;A.熟练使用电子停表 B.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C.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 D.用更精密的计时设备代替电子停表(5)小明同学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用传感器测景物体运动的速度,传感器利用超声被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的速度,这是利用都声波传递 。屏幕图像如图丙所示,通过图像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 (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答案】(1) 40.0 0.25(2)偏大(3)见解析(4)C(5) 信息 加速【知识点】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详解】(1)[1][2]图中AB的路程SAB=80.0cm-40.0cm=40.0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2)测量小车到这B点的时间,如果小车没到B点就停止计时,这样测量的时间会变短,根据计算出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偏大。(3)小明认为他的做法是错误的。理由是:小车在斜面上向下做加速运动到达B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速度,在此基础上小车在下半段继续加速,而不是在B点速度从0开始增大。(4)ABD.熟练使用电子停表,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用更精密的计时设备代替电子停表,都可以减小时间测量误差,故ABD不符合题意;C.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时间更短,这样更不便于准确测量时间,故C符合题意。故选C。(5)[1]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传感器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的速度,这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2]图像如图丙所示,通过图像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速度越来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加速运动。四、计算题13.国庆节假期,小明一家人坐火车到青城山旅游。火车9:20从犀浦站发车,9:50到达青城山站,全程50km。(1)求火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该火车的长度100m,若火车以1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500m的大桥,火车完全过桥的时间是多少?【答案】(1)100km/h(2)12s【知识点】运用推导公式求解路程和时间、平均速度的计算【详解】(1)火车9:20从犀浦站发车,9:50到达青城山站,运行的时间为火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若火车以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500m的大桥,路程为需要的时间为14.“区间测速”可以有效监管汽车超速,在一段道路上布设两个监控,分别记录车辆到达“测速起点”和“测速终点”的时间,计算出此区间平均速度来判断汽车是否超速。图甲为国庆节期间小明和爸爸开车旅游经过某一区间测速告知标志,通过该封闭路段的时间如图乙所示。(1)在不超速的情况下,小汽车通过此测速区间最快要多少min (2)该小汽车在此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答案】(1)15min(2)150km/h【知识点】运用推导公式求解路程和时间、平均速度的计算【详解】(1)在不超速的情况下,小汽车通过此测速区间最快需要的时间为(2)该小汽车在此区间行驶所用的时间为该小汽车在此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5.周末小明和同学约好去辽河乐园游玩,小明选择打车前往,如图甲所示是小明乘坐的出租车发票的一部分,通过发票的信息求:(1)小明乘车的全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出租车行驶过程中,如果按如乙图所示的速度行驶了,则这段时间通过的距离?(3)如图丙为230国道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传感器。在汽车距离测速仪处以某一速度远离测速仪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已知此路段限速为,超声波的速度为。试计算并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答案】(1)33.9km/h(2)8km(3)见解析【知识点】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运用推导公式求解路程和时间、平均速度的计算【详解】(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出租车的平均速度为(2)这段时间通过的距离为(3)由题可知,测速仪发射超声波到车辆反射超声波的时间为此时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为s′=v声t3=340m/s×0.2s=68m则0.2s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距离为s3=68m-64m=4m所以汽车的速度为72km/h>70km/h,故该汽车在此路段是超速行驶。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第一章 《机械运动 》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地球绕太阳公转 B.蜗牛在慢慢爬行 C.水凝固成冰 D.月亮正在升起2.“常锻炼”、“勤洗手”、“要消毒”及“戴口罩”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的传播。下列相关数据不符合实际的是( )A.“常锻炼”:初中生百米跑的速度约7m/sB.“勤洗手”:每次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sC.“要消毒”:一张消毒湿巾厚度约为1cmD.“戴口罩”:一只医用口罩长度约为15cm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A.1:2 B.2:1 C.2:9 D.9:24.如图所示,是2024年10月31日辽宁舰和山东舰双航母编队演练的情境,辽宁舰和山东舰以相同的速度朝同一方向匀速行驶,舰载机编队快速飞过航母上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辽宁舰为参照物,山东舰是运动的B.以舰载机编队为参照物,辽宁舰是静止的C.以辽宁舰为参照物,舰载机编队是静止的D.以山东舰为参照物,舰载机编队是运动的5.为了响应国家全民运动的号召,小丽每天都会去公园跑步,下表是小丽某次跑步结束后运动手表记录的数据,其中“配速”是指运动1km所用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距离:5km 配速:6min/km 步数:6923 平均心率:160次/minA.小丽跑步、鸟儿飞翔、树木生长都属于机械运动B.小丽的平均速度约为1.5m/sC.小丽的步幅约为0.2mD.“配速”的数值越小表示运动越快二、填空题6.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物体长度为 cm,这所测得的值中,准确值部分为 cm。7.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示数是 。8.2024年11月17日,为期6天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闭幕。如图为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时的情景。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9.在杭州亚运会中体现智能亚运,如图是亚运会中机器狗运输铁饼的画面,在这一过程中,以机器狗为参照物,铁饼是 的;而以地面为参照物,铁饼是 的,所以运动具有 性。10.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中,物体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物体运动的距离是 cm,则AF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1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做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照片是每隔0.3s拍摄一次,则甲、乙两台车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车,从第一张照片到最后一张照片的这段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 乙车的平均速度(选填“<”、“=”或“>”)。三、实验探究题12.在如图甲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选定A、B、C三个位置作为测量点,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2)测量小车到这B点的时间,如果小车没到B点就停止计时,这样计算出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年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明认为他的做法是错误的。理由是: ;(4)下列做法中,不能减小时间测量误差的是___________;A.熟练使用电子停表 B.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C.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 D.用更精密的计时设备代替电子停表(5)小明同学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用传感器测景物体运动的速度,传感器利用超声被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的速度,这是利用都声波传递 。屏幕图像如图丙所示,通过图像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 (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四、计算题13.国庆节假期,小明一家人坐火车到青城山旅游。火车9:20从犀浦站发车,9:50到达青城山站,全程50km。(1)求火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该火车的长度100m,若火车以1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500m的大桥,火车完全过桥的时间是多少?14.“区间测速”可以有效监管汽车超速,在一段道路上布设两个监控,分别记录车辆到达“测速起点”和“测速终点”的时间,计算出此区间平均速度来判断汽车是否超速。图甲为国庆节期间小明和爸爸开车旅游经过某一区间测速告知标志,通过该封闭路段的时间如图乙所示。(1)在不超速的情况下,小汽车通过此测速区间最快要多少min (2)该小汽车在此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15.周末小明和同学约好去辽河乐园游玩,小明选择打车前往,如图甲所示是小明乘坐的出租车发票的一部分,通过发票的信息求:(1)小明乘车的全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出租车行驶过程中,如果按如乙图所示的速度行驶了,则这段时间通过的距离?(3)如图丙为230国道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传感器。在汽车距离测速仪处以某一速度远离测速仪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已知此路段限速为,超声波的速度为。试计算并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第一章 《机械运动》重难点题型讲解一、考点透视1. 高频考点分布与命题分析考点分类 具体内容 考查形式 难度等级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实验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2(用秒表测量时间)、长度的单位及换算、误差概念辨析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占比30%)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选择题、填空题(占比20%) ★★☆☆☆运动的快慢 实验(速度的测量、传感器测速度、超声波测距)、速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换算、常见物体速度的估测、匀速直线运动相关计算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占比50%) ★★★★☆2. 命题趋势与备考建议实验探究题: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用传感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计算题:应用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的计算。易错点:(1)误差是指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误差不是错误;(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要有估读值。二、知识清单1. 核心概念系统梳理(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既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时,常以地面或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做参照物。(3)速度: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②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③速度的公式:v=,变形公式:s=vt,t=。④单位及其换算:1 m/s=3.6 km/h(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 实验要点归纳实验名称 关键操作 实验结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测量结果的记录要有估读值用秒表测量时间 秒表的读数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 实验的组装: (1)组装斜面的倾角要小,使小车运动的速度尽量变慢,方便测量小车运动时间; (2)每次测量都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车。 (1)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在不同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2)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它的速度越来越大。3. 易错警示 错误表述:“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 → 正确:“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的总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总时间的比值”。三、重点题型精讲题型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例题1】1.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的实验探究课中,萱萱用刻度尺测量了铅笔的长度、用机械停表测量了她脉搏跳动12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1)测量前,萱萱需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范围、 、单位等信息;(2)测量时,她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铅笔,零刻线对齐铅笔 端(左/右);(3)读数时,正确的方法是 (选填“A”或“B”),测量的结果应为 cm;(4)若此刻度尺遇冷收缩,则所测结果 真实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萱萱所用机械停表的分度值为 s,她当时脉搏跳动120次用时为 s。【答案】(1)分度值(2)左(3) A 5.50(4)大于(5) 0.1 99.8【知识点】刻度尺的读数、秒表的使用和读数、刻度尺的使用规则【详解】(1)根据刻度尺使用要求,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前,为了正确使用刻度尺,萱萱需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单位等信息。(2)测量时,她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铅笔,零刻线对齐铅笔左端,再读出铅笔右端的读数。(3)[1]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正确的方法是A。[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右端在5.50cm位置,则测量的结果应为5.50cm。(4)若此刻度尺遇冷收缩,分度值变小,测量结果会偏大,故所测结果大于真实值。(5)[1]机械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则萱萱所用机械停表的分度值为0.1s。[2]停表此时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偏向2min一侧;大盘指针在39.8s,萱萱当时脉搏跳动120次用时为【针对训练】2.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机械停表的读数为 s。【答案】 1.80 338.5【知识点】刻度尺的读数、秒表的使用和读数【详解】[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木块左端与刻度线对齐,右端与刻度线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2]停表小盘分度值为,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示数为,大盘示数应大于30s,大盘分度值为,示数为,所以,停表读数为3.小霞练习使用刻度尺、秒表测量长度和时间。(1)用如图甲所示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物体的长度是 cm;(2)小霞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3)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课本的长度应为 cm;(4)小霞用如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如果测量时缠绕的不紧密将会使测量结果偏 。【答案】(1) 1 4.00(2)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3) 26.98cm 26.01(4) 大【知识点】刻度尺的分度值、刻度尺的读数【详解】(1)[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2]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4cm对齐,则木块的长度为4.00cm。(2)为减小测量误差,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小霞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3)[1]测量结果中26.98cm与其他三个数据差距较大,是错误的。[2]课本的长度为(4)如果线圈缠绕时没有紧密靠在一起,线圈之间有间隙会导致线圈宽度变大,则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所以计算的直径偏大。题型二 运动与静止的判断【例题2】4.如图是小明同学所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依据照片所示的情景回答下面问题:(1)甲船的运动方向是 (选填“向左”或“向右”)的,其运动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风速。(2)若以甲船为参照物,则乙船是 (选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静止”)的。【答案】(1) 向左 大于(2)向右运动【知识点】机械运动的相对性、不同参照物下描述运动【详解】(1)[1][2]山上的小旗向左飘,说明风从右往左吹。若甲船静止,则它的小旗向左飘;若甲船向右运动,则它的小旗向左飘;若甲船向左运动,且速度小于风速,则它的小旗向左飘;若甲船向左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则它的小旗向右飘。所以,甲船向左运动,其运动速度大于风速。(2)同理可判断,乙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向右运动,还可能向左运动且速度小于风速。若以甲船为参照物,则乙船是向右运动的。【针对训练】5.2023年10月,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六、十七号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胜利会师。如图是神舟十七号正在靠拢空间站组合体,即将完成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靠拢空间站组合体过程中,以空间站组合体为参照物,神舟十七号是静止的B.对接成功后,以神舟十七号为参照物,神舟十五号是运动的C.以地球为参照物,空间站组合体是运动的D.以地球为参照物,空间站组合体是静止的【答案】C【知识点】机械运动的相对性【详解】A.在靠拢空间站组合体过程中,神舟十七号与空间站组合体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减小,即神舟十七号相对于空间站组合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空间站组合体为参照物,神舟十七号是运动的,故A错误;B.对接成功后,神舟十七号与神舟十五号相对位置不变,以神舟十七号为参照物,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故B错误;CD.空间站组合体绕地球运动,以地球为参照物,空间站组合体位置改变,是运动的,故C正确,D错误。故选C。6.小明与三位好友参加了校运动会“4×100m”接力赛,如题图所示。“4×100m”接力跑是分道进行,接棒者可以在20米接力区的区前10米内起跑,接力棒必须拿在手上,直到比赛结束为止。(1)比赛前,小明提醒队友注意:在接棒区交接棒的两位同学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尽可能 ,使两位同学彼此处于相对 状态,交接棒才能顺利进行;(2)负责最后一棒的小明在跑步过程中发现所有对手都在后退,他是以 为参照物,此时小明在比赛选手中处于 (选填“领先”或“落后”)位置。【答案】(1) 相同 静止(2) 自己 领先【知识点】机械运动的相对性、不同参照物下描述运动、判断参照物的选择【详解】(1)[1][2]根据比赛经验可知,接力赛中交接棒时,只有交接棒的两位运动员在交接棒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相同,彼此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此时交接棒最容易,最不易出现失误,所以,比赛前,小明提醒队友注意:在接棒区交接棒的两位同学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尽可能相同,使两位同学彼此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交接棒才能顺利进行。(2)[1][2]由题意可知,最后一棒的小明发现所有对手都在后退,远离自己,说明其他选手与小明的距离在拉大,所以分析可得,小明是以自己为参照物而感觉所有对手都在后退的,且此时小明在比赛选手中处于领先位置。题型三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例题3】7.小桥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1)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实验时发现小车运动时间太短,为了更方便计时,应将支撑木块向 (选填“右”或“左”)适当移动;(2)测出小车从A处滑到C处的时间tAC=2s,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3)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小桥应该将小车从 (选填“A”或“B”)处静止释放;(4)另一同学利用位置传感器测出小车实时距离,再用计算机算出速度,如图乙所示。小车从A处滑到C处的过程,传感器的屏幕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到达中点B时的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75m/s。【答案】(1) 秒表 右(2)0.4(3)A(4) 变速 大于【知识点】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详解】(1)[1]本实验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所以还需要秒表测量时间。[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一些,故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所以应将支撑木块向右适当移动。(2)由图甲可知,尺子分度值为1cm,小车在AC段的路程为小车从A处滑到C处的时间tAC=2s,所以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据(3)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这样才能保证后半段的运动情况是我们要测量的。如果从B处释放,就不是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后半段了。(4)[1]图丙为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小车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小车沿斜面下滑时做变速运动。[2]由于小车做加速运动,所以后一半时间的路程大于前一半时间的路程,可知小车在路程中点B时是在后一半时间内的某个时刻,由图丙可知,时间中点对应的速度为则后一半时间的某个时刻对应的速度大于0.75m/s,故到达中点B时的速度大于0.75m/s。【针对训练】8.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向斜面下滑,并用电子表记录小球通过A、B、C三个位置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测量小球在AB、BC、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来找到相关规律;(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小明想测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于是将小球放在B点,按下秒表并同时让小球从静止开始下滑,当小球滚动到C点时停止计时,你认为这个方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3)实验时发现小球运动时间太短,为了更方便计时,应将支撑木块 (选填“向右”或“向左”)适当移动;(4)如图所示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下滑,经过B点最终到达C点,小球从A点到C点的路程 cm;小球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5)小球在沿斜面下滑过程中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理由是相同 内通过的路程不同。【答案】(1)(2)不可行(3)向右(4) 100.0 0.5(5) 变速 时间【知识点】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详解】(1)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原理是速度公式,即。(2)测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时,B点是有速度的,而将小球放在B点,让小球从静止开始下滑,此时B点没有速度,这是两个不同的运动,故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3)将支撑木块向右移动,斜面的倾斜程度变小,小车运动的时间延长,便于计时。(4)[1]分度值为1cm,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小球从A点到C点的路程[2]小球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5)[1][2]小球在第1s通过了25cm,在第2s通过75cm,小球在沿斜面下滑过程中做相同的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不同,故小球在做变速运动。题型四 关于速度的计算【例题4】9.在“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红色历史”的红色研学活动中,同学们乘坐大巴车前往狼牙山参观学习。大巴车行驶途中,小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及速度表。(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求大巴车从标志牌处到达狼牙山的最少时间;(2)若大巴车以图乙的速度表显示的速度行驶,求大巴车行驶的路程;(3)如图丙所示,该区间测速区域限速100km/h,若大巴车通过区间测速区域全程的时间为,请通过计算判断大巴车是否超速行驶。【答案】(1)1.08h(2)60km(3)不超速【知识点】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运用推导公式求解路程和时间【详解】(1)由图甲知,标志牌到狼牙山的距离为108km,此段路程限速为100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到达狼牙山的最少时间(2)图乙速度的分度值为10km/h,示数90km/h,行驶40min,大巴车行驶的路程(3)由图丙知,区间测速长度9.8km,全程所用时间为6min,大巴车的速度所以大巴车没有超速。【针对训练】10.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假设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司机驾车以25m/s的速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发现前方70m处有障碍物,便紧急停车,反应过程耗时0.6s,制动距离为45m,制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3s。求:(1)汽车在驾驶员反应过程中行驶的路程;(2)制动过程的平均速度;(3)若驾驶员酒后仍以25m/s的速度行驶,已知该驾驶员酒后的反应时间是正常时的两倍,紧急停车时制动距离不变,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答案】(1)15m(2)15m/s(3)若该司机醉酒后驾车,会撞上障碍物【知识点】运用推导公式求解路程和时间、平均速度的计算【详解】(1)司机在反应过程中,汽车的速度不变,行驶的速度v=25m/s,由知道,汽车在驾驶员反应过程中行驶的路程(2)制动过程的平均速度(3)该司机醉酒后的反应时间醉酒后的反应距离司机醉酒后从发现障碍物到车停止的总距离所以会撞上障碍物。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第一章 《机械运动》重难点题型讲解一、考点透视1. 高频考点分布与命题分析考点分类 具体内容 考查形式 难度等级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实验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2(用秒表测量时间)、长度的单位及换算、误差概念辨析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占比30%)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选择题、填空题(占比20%) ★★☆☆☆运动的快慢 实验(速度的测量、传感器测速度、超声波测距)、速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换算、常见物体速度的估测、匀速直线运动相关计算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占比50%) ★★★★☆2. 命题趋势与备考建议实验探究题: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用传感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计算题:应用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的计算。易错点:(1)误差是指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误差不是错误;(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要有估读值。二、知识清单1. 核心概念系统梳理(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既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时,常以地面或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做参照物。(3)速度: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②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③速度的公式:v=,变形公式:s=vt,t=。④单位及其换算:1 m/s=3.6 km/h(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 实验要点归纳实验名称 关键操作 实验结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测量结果的记录要有估读值用秒表测量时间 秒表的读数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 实验的组装: (1)组装斜面的倾角要小,使小车运动的速度尽量变慢,方便测量小车运动时间; (2)每次测量都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车。 (1)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在不同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2)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它的速度越来越大。3. 易错警示 错误表述:“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 → 正确:“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的总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总时间的比值”。三、重点题型精讲题型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例题1】1.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的实验探究课中,萱萱用刻度尺测量了铅笔的长度、用机械停表测量了她脉搏跳动12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1)测量前,萱萱需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范围、 、单位等信息;(2)测量时,她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铅笔,零刻线对齐铅笔 端(左/右);(3)读数时,正确的方法是 (选填“A”或“B”),测量的结果应为 cm;(4)若此刻度尺遇冷收缩,则所测结果 真实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萱萱所用机械停表的分度值为 s,她当时脉搏跳动120次用时为 s。【针对训练】2.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机械停表的读数为 s。3.小霞练习使用刻度尺、秒表测量长度和时间。(1)用如图甲所示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物体的长度是 cm;(2)小霞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3)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课本的长度应为 cm;(4)小霞用如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如果测量时缠绕的不紧密将会使测量结果偏 。题型二 运动与静止的判断【例题2】4.如图是小明同学所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依据照片所示的情景回答下面问题:(1)甲船的运动方向是 (选填“向左”或“向右”)的,其运动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风速。(2)若以甲船为参照物,则乙船是 (选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静止”)的。【针对训练】5.2023年10月,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六、十七号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胜利会师。如图是神舟十七号正在靠拢空间站组合体,即将完成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靠拢空间站组合体过程中,以空间站组合体为参照物,神舟十七号是静止的B.对接成功后,以神舟十七号为参照物,神舟十五号是运动的C.以地球为参照物,空间站组合体是运动的D.以地球为参照物,空间站组合体是静止的6.小明与三位好友参加了校运动会“4×100m”接力赛,如题图所示。“4×100m”接力跑是分道进行,接棒者可以在20米接力区的区前10米内起跑,接力棒必须拿在手上,直到比赛结束为止。(1)比赛前,小明提醒队友注意:在接棒区交接棒的两位同学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尽可能 ,使两位同学彼此处于相对 状态,交接棒才能顺利进行;(2)负责最后一棒的小明在跑步过程中发现所有对手都在后退,他是以 为参照物,此时小明在比赛选手中处于 (选填“领先”或“落后”)位置。题型三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例题3】7.小桥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1)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实验时发现小车运动时间太短,为了更方便计时,应将支撑木块向 (选填“右”或“左”)适当移动;(2)测出小车从A处滑到C处的时间tAC=2s,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3)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小桥应该将小车从 (选填“A”或“B”)处静止释放;(4)另一同学利用位置传感器测出小车实时距离,再用计算机算出速度,如图乙所示。小车从A处滑到C处的过程,传感器的屏幕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到达中点B时的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75m/s。【针对训练】8.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向斜面下滑,并用电子表记录小球通过A、B、C三个位置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测量小球在AB、BC、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来找到相关规律;(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小明想测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于是将小球放在B点,按下秒表并同时让小球从静止开始下滑,当小球滚动到C点时停止计时,你认为这个方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3)实验时发现小球运动时间太短,为了更方便计时,应将支撑木块 (选填“向右”或“向左”)适当移动;(4)如图所示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下滑,经过B点最终到达C点,小球从A点到C点的路程 cm;小球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5)小球在沿斜面下滑过程中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理由是相同 内通过的路程不同。题型四 关于速度的计算【例题4】9.在“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红色历史”的红色研学活动中,同学们乘坐大巴车前往狼牙山参观学习。大巴车行驶途中,小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及速度表。(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求大巴车从标志牌处到达狼牙山的最少时间;(2)若大巴车以图乙的速度表显示的速度行驶,求大巴车行驶的路程;(3)如图丙所示,该区间测速区域限速100km/h,若大巴车通过区间测速区域全程的时间为,请通过计算判断大巴车是否超速行驶。【针对训练】10.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假设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司机驾车以25m/s的速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发现前方70m处有障碍物,便紧急停车,反应过程耗时0.6s,制动距离为45m,制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3s。求:(1)汽车在驾驶员反应过程中行驶的路程;(2)制动过程的平均速度;(3)若驾驶员酒后仍以25m/s的速度行驶,已知该驾驶员酒后的反应时间是正常时的两倍,紧急停车时制动距离不变,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期中重点复习攻略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原卷版).docx 期中重点复习攻略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解析版).docx 第一章《机械运动》综合训练(原卷版).docx 第一章《机械运动》综合训练(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