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1.对于无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可在敞口容器内进行反应。2.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知识点二 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 ,等于反应后 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2.原因:化学变化中原子 不变,原子 不变、原子 不变。知识点三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宏观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种类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微观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只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知识点四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释有关化学现象。2.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3.确定反应中某元素的质量。4.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5.判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重难点一 微观本质理解——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1.质量守恒的本质是化学反应前后:(1)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不变;(2)原子数目不变→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3)原子质量不变→总质量守恒。2.易错点:(1)误认为“物质种类”或“分子种类”不变(实际一定改变);(2)忽略气体参与反应时容器的密闭性(如蜡烛燃烧质量“减少”是因O2参与反应生成CO2逸出)。[跟踪训练]1.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B.反应前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C.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D.该变化过程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重难点二 质量计算——过量问题与隐含条件实际计算中必须明确:只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未反应完的物质质量不计入生成物质量总和;关键步骤:先写化学方程式,再找不足量物质(决定产物总量)。[跟踪训练]2.(广东中考真题改编)6 g碳与20 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A.26 g B.22 gC.16.5 g D.11 g基础巩固1.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在O2中充分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A.CH4 B.NH3C.木炭 D.CO2.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3.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 g水变为10 g冰,该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该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镁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该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氧化汞分解的过程中,氧原子和汞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没有发生变化4.某纯净物R常温下即可分解,生成NH3、H2O和CO2。根据这一事实,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 )A.R中一定含有氮元素B.R中一定含有水C.R一定为化合物D.R的化学性质不稳定5.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1中使用的红磷必须过量B.实验2中铁钉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前后天平保持平衡C.实验3中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前后天平指针向左偏转D.实验4中蜡烛的质量等于燃烧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能力达标6.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小C.镁条燃烧时,燃烧的镁条和生成的白色粉末的质量相等D.氢气燃烧时,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7.下面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8.化学兴趣小组用气密性良好的不同装置进行下列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实验一:称量装置和试剂的总质量为m1,将锥形瓶置于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装置冷却后,再次称量装置和试剂的总质量为m2。①若反应时所取的铜粉量比较少,则m1与m2的大小关系是:m1__________(填“>”“<”或“=”)m2。②若反应过程中发现装置没有被密封,则m1与m2的大小关系是:m1__________(填“>”“<”或“=”)m2。(2)实验二: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子天平的示数_____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3)为避免实验二中气球受浮力的影响,在实验三中利用硬质塑料瓶改进实验装置,用电子天平称量装置和试剂的总质量,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装置和试剂的总质量,电子天平示数不变。(4)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其微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素养提升9.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1)小明认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燃烧产物的质量应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发现陶土网上的燃烧产物的质量反而比反应前的镁条的质量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红按下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发现产物中还有一些黄色固体。【提出问题】 黄色固体是什么呢?【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条能在氮气中燃烧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作出猜想】 黄色固体为Mg3N2。【实验探究】 取燃烧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然后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得出结论:燃烧产物中含氮化镁。【反思与交流】 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该实验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1.对于无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可在敞口容器内进行反应。2.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知识点二 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2.原因: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知识点三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宏观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种类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微观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只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知识点四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释有关化学现象。2.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3.确定反应中某元素的质量。4.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5.判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重难点一 微观本质理解——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1.质量守恒的本质是化学反应前后:(1)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不变;(2)原子数目不变→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3)原子质量不变→总质量守恒。2.易错点:(1)误认为“物质种类”或“分子种类”不变(实际一定改变);(2)忽略气体参与反应时容器的密闭性(如蜡烛燃烧质量“减少”是因O2参与反应生成CO2逸出)。[跟踪训练]1.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B.反应前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C.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D.该变化过程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重难点二 质量计算——过量问题与隐含条件实际计算中必须明确:只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未反应完的物质质量不计入生成物质量总和;关键步骤:先写化学方程式,再找不足量物质(决定产物总量)。[跟踪训练]2.(广东中考真题改编)6 g碳与20 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B )A.26 g B.22 gC.16.5 g D.11 g基础巩固1.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在O2中充分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B )A.CH4 B.NH3C.木炭 D.CO2.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D )3.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10 g水变为10 g冰,该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该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镁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该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氧化汞分解的过程中,氧原子和汞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没有发生变化4.某纯净物R常温下即可分解,生成NH3、H2O和CO2。根据这一事实,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 B )A.R中一定含有氮元素B.R中一定含有水C.R一定为化合物D.R的化学性质不稳定5.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实验1中使用的红磷必须过量B.实验2中铁钉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前后天平保持平衡C.实验3中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前后天平指针向左偏转D.实验4中蜡烛的质量等于燃烧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能力达标6.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B )A.反应前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小C.镁条燃烧时,燃烧的镁条和生成的白色粉末的质量相等D.氢气燃烧时,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7.下面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C )A.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8.化学兴趣小组用气密性良好的不同装置进行下列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实验一:称量装置和试剂的总质量为m1,将锥形瓶置于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装置冷却后,再次称量装置和试剂的总质量为m2。①若反应时所取的铜粉量比较少,则m1与m2的大小关系是:m1__________(填“>”“<”或“=”)m2。②若反应过程中发现装置没有被密封,则m1与m2的大小关系是:m1__________(填“>”“<”或“=”)m2。(2)实验二: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子天平的示数_____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3)为避免实验二中气球受浮力的影响,在实验三中利用硬质塑料瓶改进实验装置,用电子天平称量装置和试剂的总质量,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装置和试剂的总质量,电子天平示数不变。(4)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其微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红色粉末逐渐变黑,气球膨胀 ①= ②<(2)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膨胀 减小(3)倾斜塑料瓶,使稀盐酸和碳酸钠接触(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素养提升9.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1)小明认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燃烧产物的质量应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发现陶土网上的燃烧产物的质量反而比反应前的镁条的质量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红按下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发现产物中还有一些黄色固体。【提出问题】 黄色固体是什么呢?【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条能在氮气中燃烧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作出猜想】 黄色固体为Mg3N2。【实验探究】 取燃烧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然后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得出结论:燃烧产物中含氮化镁。【反思与交流】 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该实验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燃烧产物的质量应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发现陶土网上的燃烧产物的质量反而比反应前的镁条的质量小,其主要原因是部分燃烧产物扩散到了空气中,且扩散到空气中的产物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2)【实验探究】由资料及实验结论为“燃烧产物中含氮化镁”可知,烧杯B中加水后产生了氨气,能使烧杯A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观察到的现象为烧杯A中液体变红。【反思与交流】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该实验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这是因为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答案:(1)部分燃烧产物扩散到了空气中,且扩散到空气中的产物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2)【实验探究】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反思与交流】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2 质量守恒定律 - 学生版.docx 4.2 质量守恒定律.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