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平面镜成像 教材知识梳理 课时练习(含答案)2025--2026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平面镜成像 教材知识梳理 课时练习(含答案)2025--2026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4.3平面镜成像 教材知识梳理 课时练习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知识点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像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_.
(2)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为②______像,其大小与物体的大小③___________,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④___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⑤___________.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⑥___________.
知识点2 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⑦___________现象
2.作图法理解虚像和平面镜成像原理
(1)如图所示,在蜡烛烛焰上选一点S.
(2)S点会发出很多光线,其中一部分会经过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
(3)因为人眼总是感觉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过去,就感到光线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发出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S′,进入人眼的光并非真正来自S',所以我们把S'叫作⑧___________.
知识点3 平面镜的应用
应用分类 示例
成像 对着镜子化妆 舞蹈演员纠正自己的舞姿
改变光路 塔式光热电站 潜望镜
扩大视觉空间 墙上装平面镜,感觉空间更大 利用平面镜在较小空间内完成视力检查
知识点4 凸面镜和凹面镜
1.球面镜:如果镜子的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这样的镜子就叫球面镜.球面镜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两类.
2.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对比分析
种类 平面镜 凸面镜 凹面镜
形状 反射面为平面 反射面为凸面 反射面为凹面
图示
对光 的作用 对光既不会聚也不发散 对光有发散作用 对光有⑨________作用
实例 梳妆镜、潜望镜等 汽车后视镜、街头拐角处的反光镜等 太阳灶、探照灯等
共同点 都利用光的⑩________原理工作,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均可逆.
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与记录】
1.实验装置
2.实验原理:①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主要仪器及作用
(1)两支外形②_______________的蜡烛(a.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b.确定像的位置)
(2)刻度尺(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3)白纸(在白纸上标注平面镜、蜡烛、像的位置)
(4)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5)选用薄玻璃板(避免“重影”对实验的影响)
4.等效替代法(a.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比较像跟物体的大小关系;b.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点燃蜡烛的像,比较像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5.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2)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③_________放置
(3)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与蜡烛④_________(选填“同”或“异”)侧透过玻璃板观察
6.多次改变蜡烛位置进行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7.验证像的虚实的方法(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看能否承接到像)
【交流与小结】
8.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9.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像的虚实
10.根据记录的像距和物距,分析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11.观察到两个不重合的像的原因(玻璃板太厚,光在玻璃板两个面分别反射成像)
12.无论怎样移动蜡烛A和B都无法使像与物完全重合的原因(玻璃板与桌面没有垂直放置)
13.测量发现蜡烛A和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可能的原因(玻璃板有一定厚度、测量误差、移动蜡烛B时未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等)
实验结论:
(1)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⑤_________;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⑥_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⑦_________;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⑧_______像;
(4)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参考答案
知识点答案
①光的反射 ②虚 ③相等 ④相等 ⑤垂直 ⑥对称 ⑦反射 ⑧虚像 ⑨会聚 ⑩反射
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答案
①光的反射 ②完全相同 ③垂直 ④同 ⑤相等 ⑥相等 ⑦垂直 ⑧虚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01  知识点过关
1.平面镜成像特点
特  点:(1)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
(2)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
(4)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像.
对称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注  意: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而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同理,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只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说  明: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我们可以通过找对称点的方法来找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平面镜的应用
应  用:(1)____________.如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小镜、梳妆镜.
(2)改变光的____________.如早期军事上的潜望镜.
02  基础题
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自制的潜望镜观察物体,则通过此潜望镜观察到的像是( )
A. B. C. D.
2.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免噪声
B.为了美观
C.防止玻璃震碎
D.避免玻璃成像干扰司机视线
3.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台石英钟的指针位置,此时该钟表的实际读数是( )
A.8:20 B.3:40
C.4:20 D.3:20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所示,水中的“倒影”是岸上景物所成的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
5.如图,把一个高0.8 m的平面镜竖直放置,将身高1.6 m的小丑以2 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远离平面镜移动,那么他在镜中的像高度为________m,以________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6.如图所示,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兰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竖直放置一块薄平板玻璃,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另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成像处,如图所示.
(1)蜡烛B要与蜡烛A完全相同,这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2)实验时,他应该在玻璃板________(填“前”或“后”)观察蜡烛的像,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虚”或“实”)像.
(3)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03  中档题
8.“大黄鸭”来到中国,下列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倒影的是( )
9.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 cm处,以5 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 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 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 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10.小明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作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他把该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 )
A.正立的虚像
B.倒立的虚像
C.正立的实像
D.倒立的实像
11.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 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________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________(填“衣领”或“平面镜”).
12.如图所示,李师傅要从房子A处拉导线到河岸装一盏路灯,然后拉线到房子B处安装另一盏路灯,那么河岸上的路灯安装在何处时所用导线的总长度最短?小明将河岸当作平面镜,运用光学作图法很简单地确定了安装位置,请你画出小明的作图.
13.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__,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________(填“虚”或“实”)像.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点燃的A蜡烛放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如图)。
(1)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做实验,便于确定像的 。
(2)为验证“像与物等大”的猜想,应选取一个与A蜡烛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B蜡烛,让它代替A蜡烛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与像重合并比较大小。
(3)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看到玻璃板后面有两个烛焰的像,这是由于玻璃板较厚造成的,若玻璃板厚度5mm,则小明看到的两个像的距离是 mm。
15.学完平面镜成像特点后的放学路上,小明看到商场玻璃展窗后的企鹅玩具很可爱,他想测量企鹅玩具的高度,请将测量步骤补充完整。(玻璃厚度忽略不计)
①小明不断移动自己的位置直到观察到企鹅玩具与自己的像重合在一起,如图所示,此时小明到玻璃的距离与企鹅玩具到玻璃的距离 ;
②记录企鹅玩具的顶部和底部在自己身上的对应位置;
③测量出记录位置之间的高度为h,即企鹅玩具的大致高度,其依据是 。
16.如图光源S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通过A点,S、A距平面镜分别为10cm和20cm,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0cm。求:
⑴入射点的位置
⑵入射角的大小
17.如图光源S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通过A点,S、A距平面镜分别为10cm和20cm,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0cm。求:
⑴入射点的位置
⑵入射角的大小
18.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04  拓展题
19.如图所示的十字路口右侧楼房上镶嵌着面对正西南的大平板玻璃,有人从中看到一辆小车向西行驶到十字路口向左转弯,则这辆汽车的实际行驶方向是( )
A.向东行驶向右转弯
B.向东行驶向左转弯
C.向北行驶向右转弯
D.向南行驶向左转弯
20.如图是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里所谓“镜子时刻”的场景.像这样多次反复成像所需要的平面镜至少( )
A.1块 B.2块
C.3块 D.4块
参考答案
 知识点过关
1.(1)相等 (2)相等 (3)垂直 (4)虚 2.(1)用来成像 (2)传播方向
基础题
1.C 2.D 3.A 4.虚像 反射 5.1.6 2 6. 7.(1)大小 (2)前 虚 (3)不变
中档题
8.C 9.D 10.A 11.4 不变 衣领
12. 13.(1)确定像的位置 (2)重合 相等 不能 虚 (3)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14.【答案】(1)位置
(2)相同
(3)10
【详解】(1)玻璃板透明,既能看到烛焰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代替烛焰像的蜡烛,实验中选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好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为验证“像与物等大”的猜想,应选取一个与A蜡烛完全相同的B蜡烛,用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3)实验用的玻璃板厚度为5mm,则蜡烛经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会分别反射成像,设蜡烛到玻璃前表面的距离为L,则蜡烛与前表面成的像之间的距离为,蜡烛与后表面成的像之间的距离为
故小明看到的两个像的距离是
15.【答案】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当小明观察到企鹅玩具与自己的像重合在一起时,此时小明到玻璃的距离与企鹅玩具到玻璃的距离相等。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测量出记录位置之间的高度为h,即企鹅玩具的大致高度。
16.【答案】(1)入射点在距B点20厘米处;(2)45°
【分析】
【详解】
(1)反射至A的光线可看作是从S的像点S′发出的,先作出像点S′,连接S′A交镜面于O点,O即为入射点,如下图所示:
∵∠AOB=45°,∴OB=AB=20cm∴入射点在距B点20厘米处。
(2)作辅助线S′C平行于镜面,AC垂直于镜面,则
AC=AB+BC=30cm
∵S′C=30cm,∴在△AS′C中,∠AS′C=45°,又∵S′C平行于镜面

∠AOB=∠AS′C=45°
∴反射角
∠NOA=90° ∠AOB=90° 45°=45°
入射角的大小为
∠SON=∠NOA=45°。
17.【答案】(1)入射点在距B点20厘米处;(2)45°
【详解】
(1)反射至A的光线可看作是从S的像点S′发出的,先作出像点S′,连接S′A交镜面于O点,O即为入射点,如下图所示:
∵∠AOB=45°,∴OB=AB=20cm∴入射点在距B点20厘米处。
(2)作辅助线S′C平行于镜面,AC垂直于镜面,则
AC=AB+BC=30cm
∵S′C=30cm,∴在△AS′C中,∠AS′C=45°,又∵S′C平行于镜面

∠AOB=∠AS′C=45°
∴反射角
∠NOA=90° ∠AOB=90° 45°=45°
入射角的大小为
∠SON=∠NOA=45°。
18.【答案】见详解
【详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关键点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拓展题
19.C 20.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