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2025级
10月月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75分)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于2022年7月12日与世界分享了它的首张图像。韦伯望远镜总是定位于地球背向太阳一面的日地连线上(图所示)。完成1~3题.
1.按天体的运动特征,该望远镜类似于( )
A.恒星 B.卫星 C.星云 D.行星
2.与地表相比,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获得的太阳辐射特点及主要原因分别是( )
A.多,不受大气影响 B.多,距太阳远
C.少,距太阳远 D.少,受大气影响大
3.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分布均匀
B.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C.太阳辐射能提供了目前人类利用的所有能源
D.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2023年8月3日,风云三号F星搭乘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进入近地轨道后将与在轨的风云三号D星、E星和G星进行组网观测,其观测资料和产品将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等领域。如图为风云三号F星发射升空图。据此完成4~5题。
4.等待发射的风云三号F星所在大气层的特点是( )
A.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B.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C.水汽和杂质含量多,多云雨现象 D.上部热、下部冷,以平流运动为主
5.风云三号F星所处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读下面的太阳大气结构图。据此完成6~7题。
6.在太阳大气层的圈层结构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
A.光球、色球、日冕 B.日冕、色球、光球
C.色球、日冕、光球 D.色球、光球、日冕
7.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是( )
①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②影响无线电长波通讯
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④极光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下图是“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8~11题。
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②——低纬地区比高纬地区强,因为低纬地区距离太阳近
C.③——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
D.④——是加热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9.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② D.④-②-③
10.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主要是和哪个过程相关( )
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③和④ D.②和③
11.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
A.②增强,④减弱 B.②减弱,④增强 C.④增强,③减弱 D.②减弱,③增强
为确保2023年7月28日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的顺利开幕,组委会于开幕式前夕进行了人工驱云,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图中的箭头①、④分别代表两种作用,②、③代表两种辐射。完成12~14题。
12.箭头①、②、③、④代表正确的是( )
A.①—地面辐射 B.②—大气逆辐射 C.③—削弱作用 D.④—保温作用
13.一天中,辐射③最强的时间是( )
A.日出前后 B.正午时分 C.午后2点 D.子夜时分
14.人工驱云会使开幕式当天( )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不变 D.④增强
“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岩浆活动非常频繁……该时期生物变化很大,后来空中出现了始祖鸟,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这是地球演化史中某地质时代的情景。结合下面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局部),完成15~16题。
15.该地质时候的气候特征是( )
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
16.按“代”的序列,该地质时期( )
A.出现了哺乳动物 B.爬行动物盛行
C.出现了脊椎动物 D.无脊椎动物盛行
2023年10月31日,智利中部沿岸近海发生6.7级地震。下图为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代码表示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纵波 B.丙为岩石圈
C.丁为莫霍面 D.庚表示内核
18.此次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向上传播时( )
A.海上的轮船只感受到上下颠簸 B.海上的轮船只感受到左右摇晃
C.岸上的行人只感受到上下颠簸 D.岸上的行人只感受到左右摇晃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岩浆的热量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地表产生的。下图为云南省的腾冲火山热海旅游区。据此完成19~20题。
19.图示地热的能量来源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20.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 B.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
C.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D.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
读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完成21~23题。
21.下列对图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M处气温较N处低 B.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C.气流a自东向西运动 D.b处盛行上升气流
22.图中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③>② B.②>① C.③>④ D.④>①
23.若该图表示某时段山谷间形成的热力环流,且M为山谷,则图示时刻及风向为( )
A.白天,吹山风 B.白天,吹谷风 C.晚上,吹山风 D.晚上,吹谷风
海陆风是滨海地区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如图),对滨海地区的局地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完成24~25题。
24.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海洋和陆地之间存在( )
A.湿度差异 B.海拔差异 C.温度差异 D.面积差异
25.夏季,滨海地区的海风对局地气候的调节作用表现在( )
A.增温增湿 B.降温增湿 C.增温减湿 D.降温减湿
二、综合题(共25分)
26.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完成下列小题。(15分)
(1)图中________曲线能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3分)
(2)适于飞机飞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层(3分),简述其原因(3分)。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________(填字母)层(3分),简述其原因(3分)。
27.读某城市市区和郊区气流运动简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画图题: 在图中画出箭头,完成热力环流图。(4分)
(2)图示市区的现象又被称之为 效应。(3分)
(3)为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城市规划中需在市区、郊区之间如何布局?(3分)
高一年级10月月考地理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C A A C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C A A B C A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B C B
26.(1)① (3分)
(2)B (3分)原因:水汽、尘埃少,能见度高,天气晴朗;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3分)
(3)A (3分)原因:水汽、尘埃多;大气对流运动显著。(3分)
27.(1)画图略。(4分)
(2)热岛(3分)
(3)在市区与郊区的交界处设置宽度适宜的绿化带,一方面进一步降温,削弱热岛效应;另一方面过滤郊区可能携带的少量污染物,避免其直接进入城区。(3分)
答题卡:
26
(1) (3分)
(2) (3分)
原因: (3分)
(3) (3分)
原因: (3分)
27
(1)画图题(4分)
(2) (3分)
(3) (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