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姓名
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高二地理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崖壁上裸露着历史上多个时期的岩层,且含有其代表性的生物化石。下图示
意为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层分布。据此完成1一3题。
爬行类遗迹化石
两栖类遗迹化石
鱼类化石
三叶虫化石
18亿年前
1.图中可能找到恐龙化石的岩层位于
A.甲
B.乙
C.丙
D.丁
2.科罗拉多大峡谷在甲到丁岩层的形成过程中整体上是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波动式上升
D.间断式下降
3.历史上科罗拉多地区从海向陆演变,主要体现在图中
A.三叶虫化石
B.鱼类化石
C.两栖类遗迹化石
D.爬行类遗迹化石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绘制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右图示意

该小组绘制的甲、乙两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及方位。据此完成4~6
30°
题。



4.乙地可能是
60°


A.新加坡(1N)
B.海口市(20N)

90°
午太阳

C.汕头市(23.5N)
D.圣保罗(23.5S)
60°
5.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大值时,乙地
46.5

A.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B.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30°
C.昼长小于夜长
D.昼长等于夜长
0.
高二地理试卷第1页(共6页)
6.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持续增大的时段有
①3月21日-3月30日
②6月12日一6月22日
③6月22日—7月2日
④12月12日一12月22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为了解学校附近的地质构造,某校学生查找到该区域的相关信息,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据
此完成7~8题。
图例
2400
∩800一等高线(m)
口玄武岩

2100

大理岩
-1800
-1500
国石灰岩
四砂岩
1200
7.该区域构造地貌为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
8.可能找到化石的岩层是
①砂岩
②石灰岩
③大理岩
④玄武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流域内岩石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地壳间歇性抬升引起局部侵蚀基
准面的变化和岩溶作用,导致落水洞、竖井等一系列的垂直岩溶形成,河流跌入其中形成落水洞式瀑布。
某学校拟赴黄果树开展“喀斯特地貌专题研学”。下图示意黄果树瀑布的演化过程。据此完成9~10
题。
竖井打邦河
黄果树瀑布
落水洞
地下暗河


9.黄果树瀑布的演化过程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10.该校学生在黄果树开展“喀斯特地貌专题研学”,需要准备的设备是
①地方志
②地形图
③地质锤
④望远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琅琊台是我国古代的观象台,作为四时(一年中的四季)文化的发源地,具有观测日出的良好条件。
《水经注》中描绘当时琅琊台“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余里,傍滨巨海”。下图示意琅琊台不同
节气日出方位。据此完成11~13题。
高二地理试卷第2页(共6页)地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0
C
C
c
y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D
A
B
A
1.D【解析】恐龙是中生代典型的爬行类动物,故选D
2B【解析】从图中可知:从甲岩层的三叶虫化石代表古生代早期,到乙岩层的鱼类化石代表古生代中
期,到丙岩层的两栖类遗迹化石代表古生代晚期,再到丁岩层的爬行类遗迹化石代表中生代,岩层年龄是
连续,说明科罗拉多大峡谷在甲到丁岩层形成时期一直接受沉积,地壳处于持续下降过程,故选B。
3.C【解析】三叶虫和鱼类指示为古海洋化石,爬行类指示陆地环境,两栖类既有水又有陆,说明历史
上科罗拉多大峡谷从海洋向陆地演变出现在古生代晚期,体现图中两栖类遗迹化石,故选C。
4.D【解析】从图中可知:乙地正午太阳最大值为90°,且一年中只有一天,说明位于回归线上,一年
中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说明位于南回归线,故选D。
5.C【解析】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有时位于正北,有时位于正南,说明其位于回归线之间,且一年中大部
分时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向,说明位于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最小值为46.5°,应该是冬至日,计算其
纬度为20N,一年中有两次直射,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即直射时,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并非
最小值,也不是最大值,太阳直射北半球,位于南半球的乙地昼短夜长,故选C。
6.C【解析】据以上小题,甲地位于20N,乙地位于23.5S,当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持续减小,
即两地正午太阳都是持续减小或持续增加,6月12日一6月22日,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都是持续减少,
则两地差值持续减小或不变:6月22日一7月2日,甲、乙两地都是持续增大,则两地差值也是持续减小
或不变:3月21日一3月30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持续增大,乙地正午太阳高度持续减小,两地差值持续
增大;12月12日一12月22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持续减小,乙地正午太阳高度持续增大,两地差值持续
增大,故选C。
7.C【解析】从等高线可知,图示区域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地:从岩层年龄分布看:石灰岩比砂岩新,
说明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构造,故其构造地貌为向斜山,故选C。
8.A【解析】化石只能在沉积岩中找到,砂岩、石灰岩为沉积岩,大理岩为变质岩,玄武岩为喷出岩,
故选A。
9.B【解析】黄果树瀑布的演化过程:区域地壳间歇性抬升,地表河流侵蚀,形成竖井等(②),碳酸
盐岩受岩溶作用,形成溶洞、地下暗河(①),溶洞顶部塌陷,地表河流跌入落水洞,形成黄果树瀑布(③),
故选B。
10.C【解析】进行地貌研学,用地质锤敲击岩石,观察岩石结构与岩性;用地形图规划考察路线,了
解地形分布;地方志是记载当地历史发展情况,与地貌研学无关:望远镜是观测远方事物,与地貌专题研
学关联性不大,故选C。
11.C【解析】从材料琅琊台“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余里,傍滨巨海”,说明琅琊台位于
山顶,地势高,东临黄海,视野开阔,便于观察,故选C。
12.B【解析】一年中不同时间,日出方位不同,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
射点的回归运动,故选B。
13.D【解析】淮南八公山位于琅琊台的西南方向,纬度较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小于琅琊山,一年
中观测太阳角度变幅小于琅琊台(55°);二十四节气之间的相邻节气时间间隔一致;立春日出时太阳高度
都是处于地平线上,高度为0°:立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八公山较琅琊台纬度低,
白昼时间短,位于偏西,当地观测日出时间推迟,故选D。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