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实验: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核心 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2. 能制定科学探究实验方案、正确操作实验器材,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发现规律.要点梳理要点1 实验思路1. 利用教学用可拆变压器进行探究.2. 控制变量法,保持原线圈电压U1是一定的,改变原、副线圈的匝数,测量副线圈上的电压,就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要点2 实验器材多用电表、可拆变压器、学生电源、开关、导线若干.要点3 实验步骤1. 保持原线圈的匝数n1和电压U1不变,改变副线圈的匝数n2,研究副线圈的匝数n2对副线圈电压U2的影响.(1) 选择n1=400匝,用导线将变压器原线圈接在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接线柱上.(2) 将选择开关调至使原线圈两端电压为U1=5 V.(3) 将多用电表分别与副线圈n2=200、800、1 400匝的接线柱相连接,读出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2.(4) 将测得的n2、U2记录在表格一中.表格一 U1=5 V,n1=400匝实验次数 1 2 3n2/匝U2/V2. 保持副线圈的匝数n2和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不变,研究原线圈的匝数n1对副线圈电压U2的影响.(1) 将1中的原线圈作为副线圈,副线圈作为原线圈.(2) 选择n2=400匝,用导线将多用电表接在副线圈的接线柱上.(3) 将学生电源的选择开关拨至U1=5 V挡.(4) 将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接线柱分别与原线圈n1=400、800、1 400匝的接线柱相连接,读出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2.(5) 将测得的U2、n1记录在表格二中.表格二 U1=5 V,n2=400匝实验次数 1 2 3n1/匝U2/V3. 拆除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先将多用电表从电路中断开,并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最大量程挡或“OFF”位置,然后断开交流电源的开关,拆除电路.即学即用1. (2024·东莞外国语学校)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和匝数的关系”实验中,可拆变压器如图所示.(1) 为实现探究目的,保持原线圈输入的电压一定,通过改变原、副线圈匝数,测量副线圈上的电压.这个探究过程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A. 控制变量法 B. 等效替代法C. 演绎法 D. 理想实验法(2) 观察两个线圈的导线,发现粗细不同,导线粗的线圈匝数____(填“多”或“少”).(3) 实验中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与它们的匝数之比有微小差别,原因不可能为____.(填字母代号)A. 原、副线圈上通过的电流发热B. 铁芯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发热C. 变压器铁芯漏磁D. 原线圈输入电压发生变化考向1 实验原理与操作1. 原理分析:交变电流通过原线圈时在铁芯中产生变化的磁场,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其两端有输出电压.线圈匝数不同时输出电压不同,实验通过改变原、副线圈匝数,探究原、副线圈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2. 操作注意事项(1) 连接电路后要由同组的几位同学分别独立检查,并经过老师确认.只有这时才能接通电源.(2) 为了人身安全,只能使用低压交流电源,所用电压不要超过12 V,即使这样,通电时也不要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和接线柱.(3) 为了多用电表的安全,使用交流电压挡测电压时,先估计被测电压的大致范围,再选择恰当的量程,若不知道被测电压的大致范围,则应先用最大量程挡试测,大致确定电压后再选择适当的挡位进行测量.(4) 在改变学生电源、线圈匝数前均要先断开开关,再进行操作.(5) 实验结束时,先拆除多用电表,再断开开关,以免烧坏电表. (2024·佛山期末)如图所示为“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装置.某同学已将学生电源连接了220 V的交流电源,电压挡调到6 V,将学生电源经开关与可拆变压器左侧线圈上的“0”和“400”两接线柱相连.(1) 图中已连接了部分电路.现要使接在右侧线圈上的电压表获得低于6 V的电压,请在实验装置图中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剩余的电路连线.(2) 将更大量程的电压表与变压器右侧线圈上的“0”和“__ __”(填“200”、“800”或“1 400”)两接线柱相连,观测到该表示数为20.3 V.若此时保持电路连通,仅将铁芯横梁从变压器上取出,则该电压表的示数将__ _ _(填“不变”、“变大”、“变小”或“变为0”).(3)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每次实验,变压器副线圈输出电压总比理论值小,试指出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无需写理由)__ __.考向2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1.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以下结论(1) 当原线圈电压、原线圈匝数不变时,副线圈电压与副线圈匝数成正比;当原线圈电压、副线圈匝数不变时,副线圈电压与原线圈匝数成反比.(2) 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 等于匝数之比 .2. 误差分析实验数据没有严格遵从实验结论所述规律,是因为:(1) 实验变压器工作时存在多种损耗①变压器线圈通过电流时会发热.②铁芯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会发热.③交变电流产生的磁场不可能完全局限在铁芯内.(2) 多用电表的读数存在误差等. (2024·广州二中)某同学用可拆变压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1) 该同学将原线圈接一学生电源的交流电压输出端,并使用交流电压表分别测量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 原线圈匝数n1 副线圈匝数n2 原线圈电压U1(V) 副线圈电压U2(V)1 400 200 4.22 2.102 400 800 4.22 8.363 400 1600 4.22 16.83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__ __.(2) 该同学利用(1)问中第2组数据时的副线圈给一标有“3.8 V 0.3 A”字样的小灯泡供电,发现小灯泡并没有被烧坏.测量此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约为3.00 V,并不是8.36 V,其原因主要是_ __.(3) 可拆变压器铁芯是由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压而成.如图所示,原线圈接交流电源,副线圈接入小灯泡.第一次,缓缓移动铁芯横条使铁芯完全闭合;第二次,另取一块与变压器铁芯横条尺寸相同的普通铁块替换铁芯横条,重复上述实验.两次均观察到小灯泡由暗变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 __.A. 第二次实验中小灯泡更亮些B. 用普通铁块和用铁芯横条相比,普通铁块更容易发热C. 无论用普通铁块还是用铁芯横条,流经小灯泡的电流均为交变电流考向3 实验拓展创新本实验的创新有两个视角.视角一:不改变实验原理,改变实验目的,在原线圈两端电压和匝数一定时,用多用电表测出副线圈两端电压就可以求出副线圈的匝数.视角二:不改变实验装置和实验目的,还可以探究变压器是否是理想变压器. 有一个教学用的可拆变压器,其铁芯粗细一致,如图所示,它有两个外观基本相同的线圈A、B(内部导线电阻率、横截面积相同),线圈外部还可以再绕线圈. (1) 某同学用多用电表的同一欧姆挡先后测量了A、B线圈的电阻值,指针分别对应图中的a、b位置,则A线圈的电阻为___ Ω,由此可推断____(填“A”或“B”)线圈的匝数较多.(2) 如果把它看作理想变压器,现要测量A线圈的匝数,提供的器材有:一根足够长绝缘导线、一只多用电表和低压交流电源,请完成实验的步骤填空:①用绝缘导线在线圈B上绕制n匝线圈.②将A线圈与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接.③用多用电表的“交流电压”挡分别测量A线圈的输入电压UA和____(填“绕制”或“B”)线圈的输出电压U.④则A线圈的匝数为___.(用已知和测得量的符号表示)1. (2024·江门期末)如图甲所示,实验室内有一变压器,匝数标记位置模糊不清,但结构和功能是完好的,某同学利用该变压器进行匝数的探究实验,M、N是原线圈的两个接线柱,P、Q是副线圈的两个接线柱.甲 乙(1) 实验室有下列器材:A. 变压器、B. 开关、导线若干、C. 0~40 V直流输出电源、D. 0~40 V交流输出电源、E. 多用电表(2) 选用的电源是____(填“C”或“D”).(3) 为了保证人身安全,所用输入电压不要超过____(填“12 V”或“40 V”或“220 V”).(4) 该同学将MN端接在所选电源正确位置后,多用电表红、黑表笔接在变压器PQ端测量输出电压UPQ,调节输入电压UMN,得到多组数据.(5) 作出UMN-UPQ图像,如图乙所示横、纵坐标的截距分别为a、b,则匝数比=____(用a、b表示),匝数比的测量值__ 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配套新练案考向1 实验原理与操作1. (2024·广州仲元中学)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1) 下列器材需要的有__ _.A. 学生电源 B. 干电池组C. 多用电表 D. 直流电压表(2) 在实验中,某同学保持原线圈的电压以及副线圈的匝数不变,仅增加原线圈的匝数,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将_ 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 如图所示,当左侧线圈“0”“8”间接入9 V电压时,右侧线圈“0”“4”接线柱间输出电压可能是 _ .A. 3.8 V B. 4.0 VC. 5.0 V D. 5.2 V2. 理想变压器是指在变压器变压的过程中,线圈和铁芯不损耗能量、磁场被束缚在铁芯内不外漏的变压器.现有一个理想变压器、一个原线圈(匝数为n1)和一个副线圈(匝数为n2).甲、乙两位同学想探究这个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1) 甲同学的猜想是U1∶U2=n1∶n2;乙同学的猜想是U1∶U2=n2∶n1.你认为猜想合理的同学是_ _,你做出上述判断所依据的物理规律是__ __.(2) 为了验证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为保证实验安全、有效地进行,应选用_ _电源.(3) 在实验时,若采用多用电表进行测量,应先将选择开关置于__ _挡,并选用_ _量程进行试测,大致确定被测数据后,再选用适当的量程进行测量.考向2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3. (2024·茂名化州期中)如图所示,为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我们把没有用导线相连的线圈套在同一闭合的铁芯上,一个线圈连到电源的输出端,另一个线圈连到小灯泡上, 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 线圈应连到学生电源的_ __(填“直流”或“交流”)输出端上.(2) 将与灯泡相连的线圈拆掉部分匝数其余装置不变继续实验,灯泡亮度将_ _(填“变亮”或“变暗”)这说明灯泡两端的电压_ _(填“变大”或“变小”).(3) 在实验中,测得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180匝和90匝,原线圈电压为 12 V, 由此可以计算出副线圈电压为 _V.4. 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教学用可拆变压器来进行探究.可拆变压器能方便地从不同接线柱上选取不同匝数的线圈.(1) 为了保证实验能够安全进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A. 实验中选取的电源为低压直流电源,电压不超过12 VB. 因为电源为低压电源,通电时可以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和接线柱C. 连接好线路后可以先直接接通电路,根据电路的反应来确认电路是否连接正确或者排查电路故障D. 为了保护交流电压表,测电压时先用最大量程挡试测(2) 在测量交流电源的电压时,用仪器测量的电压是交流电压的_ _(填“瞬时”、“有效”或“最大”)值.(3) 在该同学的实验报告中,已知电源连接的线圈匝数记录为n1匝,电源电压为U1.我们看到数据表格中某一行缺失的实验数据可能为 _.第k次实验 n1/匝 n2/匝 U1/V U2/V3 400 200 8.00A. 4.00 B. 3.95C. 4.02考向3 实验拓展创新5. 有一个教学用的可拆变压器,如图甲所示.它有两个外观基本相同的线圈A、B,线圈外部还可以绕线.甲 乙(1) 某同学用一多用电表的同一欧姆挡先后测量了A、B线圈的电阻值,指针分别对应图乙中的a、b位置,则A线圈的电阻为 _ Ω,由此可推断 _(填“A”或“B”)线圈的匝数较多.(2) 如果把它看成理想变压器,现要测量A线圈的匝数,提供的器材有:一根足够长的绝缘导线、一只多用电表和低压交流电源,请简要叙述实验的步骤(写出要测的物理量,并用字母表示)_ .A线圈的匝数为nA=__ __.(用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6. (2024·广州一中)做“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1) 以下给出的器材中,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有 _. A B C D(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变压器工作时副线圈电流的频率与原线圈不相同B. 实验中要通过改变原、副线圈匝数,探究原、副线圈的电压比与匝数比的关系,需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C. 为了人身安全,实验中只能使用低压直流电源,电压不要超过12 VD. 绕制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时,副线圈导线应比原线圈导线粗一些(3) 由于交变电流的电压是变化的,所以实验中测量的是电压的_ _(填“平均”、“有效”或“最大”)值;某次实验操作,所接电表的读数如图所示(电压表的量程为15 V),则此时电表读数为_ _V.(4) 若用匝数N1=400匝和N2=800匝的变压器做实验,对应的电压测量数据如表所示.根据测量数据,则N1一定是_ (填“原”或“副”)线圈.实验次数 1 2 3 4U1 1.9 2.9 3.8 4.8U2 4.0 6.0 8.0 10.0实验: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核心 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2. 能制定科学探究实验方案、正确操作实验器材,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发现规律.要点梳理要点1 实验思路1. 利用教学用可拆变压器进行探究.2. 控制变量法,保持原线圈电压U1是一定的,改变原、副线圈的匝数,测量副线圈上的电压,就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要点2 实验器材多用电表、可拆变压器、学生电源、开关、导线若干.要点3 实验步骤1. 保持原线圈的匝数n1和电压U1不变,改变副线圈的匝数n2,研究副线圈的匝数n2对副线圈电压U2的影响.(1) 选择n1=400匝,用导线将变压器原线圈接在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接线柱上.(2) 将选择开关调至使原线圈两端电压为U1=5 V.(3) 将多用电表分别与副线圈n2=200、800、1 400匝的接线柱相连接,读出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2.(4) 将测得的n2、U2记录在表格一中.表格一 U1=5 V,n1=400匝实验次数 1 2 3n2/匝U2/V2. 保持副线圈的匝数n2和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不变,研究原线圈的匝数n1对副线圈电压U2的影响.(1) 将1中的原线圈作为副线圈,副线圈作为原线圈.(2) 选择n2=400匝,用导线将多用电表接在副线圈的接线柱上.(3) 将学生电源的选择开关拨至U1=5 V挡.(4) 将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接线柱分别与原线圈n1=400、800、1 400匝的接线柱相连接,读出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2.(5) 将测得的U2、n1记录在表格二中.表格二 U1=5 V,n2=400匝实验次数 1 2 3n1/匝U2/V3. 拆除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先将多用电表从电路中断开,并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最大量程挡或“OFF”位置,然后断开交流电源的开关,拆除电路.即学即用1. (2024·东莞外国语学校)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和匝数的关系”实验中,可拆变压器如图所示.(1) 为实现探究目的,保持原线圈输入的电压一定,通过改变原、副线圈匝数,测量副线圈上的电压.这个探究过程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A__.A. 控制变量法 B. 等效替代法C. 演绎法 D. 理想实验法(2) 观察两个线圈的导线,发现粗细不同,导线粗的线圈匝数__少__(填“多”或“少”).(3) 实验中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与它们的匝数之比有微小差别,原因不可能为__D__.(填字母代号)A. 原、副线圈上通过的电流发热B. 铁芯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发热C. 变压器铁芯漏磁D. 原线圈输入电压发生变化解析:(1) 保持原线圈输入的电压一定,通过改变原、副线圈匝数,测量副线圈上的电压.探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保持其他变量不变,这个探究过程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选A.(2) 观察两个线圈的导线,发现粗细不同,根据=可知,匝数少的电流大,则导线越粗,即导线粗的线圈匝数少.(3) 原副线圈上通过的电流发热,铁芯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发热,都会使变压器输出功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电压比与匝数比有差别,A、B不符合题意;变压器铁芯漏磁,从而导致电压比与匝数比有差别,C不符合题意;原线圈输入电压发生变化,不会影响电压比和匝数比,D符合题意.故选D.考向1 实验原理与操作1. 原理分析:交变电流通过原线圈时在铁芯中产生变化的磁场,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其两端有输出电压.线圈匝数不同时输出电压不同,实验通过改变原、副线圈匝数,探究原、副线圈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2. 操作注意事项(1) 连接电路后要由同组的几位同学分别独立检查,并经过老师确认.只有这时才能接通电源.(2) 为了人身安全,只能使用低压交流电源,所用电压不要超过12 V,即使这样,通电时也不要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和接线柱.(3) 为了多用电表的安全,使用交流电压挡测电压时,先估计被测电压的大致范围,再选择恰当的量程,若不知道被测电压的大致范围,则应先用最大量程挡试测,大致确定电压后再选择适当的挡位进行测量.(4) 在改变学生电源、线圈匝数前均要先断开开关,再进行操作.(5) 实验结束时,先拆除多用电表,再断开开关,以免烧坏电表. (2024·佛山期末)如图所示为“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装置.某同学已将学生电源连接了220 V的交流电源,电压挡调到6 V,将学生电源经开关与可拆变压器左侧线圈上的“0”和“400”两接线柱相连.(1) 图中已连接了部分电路.现要使接在右侧线圈上的电压表获得低于6 V的电压,请在实验装置图中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剩余的电路连线.解析:变压器的原线圈输入电压为6 V,匝数为400,需要副线圈输出电压低于6 V,则副线圈选择200匝,连接电路如图所示(2) 将更大量程的电压表与变压器右侧线圈上的“0”和“__1 400__”(填“200”、“800”或“1 400”)两接线柱相连,观测到该表示数为20.3 V.若此时保持电路连通,仅将铁芯横梁从变压器上取出,则该电压表的示数将__变小__(填“不变”、“变大”、“变小”或“变为0”).解析:变压器的副线圈若选择800匝,由电压比等于匝数比可得输出电压为12 V,若选择1 400匝,可得输出电压为21 V,而实际电压为20.3 V,则副线圈一定选择的是“0”和 “1 400”两接线柱相连.若此时保持电路连通,仅将铁芯横梁从变压器上取出,就有较多的磁损,互感减弱,副线圈获得的电压变小.(3)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每次实验,变压器副线圈输出电压总比理论值小,试指出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无需写理由)__有漏磁、铁芯发热、导线发热等__.解析:变压器副线圈输出电压总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是有漏磁、铁芯发热、导线发热等.考向2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1.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以下结论(1) 当原线圈电压、原线圈匝数不变时,副线圈电压与副线圈匝数成正比;当原线圈电压、副线圈匝数不变时,副线圈电压与原线圈匝数成反比.(2) 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 等于匝数之比 .2. 误差分析实验数据没有严格遵从实验结论所述规律,是因为:(1) 实验变压器工作时存在多种损耗①变压器线圈通过电流时会发热.②铁芯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会发热.③交变电流产生的磁场不可能完全局限在铁芯内.(2) 多用电表的读数存在误差等. (2024·广州二中)某同学用可拆变压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1) 该同学将原线圈接一学生电源的交流电压输出端,并使用交流电压表分别测量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 原线圈匝数n1 副线圈匝数n2 原线圈电压U1(V) 副线圈电压U2(V)1 400 200 4.22 2.102 400 800 4.22 8.363 400 1600 4.22 16.83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__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比等于匝数比__.解析:第一组数据,原、副线圈匝数比为==,原、副线圈电压之比为==,第二组数据,原、副线圈匝数比为==,原、副线圈电压之比为==,第三组数据,原、副线圈匝数比为==,原、副线圈电压之比为==.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比等于匝数比.(2) 该同学利用(1)问中第2组数据时的副线圈给一标有“3.8 V 0.3 A”字样的小灯泡供电,发现小灯泡并没有被烧坏.测量此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约为3.00 V,并不是8.36 V,其原因主要是__副线圈有电阻,副线圈分压__.解析:由于副线圈存在电阻,即副线圈分压.(3) 可拆变压器铁芯是由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压而成.如图所示,原线圈接交流电源,副线圈接入小灯泡.第一次,缓缓移动铁芯横条使铁芯完全闭合;第二次,另取一块与变压器铁芯横条尺寸相同的普通铁块替换铁芯横条,重复上述实验.两次均观察到小灯泡由暗变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BC__.A. 第二次实验中小灯泡更亮些B. 用普通铁块和用铁芯横条相比,普通铁块更容易发热C. 无论用普通铁块还是用铁芯横条,流经小灯泡的电流均为交变电流解析:铁芯横条与普通铁块都是导磁材料,铁芯闭合后,减小了漏磁现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增大,小灯泡变亮;变压器铁芯是利用由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平行叠压而成的,而不是采用一整块硅钢,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减小涡流,提高变压器的效率,用普通铁块和用铁芯横条相比,普通铁块由于涡流更容易发热,变压器效率低一些,第一次实验中小灯泡更亮些,A错误,B正确;无论用普通铁块还是用铁芯横条,副线圈中还是交变电流,流经小灯泡的电流均为交变电流,C正确.故选B、C.考向3 实验拓展创新本实验的创新有两个视角.视角一:不改变实验原理,改变实验目的,在原线圈两端电压和匝数一定时,用多用电表测出副线圈两端电压就可以求出副线圈的匝数.视角二:不改变实验装置和实验目的,还可以探究变压器是否是理想变压器. 有一个教学用的可拆变压器,其铁芯粗细一致,如图所示,它有两个外观基本相同的线圈A、B(内部导线电阻率、横截面积相同),线圈外部还可以再绕线圈. (1) 某同学用多用电表的同一欧姆挡先后测量了A、B线圈的电阻值,指针分别对应图中的a、b位置,则A线圈的电阻为__24__ Ω,由此可推断__A__(填“A”或“B”)线圈的匝数较多.解析:多用电表欧姆挡读数=指针指示值×倍率.A的读数为24,倍率为×1,所以电阻为24 Ω.根据电阻定律,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因为A的电阻比B大,所以A线圈匝数多.(2) 如果把它看作理想变压器,现要测量A线圈的匝数,提供的器材有:一根足够长绝缘导线、一只多用电表和低压交流电源,请完成实验的步骤填空:①用绝缘导线在线圈B上绕制n匝线圈.②将A线圈与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接.③用多用电表的“交流电压”挡分别测量A线圈的输入电压UA和__绕制__(填“绕制”或“B”)线圈的输出电压U.④则A线圈的匝数为__n__.(用已知和测得量的符号表示)解析:③因为要测量A线圈匝数,所以要把A线圈与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接.变压器输入、输出电压都是交流电压,所以要用交流电压挡测绕制线圈的输出电压U.④根据变压器电压比等于匝数比,有=,所以nA=n.1. (2024·江门期末)如图甲所示,实验室内有一变压器,匝数标记位置模糊不清,但结构和功能是完好的,某同学利用该变压器进行匝数的探究实验,M、N是原线圈的两个接线柱,P、Q是副线圈的两个接线柱.甲 乙(1) 实验室有下列器材:A. 变压器、B. 开关、导线若干、C. 0~40 V直流输出电源、D. 0~40 V交流输出电源、E. 多用电表(2) 选用的电源是__D__(填“C”或“D”).解析:变压器的原理是电磁感应,需使用交流电源,故选用的电源是0~40 V交流输出电源.故选D.(3) 为了保证人身安全,所用输入电压不要超过__12 V__(填“12 V”或“40 V”或“220 V”).解析:人体安全电压为36 V,为了保证人身安全,所用输入电压不要超过12 V.(4) 该同学将MN端接在所选电源正确位置后,多用电表红、黑表笔接在变压器PQ端测量输出电压UPQ,调节输入电压UMN,得到多组数据.(5) 作出UMN-UPQ图像,如图乙所示横、纵坐标的截距分别为a、b,则匝数比=____(用a、b表示),匝数比的测量值__大于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解析:根据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匝数比为 ==由于变压器存在漏磁,测得的UPQ偏小,匝数比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配套新练案考向1 实验原理与操作1. (2024·广州仲元中学)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1) 下列器材需要的有__AC__.A. 学生电源 B. 干电池组C. 多用电表 D. 直流电压表解析:该实验需要学生电源和多用电表,不需要直流电压表和干电池组,故选A、C.(2) 在实验中,某同学保持原线圈的电压以及副线圈的匝数不变,仅增加原线圈的匝数,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将__减小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解析:根据=,保持原线圈的电压以及副线圈的匝数不变,仅增加原线圈的匝数,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将减小.(3) 如图所示,当左侧线圈“0”“8”间接入9 V电压时,右侧线圈“0”“4”接线柱间输出电压可能是 __AB__.A. 3.8 V B. 4.0 VC. 5.0 V D. 5.2 V解析:若为理想变压器,根据=,当左侧线圈“0”“8”间接入9 V电压时,右侧线圈“0”“4”接线柱间输出电压应该是4.5 V;考虑到不是理想变压器,有铜损和铁损因素,则副线圈电压小于4.5 V,则可能是A、B.2. 理想变压器是指在变压器变压的过程中,线圈和铁芯不损耗能量、磁场被束缚在铁芯内不外漏的变压器.现有一个理想变压器、一个原线圈(匝数为n1)和一个副线圈(匝数为n2).甲、乙两位同学想探究这个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1) 甲同学的猜想是U1∶U2=n1∶n2;乙同学的猜想是U1∶U2=n2∶n1.你认为猜想合理的同学是__甲__,你做出上述判断所依据的物理规律是__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__.解析:由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可知,猜想合理的同学是甲同学;做出上述判断依据的物理规律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 为了验证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为保证实验安全、有效地进行,应选用__低压交流__电源.解析:为了保证实验安全、有效地进行,应选用低压(一般低于12 V)交流电源.(3) 在实验时,若采用多用电表进行测量,应先将选择开关置于__交流电压__挡,并选用__最大__量程进行试测,大致确定被测数据后,再选用适当的量程进行测量.解析:使用多用电表时,应先将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挡,并选用最大量程进行试测.考向2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3. (2024·茂名化州期中)如图所示,为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我们把没有用导线相连的线圈套在同一闭合的铁芯上,一个线圈连到电源的输出端,另一个线圈连到小灯泡上, 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 线圈应连到学生电源的__交流__(填“直流”或“交流”)输出端上.解析:线圈应连到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端上.(2) 将与灯泡相连的线圈拆掉部分匝数其余装置不变继续实验,灯泡亮度将__变暗__(填“变亮”或“变暗”)这说明灯泡两端的电压__变小__(填“变大”或“变小”).解析:将与灯泡相连的线圈拆掉部分匝数其余装置不变,则次级电压会减小,继续实验,灯泡亮度将变暗,这说明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3) 在实验中,测得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180匝和90匝,原线圈电压为 12 V, 由此可以计算出副线圈电压为__6__V.解析:在实验中,测得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180匝和90匝,原线圈电压为12 V,由此可以计算出副线圈电压为U2=U1=×12 V=6 V4. 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教学用可拆变压器来进行探究.可拆变压器能方便地从不同接线柱上选取不同匝数的线圈.(1) 为了保证实验能够安全进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D__.A. 实验中选取的电源为低压直流电源,电压不超过12 VB. 因为电源为低压电源,通电时可以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和接线柱C. 连接好线路后可以先直接接通电路,根据电路的反应来确认电路是否连接正确或者排查电路故障D. 为了保护交流电压表,测电压时先用最大量程挡试测解析:实验中选取电源为低压交流电源,A错误;即使电源为低压电源,通电时也不可以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和接线柱,B错误;连接好线路后要检查电路正确连接才可以通电,C错误;为了保护交流电压表,测电压时先用最大量程挡试测,D正确.(2) 在测量交流电源的电压时,用仪器测量的电压是交流电压的__有效__(填“瞬时”、“有效”或“最大”)值.解析:交流电压表测量的是交流电压的有效值.(3) 在该同学的实验报告中,已知电源连接的线圈匝数记录为n1匝,电源电压为U1.我们看到数据表格中某一行缺失的实验数据可能为__B__.第k次实验 n1/匝 n2/匝 U1/V U2/V3 400 200 8.00A. 4.00 B. 3.95C. 4.02解析:若为理想变压器,则有=,解得U2=×8.00 V=4.00 V,由于实际中变压器有铜损和铁损,变压器副线圈处所测量的电压会小于理论值.故选B.考向3 实验拓展创新5. 有一个教学用的可拆变压器,如图甲所示.它有两个外观基本相同的线圈A、B,线圈外部还可以绕线.甲 乙(1) 某同学用一多用电表的同一欧姆挡先后测量了A、B线圈的电阻值,指针分别对应图乙中的a、b位置,则A线圈的电阻为__24__ Ω,由此可推断__A__(填“A”或“B”)线圈的匝数较多.解析: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指向欧姆“×1挡”,故A线圈的电阻为24 Ω.由此可推断A的线圈匝数较多.(2) 如果把它看成理想变压器,现要测量A线圈的匝数,提供的器材有:一根足够长的绝缘导线、一只多用电表和低压交流电源,请简要叙述实验的步骤(写出要测的物理量,并用字母表示)__见解析__.A线圈的匝数为nA=__见解析__.(用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解析:①用绝缘导线在线圈的外部或变压器的铁芯上绕制n匝线圈;②将A线圈与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接;③用多用电表的交流电压挡分别测量A线圈的输入电压UA和绕制线圈的输出电压U.A线圈的匝数为nA=n(其他方法,只要合理即可)6. (2024·广州一中)做“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1) 以下给出的器材中,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有__BD__. A B C D解析: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互感现象,电源应该选用学生电源提供的交流电压,干电池只能提供直流电压.A错误,B正确;直流电压表不能测量交流电压,C错误;教学用变压器,该实验需要,D正确.故选B、D.(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D.A. 变压器工作时副线圈电流的频率与原线圈不相同B. 实验中要通过改变原、副线圈匝数,探究原、副线圈的电压比与匝数比的关系,需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C. 为了人身安全,实验中只能使用低压直流电源,电压不要超过12 VD. 绕制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时,副线圈导线应比原线圈导线粗一些解析:变压器工作时副线圈电流的频率与原线圈相同,A错误;实验中要通过改变原、副线圈匝数,探究原、副线圈的电压比与匝数比的关系,需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B正确;为了人身安全,实验中只能使用低压交流电源,电压不要超过12 V.而用直流电压变压器不能工作,C错误;由=可知,匝数少的电流大,则导线应该粗,绕制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时,由于副线圈的匝数少,副线圈导线应比原线圈粗一些好,D正确.故选B、D.(3) 由于交变电流的电压是变化的,所以实验中测量的是电压的__有效__(填“平均”、“有效”或“最大”)值;某次实验操作,所接电表的读数如图所示(电压表的量程为15 V),则此时电表读数为__5.5__V.解析:由于交变电流的电压是变化的,实验中测量的是电压的有效值.量程为15 V的电压表分度值为0.5 V,如图所示的电压表读数为5.5 V.(4) 若用匝数N1=400匝和N2=800匝的变压器做实验,对应的电压测量数据如表所示.根据测量数据,则N1一定是__副__(填“原”或“副”)线圈.实验次数 1 2 3 4U1 1.9 2.9 3.8 4.8U2 4.0 6.0 8.0 10.0解析:由于有漏磁、原副线圈内阻分压等因素,所以副线圈实际测量的电压值应该小于理论值,由理想变压器规律有==,由表中数据可知,U1总是小于U2,则N1一定是副线圈.(共56张PPT)第三章实验: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交变电流核心 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2. 能制定科学探究实验方案、正确操作实验器材,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发现规律.必备知识 记忆理解实验思路要点11. 利用教学用可拆变压器进行探究.2. 控制变量法,保持原线圈电压U1是一定的,改变原、副线圈的匝数,测量副线圈上的电压,就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实验器材要点2多用电表、可拆变压器、学生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实验步骤要点31. 保持原线圈的匝数n1和电压U1不变,改变副线圈的匝数n2,研究副线圈的匝数n2对副线圈电压U2的影响.(1) 选择n1=400匝,用导线将变压器原线圈接在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接线柱上.(2) 将选择开关调至使原线圈两端电压为U1=5 V.(3) 将多用电表分别与副线圈n2=200、800、1 400匝的接线柱相连接,读出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2.(4) 将测得的n2、U2记录在表格一中.表格一 U1=5 V,n1=400匝实验次数 1 2 3n2/匝 U2/V 2. 保持副线圈的匝数n2和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不变,研究原线圈的匝数n1对副线圈电压U2的影响.(1) 将1中的原线圈作为副线圈,副线圈作为原线圈.(2) 选择n2=400匝,用导线将多用电表接在副线圈的接线柱上.(3) 将学生电源的选择开关拨至U1=5 V挡.(4) 将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接线柱分别与原线圈n1=400、800、1 400匝的接线柱相连接,读出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2.(5) 将测得的U2、n1记录在表格二中.表格二 U1=5 V,n2=400匝实验次数 1 2 3n1/匝 U2/V 3. 拆除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先将多用电表从电路中断开,并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最大量程挡或“OFF”位置,然后断开交流电源的开关,拆除电路.1. (2024·东莞外国语学校)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和匝数的关系”实验中,可拆变压器如图所示.(1) 为实现探究目的,保持原线圈输入的电压一定,通过改变原、副线圈匝数,测量副线圈上的电压.这个探究过程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A. 控制变量法 B. 等效替代法C. 演绎法 D. 理想实验法A解析:(1) 保持原线圈输入的电压一定,通过改变原、副线圈匝数,测量副线圈上的电压.探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保持其他变量不变,这个探究过程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选A.(2) 观察两个线圈的导线,发现粗细不同,导线粗的线圈匝数______(填“多”或“少”).少(3) 实验中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与它们的匝数之比有微小差别,原因不可能为_____.(填字母代号)A. 原、副线圈上通过的电流发热B. 铁芯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发热C. 变压器铁芯漏磁D. 原线圈输入电压发生变化D解析:(3) 原副线圈上通过的电流发热,铁芯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发热,都会使变压器输出功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电压比与匝数比有差别,A、B不符合题意;变压器铁芯漏磁,从而导致电压比与匝数比有差别,C不符合题意;原线圈输入电压发生变化,不会影响电压比和匝数比,D符合题意.故选D.把握考向 各个击破实验原理与操作考向11. 原理分析:交变电流通过原线圈时在铁芯中产生变化的磁场,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其两端有输出电压.线圈匝数不同时输出电压不同,实验通过改变原、副线圈匝数,探究原、副线圈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2. 操作注意事项(1) 连接电路后要由同组的几位同学分别独立检查,并经过老师确认.只有这时才能接通电源.(2) 为了人身安全,只能使用低压交流电源,所用电压不要超过12 V,即使这样,通电时也不要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和接线柱.(3) 为了多用电表的安全,使用交流电压挡测电压时,先估计被测电压的大致范围,再选择恰当的量程,若不知道被测电压的大致范围,则应先用最大量程挡试测,大致确定电压后再选择适当的挡位进行测量.(4) 在改变学生电源、线圈匝数前均要先断开开关,再进行操作.(5) 实验结束时,先拆除多用电表,再断开开关,以免烧坏电表.(2024·佛山期末)如图所示为“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装置.某同学已将学生电源连接了220 V的交流电源,电压挡调到6 V,将学生电源经开关与可拆变压器左侧线圈上的“0”和“400”两接线柱相连.(1) 图中已连接了部分电路.现要使接在右侧线圈上的电压表获得低于6 V的电压,请在实验装置图中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剩余的电路连线.1解析:变压器的原线圈输入电压为6 V,匝数为400,需要副线圈输出电压低于6 V,则副线圈选择200匝,连接电路如图所示(2) 将更大量程的电压表与变压器右侧线圈上的“0”和“_________”(填“200”、“800”或“1 400”)两接线柱相连,观测到该表示数为20.3 V.若此时保持电路连通,仅将铁芯横梁从变压器上取出,则该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填“不变”、“变大”、“变小”或“变为0”).1 400变小解析:变压器的副线圈若选择800匝,由电压比等于匝数比可得输出电压为12 V,若选择1 400匝,可得输出电压为21 V,而实际电压为20.3 V,则副线圈一定选择的是“0”和 “1 400”两接线柱相连.若此时保持电路连通,仅将铁芯横梁从变压器上取出,就有较多的磁损,互感减弱,副线圈获得的电压变小.(3)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每次实验,变压器副线圈输出电压总比理论值小,试指出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无需写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漏磁、铁芯发热、导线发热等解析:变压器副线圈输出电压总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是有漏磁、铁芯发热、导线发热等.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考向22. 误差分析实验数据没有严格遵从实验结论所述规律,是因为:(1) 实验变压器工作时存在多种损耗①变压器线圈通过电流时会发热.②铁芯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会发热.③交变电流产生的磁场不可能完全局限在铁芯内.(2) 多用电表的读数存在误差等.(2024·广州二中)某同学用可拆变压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1) 该同学将原线圈接一学生电源的交流电压输出端,并使用交流电压表分别测量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2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实验序号 原线圈匝数n1 副线圈匝数n2 原线圈电压U1(V) 副线圈电压U2(V)1 400 200 4.22 2.102 400 800 4.22 8.363 400 1600 4.22 16.83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电压比等于匝数比(2) 该同学利用(1)问中第2组数据时的副线圈给一标有“3.8 V 0.3 A”字样的小灯泡供电,发现小灯泡并没有被烧坏.测量此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约为3.00 V,并不是8.36 V,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副线圈有电阻,副线圈分压解析:由于副线圈存在电阻,即副线圈分压.实验序号 原线圈匝数n1 副线圈匝数n2 原线圈电压U1(V) 副线圈电压U2(V)1 400 200 4.22 2.102 400 800 4.22 8.363 400 1600 4.22 16.83(3) 可拆变压器铁芯是由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压而成.如图所示,原线圈接交流电源,副线圈接入小灯泡.第一次,缓缓移动铁芯横条使铁芯完全闭合;第二次,另取一块与变压器铁芯横条尺寸相同的普通铁块替换铁芯横条,重复上述实验.两次均观察到小灯泡由暗变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A. 第二次实验中小灯泡更亮些B. 用普通铁块和用铁芯横条相比,普通铁块更容易发热C. 无论用普通铁块还是用铁芯横条,流经小灯泡的电流均为交变电流BC解析:铁芯横条与普通铁块都是导磁材料,铁芯闭合后,减小了漏磁现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增大,小灯泡变亮;变压器铁芯是利用由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平行叠压而成的,而不是采用一整块硅钢,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减小涡流,提高变压器的效率,用普通铁块和用铁芯横条相比,普通铁块由于涡流更容易发热,变压器效率低一些,第一次实验中小灯泡更亮些,A错误,B正确;无论用普通铁块还是用铁芯横条,副线圈中还是交变电流,流经小灯泡的电流均为交变电流,C正确.故选B、C.实验拓展创新考向3本实验的创新有两个视角.视角一:不改变实验原理,改变实验目的,在原线圈两端电压和匝数一定时,用多用电表测出副线圈两端电压就可以求出副线圈的匝数.视角二:不改变实验装置和实验目的,还可以探究变压器是否是理想变压器.有一个教学用的可拆变压器,其铁芯粗细一致,如图所示,它有两个外观基本相同的线圈A、B(内部导线电阻率、横截面积相同),线圈外部还可以再绕线圈.3解析:多用电表欧姆挡读数=指针指示值×倍率.A的读数为24,倍率为×1,所以电阻为24 Ω.根据电阻定律,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因为A的电阻比B大,所以A线圈匝数多.(1) 某同学用多用电表的同一欧姆挡先后测量了A、B线圈的电阻值,指针分别对应图中的a、b位置,则A线圈的电阻为______ Ω,由此可推断_____(填“A”或“B”)线圈的匝数较多.24A(2) 如果把它看作理想变压器,现要测量A线圈的匝数,提供的器材有:一根足够长绝缘导线、一只多用电表和低压交流电源,请完成实验的步骤填空:①用绝缘导线在线圈B上绕制n匝线圈.②将A线圈与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接.③用多用电表的“交流电压”挡分别测量A线圈的输入电压UA和________(填“绕制”或“B”)线圈的输出电压U.④则A线圈的匝数为_______.(用已知和测得量的符号表示)解析:③因为要测量A线圈匝数,所以要把A线圈与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接.变压器输入、输出电压都是交流电压,所以要用交流电压挡测绕制线圈的输出电压U.绕制随堂内化 即时巩固1. (2024·江门期末)如图甲所示,实验室内有一变压器,匝数标记位置模糊不清,但结构和功能是完好的,某同学利用该变压器进行匝数的探究实验,M、N是原线圈的两个接线柱,P、Q是副线圈的两个接线柱.(1) 实验室有下列器材:A. 变压器、B. 开关、导线若干、C. 0~40 V直流输出电源、D. 0~40 V交流输出电源、E. 多用电表(2) 选用的电源是_____(填“C”或“D”).D甲乙解析:变压器的原理是电磁感应,需使用交流电源,故选用的电源是0~40 V交流输出电源.故选D.(3) 为了保证人身安全,所用输入电压不要超过________(填“12 V”或“40 V”或“220 V”).12 V解析:人体安全电压为36 V,为了保证人身安全,所用输入电压不要超过12 V.大于甲乙配套新练案考向1 实验原理与操作1. (2024·广州仲元中学)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1) 下列器材需要的有______.A. 学生电源 B. 干电池组C. 多用电表 D. 直流电压表AC解析:该实验需要学生电源和多用电表,不需要直流电压表和干电池组,故选A、C.(2) 在实验中,某同学保持原线圈的电压以及副线圈的匝数不变,仅增加原线圈的匝数,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减小(3) 如图所示,当左侧线圈“0”“8”间接入9 V电压时,右侧线圈“0”“4”接线柱间输出电压可能是______.A. 3.8 V B. 4.0 VC. 5.0 V D. 5.2 VAB2. 理想变压器是指在变压器变压的过程中,线圈和铁芯不损耗能量、磁场被束缚在铁芯内不外漏的变压器.现有一个理想变压器、一个原线圈(匝数为n1)和一个副线圈(匝数为n2).甲、乙两位同学想探究这个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1) 甲同学的猜想是U1∶U2=n1∶n2;乙同学的猜想是U1∶U2=n2∶n1.你认为猜想合理的同学是____,你做出上述判断所依据的物理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甲解析:由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可知,猜想合理的同学是甲同学;做出上述判断依据的物理规律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 为了验证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为保证实验安全、有效地进行,应选用____________电源.低压交流解析:为了保证实验安全、有效地进行,应选用低压(一般低于12 V)交流电源.(3) 在实验时,若采用多用电表进行测量,应先将选择开关置于____________挡,并选用________量程进行试测,大致确定被测数据后,再选用适当的量程进行测量.交流电压最大解析:使用多用电表时,应先将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挡,并选用最大量程进行试测.考向2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3. (2024·茂名化州期中)如图所示,为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我们把没有用导线相连的线圈套在同一闭合的铁芯上,一个线圈连到电源的输出端,另一个线圈连到小灯泡上, 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 线圈应连到学生电源的________(填“直流”或“交流”)输出端上.解析:线圈应连到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端上.交流(2) 将与灯泡相连的线圈拆掉部分匝数其余装置不变继续实验,灯泡亮度将________(填“变亮”或“变暗”)这说明灯泡两端的电压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解析:将与灯泡相连的线圈拆掉部分匝数其余装置不变,则次级电压会减小,继续实验,灯泡亮度将变暗,这说明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变暗变小(3) 在实验中,测得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180匝和90匝,原线圈电压为 12 V, 由此可以计算出副线圈电压为_____V.64. 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教学用可拆变压器来进行探究.可拆变压器能方便地从不同接线柱上选取不同匝数的线圈.(1) 为了保证实验能够安全进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A. 实验中选取的电源为低压直流电源,电压不超过12 VB. 因为电源为低压电源,通电时可以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和接线柱C. 连接好线路后可以先直接接通电路,根据电路的反应来确认电路是否连接正确或者排查电路故障D. 为了保护交流电压表,测电压时先用最大量程挡试测D解析:实验中选取电源为低压交流电源,A错误;即使电源为低压电源,通电时也不可以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和接线柱,B错误;连接好线路后要检查电路正确连接才可以通电,C错误;为了保护交流电压表,测电压时先用最大量程挡试测,D正确.(2) 在测量交流电源的电压时,用仪器测量的电压是交流电压的________(填“瞬时”、“有效”或“最大”)值.有效解析:交流电压表测量的是交流电压的有效值.(3) 在该同学的实验报告中,已知电源连接的线圈匝数记录为n1匝,电源电压为U1.我们看到数据表格中某一行缺失的实验数据可能为_____.第k次实验 n1/匝 n2/匝 U1/V U2/V3 400 200 8.00 A. 4.00 B. 3.95 C. 4.02B考向3 实验拓展创新5. 有一个教学用的可拆变压器,如图甲所示.它有两个外观基本相同的线圈A、B,线圈外部还可以绕线.解析: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指向欧姆“×1挡”,故A线圈的电阻为24 Ω.由此可推断A的线圈匝数较多.甲乙(1) 某同学用一多用电表的同一欧姆挡先后测量了A、B线圈的电阻值,指针分别对应图乙中的a、b位置,则A线圈的电阻为______Ω,由此可推断_____(填“A”或“B”)线圈的匝数较多.24A(2) 如果把它看成理想变压器,现要测量A线圈的匝数,提供的器材有:一根足够长的绝缘导线、一只多用电表和低压交流电源,请简要叙述实验的步骤(写出要测的物理量,并用字母表示) __________.A线圈的匝数为nA=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甲乙见解析见解析6. (2024·广州一中)做“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1) 以下给出的器材中,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有______.BD解析: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互感现象,电源应该选用学生电源提供的交流电压,干电池只能提供直流电压.A错误,B正确;直流电压表不能测量交流电压,C错误;教学用变压器,该实验需要,D正确.故选B、D.(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 变压器工作时副线圈电流的频率与原线圈不相同B. 实验中要通过改变原、副线圈匝数,探究原、副线圈的电压比与匝数比的关系,需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C. 为了人身安全,实验中只能使用低压直流电源,电压不要超过12 VD. 绕制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时,副线圈导线应比原线圈导线粗一些BD(3) 由于交变电流的电压是变化的,所以实验中测量的是电压的________(填“平均”、“有效”或“最大”)值;某次实验操作,所接电表的读数如图所示(电压表的量程为15 V),则此时电表读数为_______V.有效解析:由于交变电流的电压是变化的,实验中测量的是电压的有效值.量程为15 V的电压表分度值为0.5 V,如图所示的电压表读数为5.5 V.5.5(4) 若用匝数N1=400匝和N2=800匝的变压器做实验,对应的电压测量数据如表所示.根据测量数据,则N1一定是______(填“原”或“副”)线圈.实验次数 1 2 3 4U1 1.9 2.9 3.8 4.8U2 4.0 6.0 8.0 10.0副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实验: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学用.docx 实验: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docx 实验: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