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30分)
学校开展“珍视和平,自强不息”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在和平中铭记历史
晨曦初破,历史的烟云在书页间流转。我们在《沁园春·雪》中欣赏“分外妖娆”的壮美山河,在《观沧海》中领略“洪波涌起”的沧海气象,亦曾在《岳阳楼记》里体味“静影沉璧”的湖光月色①这一张张由和平与文明勾勒的画卷,岂容战火亵(dú)②
然而,历史的伤痕警示我们:实现和平,绝非A附庸风雅的表面文章。当硝烟弥漫,家园分崩离析;当《乡愁》中那枚“小小的邮票”与“窄窄的船票”都沦为奢望,我们方知,守护这份宁静需要何等的勇气与B恪守!面对过往,我们同样需要警惕:有人将侵略美化为“拯救”,有人则在史料中断章取义,试图掩盖真相。南京城墙上深刻的弹痕③奥斯维辛集中营冰冷的铁门……这些遗迹无声却C如雷贯耳;它们不仅是历史的注脚,更是长鸣的警钟!它们提醒着我们:鲜(yàn)的人类文明之花,需要正义源泉来(rú)养;正如《精神的三间小屋》中,那间“盛着我们爱和恨”的小屋,永远为真相留着一扇窗。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更当深植这样的信念:捍卫和平,既要D强聒不舍的呐喊④伸张正义,更需积极无畏的行动。让我们从课本中汲取智慧——以“舍生取义”的丹心为火炬,以“觥筹交错”的欢宴为宏愿,共同在时代答卷上,写下对和平最坚定的承诺,对正义最赤诚的追求。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亵dú( ) 侵略( ) 鲜yàn( ) rú( )养
2. 文段划波浪线的词语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附庸风雅 B. 恪守 C. 如雷贯耳 D. 强聒不舍
3.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序号中的标点符号,最为合适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4. 请结合所学课文,仿写文段中的划线句续写两句你的和平承诺与正义追求。
让我们从课本中汲取智慧——以“舍生取义”的丹心为火炬,以“觥筹交错”的欢宴为宏愿,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在经典中珍视和平
5. 请你根据《水浒传》的相关内容,结合链接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链接材料:《水浒传》是写实性很强的小说,此岸彼岸是梁山泊的山上山下,一百零八星宿凡间历尽劫数,纷纷投奔梁山泊,轰轰烈烈,聚集一堂群英会。后来的招安实在是一败招,倒不是从革命彻底不彻底出发,而是痛惜已经拔出俗界,却又蹈入窠臼(窠臼:比喻现成格式;老套子)。放下末尾不说,整本书写的都是“渡”,如何将好汉们从百姓世上摆渡到英雄淘(英雄淘:英雄群)里,各有各的原委,各有各的路数……
(节选自王安忆《小说如是说》)
(1)下列选项中,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 林冲、杨志、武松等人虽身份背景迥异,但他们被“逼上梁山”的核心情节,共同诠释了“渡”往往源于个体与黑暗现实的剧烈冲突。
B. 小说结尾以招安结局,使得好汉们从“英雄淘”重又蹈入窠臼,这彻底消解了此前所有“渡”的过程在文学与社会学层面的意义与价值。
C. 材料强调“渡”需“合理”,如本是朝廷命官的呼延灼、关胜等人,在战败被擒后感于梁山义气而归顺,其转变过程符合人物逻辑与小说写实基调。
D. “渡”的“路数”差异折射出人物性格,如柴进仗义疏财,却因他人陷害而投奔梁山;石秀路见不平,杀人逃命选择落草。其“渡”向梁山的缘由与方式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
(2)梁山好汉们从“百姓世上摆渡到英雄淘里,各有各的原委,各有各的路数”,请你在林冲、宋江、鲁智深、杨志、卢俊义五人中任选两人,分析其“原委”差异。这种“各有原委,各有路数”的安排,对表现作品主题有何作用?
任务三:在生活中砥砺自强
6. 班级将开展“青年当自强不息”演讲比赛,请你帮助小文完成演讲任务。
(1)小文想根据“任务一”的语段材料确定演讲稿的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志当存高远 B. 放飞青春梦想 C. 我的“中国梦” D. 青年自强护和平
(2)演讲稿主题确定后,在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和选择论证材料时,小文跟小语讨论如下,请你补充完善。
小文:自强不息是一种勤学苦思,如祖逖闻鸡起舞。
小语:自强不息一种坚忍不拔,如司马迁狱中发愤著书。
小语:_____________。
小文:_____________。
(3)小文完成演讲稿后,向小语请教演讲时的注意事项,小语回复如下。(请至少从两个不同角度回复)
小语回复道: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
7. 请按要求填空。
秋韵浸润·诗文寻秋
秋景初绘 “_________,白露未晞”(《诗经》二首),用起兴的手法勾勒出清冷秋景;“__________,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直接描绘了秋日沧海的壮阔景象;“为篱下黄花开遍,_________”(《满江红》秋瑾)描绘了黄花开遍,天色明净的鲜明秋景。
秋情浅诉 “采菊东篱下,_________”(《饮酒(其五)》),表现陶渊明在秋日南山下采菊的闲适之意;“乡书何处达?_________”(《次北固山下》王湾),抒发游子的秋日思乡之情;“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用秋冬环境艰苦衬托出花木兰的家国情怀。
秋意深悟 “__________,_________”(《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于秋日广袤天地间,感受到个体的渺小与怅惘;“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在秋日沙场肃杀的氛围下,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②,为术③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④吏舍,日役⑤千夫。监司⑥奏劾杭州不恤荒政⑦,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⑧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夫服力之人,仰食⑨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第十一卷)
注:①殍殣:音piǎo jì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聚集百姓慰问,馈赠物品。存:慰问。饷:馈赠物品。③术:指救灾的方法。④敖仓:粮仓。⑤役:使用。⑥监司:主管检查的官员。⑦荒政:救灾的政事。⑧条叙:指奏章。⑨仰食:依赖……吃饭。
8.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或异二者之为 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
B.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吾尝终日不食(《<论语>十二章》)
C.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 寡人谕矣(《唐雎不辱使命》)
D. 发粟及募民存饷 征于色,发于声(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太守日出宴于湖上。
10. 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之心,在乙文范仲淹于灾年鼓励宴游游乐的行为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B. 范仲淹愿意“作文以记之”,主要是因为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 乙文监司弹劾范仲淹的原因是“不恤荒政,嬉游不节”,表明当时朝廷所有官员都不能理解他的救灾措施。
D. 甲乙两文都体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甲文侧重于其政治理想,乙文侧重于其经济才能。
11. 元好问评价范仲淹“在州县为能吏,在朝廷则又孔子所谓大臣者”。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范仲淹“朝廷大臣”与“州县能吏”这两种身份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22分)
阅读以下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峡谷
阿城
①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②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③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④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⑤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⑥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⑦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褪,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⑧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⑨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⑩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鬟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工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结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又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12. 【小说·感知内容】阅读这篇“散文化”小说,我们仿佛跟随骑手完成了一次穿越峡谷的旅程。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山被直着劈开”起笔,奇崛的想象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雄浑苍凉的世界。
B. 骑手在石屋中下马歇息、切肉饮酒的动作,展现了他对艰苦环境的熟悉与适应。
C. 小说用语简洁,笔法老练,骑手与店主之间短暂热情交谈的寥寥几笔,便为寂静的峡谷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D. 作者对骑手“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的相貌刻画,与其坚韧刚毅的性格特征相得益彰,表现了人物与环境的统一。
13. 【小说·细品语言】阿城的小说语言以“冷静克制、力道千钧”著称。请你结合文中划线语句品味这种语言特征。
(1)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
(2)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
14. 【小说·关注意象】“鹰”作为小说的主要意象,在文中先后三次出现,是作者抒情言志的重要依凭,请梳理完成下表并得出普遍性结论和启示。
出现顺序 原文描写 场景与状态
第一次 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骑手即将出场,鹰在空中盘旋。
第二次 (1)________ 骑手到来,鹰忽然消失
第三次 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2)_________
普遍性结论和启示:_______________
15. 【小说·重现画面】阿城用文字作画,小说中许多场景都像一幅幅定格的画面。请从中选择一个最能打动你的场景,为它取一个简洁恰当的标题,并用自己的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100字左右)
标题:_____________
描绘:_____________
16. 【小说·深悟探旨】本文收录在阿城的文集《遍地风流》中,阿城在解释书名时说:“‘风流’结合了‘风俗’‘风度’两层含义。”请结合骑手形象,谈谈你对本文“风流”的思考。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中新网贵州榕江8月10日电(记者袁超)2025年贵州“村超”总决赛9日晚落幕,忠诚村足球队通过点球大战击败对手夺得冠军。
②贵州“村超”持续火爆,成为榕江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尽管“村超”门票免费,但它能拉动交通、住宿、餐饮等诸多相关消费。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6月,榕江县累计接待游客472.64万人次,旅游收入51.47亿元(人民币,下同)。截至2025年7月31日,榕江县餐饮行业市场主体营业收入9.35亿元,全县住宿行业营业收入0.98亿元,全县线上线下完成农产品销售额4.2亿元。
③贵州“村超”吸引中国超1600支足球队带着各地文化、服饰等到“村超”展演。如藏族锅庄舞、蒙古族的蒙古舞、川剧变脸、澳门醉龙、河南洛邑仕女蹴鞠图等传统文化亮相“村超”赛场。
④贵州“村超”举办以来,卡卡、卡纳瓦罗、巴乔、卡洛斯等世界足球球星相继到访,还吸引了法国、阿根廷、巴西等50多个国家30多支球队的1300余名球员来榕江踢球。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25年8月10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行研究,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作为重要的改善型消费,体育消费在促消费、扩内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挖掘体育需求,发展体育产业,开拓“体育+健康”的消费蓝海,体育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体育产业的勃兴,根植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如今,人们的体育运动需求,已从单纯的锻炼身体,演变为探索自然、社交互动、放松身心、消费娱乐等多元形式。随处可见的比赛场景、健身场面,不仅折射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彰显着体育在凝聚人心、繁荣商业上的独特作用。把握好健康消费和体育消费的细分需求,体育产业的发展动能就会源源不断涌现。
③推动体育产业持续发展,也需要跳出体育一域谋全局。体育设施建设融入城市更新、公园绿地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之中,有助于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山水资源富集地区,发展露营、骑行、溯溪、垂钓等户外项目,能让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体育消费热点。当“一人参赛,全家旅游;一场赛事,多日消费”的新风尚蔚然成风,体育对交通、住宿、餐饮、文旅等产业的强力牵引,便能愈发显现出来。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5年09月16日第05版),有删改)
材料三:
①2025年9月13日晚,央视《新闻周刊》播出白岩松对NBA篮球明星詹姆斯的专访。
②白岩松:中国有很多的孩子可能过去在看你的比赛,现在再看你的采访,你特别想对这些有可能爱上篮球的孩子说点什么?篮球为什么好?他们为什么应该去打篮球?
③詹姆斯:他们不一定要打篮球。但如果他们想打,就得全心投入。中国有很多优秀的运动员,有很多出色的孩子对篮球这项运动充满了热情。如果打篮球是他们想要做的事情,他们就必须要努力去投入。我认为篮球会给人们带来无尽快乐和满足。篮球是一项超乎寻常的运动。它带你到世界各地,带你到自己从未想过要去的地方,给你带来无穷乐趣。篮球是一项美妙的运动,全世界最美丽的运动。如果说有个小孩在犹豫是否要打篮球,我会告诉他们应该打,因为我明白,篮球日后必定会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
(摘选自《新闻周刊》,2025年9月13日,有删改)
材料四:
①1927年初,卢作孚出任嘉陵江三峡江(北)、巴(县)、璧(山)、合(川)特组峡防团务局局长,在进行乡村现代化建设实验的同时,面对国人身体孱弱的问题,他提倡体育运动以振拔瘠弱。他说:“(体育)可以强健人的身体,恢复人的精神;可以提高人的兴趣和勇气;可以增进人们优美的表现和优美的接触;可以替代人们不良的消遣、嗜好和行为。”
(摘编自“北碚发布”微信公众号,2025年9月26日)
1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村超”带动了榕江县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收入的增长。
B. “村超”吸引了全球50多个国家的1300余名球员前来参赛。
C. 体育消费已成为当前我国扩大内需战略中最主要的内容。
D. 詹姆斯认,篮球运动能帮助中国孩子走向世界各地。
18. 根据材料,下列推理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因为“村超”能吸引多国球员并带动文旅消费,所以它能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
B. 既然体育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那么发展体育产业就能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
C. 如果“一人参赛,全家旅游”的风气形成,那么体育赛事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将增强。
D. 卢作孚提倡体育,不仅为了强身健体,也为了培养人们更好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
19. 2025年9月13日,“渝超”城市足球揭幕赛在大田湾体育场开赛,对于重庆来说,“渝超”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更是“体育+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契机。如何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双赢?请结合材料一、二,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1)如何吸引更多参赛队伍与观众?
(2)如何借助赛事促进本地产业发展?
(3)如何体现体育与文化融合的特色?
20. 班级辩论会上,有同学提出:“像‘村超’这样的大型赛事,虽然能够促进地方经济,但是对于普通人的个人成长意义不大。”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至少运用三则材料中的观点或示例;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四、作文(55分)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55分)
21. 请以“根脉”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树高千尺,倚仗其根脉深植于沃土;江流万里,溯源其根脉发轫于雪山。个人的成长,家族的绵延,城市的风貌,文化的传承,皆有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脉”。它或许是家风训诫的耳濡目染,是乡土深情的无声浸润,是某种信念的执着坚守,亦或是千年文脉的绵延流淌……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22. 班级将召开“初三冲刺:以坚持绘就成长底色”主题班会,旨在引导同学们在备考关键阶段正视困难、坚守目标,凝聚前行力量。请你作为班会发言代表,结合自身经历或身边事例,撰写一篇发言稿,分享对“坚持”的思考与感悟,为全班同学加油鼓劲。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答案】1. ①. 渎 ②. lüè ③. 艳 ④. 濡 2. B 3. A
4. ①. 以“和而不同”的智慧为纽带 ②. 以“天下兴亡”的担当为使命
5.【答案】(1)B (2)示例:选择杨志和卢俊义。杨志“渡”向梁山是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后的被动依附,他作为杨家将后代,一心想通过仕途重振家门,却屡遭官场排挤,押送花石纲翻船、卖刀误杀牛二、生辰纲被劫,接连打击让理想彻底破灭,无奈入伙;卢俊义则是被动卷入、遭人设计后的愤而反抗,他本是河北富商、武艺高强,对梁山毫无入伙意愿,却被宋江等人用计诱骗上山,又遭管家李固陷害入狱,获救后愤而加入。两人“原委”的差异,覆盖了没落贵族与富商贵族阶层,杨志的遭遇揭露了封建官场的腐败不公,卢俊义的经历展现了黑暗势力对无辜者的肆意迫害,说明“逼上梁山”是社会腐朽的必然结果,既深化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又强化了梁山聚义的合理性与正义性,让英雄群像更具层次感,凸显了小说的写实特质。
6.【答案】(1)D (2) ①. 示例:自强不息是一种迎难而上,如愚公移山终破太行王屋之阻。 ②. 示例:自强不息是一种坚守初心,如张骞出使西域凿空丝绸之路。
(3)示例:演讲时要注意情感的真实流露,讲到历史遗迹背后的苦难时,语气可略带沉重,让听众感受到和平的来之不易;同时可以在演讲稿结尾增加简短有力的呼告,配合抬手、前倾身体的动作,强化演讲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7.【答案】 ①. 蒹葭萋萋 ②. 秋风萧瑟 ③. 秋容如拭 ④. 悠然见南山 ⑤. 归雁洛阳边 ⑥. 朔气传金柝 ⑦. 念天地之悠悠 ⑧. 独怆然而涕下 ⑨. 五十弦翻塞外声 ⑩. 沙场秋点兵
【答案】8. B 9. (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 10. D
11. 朝廷大臣:在甲文中,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展现了他作为朝廷大臣的博大胸襟和崇高境界。他心系天下,以国家民生为己任,体现了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担当精神。
州县能吏:在乙文中,范仲淹在杭州救灾时,鼓励百姓宴游、兴修土木,以工代赈,使灾民得以谋生,最终使杭州安定,百姓免于流离。这体现了他作为地方官的务实与智慧,善于因地制宜,灵活施政,展现其卓越的治理才能。
【答案】12. C 13. (1)这句话以极简的表述勾勒出峡谷的苍凉景象,“生铁般锈着”的比喻精准有力,既写出石头的质感,又暗含环境的死寂,冷静的笔触中透着雄浑的力道。(2)用“脸一短”“肉横着”“咔嚓一响”等凝练的表述刻画骑手的神态,无多余抒情,却精准捕捉到瞬间的神情变化,于克制中凸显人物的刚毅与内敛,极具表现力。
14. ①. 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②. 骑手在石屋歇息、饮酒吃肉期间,鹰再次在空中缓慢盘旋。 ③. “鹰”的三次出现与骑手的行动轨迹相呼应,成为峡谷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既烘托了雄浑苍凉的氛围,又隐喻了骑手孤独坚韧、自由不羁的精神特质;启示我们意象的重复出现往往是作者的匠心安排,需结合情节与人物,才能读懂其背后的象征意义。
15. ①. 石屋浊酒解劳乏 ②. 峡谷石屋昏暗,布旗垂落。骑手俯身下马,掷钱于柜,取酒割肉。他仰头饮酒,喉结起落,啃肉时腮帮紧缩,动作利落。肥汉默然递汤,满屋尽是喉咙吞咽声。阳光挤入峡谷,石板微颤,屋外马鬃轻飘,静与动交织出一幅苍凉又惬意的歇息图景。
16. 本文的“风流”,既指峡谷地域的原始风俗与独特生活风貌,也指骑手身上体现的刚毅内敛、从容洒脱的精神风度,二者交融,尽显平凡生命在苍凉环境中的不凡气象。
【答案】17. A 18. B
19. (1)邀请国内外知名球队、球星参与或到访“渝超”,借助名人略吸引关注;举办多样文化展演活动,如各地特色舞蹈、传统艺术展示等,增加赛事吸引力。
(2)以“渝超”为契机,打造“赛事+旅游”模式,推出观赛旅游线路,拉动交通、住宿、餐饮等产业;利用赛事热度,线上线下推广本地农产品及特色商品,促进销售。
(3)将重庆本土文化元素,如川剧、火锅文化等融入赛事环节,在赛场布置、互动活动中体现;邀请本土艺术团体在赛事期间进行文化表演,展现地域文化与体育的融合。
20. 不同意。“村超”这类大型赛事对普通人个人成长意义重大。从材料一可知,“村超”吸引众多国内外球队、文化展演,普通人能借此接触多元文化,拓宽视野;材料二指出体育能满足人们社交、放松等多元需求,“村超”作为体育赛事,可让普通人在观赛、参与相关活动中实现社交互动、放松身心,提升生活品质;材料四卢作孚认为体育能强健身体、恢复精神等,“村超”能激发普通人参与体育的热情,利于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精神面貌与行为习惯,所以对个人成长意义深远。
21、22.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