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九洲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珠海市九洲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东省珠海市九洲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说明:
1.全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
2.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妥善保存。
【本期探究主题:博物中国】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孕育珍奇。无数历史文化遗产被鲜活珍藏于一座座博物馆里。它们是时间的容器,浓缩了华夏大地的万物瑰宝与千年智慧,静候你的探索。
一、积累运用(23分)
【探究活动一:馆藏觅诗韵】
藏馆名称 馆藏物品 解说配文
浙江博物馆 (杭州) 《富春山居图》(局部) 该画作以横幅长卷的形式,主要描绘了富春江富阳段两岸秀丽的山光水色。画中峰峦坡石随势起伏,正如《与朱元思书》所描述的(1)“负势竞上,_____,争高直指,_____”那般奇丽。
广州艺术博物馆 (广州) 《丝绸之路风光》(局部) 画家黄名芊笔下的丝绸之路雄浑壮美,绘景辽阔,金黄的砂砾与橙红的余晖相互映衬,①qīng yíng的炊烟升起,更为画面增添了线条美。这与千年前王维《使至塞上》中(2)“________,________”相似。
故宫博物院 (北京) 《山水图》(局部) 董其昌所绘的《山水画》笔法简练,却布局别致,②guān jiàn是画家在细细勾勒山石轮廓的同时,还将夕阳下远近的树林画出了立体的层次感。这景象不禁让人想起王绩《野望》中的那句(3)“______,______”。
武汉博物馆 (武汉) 《江汉揽胜图》(局部) 该画作描绘了明代武汉的繁华面貌。画中黄鹤楼等名胜古迹被悉数还原,将古代盛景③juān kè在历史车轮上,让人仿佛能穿越时空,亲临其境,去感受崔颢登临黄鹤楼后所见(4)“____,____”的绿意盎然景象。
上海中国画院 (上海) 《西湖柳浪闻莺图》(局部) 西湖旁滋长着一棵柳树,在和煦日光里显得柔丝滴翠,观画者仿佛能听见柳间传来鸟鸣在叫着,恰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写的(5)“____,_____”。
1. 请将表格中诗文补充完整。
2. 请根据表格中的三处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①qīng yíng( ) ②guān jiàn( ) ③juān kè( )
3. 表格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一项是( )
①将“滋长”改成“生长” ②将“和煦”和“日光”位置互换
③在“显得柔丝滴翠”后加上“的样子” ④删掉“鸟鸣”后的“在叫着”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探究活动二:兵展扬国威】
中国兵器馆于2025年9月1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请阅读以下资料,完成任务。
展览地点: 珠海市金湾区国际航展中心9号馆 展览介绍: 本次展览分室内和室外两个展区,并将展出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口径功勋火炮,国际领先的车载加榴炮与多管火箭炮系统,自行防空系统等重量级装备。此外,展馆还设置了坦克驾驶、单兵跳伞、防卫战术体验、迫击炮模拟发射等18个互动项目供参展者体验。 开馆时间: 周二至周五10:00-17:00(16:30停止检票) 周末及节假日09:30-18:30(18:00停止检票)
4. 静静计划本周末从九洲中学出发,前往中国兵器馆,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正确地指导她乘坐公交,并提醒观展事宜。
5. 静静在参展后找到馆长进行采访,请根据提示补全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
采访目的:_______ 采访对象:中国兵器馆馆长
采访问题1:_______ 受访者答:本次展览的展区规模较大且藏品丰富,参展者能够近距离接触我国极具历史价值与科技含量的国防装备,还能身临其境地体验“真实战场”。
采访问题2:_______ 受访者答:我们希望能借此机会展示我国先进技术,升华参展者爱国情感,提高公民对我国国防实力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阅读(47分)
【探究活动三:苏祠见风流】
(一)(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协助三苏祠博物馆完成展板设计。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乙】
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③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④。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⑤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⑥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注]①涂潦:指洪水。②吾侪:我们。③锸:松土、挖土的工具。④版:筑土墙用的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⑤岁夫:第二年的役人。⑥虞:防范。
6. 设计组在读【乙】文时,用不同方法来推断陌生词语,下面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性法。“轼徙知徐州”的“知”介于主语和宾语间,是动词,译为“担任知州”。
B. 语境法。“城将败”的“败”,依上文可知洪水在徐州不断上涨,故为“被冲毁”。
C. 字形法。“水决不能败城”的“决”部首是“冫”,从水,应此译为“疏通水道”。
D. 迁移法。“尾属于城”的“属”与《三峡》“属引凄异”的“属”都译为“连接”。
7. 设计组在制作苏轼生平展板时,展开讨论,请结合选文内容,补全对话。
苏轼于公元1077年来到徐州任职,在任的700多天里,他积极改善民生。《苏轼传》记载他在面对天灾时,对卒长下达命令:“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1)__________。
到了公元1083年,苏轼被贬黄州,暂住于定慧院。某夜因月色喜人而寻好友怀民“相与步于中庭”,这个“相与”是(2)______的意思,在承天寺庭院中,他们看见“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3)______。
8. 【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B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C.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D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9. 有组员发现【甲】文与《渡荆门送别》中描绘月色的句子有相似之处,请从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10. 展板设置了“苏轼闲否”的游客留言板,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给苏轼写一段留言,谈谈你对苏轼自称“闲人”的看法。要求字数不超过200字。
【探究活动四:史证鸣警钟】
(二)(14分)
阅读下面文字,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博物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献策。
材料一
①八十年后回望“日本投降矣!”,其核心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必须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本就蕴含着“和为贵”的包容精神。然而,珍视和平绝不意味着可以罔顾历史是非。中日关系长期受困于沉重的历史问题,其症结在于日本方面始终未能对侵华战争期间的严重罪行进行深刻彻底的反思。
②日本政府至今未在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文件中就侵华战争作出清晰、明确且真诚的道歉。相反,有时还转而指责中国“过度强调历史问题”。这种回避甚至模糊历史责任的态度,恰恰凸显铭记历史教训、捍卫历史真相与民族尊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淡化或忘却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伤痛,无疑是对历史本身和民族情感的漠视。
③铭记历史,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尤须铭记胜利的极端艰辛与巨大牺牲,弘扬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壮阔历程中淬炼出的伟大抗战精神。这种精神将激励我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而持续奋斗。
(摘编自《光明评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2025年8月15日刊载)
材料二
①近期,多地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策划推出形式丰富、各具特色的陈列展览。这些珍贵历史文物,唤醒了那段血与火的记忆,带领我们重温伟大抗战精神,激发起澎湃力量。
②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全国已登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余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00多万件/套。作为历史现场的“亲证者”,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历史肌理中不可磨灭的真实切片,都承载着无可替代的证史价值,也因此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借助革命文物,历史不再是抽象的叙述,而是凝结成可触可感的具象实体,不仅是构筑历史真相的基石,更是中华儿女不屈意志和品格的生动注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用好革命文物,弘扬抗战精神》,2025年8月15日刊载)
材料三
在秉持科学保护理念的基础上,需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一方面,完善保护规划,运用多媒体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加大修缮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健全长效保护机制,确保红色文化建筑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弘扬红色文化,需深化革命史料和文物研究阐释,创新展陈方式,丰富文旅体验,讲好革命先辈的动人故事。发展红色产业,应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整合周边自然文化资源,打造更多精品红色文旅线路和文创产品,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红色动能。开展红色教育,则要立足革命纪念馆、红色旧址等场所,拓展教育实践场域,引导青少年深刻感悟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确保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摘编自《传承红色文化,助力老区发展》,2025年8月13日刊载)
1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受文化基因影响,尚和且包容,但不代表中国人会遗忘日本侵华历史。
B. 铭记历史、保护革命文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借助伟大精神提升强国建设实力。
C. 无论是可移动还是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都曾见证历史,也构筑着历史真相。
D. 要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赓续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
12. 有参观者不理解我们为何要铭记历史,请结合材料一、二简要阐释理由。
13. 馨馨在抗日战争博物馆官网上搜索到了馆内文物目录,请你结合材料三和任意两种文物,为博物馆保护和利用好红色资源建言献策。
七七事变受损文物 包含1985年出土的革命士兵在卢沟桥抗战时戴的钢盔,用过的子弹、大刀等。 文化界的媒体文物 包含文化界团结抗战的文物,如刘雪庵创作《长城谣》的钢琴,《义勇军进行曲》唱片等。
抗战时期纸质文物 包含出版物(如各类抗战期刊)、绘画、笔记本、地图、票据、书信、证件等。 抗战先辈相关文物 包含朱德的砚台、宋时轮的驳壳枪、萧克的望远镜、蔡炳炎使用过的钢笔等。
14. 博物馆计划开设革命战士专题展览,请根据《红星照耀中国》补全内容。
革命人物 人物画像 展出物品
①___ 身材魁梧,像老虎般强悍。虽已五十岁以上,还很健旺。 一把菜刀
②____ 瘦弱如同林肯,身高弯背,高鼻梁,颧骨突出,眼神敏锐 军用地图
③____ 个子清瘦,骨骼小而结实,胡子黑长,外表仍不脱孩子气 英语笔记
④_____ 貌不惊人,眼光和蔼,身材不高但结实,胳膊和双腿如铁 一条扁担
【探究活动五:敦煌书华章】
(三)(14分)
阅读下面文字,走近敦煌研究院院长的传奇人生,并完成相关任务。
锦诗之美
——记敦煌研究院女院长樊锦诗
羽毛
①樊锦诗,一个女人的名字,让人遐想到锦缎、诗歌。四十余年过去,她的名字,在大风沙里生长。
②四十余年前,樊锦诗从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这个面庞秀气的上海姑娘,把父亲劝阻的信压在箱底,抛却繁华的都市生活,执意来到敦煌研究院工作。
③文艺片里的丝绸之路,总看见欢乐的西部人弹着冬不拉,唱着小调,漂亮的女子献上洁白的哈达……这,不过是真实的谎言,西部人把生活的背景归纳成两个字:荒凉。
④那时,戈壁滩人烟稀少,走上几十里路也碰不见一个人,沙子的地表温度高达70摄氏度,低达零下30摄氏度。莫高窟内极尽辉煌,鬼斧神工,洞外却是灰土蒙蒙,孤苦伶仃。人总要走出艺术的洞,柴米油盐地生活啊。
⑤水是碱性的,樊锦诗总洗不干净头发。没有屋子住,就在附近的小庙凑合。土炕土凳土桌,吃饭的时候起风,灰尘就呛到肺里。一个月也去不了一回城里,读书读报简直奢侈。
⑥有晚洞外传来狼啸。她吓得整晚睡不着,次日才发现,洞外原来拴着一头不安分的驴子。那时她也不过是个小姑娘,单调寂寞的日子几近让她窒息。但她不走。敦煌壁画的大气之美使她折服,而壁画雕塑自然的老化破损、被盗窃的空白痕迹更使她心疼,迫使她留下。
⑦多年来,樊锦诗沉浸在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当中。保护、研究、思考、发扬画在石头上、刻在窑洞里的大美,乐不思蜀。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朝前期的分期断代,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⑧这些年,樊锦诗把自己的先生也从武汉拽到了敦煌,风雨兼程,同甘共苦。
⑨流年似水,青丝变白发。听说有些女同学信誓旦旦要来敦煌,樊锦诗就紧张:“人很难真的和艺术过一辈子。我怕她们太苦……A.回头一想啊,我是三不像,一不是管理出身,不像院长;二没有坚持专业,耽搁了北大那几年;三不是贤妻良母,孩子受了很多委屈,亏欠家庭太多。”
⑩那场特殊的媒体见面会,就在石窟之外。樊锦诗扯扯普通的青布罩衫,犹如邻居慈祥而抱愧的老太太。旁边的听众却在感慨:“B.一个地道的上海女人,完全是浓重的西北口音了。”
那她为什么坚持留下?
“你们看夜色中的莫高窟,宁静、圣洁。我老说有一种魅力,一个极大的吸引力在吸引着我。愿意留下,死心塌地地留下,慢慢地就上升到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保护不好真是千古罪人。许多人都这样,一些老先生,像常院长、段先生他们来的时候,有的比我还小,20岁左右。然而来了之后,一辈子默默无闻。就这样一辈子在画画,一丝不苟地画。他就觉得这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没有这部分,他就没支撑了,并且他画的时候也是在跟古代的艺术家交流。震撼在哪儿呢?奥妙在哪儿呢?神秘在哪儿呢?就是他们的工作。就是用他们的青春,用他们的画,一点一点地实现人生价值。现在都年老了,八十岁、七十多岁。还想着敦煌,还要回来。他就觉得这是他真实的家。”
听她坦然安静地说着这话,将四十余年的艰辛和孤独轻轻带过,听众心里各是滋味。戈壁风沙龙卷虎啸,改变了她的吴侬软语、青丝春颜,却赠与她别样的洒脱和旷达,和常人不能体验的幸福。
西部人称敦煌研究院的这位女院长是西部守护神。月光下的她,不是神,如诗歌,如锦缎。
(摘选自《江淮文摘·人物》,有删改)
15. 昊昊阅读后对文中画波浪线事例存在质疑,请结合选文及知识卡片为其解疑。
土炕土凳土桌,吃饭的时候起风,灰尘就呛到肺里。一个月也去不了一回城里,读书读报简直是奢侈。有晚洞外传来狼啸。她吓得整晚睡不着,次日才发现,洞外原来拴着一头不安分的驴子。
知识卡片:
典型事件能够高度概括矛盾冲突,是能表现人物性格和揭示作品主题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事件与细节。
昊昊质疑:我认为这些事例选得不够好,不够典型,描写又太细碎。
我的解疑:______________。
16. 选文引用大量人物语言,请分析文中A、B两处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17. 同学们通过检索文献找到“锦诗”二字的本义。请结合选文,根据资料分析文章取名“锦诗之美”的寓意。
錦(锦)jǐn 见纽、侵部;见纽、寝韵,居饮切。 形声。从帛,金声。原意为用金丝线织成的闪光绚丽的织品。 诗 形声字,言表意,寺表声,書之切。 《说文解字》有言:“志也。从言寺声。”意思是,诗是心志的流露。
18. 选文结尾说“西部人称樊锦诗是神”,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也有类似的表述,请结合名著具体情节,谈谈红军被敌人称为“神”的原因。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三、作文(50分)
19. 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文。
《人生博物馆》
请根据你对以上漫画的理解和思考,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自拟题目,自选角度;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答案】1. (1)互相轩邈;千百成峰(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 ①. 轻盈 ②. 关键 ③. 镌刻 3. C
【答案】4. 静静你好,你从九洲中学出发,可以乘坐往夏湾方向的4路公交,到凉粉桥站后同站换乘往机场西总站方向的207路公交,到达航展馆2号门后步行至珠海市金湾区国际航展中心9号馆。周末开馆时间为09:30-18:30,需在18:00前完成检票;建议提前规划好出行时间,预留足够换乘和检票时间。
5. ①. 了解中国兵器馆展览的特色及举办目的/意义 ②. 请问您认为本次兵器馆展览有哪些独特之处能吸引参展者/本次展览有哪些特色/请您介绍一下本次展览的规模和创新之处。 ③. 请问您认为举办本次兵器馆展览的意义有哪些/目的是什么?
【答案】6. C 7. ①. 洪水将要危害城池,情况很危急了,即使是禁军也暂且为我尽力。 ②. 一起/共同 ③. 庭院里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8. B
9. 二者都运用了比喻手法,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比喻,将“月光”比作“积水”,“竹柏影”比作“藻、荇”;《渡荆门送别》中“月下飞天镜” 同样运用比喻,将“月影”比作“飞镜”。情感表达上,两句都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喜爱之情。
10. 示例一:东坡先生,您自称“闲人”,我却觉得您“闲”中有深意。您夜游承天寺,赏月色、与友漫步,看似闲适,实则藏着被贬后的豁达;而您守徐州时抗洪水,“过家不入”,尽显担当,毫无“闲”态。您的“闲”,是面对困境的从容,是不被处境束缚的心境,而非真正的清闲。这种“闲”,让您在不同境遇中都能坚守本心,真令人敬佩!
示例二:东坡先生,我认为您并非闲人,您守徐州时抗洪水,要求禁军一同治理洪灾,又“过家不入”,一心为民,并不清闲。而您在夜游承天寺时自称闲人,其实是对自己有官无为,不能造福百姓的自嘲。我能理解您的“闲”是一种无奈,是一种身不由己的感慨。
【答案】11. B 12. ①铭记历史珍惜如今的和平生活;②捍卫历史真相与民族尊严;③弘扬抗战精神,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④正视历史伤痛,培育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⑤传承不屈意志和品格,激发澎湃力量。
13. 示例:运用多媒体虚拟仿真技术,还原七七事变文物在抗战中的使用场景,同时采用防氧化、防潮技术对文物进行修缮保护,完善保护规划,确保文物真实性。还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监测文物状态,避免钢琴木质老化、唱片磨损;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定期维护。
14. ①. 贺龙 ②. 毛泽东 ③. 周恩来 ④. 朱德
【答案】15. 虽然内容细碎,但却真实地展现了樊锦诗初到敦煌时生活的艰苦,如洗不干净头发、住在小庙、生活单调寂寞等。这些细节不仅能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她坚守敦煌的不易,还能突出她为了保护敦煌,克服困难的坚韧精神,更能表现她对敦煌的热爱与责任感,符合典型事件的特点,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揭示文章主题有重要作用。
16. ①A句以樊锦诗自己的话,表现了她体贴别人、谦虚低调、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②拉近读者与樊锦诗的距离,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③B句以听众的话,侧面表现了樊锦诗长期扎根敦煌而产生的变化,体现了她的奉献精神,同时借他人之口来体现樊锦诗的形象,更具有说服力,进而增强文章真实性。
17. “锦”本义是绚丽的织品,象征樊锦诗的人生如锦缎般精彩,她放弃都市繁华,在敦煌创造了考古研究的成就,守护了敦煌的辉煌,人生价值绚丽夺目。“诗”本义是心志的流露,象征樊锦诗的精神如诗歌般动人,她对敦煌的热爱、坚守与责任感,以及四十余年的艰辛付出,是她内心心志的体现。“锦诗之美”既指樊锦诗的人生之美,也指她的精神之美。
18. 选段中红军战士在飞夺泸定桥时,冒着枪林弹雨爬上桥板、投掷手榴弹的英勇行为,展现了他们为胜利甘于牺牲的精神,这种在极端危险中创造奇迹的表现让敌人称奇。红军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乃至死亡面前都展现出永不放弃,不畏牺牲,敢于挑战的品质。他们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创造奇迹,就和神一样。
19.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