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光的色散 教材知识梳理 课时练习(含答案)2025--2026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5光的色散 教材知识梳理 课时练习(含答案)2025--2026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4.5光的色散 教材知识梳理 课时练习
知识点1 色散
定义 太阳光是白光,它射入、射出棱镜会发生①___________,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作光的色散
实验图示
实验结论 (1)太阳光(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不同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
常见现象 彩虹
知识点2 色光的混合
光的三原色:红、②_______、③________.把红、④________、⑤________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就可以看到各种颜色,而这三种色光却不能由其他色光混合而成.
知识点3 看不见的光
类别 红外线 紫外线
定义 我们把红端之外的辐射叫作红外线 在可见光谱的紫端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作紫外线
特性 热效应 促进骨骼生长、杀菌、使荧光物质发光等
应用 遥控器、红外夜视仪、诊断 疾病等 灭菌灯、验钞机等
参考答案
①折射 ②绿 ③蓝 ④绿 ⑤蓝
课时练习
01  知识点过关
1.光的色散
概  念: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注  意: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说  明:光的色散实质是由于白光折射时,不同的单色光的折射角不同所造成的.
2.色光的混合
三原色:________、绿、蓝.
3.看不见的光
光  谱:把光线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红外线:________之外的辐射叫做红外线.
特  性: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就会________.
紫外线:________之外的辐射叫做紫外线.
特  性: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能杀死微生物,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说  明: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
02  基础题
1.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光仍按原来的方向传播
B. 光将向斜上方偏转
C. 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
D. 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
2.彩色电视机呈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颜色是( )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绿、紫 D.红、黄、绿
3.(泉州中考)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电视遥控器来实现对电视节目的选择,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4.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验钞机 D.夜视仪
5.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________,只有用________色光屏,我们才能看到七彩光带.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所示是光的三原色的混合图,其中A处是________光,B处是________光.
7.某些动物如响尾蛇可以靠对光的敏感来捕食,这种光是________;电焊工在焊接时要戴上护眼罩,这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____对眼睛造成伤害.若将电视机的红外线遥控器对着家用寒暑表的玻璃泡,一会儿后,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03  中档题
8.夏季,雨后天空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常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彩色光带,就该情景中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水滴相当于三棱镜,只对光起反射作用
B.太阳光是单色光
C.彩虹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9.在城市的一些宾馆或酒店里有手一伸水就来、手一收水自停的全自动感应水龙头.它的原理是( )
A.利用一种摄像头,看到人来就开水,人走就停了
B.利用声音的震动,实现自动开、停水
C.利用人体的红外线实现自动开、停水
D.利用后面的人来操控
10.(株洲中考)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
11.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________,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适当的________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12.现在很多大厦安装了自动门,如图所示,当有人靠近时,因为接收到人体发出的________(填“红”或“紫”)外线,门会自动打开.
13.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的白色光屏上,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
(1)此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_.此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的.
(2)此实验说明白光________(填“是”或“不是”)单色光.
(3)小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A处,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较快.说明A处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请写出它在生活中的应用:____________.(一种即可)
(4)小华想证明C处也有一种看不见光,那么她应该把____________(填“温度计”“1元硬币”或“100元纸币”)放到C处.
14.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 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 层数 长波紫外 线透过率
1 天蚕丝 1 12%
2 2 5%
3 化纤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明对光现象部分知识归纳总结如下: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 (填一种光学元件),可观察到光的色散现象,实验中,位于光屏 (选填“a”或“b”)处以外的光能使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光屏上呈现的红、绿、 三种色光称为光的三原色。
(2)如图乙所示,一束红光沿 AO 从空气射向玻璃,OB 和OC 分别是红光的反射光和折射光,OB 与 OC 互相垂直。若入射角为 60°,则折射角为 °。如果一束紫光也沿 AO斜射向玻璃,则紫光的折射光与 OC 比较会更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3)如图丙为夏天树荫下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形光斑。这些圆形光斑的大小主要与 (选填“树叶间小孔的大小”、“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或“太阳到树叶间小孔的距离”)有关。路旁的花是红色的,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则这朵花呈现 色。
(4)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约为 m/s。“当地球遮住太阳的光,月亮便走进了地球的阴影”,这是某影片中的台词片断,它描述的是 现象(选填“日食”或“月食”)。
16.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组光学实验活动。
(1)如图甲所示,让太阳光透过硬纸板的圆孔,将红色透明塑料薄膜蒙在硬纸板的圆孔上,在下方白纸上看到光斑的颜色是 ;
(2)如图乙所示,将红、绿、 三种色光照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
(3)如图丙所示,小明想通过三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三个小孔和人眼调到 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 ;
(4)如图丁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人的眼睛应对着 (选填“塑料薄膜”或“小孔”)进行观察,可以看到烛焰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17.“冬不穿白,夏不穿黑”,这是人们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你知道它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汽车
汽车是我们生活中的代步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也越来越智能化。冬天,前挡风玻璃上出现白雾时,汽车能自动启动除雾功能,向前挡玻璃吹出热风,一会儿白雾就消失了。车身配有多个雷达,能够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充分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车窗采用“智能玻璃”,这种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就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而从车外看不见较暗的车内景象,这种玻璃还能根据车外的光照度自动调节透明度(透明度是指车内光照度与车外光照度的比值),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关系如图像甲。
(1)冬天行车时,汽车挡风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侧容易出现一层白雾,这是 现象(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2)下列与汽车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雷达能够发出次声波,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
B.透过玻璃看到的“车外的景物”是景物的虚像
C.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时,光路是不可逆的
D.汽车倾斜的前挡玻璃,使车内物体成的像位于司机平视的下方,不妨碍司机视线
(3)薄膜式太阳能电板应设计成 (选填“黑色”或“白色”);
(4)车窗“智能玻璃”在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朝向车 (选填“内”或“外”)一侧;根据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关系图甲可知,当车外光照度为120Lx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为 %;
(5)在某段区间测速路段,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乙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速度是340m/s),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0.95s,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多少米 ?汽车速度又是多少米每秒 。(写出具体解答过程)
04  拓展题
19.阅读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防盗报警装置,主要是由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喇叭组成(如图),其原理是:红外发射器发出一束较强的红外线,红外接收器可接收红外线,当盗贼遮挡在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间,即挡住红外线时,此时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便驱动喇叭报警,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
(1)喇叭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的.
(2)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具有显著的________效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_m/s.
(3)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一束较强的红外线是沿________传播的.
(4)红外线________(填“能”或“不能”)穿透人体.
(5)红外线看不见,摸不着,你怎样说明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间是否有红外线?请简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知识点过关
1.红、橙、黄、绿、蓝、靛、紫 2.红 3.红、橙、黄、绿、蓝、靛、紫 红光 增多 紫光
基础题
1.C 2.A 3.A 4.C 5.色散 白 6.白 蓝 7.红外线 紫外线 变大
中档题
8.D 9.C 10.C 11.红外线 紫外线 12.红 13.(1)色散 牛顿 (2)不是 (3)红外取暖器 (4)100元纸币 14.(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其他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3)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
15.【答案】 三棱镜; a; 蓝; 30; 靠近; 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 黑; 3×108; 月食
【详解】
(1)[1][2][3]太阳光不是单一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故图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三棱镜,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红外线能使温度计示数升高很快,故实验中,a处为红光,位于光屏a处以外的光能使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4][5]因为入射角为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60°,因为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恰好垂直,即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等于90°,所以反射角与折射角之和等于90°,故折射角为30°,由光的色散可知紫光比红光的折射能力强,所以紫光的折射角小于红光,故紫光的折射光线与OC比较更应靠近法线。
(3)[6]树荫下看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的形成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该现象属于小孔成像现象,这时候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与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7]蓝色的玻璃只能透过蓝光,红花反射的红光被蓝玻璃吸收了,没有光通过蓝玻璃,故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则这朵花呈现黑色。
(4)[8][9]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当太阳、地球、月亮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而且地球在中间,那么月球会进入地球的影子区域形成月食。
16.【答案】红色;蓝;同一直线;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塑料薄膜;倒立
【详解】(1)透明物体可以透过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红色透明塑料薄膜能透过红光;不透明物体可以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他色光,白色能反射所以的色光,当红光照射到白纸上时,我们会看到红色。
(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所以当红、绿、蓝三种色光照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
(3)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小明想通过三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三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
(4)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人的眼睛应对着塑料薄膜进行观察,可以看到烛焰的倒立的像。
17.【答案】这是由于“白色”和“黑色”物体对光吸收的能力不一样,白色的物体不吸收光,照射到它的色光全部反射,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所以夏天穿黑衣服在太阳下会吸收所有色光,使温度升高,人会觉得很热.冬天穿白衣服,即使在阳光下,也不能从太阳光中取暖,人会觉得很冷.所以说“冬不穿白,夏不穿黑”.
【详解】
要正确解本题,关键是明白“冬不穿白,夏不穿黑”的说法,是与气温,或者说冷热紧密相连的,我们知道,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所以不能从阳光中吸收能量,而黑色是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所以从阳光中吸收能量最多.相比来说,冬天天冷,穿黑色的有利于从阳光中吸收能量,可以暖和一点,而夏天穿白色的,可以尽量少的吸收阳光的能量,不致于更热.所以“冬不穿白,夏不穿黑”.
答案:这是由于“白色”和“黑色”物体对光吸收的能力不一样,白色的物体不吸收光,照射到它的色光全部反射,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所以夏天穿黑衣服在太阳下会吸收所有色光,使温度升高,人会觉得很热.冬天穿白衣服,即使在阳光下,也不能从太阳光中取暖,人会觉得很冷.所以说“冬不穿白,夏不穿黑”
18.【答案】 内 ;液化 ;B ;黑色 ; 外 ; 50; 34m ; 40m/s
【详解】(1)[1][2]白雾的实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冬天室外温度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在玻璃内测发生液化。
(2)[3]A.汽车雷达发出的是超声波而不是次声波,故A选项不正确;
B.透过玻璃窗,我们看到的“车外的景物”是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虚像,故B选项正确;
C.单向玻璃的透过的光也是具有可逆性的,只不过玻璃上镀了一层膜,导致亮的一面有强烈的反射光,所以只能单向透光,故C选项不正确;
D.汽车倾斜的前挡玻璃,使车内物体成的像位于司机平视的上方,妨碍司机视线,故D选项不正确。
故选B。
(3)[4]白色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吸收所有色光,黑色能够减少光的反射,所以应该设计成黑色。
(4)[5]智能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所以反射面必须在玻璃外侧。
[6]根据图丙可知,车内光照度
300Lx×20%=60Lx
当车外光照度为120Lx时,透明度会调节
(5)[7][8]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由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5s=85m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15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15s=51m
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s'=s1'-s2'=85m-51m=34m
这34m共用了
t'=t-t1'+t2'=0.95s-0.25s+0.15s=0.85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拓展题
19.(1)空气 (2)热 3×108 (3)直线 (4)不能 (5)用温度计测温度的变化,利用其热效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