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新疆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新疆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惧,自将众趣救火。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乃召
问仲尼。仲尼曰:“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哀公曰:“善。”仲尼
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哀公曰:“善。”于是仲尼乃下令曰:
“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衾,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
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几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
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材料二: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不豹、
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
以殷般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
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
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三:
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究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 贫
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
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暗、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
(节选自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
【注释】①公孙鞅:即商鞅。②孥:音nú,通“奴”,以为奴婢。
6.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事急A不及B以赏C救火者D尽赏之E则国F不足G以赏H于人。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倚,延伸,与《阿房宫赋》“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的“倚”意义不同。
B.北,跟“南”相对,与材料二中“北收上郡”的“北”意义和用法相同。
C.举,攻克,与《鸿门宴》中“杀人如不能举”的“举”用法和意义不同。
D.从,合纵,与《齐桓晋文之事》“故民之从之也轻”的“从”意义不同。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没人去救火的问题,仲尼主张用重刑处罚不救火的人:对禁而不止的厚葬难题,管仲同样主张使用重刑。
B.李斯通过历数秦国过去因任用客卿而逐渐富强的史实,有力论证了“逐客之失”,意在劝说君王收回成命。
C.毛泽东从财力、国力、人力等多个角度肯定了商鞅之法的价值,指出人民不光不应该害怕,反而应该相信。
D.三则材料都肯定了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材料一强调重罚的意义,材料二和材料三强调其国富民强的意义。
高三语文第4页共8页新疆实验中学高三第2次月考语文答案
1. B
2. A
3. 都具有独特的个性;时代青年的典型;正确对待生活与人生
4. ①你对高加林这类处于城乡交叉地带的青年如此熟悉,有什么原因吗?②您在创作时,为何对主要人物刻画精细,对次要人物相对平淡?
5. ①高加林的人生困境反映了时代转型期青年的普遍矛盾,能引发当代青年对人生选择的思考;②作品中如刘巧珍、德顺爷爷所代表的传统美德,在当下仍具价值,能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③人生道路本就充满挑战,作品传递的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当代青年仍有启示意义。
6. 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于赏于人
7. B
8. D
9. (1)死后被戮尸没有名声,犯罪受罚的人也没有好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况且燕赵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10. ①严刑峻法,使百姓远离小过,不犯大罪;②赏罚分明,激励百姓做好事,禁止百姓做坏事;③重视招揽人才,变法图强;④发展耕织,崇尚军功,惩治奸恶懒惰之人。
11. 于公过/遣隶回问之/云/是妹子垂危/将送归夫家
12. B
13. A
14. (1)东坡先生在杭州任职的时候,有个姓陈的人控诉有人欠他两万绫绢不还。
(2)于公叫来他的儿子,询问事情的情状。他的儿子坚决不承认。
15. 苏轼的“智”体现在他巧妙利用自己的书法才能,在扇子上题字作画,帮助欠债人快速卖出扇子偿还债务,既解决了纠纷,又体现了对百姓的关怀;于中丞的“智”体现在他善于观察细节,从病人的护送方式、家属的反应等反常现象中发现疑点,进而破获案件,展现了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推理能力。
16. B
17. ①“蜀魄声”指杜鹃啼鸣,杜鹃啼声悲切,词人借此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②“著处有春色”描绘了处处皆有春色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对国家复兴的期盼。这种悲喜交织的情感,体现了词人复杂的情思。
18. (1)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
(2)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
(3)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4)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5)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6)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19. ③“展开了一场视觉记忆的独特书写”修改为“展开了一场独特的视觉记忆书写”;⑤“使读者亲眼看见了一位坐在八仙椅上”修改为“使读者仿佛看见了一位坐在八仙椅上”
20. C
21. A
22. “纷烦”改为“纷繁”;“诵歌”改为“颂歌”
23. 画面内容:一个孩子拿着扇子给正在削瓜的人扇风,旁边配文“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意蕴: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或亲子间)的互相关爱、温馨互动,体现了朴素的人情美,传递出温暖和谐的生活气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