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号
1
2
6
11
12
15
20
答案
B
C
C
C
B
C
D
B
1.B(B项表述不准确。例子确实展现了缺乏公德的现象,但作者的意图并非仅仅批判,更重要的是通
过现象揭示其背后的社会结构根源-一“公家的”概念在差序格局下意味着“有权利而没有义务”,是为了
引出并论证“私”的本质是群己界限划分的问题。)
2.C(A项偷换概念。原文指出“私”的根源在于“社会结构的格局”(即“差序格局”),而非“儒家思想”。
文中指出儒家也包含在“自我主义”之中。B项曲解意图。作者描写这些现象,并非为了“客观记录”,
其意图是批判性的,是为了引出并论证“私”的问题本质上是“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法的问题”,是
为核心观点的提出服务,而非单纯提供事实依据。C项正确,属于合理推断。这是对“差序格局”内涵
的准确延伸。D项绝对化。原文说差序格局“富于伸缩性”,这恰恰说明其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可能会
以新的形式存在(如“关系网“人脉),而不会“自然消亡”。且“被完全取代”的表述过于绝对,忽略了
文化观念的延续性和复杂性。)
3.①同心圆式(或类似表述如“像蜘蛛的网一样”,或“依据亲疏远近形成差等次序”)
②而是自我主义
③则可以牺牲“国”的利益(或类似表述,如“可以牺牲更大范围公家利益”)(每点1分)
4.①进行对比,凸显特性:使用对比论证,通过详细描述界限清晰、成员平等、强调团体与个人权利边
界的西洋“团体格局”,可以更清晰、更鲜明地反衬出中国“差序格局”界限模糊、以己为中心、关系亲
疏有别、富于伸缩性等独特性。②深化理解,揭示根源:对比有助于读者理解为什么在中国社会“私”
会成为普遍问题,以及为什么“公德”难以建立。
(评分要点:对比反衬中国特性2分;帮助理解“私”与公德问题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5.问题:在差序格局社会中,人们处理公共事务时容易出现互相推诿、无人负责(或公德心缺失、占便
宜、不负责任)的问题。(2分)
原因:因为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人们习惯于只关心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小圈子”的事务。对于界
限模糊、属于“公家的”事务,人们往往觉得“有权利占便宜而没有义务去负责”,导致责任分散,谁也
不愿意去管“闲事”。(4分)
(评分要点:问题描述(2分):只需准确答出文本中描述的现象核心,即“互相推诿/无人负责/公德
缺失/占便宜/不负责任”等关键词即可得2分。表述清晰即给满分,不要求深入分析。原因解释(4
分):第一层(2分):必须点出核心结构特征-一“以‘己'为中心”或“只关心自己小圈子”;第二
层(2分):必须点出关键概念-一人们认为“公家的”就意味着“有权利占便宜而没有义务负责”。
能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出这层意思即可。)
6.C(C项错误。文本一描写荸荠庵和尚们的生活状态(吃肉不瞒人“杀猪就在大殿上“一切都和在家
人一样”,主要目的并非批判佛教戒律松弛。结合全文基调及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特点(文本二),这
些描写更侧重于展现这个特定环境(荸荠庵)中人的自然、率性、不受世俗清规戒律束缚的生活本真状
态,营造一种和谐、自在的田园氛围,体现作者对这种淳朴人性的欣赏。A项正确,点出了出家原因
的平实和叙述基调。B项正确,准确概括了小英子的性格特点。D项正确,指出了结尾处心理描写的
含蓄与细腻。)
7.C(杨义说《边城》“拆除了传统小说的堤坝,把它引入诗意的清池”,重点在于强调其突破了传统
小说以情节冲突、戏剧性为核心的模式,引入了强烈的诗意抒情特质,使小说整体氛围如诗如画。但
高二语文答案第1页(共5页)姓名
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高二语文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
他人瓦上霜”的俗语。谁也不敢否认这俗语多少是中国人的信条。其实抱有这种态度的并不只是乡下
人,就是所谓城里人,何尝不是如此。扫清自己门前雪的还算是了不起的有公德的人,普通人家把垃圾
在门口的街道上一倒,就完事了。苏州人家后门常通一条河,听来是最美丽也没有了,文人笔墨里是中
国的威尼斯,可是我想天下没有比苏州城里的水道更脏的了。什么东西可以向这种出路本来不太畅通
的小河沟里一倒,有不少人家根本就不必有厕所。明知人家在这河里洗衣洗菜,毫不觉得有什么需要自
制的地方。为什么呢?—这种小河是公家的。
一说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说大家可以占一点便宜的意思,有权利而没有义务了。小到两三家合住
的院子,公共的走廊上照例是尘灰堆积,满院生了荒草,谁也不想去拔拔清楚,更难以插足的自然是厕
所。没有一家愿意去管“闲事”,谁看不惯,谁就得白服侍人,半声谢意都得不到。于是像格兰亨姆的公
律,坏钱驱逐好钱一般,公德心就在这里被自私心驱走。
从这些事上来说,私的毛病在中国实在比了愚和病更普遍得多,从上到下似乎没有不害这毛病的。
现在已成了外国舆论一致攻击我们的把柄了。所谓贪污无能,并不是每个人绝对的能力问题,而是相对
的,是从个人对公家的服务和责任上说的。中国人并不是不善经营,只要看南洋那些华侨在商业上的成
就,西洋人谁不侧目?中国人更不是无能,对于自家的事,抓起钱来,拍起马来,比哪一个国家的人能力
都大。因之这里所谓“私”的问题却是个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法的问题。我们传统的划法,显然是和
西洋的划法不同。因之,如果我们要讨论私的问题就得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考虑一下了。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
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掴的柴,分扎得
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
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