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秋德化二中九年级语文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
(1)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用连续的动作描写表现诗人内心苦闷的句子是“停杯投箸不能食, ”。
(2)秦观《行香子》中“,”两句是词人行近村庄的第一形象。使人联想起孟浩然笔下的“绿树村边合”的农庄。
(3)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刘禹锡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的感慨,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
(4)君子为政,不仅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更要有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要像范仲淹一样,做到“ , ”(《岳阳楼记》
(5)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野芳发而幽香,”来描绘山间春夏两季的不同风光,一季一幅画面。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4分)
初中语文学习之旅即将结束。三年来,点点滴滴的情感悸动,( A )地漫上心头:万丈狂澜的黄河,彰显着民族的精神;雄奇壮丽的三峡,①(dí )荡着世俗的情怀……博大精深的语文课程是坚实的基石,②( diàn )定我们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它是视野的桥梁,架起我们思维的空间;是精神的甘霖,浸润我们焦渴的心灵;是思想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此刻,面对语文试卷,使我不胜感慨。我暗暗告③( jiè )自己要迅速平静下来,屏气凝神,(B)地解答试题。考好这次试,走好这一步。我深信:(C)鼓起自信的风帆,(C)能赢得人生的精彩。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① ② ③
(2)依次填入文中ABC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情不由衷 责无旁贷 只要……就
B.情不自禁 心无旁骛 如果……就
C.情不自禁 心无旁骛 只要……就
D.情不由衷 责无旁贷 如果……就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3分)
(4)文段说,语文课程是视野的桥梁,是精神的甘霖,是思想的灯塔。语文学习还有助于我们明辨是非,请根据要求完成:
《水浒传》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义”字当头的“一百单八将”,他们行走江湖,时常见义勇为,如拳打镇关西的鲁智深,但行侠仗义不等于可以随意杀人。请你结合典型事件,对有随意杀人行为的一位“梁山好汉”做评价。(5分)
二、阅读(68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3-5题。(8分)
(甲)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②阑干③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②星斗:特指北斗星;③阑干:横斜的样子。
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甲)诗颔联所展现的画面。(3分)
4.这两首诗写的都是“早行”,虽诗中没有一个“早”字,但处处让我们感受到了“早行”,请从[甲][乙]两诗中各举一例说明。(2分)
5.两首诗写的虽都是“早行”,但表达出的感情各有不同。他们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庚辰八月,海塘上呼看潮,余遄①往,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②,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③,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④,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节选自张岱《白洋潮》)
[注]①遄:疾速。②镞镞:同“簇簇”,攒聚之貌,这里形容浪头聚集涌动的样子。③辟易:因畏惧而退缩。④龙湫:雁荡山瀑布。这句是说潮水像雁荡山的龙湫瀑布一样被轰碎了。
6.文中画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写出答案标号。(3分)
喷沫溅花 A 蹴起 B 如百万雪狮 C 蔽江而下 D 怒 E 雷鞭之
7.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3分)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惊飞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1)翼:
走避塘下 根据成语推断词义 走马观花 (2)走:
坐半日,颜始定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始:①开始;②当初,起初;③才,方才。(《文言文字典》) (3)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
(2)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
9.张岱的小品文匠心独运,善于使用侧面描写来表现景物的特点,请结合下列句子,简要分析。(4分)
①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②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湖心亭看雪》)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还我缘缘堂
丰子恺
居萍乡萧祠已经二十多天了,这里四面是田,田外是山,人迹少到,静寂如太古。加之二十多天以来,天天阴雨,房间里四壁空虚,行物萧条,与儿相对枯坐,不啻囚徒。
章桂从萍乡城里拿邮信回来,递给我一张明片,严肃地说:“新房子烧掉了!”信片上有一段说“一月初上海报载石门湾缘缘堂已全部焚毁,不知尊处已得悉否”;下面又说:“近来报纸上常有误载,故此消息是否确凿不得而知。”此信传到,全家十人和三个同逃难来的亲戚,齐集在一个房间里聚讼起来,有的可惜橱里的许多衣服,有的可惜堂上新置的桌凳。正在惋惜,丙潮从旁劝慰道:“信片上写着‘是否确凿不得而知’,那么不见得一定烧掉的。”我听了却在心中苦笑。他的好意我是感谢的。但他的猜度却完全错误了。我离家后一日在途中闻知石门湾失守,早把缘缘堂置之度外,随后陆续听到这地方四得四失,便想象它已变成一片焦土,正怀念着许多亲戚朋友的安危存亡,更无余暇去怜惜自己的房屋了。况且,沿途看报某处阵亡数千人,某处被敌虐杀数百人,像我们全家逃出战区,比较起他们来已是万幸,身外之物又何足惜!我虽老弱,但只要不转乎沟壑,还可凭五寸不烂之笔来对抗暴敌,前途尚有希望,我决不为房屋被焚而伤心,不但如此,房屋被焚了,在我反觉轻快,此犹破釜沉舟,断绝后路,才能一心向前,勇猛精进。丙潮以空言相慰,我感谢之余,略觉嫌恶。
然而黄昏酒醒,灯孤人静,我躺在床上时,也不免想起石门湾的缘缘堂来。此堂成于中华民国二十二年,距今尚未满六岁,形式朴素,不事雕斫而高大轩敞。正南向三开间,中央供养弘一法师所书《大智度论·十喻赞》,西室为书房,陈列书籍数千卷。东室为饮食间,内通平屋三间为厨房,贮藏室,及工友的居室。前楼正寝为我与两儿女的卧室,亦有书数千卷,西间为佛堂,四壁皆经书,东间及后楼皆家人卧室。现在只要一闭眼睛,便又历历地看见各个房间中的陈设,连某书架中第几层第几本是什么书都看得见,连某抽斗中藏着什么东西都记得清楚。现在房屋已经付之一炬,从此与我永诀了!
我曾和我的父亲永诀,曾和我的母亲永诀,也曾和我的姐弟及亲戚朋友们永诀,如今和房子永诀,实在值不得感伤悲哀。故当晚我躺在床里所想的不是和房子永诀的悲哀,却是毁屋的火的来源。吾乡于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六日,吃敌人炸弹十二枚,当场死三十二人,毁房屋数间。后于十一月二十三日失守,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得而复失,……以至四进四出,那么焚毁我屋的火的来源不定;是暴敌侵略的炮火呢,还是我军抗战的炮火呢?现在我不得而知,但也不外乎这两个来源。
缘缘堂已被毁了。倘是我军抗战的炮火所毁,我很甘心!堂倘有知,一定也很甘心,料想它被毁时必然毫无恐怖之色和凄惨之声,应是蓦地参天,蓦地成空,让我神圣的抗战军安然通过,向前反攻的。倘是暴敌侵略的炮火所毁,那我很不甘心,堂倘有知,一定更不甘心。料想它被焚时,一定发出喑呜叱咤之声:“我这里是圣迹所在,麟风所居。尔等狗彘豺狼胆敢肆行焚毁!亵渎之罪,不容于诛!应着尔等赶速重建,还我旧观,再来伏法!”
无论是我军抗战的炮火所毁,或是暴敌侵略的炮火所毁,在最后胜利之日,我定要日本还我缘缘堂来!东战场,西战场,北战场,无数同胞因暴敌侵略所受的损失,大家先估计一下,将来我们一起同他算帐!(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篇以阴雨、空屋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逃难生活的孤寂与凄凉。
B. 作者得知缘缘堂被焚,因挂念战区亲友安危,反觉房屋被毁是“万幸”。
C. 文中将毁坏缘缘堂“火的来源”归咎于战事反复,暗示战争的残酷与无常。
D. 全文以“缘缘堂”为线索,融叙事、抒情于一体,蕴含深沉的爱国情怀。
11. 文章第二段写道:“丙潮以空言相慰,我感谢之余,略觉嫌恶。”请简要分析作者“嫌恶”的原因。(3分)
12. 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8分)
(1)居萍乡萧祠已经二十多天了,这里四面是田,田外是山,人迹少到,静寂如太古。
(“太古”意为远古或上古,常用来描述人类文明尚未形成或地球早期发展的阶段。句中“静寂如太古”,比喻生动新颖。请分析其含义和作用。)(4分)
(2)吾乡于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六日,吃敌人炸弹十二枚,当场死三十二人,毁房屋数间。
(句中多处使用了数字,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13. 作者在文章结尾想象缘缘堂“一定发出喑呜叱咤之声”,新颖独特,意蕴丰厚。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文学效果。(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3分)
挺膺担当 逐梦青春
郝东红
  习近平主席在2023 年的新年贺词中寄语青年:“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时下,2023年征兵工作有序展开,青年一代应挺膺向前、勇于担当,自觉接受祖国挑选。
  从新文化运动以笔为戈,发出“国势陵夷,道衰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的警世疾呼,到五四运动高擎“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勇当“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先行军,再到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战的冲锋、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果敢、新时代投身“三支一扶”的坚定,百余年来,中国青年总是最先“睁眼看世界”、自觉“为国请长缨”。毛泽东同志曾将青年在革命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描述为“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青年时期,既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勇气,又有“年少正好射虎”的旺盛精力,正是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好时机。
挺膺担当需胸怀“国之大者”。【A】弱冠之年,程开甲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赴英留学,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婉拒导师和朋友的挽留回到祖国,隐姓埋名投身核事业,在学术界销声匿迹;20世纪50年代末,袁承业已经在多肽合成、防毒浸渍剂等领域取得一系列进展,但因“两弹一星”等国防任务召唤,他坚持“国家需要,就是我的责任”,义无反顾改行,带领团队胜利完成核燃料萃取剂的研究任务。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涸。“小我”只有融入祖国的“大我”,在人生抉择时展现“我将无我”的胸襟,在国家召唤时扛起“强国有我”的责任,才能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实现人生梦想、升华人生价值。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国防事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幸福安宁,无疑是青年一代需要挺膺担当的“国之大者”。由于使命的特殊性,军人枕戈待旦,迎险而上不退却;坚守岗位,父母妻儿难照料;戍守边关,都市繁华难体验。然而,越是苦地方累地方,越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B】君不见,“两弹一星”元勋们在沙漠戈壁、生命禁区创造了“争气弹”“争光星”等科研奇迹;时年不到27岁的杜富国参与边境扫雷,用“你退后,让我来”的英勇果敢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血性担当;牺牲时年仅18岁的陈祥榕,在守土固边的战斗中践行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铮铮誓言。
青春中国兴,青年当自强。参军报国的“集结号”已吹响、建功立业的“发令枪”已打响,让我们挺膺向前,向党和人民展现青年一代顶得上的蓬勃朝气、信得过的沉着静气、扛得住的昂扬锐气、压不垮的浩然正气,在新时代的大潮中激流勇进,诠释青年担当。
(选自《中国国防报》2023 年1月30 日,有删改)
1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便以新年贺词中的寄语作为事例论据,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B.列举从新文化运动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例子,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C.程开甲和袁承业都选择放弃“小我”,践行着为国防事业融入祖国的“大我”。
D.青年一代要有蓬勃的朝气、沉着的静气、昂扬的锐气、压不垮的浩然正气。
15.下列这则【链接材料】适合放在文中的【A】处还是【B】处 请说明理由。(4分)
【链接材料】科学家钱学森和邓稼先在青年时期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学成回国。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没有说太多华丽的语言,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精神。
16.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
(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7~19题。(11分)
材料一: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它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是对中国传统思想、哲学、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高度概括。
近年来,国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许多幼儿园开展国学启蒙教育,通过唱读经典诗词、讲述传统故事等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国学的魅力。小学阶段,国学课程逐渐丰富,除了语文教材中增加的古诗词、文言文,还开设了书法、国画、传统礼仪等特色课程。中学则更注重对国学经典著作的深度解读,通过开展国学社团、举办国学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
(摘编自李月昭《传统文化,在继承和发展中且行且珍惜》)
材料二: 国学经典阅读现状调查表
年份 国学经典阅读人数占比(%) 经常阅读国学经典的人数占比(%) 阅读国学经典的主要途径(多选)
2020 35 10 纸质书籍(70%)、网络文章(30%)、听书(10%)
2021 38 12 纸质书籍(65%)、网络文章(35%)、听书(15%)
2022 42 15 纸质书籍(60%)、网络文章(40%)、听书(20%)
2023 45 18 纸质书籍(55%)、网络文章(45%)、听书(25%)
2024 48 20 纸质书籍(50%)、网络文章(50%)、听书(30%)
材料三:
在一项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国学认知与态度的调查中显示,80%的受访者认为国学对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仅有30%的人表示经常主动学习国学知识。其中,年轻人对国学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传统艺术和历史故事方面,如汉服文化、古代名人轶事等;而中老年人更关注国学中的哲学思想和道德教育,认为这些能指导生活和修身养性。 (摘编自伊梦青《学做国学经典,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经典》)
学校开展国学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相关的语文任务。
任务一:把握内容
17.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秦汉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的国学,是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
B.书法、传统礼仪、讲述传统故事等,让幼儿园孩子们感受国学的魅力。
C.随着国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中小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接受国学教育。
D.2024年国学经典阅读与经常阅读国学经典的人数占比都达到了最大值。
任务二:分析现状
18.阅读材料二,写出“阅读国学经典的主要途径”栏目的相关结论。(4分)
任务三:解决问题
19.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大众对国学的认知与态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4分)
三.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2025年春晚舞台上,王菲的《世界赠予我的》让人沉醉其中,回味无穷。这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温情的歌曲。“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赠我弯弯一枚月,也赠予我晚星。赠我一场病,又慢慢痊愈摇风铃;赠我一场空,又渐渐填满真感情”,这段歌词能给我们深刻启示。
请以“______赠与我的”为题目,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3)不少于600字。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2 分)
  1.(1)拔剑四顾心茫然 (2)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佳木秀而繁阴
  2.(1)①涤 ②奠 ③诫 (2)C (3)修改示例一:此刻,面对语文试卷,我不胜感慨。修改示例二:此刻,语文试卷使我不胜感慨。 (4)示例:李逵有随意杀人的行为,如在江州劫法场时,他不分官兵百姓,抡起板斧乱砍,许多无辜者因此丧命。李逵的 “义” 带有盲目性和残暴性,他虽疾恶如仇、忠诚于梁山,但随意杀人的行为违背了基本的人道主义,反映出他缺乏理性判断和对生命的敬畏,这样的 “义” 不可取,不能等同于真正的行侠仗义。
  二、阅读(68 分)
  (一)诗歌阅读
  3. 清晨,鸡鸣声打破了茅店的寂静,天边还挂着朦胧的月亮;板桥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寒霜,早行的人留下的脚印清晰可见,勾勒出一幅清冷、孤寂的早行画面。
  4. 甲诗:“晨起动征铎”,清晨出发,敲响出行的铃铛,体现 “早行”;乙诗:“星斗阑干分外明”,北斗星横斜,天色尚早,星星格外明亮,体现 “早行”。
  5. 甲诗表达了诗人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愁以及早行的孤寂;乙诗表达了诗人早行时的寂寞之感,也蕴含着对宁静自然景象的细微体察与淡淡的惬意。
  (二)文言文阅读
  6.A、C、D(喷沫溅花 A 蹴起 B 如百万雪狮 C 蔽江而下 D 怒雷鞭之)
  7.(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2)跑 (3)才,方才
  8.(1)(我)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从海宁那边过来,径直奔向海塘上。 (2)(潮水)随即旋转着向右涌去,被龟山挡住,发出非常愤怒的轰鸣声。
  9.①句通过描写看潮的人因畏惧潮水而退缩、跑到塘下躲避的情景,从侧面烘托出白洋潮来临时气势磅礴、令人胆寒的特点;②句通过描写大雪后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从侧面烘托出湖心亭雪景的寂静、清冷,突出了环境的幽静。
  (三)现代文阅读(《还我缘缘堂》)
  10.B
  11. 丙潮以 “报纸常有误载” 的空言安慰作者,没有理解作者早已将缘缘堂置之度外,更未体会到作者因战乱中同胞受难而无暇顾及房屋的心境;作者认为丙潮的安慰是不切实际的,与当下战乱带来的深重苦难相比,惋惜房屋显得微不足道,因此 “略觉嫌恶”。
  12.(1)“静寂如太古” 指萍乡萧祠所处的环境极度寂静,如同人类文明尚未形成的远古时代。作用: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萧祠的偏僻与寂静,烘托出作者逃难生活的孤寂、凄凉,也为后文作者回忆缘缘堂做了氛围铺垫。 (2)“二十六年十一月六日”“十二枚”“三十二人”“数间” 等数字,具体准确地写出了敌人轰炸家乡的时间、炸弹数量、造成的伤亡和房屋损毁情况,客观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痛恨和对同胞的同情。
  13.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缘缘堂人的情感与声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缘缘堂若被敌人焚毁时的愤怒与不屈;既表达了作者对敌人侵略行径的强烈谴责,也体现了作者对缘缘堂的深厚情感以及坚定的抗日决心和对胜利的期盼,使文章情感更强烈,更能引发读者共鸣。
  (四)现代文阅读(《挺膺担当 逐梦青春》)
  14.A
  15. 适合放在【A】处。链接材料中钱学森和邓稼先青年时期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投身国家事业,体现了 “小我” 融入 “大我”、胸怀 “国之大者” 的担当,与【A】处 “挺膺担当需胸怀‘国之大者’” 的分论点一致;而【B】处侧重论证国防事业是青年挺膺担当的 “国之大者”,强调军人的牺牲与奉献,与链接材料内容不符,故放在【A】处。
  16. 首先引用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中的寄语,引出 “青年应挺膺担当” 的中心论点;接着列举从新文化运动到新时代中国青年担当的事例,论证青年在不同时代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后从 “挺膺担当需胸怀‘国之大者’” 和 “国防事业是青年需挺膺担当的‘国之大者’” 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分别列举程开甲、袁承业以及 “两弹一星” 元勋、杜富国、陈祥榕的事例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呼吁青年挺膺向前,诠释青年担当。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7.A
  18.①2020-2024 年,阅读国学经典的主要途径为纸质书籍、网络文章和听书;②纸质书籍占比逐年下降,从 2020 年的 70% 降至 2024 年的 50%;③网络文章占比逐年上升,2024 年与纸质书籍占比持平(均为 50%);④听书占比逐年上升,从 2020 年的 10% 升至 2024 年的 30%,成为重要补充途径。
  19.问题:①多数人认可国学的重要意义,但主动学习国学的人数较少;②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国学的兴趣侧重点不同,年轻人关注传统艺术和历史故事,中老年人关注哲学思想和道德教育。 解决措施:①学校和社会可多开展国学体验活动(如国学夏令营、传统技艺 workshop),降低学习门槛,激发大众主动学习国学的兴趣;②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设计差异化的国学学习内容,如为年轻人开发国学与现代生活结合的课程(汉服文化与历史、古代名人故事与职场智慧),为中老年人提供国学哲学解读与生活应用讲座,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三、写作(60 分)
  20.(略,需补全题目如 “自然赠予我的”“挫折赠予我的” 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 600 字,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围绕 “赠予” 展开,体现所填内容带来的影响与启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