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材知识梳理 课时练习(含答案)2025--2026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材知识梳理 课时练习(含答案)2025--2026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材知识梳理 课时练习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1.静态成像规律
(1)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2)u=2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3)f2f;
(4)u2.动态成像规律
(1)成实像时:物近,像①______,像变大;
(2)成虚像时:物近,像②______,像变小.
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与记录】
1.实验装置
(1)组装顺序(依次在光具座上放置蜡烛、透镜、光屏);
(2)实验前调节装置时,应①_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调节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②________________,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3.测量(判断)焦距的方法
(1)用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凸透镜上,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用光屏承接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到③_______________的距离即为焦距;
(2)使物体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焦距为物距或像距的④________.
4.选取合适焦距的透镜(根据光具座的量程选取,光具座的量程至少大于凸透镜的四倍焦距)
5.观察虚像的操作:撤去光屏,从⑤________(选填“光屏”或“蜡烛”)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可以观察到烛焰的像
6.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可能原因(a.物距等于或小于⑥_____________;b.像距过大超出了光具座的量程)
7.验证⑦____________的方法(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对调物与光屏的位置,光屏上还能呈现清晰的像)
【交流与小结】
8.根据物距、像距、焦距三者的关系判断成像特点及应用
9.实验中蜡烛变短,像成在光屏上方的调整方法(将蜡烛⑧________移动或将透镜和光屏向下移动)
10.用纸板遮住透镜部分:光屏上会成完整的较暗的像,且光屏上不会出现纸板的像或影子
11.像距太大,超出光具座范围,导致光屏上承接不到像的处理方法(a.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b.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凸透镜)
12.凸透镜变化时的相关分析
(1)加凸透镜或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时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强,像距变⑨_____、像变⑩______,为使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2)加凹透镜或换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镜时对光的会聚能力变 ______,像距变大、像变大,为使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13.水透镜相关分析(注水时会聚能力变 _______,抽水时会聚能力变 _______)
实验结论:
(1)当u>2f,f(2)当u=2f,v=2f时成 ________________像;
(3)当f2f时成 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
(4)当u=f时不成像;
(5)当u参考答案
知识点
①远 ②近
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①点燃 ②同一高度 ③凸透镜光心 ④一半 ⑤光屏 ⑥一倍焦距 ⑦光路可逆 ⑧向上 ⑨小 ⑩小 靠近 弱 远离 强 弱 倒立、缩小的实 倒立、等大的实 倒立、放大的实 正立、放大的虚
课时练习1
01  知识点过关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________的关系.
实验器材:________、凸透镜、________和________等.
物 理 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________,用字母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________,用字母v表示.
注  意:在摆放仪器时,要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共线”并“等高”.“等高”就是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只有这样才能使烛焰成的像落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
2.凸透镜成像规律
规  律:(1)当蜡烛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调整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出现________、________的清晰的______像;(2)当蜡烛位于二倍焦距以内焦点以外时,调整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出现________、________的清晰的________像;(3)当蜡烛位于透镜的焦点以内时,在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的像,透过透镜可以看到蜡烛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02  基础题
1.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4 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2.(玉林中考)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如果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缩小、倒立的实像,那么要在光屏上得到放大、倒立的实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B.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C.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3.(多选)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观察不到烛焰清晰的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线
B.蜡烛距凸透镜距离大于焦距
C.蜡烛距凸透镜距离小于焦距
D.蜡烛距凸透镜距离等于焦距
4.(郴州中考)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焦距: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如乙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5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
(3)如乙图所示,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 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  中档题
5.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5 cm B.10 cm C.15 cm D.20 cm
6.(贵港中考)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的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时,首先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小丽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光源,装置如图所示,现将光源“F”放在10 cm处,方格上字样从右向左看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 cm处.如果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从左向右看光屏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图丙中字母).如果用遮光罩将“F”字样的上半部分挡住,则从左向右看,光屏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图丙中字母).
8.(鄂尔多斯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进行了如下探究:为探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了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时物体固定在光具座25 cm刻度线处,凸透镜固定在40 cm刻度线处不改变,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焦距f/cm 像距v/cm
1 15 5 7.5
2 7.5 15
3 12 60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________.
(2)实验序号1中成的像是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做完序号3实验后,小华只更换一个f=13 cm的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40 cm刻度线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像依然模糊,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他应该在光具座上的凸透镜前的适当位置再放置一个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三班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全班分成7个小组,使用焦距都是10 cm的凸透镜做实验.最后,老师将各组实验的结果画在了图中.图中1和1′,2和2′…7和7′分别表示实验时各组的物和对应像的位置.请你根据实验的要求和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光具座水平放置,位于光具座上的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应该处于____________.
(2)从________两组可以看出,当物体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所成的像是________立的、________的实像.
(3)从6、7两组可以看出,凸透镜成虚像时,像与物在________侧,且像是________立的.
(4)由图可知成实像时,当物远离凸透镜,则像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且像变________(填“大”或“小”).
 04  拓展题
10.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而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在另一侧所成的像是( )
A.a端变细,b端变粗  B.a端变粗,b端变细
C.a、b端变粗  D.a、b端变细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
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课时练习2
01  知识管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序号 物距与焦 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与焦 距的关系 应用
正倒 大小 实虚 与物位置关系
1 u>2f 倒 缩小 实 异侧 f2 u=2f 倒 等大 实 异侧 v=2f 测焦距
3 f2f 投影仪
4 u=f 不成像 制作平 行光源
5 uu 放大镜
口  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焦距以内反变化.
说  明:(1)“一倍焦距分虚实”意思是以焦点为界,物体在焦点以外成实像,在焦点以内成虚像,在焦点处不成像;(2)“二倍焦距分大小”意思是以二倍焦距为界,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像,在二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在二倍焦距处成等大的像;(3)“物近像远像变大”意思是随着物距的减小,所成的像变大,像距也跟着变大;(4)“焦距以内反变化”意思是物体在焦点以内时,随着物距的减小,所成的虚像变小,像距也在变小;反之亦然.
02  基础题
1 在某些重要会议入场时,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 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 m
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 m
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2 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2 m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
A.潜望镜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投影仪
3.图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哪一项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 )
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
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
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
4.“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C.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D.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5. 物体距凸透镜30 cm时,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刚好能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若将此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被放大的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________cm.
6. 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将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5 cm的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填“等大”“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实验中他不慎用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此时光屏上__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手指尖的像.
7.在学校艺术节上,小月同学进行了微雕创作,将同学们熟悉的梅花校徽完美地展现在一粒大米上.
(1)为看清微雕上的图像,小月利用如图1所示透镜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进行观察;
(2)正确选择透镜后,小月拿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在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5 cm;
(3)透过透镜观察微雕作品,小月看到的像如图2所示,此时透镜到微雕作品的距离在____________范围,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03  中档题
小明用同一个相机给同一个古塔拍了四张照片,拍摄下列哪张照片时镜头伸出最长( )
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 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0.摄影爱好者马老师去公园采风.他先站在高处对准中心花坛来了个全景,又准备调整镜头抓拍一只落在花蕊中的蜜蜂,马老师应该做的是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和蜜蜂的距离,同时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11. “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试穿衣服时很难观察到背面情况的问题,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________________的范围,能形成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
12.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为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需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_____的光斑.图甲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
(2)小明按图乙组装好实验装置.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他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__________的实像.若把蜡烛从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移动距离s′________s.
04  拓展题
13.星期天,小方同学按照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的操作要求,验证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普通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所示.如果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会看到什么现象?小方记录了这个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B.笔尖一直变长变大
C.到某一位置时,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D.笔尖先变长变大,后变短变小
14.如图所示,是小薛和小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装置图。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内容:
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1 30 15
2 25 16.7
3 20 20
4 15
5 14 35
(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该透镜的焦距是 cm;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在第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的特点为 、 的实像;该次实验的像距应是 cm,第5次实验的像比第4次实验的像更 (选填“大”或“小”);
(3)将蜡烛放在C点,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烛焰的像,此实验现象可说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4)实验中,蜡烛燃烧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参考答案
第1课时 
01  知识点过关
1.物距 蜡烛 光屏 光具座 物距 像距 2.倒立 缩小 实 倒立 放大 实 不能 正立 放大 虚
基础题
1.B 2.A 3.ACD 4.(1)10.0 (2)缩小 幻灯机(或投影仪) (3)不能 (4)像距大于60 cm,而蜡烛与光屏间距离无法达到60 cm
中档题
5.C 6.C 7.同一高度 D B 8.(1)大 (2)缩小 照相机 (3)凸透镜 9.(1)同一高度 (2)1、2 倒 放大 (3)同 正 (4)靠近 小
拓展题
10.A 11.D
第2课时 
基础题
1.C 2.D 3.B 4.C 5.15 15 6.放大 投影仪(或幻灯机) 不会 7.(1)A (3)小于5 cm 放大镜
中档题
8.D 9.B 10.减小 增大 11.凸透 大于二倍焦距 倒立 12.(1)最小最亮 10.00 (2)蜡烛和光屏间距离较小 (3)倒立、放大 左 >
拓展题
B
14.【答案】(1)10cm;右;(2)倒立;放大;30;大;(3)放大镜;(4)上
【详解】(1)由表格第3次实验数据知道,当物距是20cm时,像距是20cm,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u=v=2f,所以该透镜的焦距是f=10cm;由图知道此时物距是15cm,即f2f,所以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右移动;
(2)在第4次实验中,物距是15cm,即f(3)将蜡烛放在C点,此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烛焰的虚像,放大镜利用了此原理;
(4)由于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所以蜡烛变短,像将向上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