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资源简介

第三节 动物细胞工程及其应用
第1课时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知识点一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及其应用
1.下列关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细胞由于细胞分化程度高,表现全能性相对比较容易
B.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
C.细胞核移植到受体细胞前,要先去掉受体卵母细胞的细胞核
D.利用核移植技术培育出克隆羊属于个体水平的克隆
2.核移植的受体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MⅡ期)的卵母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MⅡ期卵母细胞质中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B.MⅡ期卵母细胞体积比较大,操作起来相对容易
C.可以把供体细胞直接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
D.MⅡ期卵母细胞对克隆动物的遗传特性没有任何影响
3.(2024·南京高二检测)绵羊的乳腺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但用乳腺细胞的细胞核与卵母细胞的细胞质融合成一个细胞后,这个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这是因为(  )
A.细胞核内含有保持该物种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
B.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该物种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
C.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为细胞核提供营养物质
D.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知识点二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4.(2024·扬州高二期中)小鼠的某种上皮细胞与某种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时,细胞周期基本相同,但上皮细胞在培养时,呈现扁平不规则多角形,且黏附在培养瓶内壁上;而该淋巴细胞则常常悬浮在培养液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合成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通常不添加天然成分
B.培养基内加入适量的抗生素可以形成无病毒的培养环境
C.培养该上皮细胞比培养该淋巴细胞更易观察判断细胞是否具有接触抑制现象
D.相同次数分瓶培养所获得的两者细胞数目完全相同
5.实验小鼠皮肤细胞进行贴壁生长培养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过程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B.乙过程需要将获得的皮肤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C.原代培养时可能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D.丁过程可以直接离心来进行传代培养
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细胞必须是正常的细胞
B.氧气浓度越高越有利于动物细胞的培养
C.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构建人造皮肤等
D.可以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完整的动物个体
7.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畜牧业、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
B.转基因克隆动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可以作为器官移植治疗的供体
C.在保护濒危物种方面,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增加动物数量
D.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体现了动物体细胞的全能性
8.科学家培育克隆羊时,使用了同一个体的三种细胞核的供体细胞,分别将这些细胞核移入去核成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形成重组细胞,发育成重组胚胎,这些重组胚胎的发育情况如下表。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细胞核供体细胞类型 妊娠数/受体母羊数
乳腺上皮细胞 1/13
胚胎成纤维细胞 4/10
早期胚胎细胞 14/27
A.细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种动物、同种组织的细胞之间进行
B.重组细胞的发育与去核成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无关
C.早期胚胎细胞作为细胞核的供体细胞妊娠成功率最高
D.成功率不同是因为这三种细胞核所含有的基因不同
9.(多选)如图所示是某动物细胞培养时,培养液中活细胞和死亡细胞密度统计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要控制胃蛋白酶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以免损伤细胞
B.培养液中应适当加入青霉素、链霉素,以避免杂菌污染
C.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不足及有害代谢产物积累
D.培养至第6 d时,新产生的细胞数等于死亡细胞数
10.(多选)(2024·南京高二期中)如图表示克隆过程中核移植成功率与供体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移植实验成功的事实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B.图中动物细胞核移植过程中最好选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
C.实验结果表明图中动物细胞核移植的成功率具有与供核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的特点
D.哺乳动物的重组细胞都需要经培养后生长发育成胚胎进而发育成新个体
11.(2024·徐州高二检测)我国研究人员在世界上率先利用去甲基化酶(Kd4d)的mRNA,经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出第一批灵长类动物——食蟹猴(流程如图所示,①~⑥表示过程),该动物可作为研究癌症等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食蟹猴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原因是               ,
恢复其全能性较难。
(2)过程③中利用         ,将成纤维细胞注入         中。
(3)向融合细胞注射Kd4d的mRNA,可提高胚胎的形成率,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基因表达的    过程实现的。
(4)若获得的体细胞核移植的食蟹猴与供体食蟹猴性状不完全相同,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第1课时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1.A 体细胞由于细胞分化程度高,表现全能性相对比较难,A错误;生物的性别是由细胞核内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利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B正确;在体细胞核移植前一般要先除去受体卵母细胞的细胞核,获得受体卵母细胞的细胞质,C正确。
2.D 通常用处于MⅡ期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除了它体积大、易操作、营养物质丰富外,还因为它的细胞质中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A、B正确;可以直接把供体细胞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并且这样可以减少对细胞核的损伤,更有利于重组细胞的分裂,C正确;克隆动物的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来自供体核,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MⅡ期卵母细胞,因此卵母细胞对克隆动物的性状也会产生影响,D错误。
3.A 由于细胞分化,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内含有保持该物种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因此细胞核仍然具有全能性,仍然可以发育成完整的个体,A符合题意。
4.C 使用合成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通常添加天然成分——血清,A错误。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但并不能形成无病毒的环境,B错误。该上皮细胞在培养时,呈现扁平不规则多角形,且黏附在培养瓶内壁上,如存在接触抑制,则细胞在瓶壁上只有一层;而该淋巴细胞则常常悬浮在培养液中,因此培养该上皮细胞比培养该淋巴细胞更易观察判断细胞是否具有接触抑制现象,C正确。该上皮细胞在培养时黏附在培养瓶内壁上,该淋巴细胞则常常悬浮在培养液中,则相同次数分瓶培养所获得的淋巴细胞数目多,D错误。
5.D 离体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无菌无毒的环境,需要对实验小鼠进行消毒处理,A正确;乙表示用胰蛋白酶处理皮肤组织,使其分散成单个皮肤细胞,获得细胞悬液后再进行细胞培养,B正确;丙表示原代培养,培养过程中会出现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现象,此后用胰蛋白酶处理后获得细胞悬液,再进行传代培养,C正确;丁是传代培养过程,大部分会出现贴壁生长,因而不能直接离心获得细胞悬液,D错误。
6.C 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细胞也可以是病变的细胞,A错误;氧气浓度过高会对细胞产生毒性,抑制细胞生长,B错误;不能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完整个体,目前只能通过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完整的动物个体,D错误。
7.D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体现了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错误。
8.C 细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种动物胚胎细胞或体细胞与去核成熟卵母细胞之间进行,不是同种组织的细胞之间,A错误;去核成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能让重组细胞表达出全能性,B错误;早期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作为细胞核的供体细胞妊娠成功率最高,C正确;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的细胞核所含有的基因相同,D错误。
9.BC 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因此实验中要控制胰蛋白酶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以免损伤细胞;6 d时,新产生的细胞数等于死亡细胞数,6 d后,新产生的细胞数小于死亡细胞数,活细胞密度降低。
10.ACD 题图中动物细胞核移植过程中最好选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因为该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激发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B错误;题图中实验结果显示随着供核细胞分化程度的升高,核移植的成功率逐渐下降,说明动物细胞核移植的成功率具有与供核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的特点,C正确。
11.(1)体细胞分化程度高 (2)显微操作技术 去核的卵母细胞 (3)翻译 (4)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会对克隆动物的性状产生影响
解析:(1)由于体细胞分化程度较高,全能性难以恢复,因此实现食蟹猴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2)过程③表示核移植,一般用显微操作技术将成纤维细胞注入去核的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中。(3)mRNA是翻译形成蛋白质的模板,因此向融合细胞注射Kd4d的mRNA,可以通过翻译形成相关的蛋白质,进而提高胚胎的形成率。
3 / 3第1课时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导学 聚焦 1.结合具体实例,用文字和图示表述体细胞核移植的内涵和过程。 2.了解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已取得的进展和尚未解决的问题。理性看待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 3.构建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图,认同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
知识点(一)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1.克隆羊多莉的培育
(1)培育过程
(2)结论:哺乳动物      在卵母细胞    的支持下,也和植物细胞一样具有    。
2.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1)概念:指把一个动物细胞的    移植到一个已经去除细胞核的成熟      中,并使重组细胞发育为一个新的胚胎,继而发育为动物    的技术。
(2)分类
种类 难易程度 原因
胚胎细胞核移植 分化程度   ,全能性容易表现
体细胞核 移植 十分困难 分化程度   ,全能性难以表现
(3)克隆:不仅是指无性繁殖,还包括遗传上      的分子、细胞或来自同一祖先的生物个体的      群体。
(4)体细胞克隆
①概念: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进行的克隆。
②过程:利用      的方法,将供体的      注入受体的        中,重组细胞经过培养后生长发育成胚胎。
3.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
(1)在畜牧业生产中,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加速         的进程,促进                   。
(2)在保护濒危物种方面,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的工作也已经初见成效。
4.基于上述学习,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克隆动物的制备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
(2)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供体细胞。(  )
(3)克隆就是指的无性繁殖。(  )
(4)核移植技术中重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在我国诞生,这是我国科学家历经五年取得的重大突破。这两只克隆猴名字分别叫“中中”和“华华”,寓意为“中华”。克隆猴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的克隆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如图表示克隆猴的培育流程。
(1)通过上述方式产生克隆猴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繁殖。
(2)重组细胞中的体细胞核能够表现出全能性,是因为卵母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并含有                        的物质。
(3)克隆猴的成功培育在人类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猴与人在进化上         ,因而比模型小鼠更适合作为研究人类疾病的模型动物。由于同一个体的体细胞克隆出的后代                         ,因而用于药物对照实验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药效。
(4)克隆猴的遗传物质是对猴B的100%复制吗?并分析原因。
(5)克隆猴的诞生是否证明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原因是什么?
1.选择成熟期的卵母细胞的原因
(1)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内存在激发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2)卵母细胞体积大,便于操作。
(3)卵母细胞内卵黄多,营养物质丰富。
2.克隆动物的遗传特点
克隆动物的亲本有三个,即体细胞核供体、卵母细胞细胞质供体和代孕母体。
(1)克隆动物的细胞核基因来自体细胞核供体,因此,克隆动物的性状与体细胞核供体基本相同。
(2)克隆动物的细胞质基因来自卵母细胞,因此,克隆动物的性状与卵母细胞细胞质供体部分相同。
(3)代孕母体没有为克隆动物提供遗传物质,因此,克隆动物的性状与代孕母体没有直接关系。
1.动物克隆繁殖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过程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甲细胞可以是胚胎细胞也可以是体细胞,乙细胞是重组细胞
C.子代动物与提供甲细胞的动物性状完全相同
D.动物难以进行体细胞克隆的原因之一是分化后的体细胞的细胞核的基因组成缺乏完整性
2.(2024·盐城高二期末)我国科学家从生活在哈尔滨极地公园的一头16岁母狼身上提取了皮肤细胞的细胞核,将之注射到去核卵母细胞的卵周隙中。体细胞核与去核的卵母细胞重新构建成新的胚胎,随后胚胎被移植到代孕比格犬的子宫中,培育出全球首例“克隆北极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表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B.克隆成功的原因是体细胞核中具有该物种的全套基因
C.北极狼的受精卵是未分化细胞,所以不具有全能性
D.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的全能性更容易体现
知识点(二)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1.概念
从动物体内获得相关组织,分散成       后,模拟      ,在温度适宜、营养充足、无菌等条件下培养,使其继续生长、增殖的技术。
2.培养过程
3.培养条件
(1)严格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pH、合适的气体。
①温度:应与动物的    相近,例如,培养哺乳动物细胞的最适温度一般为   。
②pH:最适pH范围为    。
③气体:适宜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含量会影响培养液的pH。
(2)营养物质
①培养基类型:液体培养基。
②成分:    、氨基酸、无机盐、        、维生素和          等。在合成培养基中通常需加入一定量的      。
(3)无菌环境
①对    和    进行无菌处理,必要时可添加适量的    ,以保证动物细胞培养处于无菌环境中。
②定期更换    ,防止代谢产物积累过多危害动物细胞持续生长和存活。
4.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1)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2)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①为细胞或细胞器加工改造提供了大量的动物细胞    。
②广泛应用于      、抗体、病毒疫苗等生物医药产品的工业化生产。
③应用于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组织工程、药物筛选和      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等。
5.基于上述学习,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动物细胞培养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
(2)培养的细胞在培养皿底可形成多层细胞。(  )
(3)传代培养细胞适合用于药物测试和基因表达等实验研究。(  )
(4)动物细胞培养时,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
 人造肉作为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和新兴科技之一,因其来源可追溯、食品安全性和绿色可持续等优势得到广泛的关注。欧美等国家已经投入大量资源开展细胞培养人造肉研究。相关过程如图所示。
(1)从牛身体上取什么样的组织细胞更易培养?为什么?
(2)动物细胞培养时,除了添加葡萄糖、氨基酸等必要的营养成分外,往往还需加入一定量的动物血清,原因是什么?
(3)动物细胞培养时为什么要分散成单个细胞?
(4)动物细胞核移植时,供核的体细胞一般选用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什么?
1.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往往存在细胞贴壁及接触抑制现象
(1)细胞贴壁: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往往贴附在培养瓶的瓶壁上。
(2)接触抑制: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停止分裂增殖的现象。
2.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1.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生产许多蛋白质生物制品
B.培养动物细胞可以检测有毒物质
C.动物细胞培养可以获得动物的组织或器官
D.培养正常或病变的细胞可用于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
2.(多选)(2024·淮安高二期中)实验小鼠皮肤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液中往往添加一定量抗生素,以防止培养过程被污染
B.乙过程对皮肤组织可用胰蛋白酶处理
C.丙过程属于原代培养,此过程的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D.丁过程属于传代培养,此过程大多数细胞会发生突变,朝着癌细胞方向发展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B.都需要用相应的酶分散成单个细胞
C.培养的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性
D.都使用液体培养基,动物细胞培养时还需要添加动物血清
(1)体细胞核移植时是将供体细胞注入             中。
(2)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适合用于药物测试和基因表达等实验研究的是    的细胞,理由是                                      。
(3)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用胰蛋白酶分散细胞,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什么?可以用胃蛋白酶吗?为什么?
1.(2024·徐州高二月考)在核移植时,通常将整个体细胞而不是细胞核注入去核卵母细胞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细胞太小,提取细胞核较困难
B.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少,对遗传的影响很小
C.直接将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简化了操作程序
D.体细胞的核离开了原来的细胞质将不能存活
2.下列对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胚胎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体细胞核移植
B.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中可通过显微操作的方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的核
C.用于体细胞核移植的卵母细胞通常要在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生产的克隆动物与核供体性状并不完全相同
3.如图为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a中放置的一般是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原因是其细胞分裂能力强
B.将组织用胰蛋白酶或胃蛋白酶处理,制成b瓶中的细胞悬液
C.c、d瓶中的培养液要保证无菌、无毒
D.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提供O2和CO2等气体环境,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4.(2024·常熟尚湖高级中学期中)某研究小组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制备肝细胞悬浮液时先用剪刀剪碎肝组织,再用胃蛋白酶处理
B.肝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培养液中通入5%的CO2刺激细胞呼吸
C.为了防止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方法,可推断甲细胞比乙细胞增殖周期长
第1课时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核心要点·巧突破】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1)细胞核 (2)体细胞核 细胞质 全能性
2.(1)细胞核 卵母细胞 新个体 (2)相对容易 低 高 (3)完全相同 无性繁殖 (4)②显微操作 体细胞核 去核卵母细胞
3.(1)家畜遗传改良 优良畜群的繁育 (2)增加动物数量
4.(1)× 提示:克隆动物的制备体现了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的全能性。
(2)× 提示: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来自供体细胞和卵母细胞。
(3)× 提示:克隆不仅是指无性繁殖,还包括遗传上完全相同的分子、细胞或来自同一祖先的生物个体的无性繁殖群体。
(4)√
互动探究
 (1)无性 (2)诱导(激发)体细胞核表现全能性 (3)亲缘关系很近 遗传物质(性状)基本相同
(4)提示:不是。克隆过程中细胞核来自供体,因此克隆猴的核遗传物质是对供体核遗传物质的100%复制,而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来自猴A。
(5)提示:否。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得到的克隆动物,仅仅说明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而不是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学以致用
1.B 此过程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错误;细胞核移植包括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所以甲细胞可以是胚胎细胞也可以是体细胞,乙细胞是重组细胞,B正确;子代动物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来自甲细胞,而细胞质遗传物质来自卵母细胞,且子代动物的表型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子代动物与提供甲细胞的动物性状不完全相同,C错误;动物的体细胞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体细胞的细胞核中的基因组成是完整的,D错误。
2.B 题述体细胞克隆利用的是核移植技术,克隆成功的原因是体细胞核中具有该物种的全套基因,核移植成功说明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错误,B正确;受精卵具有较高的全能性,C错误;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更容易体现,D错误。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单个细胞 体内环境
3.(1)①体温 37 ℃ ②7.1~7.3 ③二氧化碳 (2)②葡萄糖 微量元素 促生长因子 动物血清 (3)①培养基 培养器具 抗生素 ②培养液
4.(1) 初次  体内细胞  药物测试  原代培养  培养空间的限制、营养物质的消耗及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逐渐减缓,甚至完全停止  发生癌变
(2)①原材料 ②重组蛋白 ③毒性检测
5.(1)× 提示:动物细胞培养没有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2)× 提示:培养的细胞在培养皿底只能形成一层细胞。
(3)× 提示:原代培养的细胞适合用于药物测试和基因表达等实验研究。
(4)√
互动探究
 (1)提示:应选取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因为这些细胞的分裂能力强,易于培养。
(2)提示:因为动物血清中含有许多维持动物细胞生长增殖和保持动物细胞生物学性状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3)提示:一是能保证细胞所需要的营养供应;二是能保证细胞内有害代谢产物的及时排出。
(4)提示:根据教材P66“一般情况下,传代培养10~50次后,细胞增殖速度便会逐渐减慢,甚至完全停止,有些细胞可能还会发生癌变”,说明动物细胞核移植时,供核的体细胞宜选用10代以内的细胞,以保证供核的体细胞正常的遗传基础。
学以致用
1.C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生产许多蛋白质生物制品,也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还可以培养正常或病变的细胞用于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但动物细胞培养不用于获得动物的组织或器官。
2.ABC 抗生素具有杀菌作用,为防止培养液被污染,可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A正确;乙过程表示将皮肤组织处理分散成单个皮肤细胞,该过程可用胰蛋白酶处理,B正确;丙过程表示原代培养,形成的细胞株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具有正常的二倍体核型,C正确;丁过程是传代培养,该过程少数细胞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无接触抑制现象,朝着癌细胞方向发展,D错误。
3.A 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都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植物组织培养从外植体开始,即离体的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动物细胞培养从单个细胞开始,B错误;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C错误;植物组织培养使用固体培养基,D错误。
【过程评价·勤检测】
网络构建
 (1)去核的成熟卵母细胞
(2)提示:原代培养。原代培养阶段的细胞与体内细胞的生长特性相近,生物学特性未发生很大变化,适合用于药物测试和基因表达等实验研究。
(3)提示:主要是蛋白质;不可以用胃蛋白酶;因为多数动物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1~7.3,胃蛋白酶(最适pH为1.8左右)在此环境中没有活性,而胰蛋白酶在此环境中活性较高,因此胰蛋白酶适用于细胞培养时的处理。
课堂演练
1.D 体细胞太小,提取细胞核较困难,因此可将整个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中,A正确;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少,因而对遗传的影响很小,B正确;将整个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中,简化了提取细胞核的操作程序,C正确;体细胞的核离开了原来的细胞质,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依然能存活,D错误。
2.A 动物细胞核移植主要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两种类型,由于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因此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A错误。
3.B 将组织用胰蛋白酶等处理,制成b瓶中的细胞悬液,不能用胃蛋白酶处理,B错误。
4.C 动物细胞培养的适宜pH为7.1~7.3,而在这样的环境中胃蛋白酶会变性失活,因此制备肝细胞悬液时,先用剪刀剪碎肝组织,再用胰蛋白酶等处理,A错误;肝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培养液中通入5%的CO2,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B错误;为了防止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C正确;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方法,可推断乙细胞比甲细胞增殖周期长,D错误。
6 / 6(共71张PPT)
第1课时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学 聚
焦 1.结合具体实例,用文字和图示表述体细胞核移植的内涵和过
程。
2.了解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已取得的进展和尚未解决的问题。理
性看待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
3.构建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图,认同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
工程的基础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目录
CONTENTS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
知识点(一)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1. 克隆羊多莉的培育
(1)培育过程
(2)结论:哺乳动物
在卵母细胞 的支持下,也和植物细胞一样具有 。
体细胞核 
细胞质 
全能性 
2.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1)概念:指把一个动物细胞的 移植到一个已经去除
细胞核的成熟 中,并使重组细胞发育为一个新
的胚胎,继而发育为动物 的技术。
(2)分类
种类 难易程度 原因
胚胎细胞核移植 分化程度 ,全能性容易表现
体细胞核移植 十分困难 分化程度 ,全能性难以表现
细胞核 
卵母细胞 
新个体 
相对容易
低 
高 
(3)克隆:不仅是指无性繁殖,还包括遗传上 的分
子、细胞或来自同一祖先的生物个体的 群体。
(4)体细胞克隆
①概念: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进行的克隆。
②过程:利用 的方法,将供体的
注入受体的 中,重组细胞经过培养后生长
发育成胚胎。
完全相同 
无性繁殖 
显微操作 
体细胞核 
去核卵母细胞 
3.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
(1)在畜牧业生产中,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加速
的进程,促进 。
(2)在保护濒危物种方面,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的工作也已经初见成效。
家畜遗
传改良 
优良畜群的繁育 
增加动物数
量 
4. 基于上述学习,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克隆动物的制备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 × )
提示:克隆动物的制备体现了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的全能性。
(2)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供体细胞。 ( × )
提示: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来自供体细胞和卵母细胞。
(3)克隆就是指的无性繁殖。 ( × )
提示:克隆不仅是指无性繁殖,还包括遗传上完全相同的分
子、细胞或来自同一祖先的生物个体的无性繁殖群体。
(4)核移植技术中重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 √ )
×
×
×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在我国诞生,这是我国科学家历经五年取得的重大突破。这两只克隆猴名字分别叫“中中”和“华华”,寓意为“中华”。克隆猴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的克隆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如图表示克隆猴的培育流程。
(1)通过上述方式产生克隆猴属于 (填“有性”或“无
性”)繁殖。
(2)重组细胞中的体细胞核能够表现出全能性,是因为卵母细胞中
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并含有
的物质。
无性 
诱导(激发)体细胞核表现全
能性 
(3)克隆猴的成功培育在人类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猴与
人在进化上 ,因而比模型小鼠更适合作为研
究人类疾病的模型动物。由于同一个体的体细胞克隆出的后
代 ,因而用于药物对照实验能
够更准确地评估药效。
(4)克隆猴的遗传物质是对猴B的100%复制吗?并分析原因。
提示:不是。克隆过程中细胞核来自供体,因此克隆猴的核遗
传物质是对供体核遗传物质的100%复制,而其细胞质中的遗传
物质来自猴A。
亲缘关系很近 
遗传物质(性状)基本相同 
(5)克隆猴的诞生是否证明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原因是什么?
提示:否。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得到的克隆动物,仅仅说明动
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而不是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1. 选择成熟期的卵母细胞的原因
(1)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内存在激发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2)卵母细胞体积大,便于操作。
(3)卵母细胞内卵黄多,营养物质丰富。
2. 克隆动物的遗传特点
克隆动物的亲本有三个,即体细胞核供体、卵母细胞细胞质供体和
代孕母体。
(1)克隆动物的细胞核基因来自体细胞核供体,因此,克隆动物
的性状与体细胞核供体基本相同。
(2)克隆动物的细胞质基因来自卵母细胞,因此,克隆动物的性
状与卵母细胞细胞质供体部分相同。
(3)代孕母体没有为克隆动物提供遗传物质,因此,克隆动物的
性状与代孕母体没有直接关系。
  
1. 动物克隆繁殖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过程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 甲细胞可以是胚胎细胞也可以是体细胞,乙细胞是重组细胞
C. 子代动物与提供甲细胞的动物性状完全相同
D. 动物难以进行体细胞克隆的原因之一是分化后的体细胞的细胞核
的基因组成缺乏完整性
解析:  此过程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A错误;细胞核移植包括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所以甲
细胞可以是胚胎细胞也可以是体细胞,乙细胞是重组细胞,B正
确;子代动物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来自甲细胞,而细胞质遗传物质来
自卵母细胞,且子代动物的表型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子代动
物与提供甲细胞的动物性状不完全相同,C错误;动物的体细胞均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体细胞的细胞核中的基因组成是完整的,
D错误。
2. (2024·盐城高二期末)我国科学家从生活在哈尔滨极地公园的一
头16岁母狼身上提取了皮肤细胞的细胞核,将之注射到去核卵母细
胞的卵周隙中。体细胞核与去核的卵母细胞重新构建成新的胚胎,
随后胚胎被移植到代孕比格犬的子宫中,培育出全球首例“克隆北
极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表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B. 克隆成功的原因是体细胞核中具有该物种的全套基因
C. 北极狼的受精卵是未分化细胞,所以不具有全能性
D. 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的全能性更容易体现
解析:  题述体细胞克隆利用的是核移植技术,克隆成功的
原因是体细胞核中具有该物种的全套基因,核移植成功说明动
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错误,B正确;受精卵具有较高
的全能性,C错误;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更容
易体现,D错误。
知识点(二)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1. 概念
从动物体内获得相关组织,分散成 后,模拟
,在温度适宜、营养充足、无菌等条件下培养,使其继续生
长、增殖的技术。
单个细胞 
体内环
境 
2. 培养过程
3. 培养条件
(1)严格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pH、合适的气体。
①温度:应与动物的 相近,例如,培养哺乳动物细
胞的最适温度一般为 。
②pH:最适pH范围为 。
③气体:适宜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含
量会影响培养液的pH。
体温 
37 ℃ 
7.1~7.3 
二氧化碳 
(2)营养物质
①培养基类型:液体培养基。
②成分: 、氨基酸、无机盐、 、维
生素和 等。在合成培养基中通常需加入一定
量的 。
葡萄糖 
微量元素 
促生长因子 
动物血清 
(3)无菌环境
①对 和 进行无菌处理,必要时可
添加适量的 ,以保证动物细胞培养处于无菌环
境中。
②定期更换 ,防止代谢产物积累过多危害动物细
胞持续生长和存活。
培养基 
培养器具 
抗生素 
培养液 
4.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1)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①为细胞或细胞器加工改造提供了大量的动物细胞

②广泛应用于 、抗体、病毒疫苗等生物医药产
品的工业化生产。
③应用于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组织工程、药物筛选和
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等。
原材
料 
重组蛋白 

性检测 
(2)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5. 基于上述学习,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动物细胞培养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 × )
提示:动物细胞培养没有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2)培养的细胞在培养皿底可形成多层细胞。 ( × )
提示:培养的细胞在培养皿底只能形成一层细胞。
(3)传代培养细胞适合用于药物测试和基因表达等实验研究。
( × )
提示:原代培养的细胞适合用于药物测试和基因表达等实验
研究。
(4)动物细胞培养时,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
是维持培养液的pH。 ( √ )
×
×
×

 人造肉作为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和新兴科技之一,因其来源可追
溯、食品安全性和绿色可持续等优势得到广泛的关注。欧美等国家已
经投入大量资源开展细胞培养人造肉研究。相关过程如图所示。
(1)从牛身体上取什么样的组
织细胞更易培养?为什么?
提示:应选取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因为这些细胞的分裂能力强,易于培养。
(2)动物细胞培养时,除了添加葡萄糖、氨基酸等必要的营养成分
外,往往还需加入一定量的动物血清,原因是什么?
提示:因为动物血清中含有许多维持动物细胞生长增殖和保持
动物细胞生物学性状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3)动物细胞培养时为什么要分散成单个细胞?
提示:一是能保证细胞所需要的营养供应;二是能保证细胞内
有害代谢产物的及时排出。
(4)动物细胞核移植时,供核的体细胞一般选用10代以内的细胞,
原因是什么?
提示:根据教材P66“一般情况下,传代培养10~50次后,细胞
增殖速度便会逐渐减慢,甚至完全停止,有些细胞可能还会发
生癌变”,说明动物细胞核移植时,供核的体细胞宜选用10代
以内的细胞,以保证供核的体细胞正常的遗传基础。
1.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往往存在细胞贴壁及接触抑制现象
(1)细胞贴壁: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往往贴附在培养瓶的瓶壁上。
(2)接触抑制: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停
止分裂增殖的现象。
2. 植物组织培养与动
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1. 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生产许多蛋白质生物制品
B. 培养动物细胞可以检测有毒物质
C. 动物细胞培养可以获得动物的组织或器官
D. 培养正常或病变的细胞可用于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
解析: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生产许多蛋白质生物制品,也
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还可以培养正常或病变的细胞用于生理、病
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但动物细胞培养不用于获得动物的组织或
器官。
2. (多选)(2024·淮安高二期中)实验小鼠皮肤细胞培养的基本过
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液中往往添加一定量抗生素,以防止培养过程被污染
B. 乙过程对皮肤组织可用胰蛋白酶处理
C. 丙过程属于原代培养,此过程的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D. 丁过程属于传代培养,此过程大多数细胞会发生突变,朝着癌细
胞方向发展
解析:  抗生素具有杀菌作用,为防止培养液被污染,可在
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A正确;乙过程表示将皮肤组织处
理分散成单个皮肤细胞,该过程可用胰蛋白酶处理,B正确;丙过
程表示原代培养,形成的细胞株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具有正常
的二倍体核型,C正确;丁过程是传代培养,该过程少数细胞遗传
物质发生了变化,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无接触抑制现象,朝着癌细
胞方向发展,D错误。
3.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B. 都需要用相应的酶分散成单个细胞
C. 培养的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性
D. 都使用液体培养基,动物细胞培养时还需要添加动物血清
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都需要在无菌条件下
进行,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植物组织培养从外植体开始,
即离体的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动物细胞培养从单
个细胞开始,B错误;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C错误;植物组织培养使用
固体培养基,D错误。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
(1)体细胞核移植时是将供体细胞注入
中。
去核的成熟卵母细胞 
(2)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适合用于药物测
试和基因表达等实验研究的是     的细胞,理由
是          。
提示:原代培养。原代培养阶段的细胞与体内细胞的生长特性
相近,生物学特性未发生很大变化,适合用于药物测试和基因
表达等实验研究。
(3)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用胰蛋白酶分散细胞,说明细胞间的物质
主要是什么?可以用胃蛋白酶吗?为什么?
提示:主要是蛋白质;不可以用胃蛋白酶;因为多数动物细胞
生存的适宜pH为7.1~7.3,胃蛋白酶(最适pH为1.8左右)在
此环境中没有活性,而胰蛋白酶在此环境中活性较高,因此胰
蛋白酶适用于细胞培养时的处理。
  
1. (2024·徐州高二月考)在核移植时,通常将整个体细胞而不是细
胞核注入去核卵母细胞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体细胞太小,提取细胞核较困难
B. 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少,对遗传的影响很小
C. 直接将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简化了操作程序
D. 体细胞的核离开了原来的细胞质将不能存活
解析:  体细胞太小,提取细胞核较困难,因此可将整个体细胞
注入去核卵母细胞中,A正确;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细胞质
中的遗传物质少,因而对遗传的影响很小,B正确;将整个体细胞
注入去核卵母细胞中,简化了提取细胞核的操作程序,C正确;体
细胞的核离开了原来的细胞质,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依然能存
活,D错误。
2. 下列对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胚胎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体细胞核移植
B. 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中可通过显微操作的方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的

C. 用于体细胞核移植的卵母细胞通常要在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
裂中期
D. 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生产的克隆动物与核供体性状并不完全相

解析:  动物细胞核移植主要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
植两种类型,由于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
因此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A错误。
3. 如图为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a中放置的一般是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原因是其细胞分裂能力强
B. 将组织用胰蛋白酶或胃蛋白酶处理,制成b瓶中的细胞悬液
C. c、d瓶中的培养液要保证无菌、无毒
D. 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提供O2和CO2等气体环境,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解析:  将组织用胰蛋白酶等处理,制成b瓶中的细胞悬液,不
能用胃蛋白酶处理,B错误。
4. (2024·常熟尚湖高级中学期中)某研究小组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
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制备肝细胞悬浮液时先用剪刀剪碎肝组织,再用胃蛋白酶处理
B. 肝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培养液中通入5%的CO2刺激细胞呼吸
C. 为了防止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

D.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方法,可推断甲细胞比乙细胞增殖周期长
解析:  动物细胞培养的适宜pH为7.1~7.3,而在这样的环境中
胃蛋白酶会变性失活,因此制备肝细胞悬液时,先用剪刀剪碎肝组
织,再用胰蛋白酶等处理,A错误;肝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培养
液中通入5%的CO2,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B错误;为了
防止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C
正确;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方
法,可推断乙细胞比甲细胞增殖周期长,D错误。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
知识点一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及其应用
1. 下列关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细胞由于细胞分化程度高,表现全能性相对比较容易
B.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
C. 细胞核移植到受体细胞前,要先去掉受体卵母细胞的细胞核
D. 利用核移植技术培育出克隆羊属于个体水平的克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体细胞由于细胞分化程度高,表现全能性相对比较难,
A错误;生物的性别是由细胞核内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利
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B正
确;在体细胞核移植前一般要先除去受体卵母细胞的细胞核,获得
受体卵母细胞的细胞质,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核移植的受体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MⅡ期)的卵母细胞,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MⅡ期卵母细胞质中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B. MⅡ期卵母细胞体积比较大,操作起来相对容易
C. 可以把供体细胞直接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
D. MⅡ期卵母细胞对克隆动物的遗传特性没有任何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通常用处于MⅡ期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
除了它体积大、易操作、营养物质丰富外,还因为它的细胞质中含
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A、B正确;可以直接把供体细
胞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并且这样可以减少对细胞核的损伤,更
有利于重组细胞的分裂,C正确;克隆动物的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来
自供体核,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MⅡ期卵母细胞,因此卵
母细胞对克隆动物的性状也会产生影响,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2024·南京高二检测)绵羊的乳腺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但用
乳腺细胞的细胞核与卵母细胞的细胞质融合成一个细胞后,这个细
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这是因为(  )
A. 细胞核内含有保持该物种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
B. 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该物种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
C. 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为细胞核提供营养物质
D. 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由于细胞分化,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
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内含有保持该物种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
质,因此细胞核仍然具有全能性,仍然可以发育成完整的个
体,A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知识点二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4. (2024·扬州高二期中)小鼠的某种上皮细胞与某种淋巴细胞体外
培养时,细胞周期基本相同,但上皮细胞在培养时,呈现扁平不规
则多角形,且黏附在培养瓶内壁上;而该淋巴细胞则常常悬浮在培
养液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合成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通常不添加天然成分
B. 培养基内加入适量的抗生素可以形成无病毒的培养环境
C. 培养该上皮细胞比培养该淋巴细胞更易观察判断细胞是否具有接
触抑制现象
D. 相同次数分瓶培养所获得的两者细胞数目完全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使用合成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通常添加天然成分——血
清,A错误。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
加入适量的抗生素,但并不能形成无病毒的环境,B错误。该上皮
细胞在培养时,呈现扁平不规则多角形,且黏附在培养瓶内壁上,
如存在接触抑制,则细胞在瓶壁上只有一层;而该淋巴细胞则常常
悬浮在培养液中,因此培养该上皮细胞比培养该淋巴细胞更易观察
判断细胞是否具有接触抑制现象,C正确。该上皮细胞在培养时黏
附在培养瓶内壁上,该淋巴细胞则常常悬浮在培养液中,则相同次
数分瓶培养所获得的淋巴细胞数目多,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实验小鼠皮肤细胞进行贴壁生长培养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
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过程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B. 乙过程需要将获得的皮肤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C. 原代培养时可能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D. 丁过程可以直接离心来进行传代培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离体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无菌无毒的环境,需要对实验小
鼠进行消毒处理,A正确;乙表示用胰蛋白酶处理皮肤组织,使其
分散成单个皮肤细胞,获得细胞悬液后再进行细胞培养,B正确;
丙表示原代培养,培养过程中会出现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现象,此
后用胰蛋白酶处理后获得细胞悬液,再进行传代培养,C正确;丁
是传代培养过程,大部分会出现贴壁生长,因而不能直接离心获得
细胞悬液,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细胞必须是正常的细胞
B. 氧气浓度越高越有利于动物细胞的培养
C. 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构建人造皮肤等
D. 可以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完整的动物个体
解析:  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细胞也可以是病变的细胞,A错
误;氧气浓度过高会对细胞产生毒性,抑制细胞生长,B错误;不
能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完整个体,目前只能通过动物细胞核
移植技术获得完整的动物个体,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畜牧业、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
景。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
B. 转基因克隆动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可以作为器官移植治疗的供

C. 在保护濒危物种方面,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增加动物数量
D.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体现了动物体细胞的全能性
解析: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体现了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
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科学家培育克隆羊时,使用了同一个体的三种细胞核的供体细胞,
分别将这些细胞核移入去核成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形成重组细
胞,发育成重组胚胎,这些重组胚胎的发育情况如下表。据此分析
正确的是(  )
细胞核供体细胞类型 妊娠数/受体母羊数
乳腺上皮细胞 1/13
胚胎成纤维细胞 4/10
早期胚胎细胞 14/2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细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种动物、同种组织的细胞之间进行
B. 重组细胞的发育与去核成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无关
C. 早期胚胎细胞作为细胞核的供体细胞妊娠成功率最高
D. 成功率不同是因为这三种细胞核所含有的基因不同
解析:  细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种动物胚胎细胞或体细胞与去核成
熟卵母细胞之间进行,不是同种组织的细胞之间,A错误;去核成
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能让重组细胞表达出全能性,B错误;早期胚
胎细胞分化程度低,作为细胞核的供体细胞妊娠成功率最高,C正
确;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的细胞核所含有的基因相同,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多选)如图所示是某动物细胞培养时,培养液中活细胞和死亡细
胞密度统计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要控制胃蛋白酶溶液浓度
和处理时间,以免损伤细胞
B. 培养液中应适当加入青霉素、链霉素,以避免杂菌污染
C. 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不足及有害代谢产物积

D. 培养至第6 d时,新产生的细胞数等于死亡细胞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因此实验中
要控制胰蛋白酶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以免损伤细胞;6 d时,新
产生的细胞数等于死亡细胞数,6 d后,新产生的细胞数小于死亡
细胞数,活细胞密度降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多选)(2024·南京高二期中)如图表示克隆过程中核移植成功
率与供体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移植实验成功的事实说
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
核仍具有全能性
B. 图中动物细胞核移植过程中最好选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
C. 实验结果表明图中动物细胞核移植的成功率具有与供核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的特点
D. 哺乳动物的重组细胞都需要经培养后生长发育成胚胎进而发育成新个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题图中动物细胞核移植过程中最好选减数第二次分
裂中期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因为该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激
发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B错误;题图中实验结果显示随着
供核细胞分化程度的升高,核移植的成功率逐渐下降,说明动物
细胞核移植的成功率具有与供核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的特点,
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2024·徐州高二检测)我国研究人员在世界上率先利用去甲
基化酶(Kd4d)的mRNA,经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出第一批灵长类动物——食蟹猴(流程如图所示,①~⑥表示过程),该动物可作为研究癌症等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实现食蟹猴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
植,原因是 ,恢复其全能性较难。
体细胞分化程度高
解析: 由于体细胞分化程度较高,全能性难以恢复,
因此实现食蟹猴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
核移植。
(2)过程③中利用 ,将成纤维细胞注入
中。
显微操作技术
去核
的卵母细胞
解析:过程③表示核移植,一般用显微操作技术将成纤维细胞注入去核的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向融合细胞注射Kd4d的mRNA,可提高胚胎的形成率,其
作用主要是通过基因表达的 过程实现的。
(4)若获得的体细胞核移植的食蟹猴与供体食蟹猴性状不完全相
同,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翻译
卵母细胞的细胞质
中的遗传物质会对克隆动物的性状产生影响
解析:mRNA是翻译形成蛋白质的模板,因此向融合细
胞注射Kd4d的mRNA,可以通过翻译形成相关的蛋白质,
进而提高胚胎的形成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