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中学集团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第二中学集团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北京二中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二物理阶段练习(一)试卷
考查目标
知识目标:长度时间的测量、参照物的选择、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特性、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温度计的使用。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读数;运用所学规律简单分析问题并获得结论;了解常见的科学方法;能够制定初步的实验方案;能够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能够表述实验过程和结果;计算能力;能够关心我国古代和现代科技成就并为此感到自豪;有环保意识。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纸,共12页;其中第Ⅰ卷4页,第Ⅱ卷4页,答题纸4页。全卷共五大题,27道小题。 2.本试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3.在第Ⅰ卷、第Ⅱ卷指定位置和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准确填写班级、姓名、考号、座位号。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选择题(以下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28分)
1. 英语听力测试中,同学用鼠标拖动如图所示的滚条,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2. 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确定车行驶了一里还是十里是根据鼓和镯发声有不同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速度
3. 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利用噪声。下列现象属于利用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 新房装修时安装双层真空玻璃窗
C. 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D. 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
4. 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约为120s
B. 中学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dm
C. 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
D.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
5.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如图所示,2024年9月25日,中国成功向太平洋公海试射了一枚洲际弹道导弹,让全世界看见了中国的军事实力。飞行轨迹变幻莫测,最高时速30马赫(1马赫≈340m/s)。关于此次试射,该导弹( )
A. 在点火前,相对于发射台是运动的 B. 在发射过程,相对于喷射出的火焰是运动的
C. 在飞行过程中,相对于太平洋海面是静止的 D. 在飞行过程中,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6. 智能音箱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生活服务等多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智能音箱接收到信息后依靠扬声器的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B. 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C 智能音箱能根据语言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人们根据声音的响度可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二胡和笛子的声音
7.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 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
C. 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停止了振动
D. 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轻微了
8. 北宋沈括在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
A. 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 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
C. 马蹄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声源振动得更快
9. 如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变成了超声波 B. 圜丘上装有扩音器
C. 游客听到的声音音调变高了 D. 反射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
10. 如图所示是战国早期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曾侯乙编钟。演奏时如果想发出响度较大的低音,可以(  )
A. 用较小的力敲击体积较小的钟 B. 用较大的力敲击体积较小的钟
C. 用较小力撞击体积较大的钟 D. 用较大的力撞击体积较大的钟
11. 如图所示是古代青铜器“鱼洗”,盆的两侧铸有铜耳,盆中注入水后,用双手摩擦铜耳时,会发出嗡嗡声,盆中形成浪花并迸溅水珠。众多“鱼洗”齐鸣时,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这种工艺制作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鱼洗”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鱼洗”发出声音,是由手的振动发出的
C. 盆中形成浪花并迸溅水珠,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D. “鱼洗”齐鸣时犹如千军万马奔腾,一定是由于其音调升高
12. 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  )
A. 响度很小的超声波 B. 响度很大的超声波
C. 响度很小的次声波 D. 响度很大的次声波
13. 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A. 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B. 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C. 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D. 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A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14. 某测量船利用回声探测海洋深度。该测量船从海面上的A点开始,在每隔相等距离的海面上B、C……G点处分别进行测量,各个点均在同一条直线上,测量船发出的超声波的方向垂直海面向下,仪器记录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t,如下表所示。图中水平直线表示海面,曲线表示海底的起伏状况。根据上述信息,图中合理的是( )
采样位置 A B C D E F G
t/s 0.15 0.10 0.10 0.15 0.20 0.05 0.15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共8分)
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长度的国际制主单位是米
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测量中的误差
C. 用零刻线被磨损刻度尺,不能测量物体的长度
D. 物理学中的速度是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
16. 在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 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色明显不同
C. 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 白天噪声太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17.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 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
C. 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18. 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图像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A的速度比B大
B. 乙图中,C在6s内可以运动36m
C. 丙图中,D先静止一段时间然后开始运动,运动时的速度为1m/s
D. 丁图中,E在0~4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4s后保持静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4分)
三、实验探究题(共20分,19、21、23题各2分,20、24题各4分,22题6分)
19.
(1)如图甲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
20. 如图所示,小明完成以下四个声现象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钢尺,可以探究音调的高低与钢尺振动的_________的关系;
(3)如图丙所示,为证明桌子能够传声,小明和小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小明用手轻划桌面,使坐在桌子左侧耳朵靠近桌面但不接触桌面的小华在空气中不能听到划桌子声;
②控制声音的大小和声音传播的距离不变,小华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够听到划桌子声。
以上证明了桌子能够传声。其中进行实验操作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
(4)如图丁所示,在无风的情况下,发现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旁边的烛焰不断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_________。
21. 如图所示,细心的小聪发现,水底的金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时会逐渐变大,请你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_。
22. 如图所示为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速度的实验情景,图中电子表的设置是“时∶分∶秒”,小车经过路程起点和终点位置如图中刻度尺所示,起点到中点的距离为全程的一半。由此可知:
(1)小车在全程运动的距离是________cm;
(2)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全=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在测小车上半程所用时间的时候,当小车通过中点后才终止计时,会导致计算上半程平均速度v上的结果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4)更正操作后,小车经过路程起点、中点和终点位置的时刻分别如图中电子表所示小车从中点位置运动至终点的过程中,平均速度v下=_____m/s;
(5)根据计算结果,请将上半程、下半程、全程的平均速度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__________________
23. 透光性往往是人们选购窗帘的重要考虑因素,于是小珠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小珠结合与家人一起购买窗帘的经历,小珠认为窗帘的透光性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布料种类;(2)布料厚度;(3)布料颜色。小珠利用光源、测量光照强度的照度计、面积相同但厚度d不同(d1<d2<d3)的布料等按如图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开启光源,手持照度计进行测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已知照度的单位是勒克司(Lux);照度计示数越大,光照强度越强。模拟窗户未悬挂窗帘时,照度计示数为119.5Lux。
序号 材料 厚度d 颜色 照度计示数/Lux
1 布料A d1 白 270
2 布料A d2 白 22.8
3 布料A d3 白 20.2
4 布料B d1 白 19.3
5 布料B d1 褐 11.9
(1)对比序号为1、2、3组数据归纳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序号为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可探究猜想1;
24. 小林为了练琴时不打扰邻居,计划将自己练琴的房间改造成隔音房间。在实施房间改造之前,他设计实验来测评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实验器材有:数字噪音计(可测量声音的强弱)和闹钟各一个、两个相同的纸盒、相同厚度的海绵和泡沫板若干。
(1)小林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①在一个纸盒内安装海绵,在另一个纸盒内用相同的方式安装泡沫板;
②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装有海绵的纸盒内,___________,读出噪音计的示数A1;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出噪音计的示数A2;
(2)比较步骤②③中噪音计的示数,若A1四、科普阅读题(共4分)
25. 阅读文章《计时的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计时的历史》
四季更替,草木枯荣。从人类意识觉醒开始,“时间”便如影随形。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可以根据太阳或月亮的周期性变化来认识抽象的时间。以太阳的东升西落为基准,人们总结出“天”这样的标准时间单位,来为抽象的时间赋予具体化的意义。后来人们开始发展更加精密的计时仪器。中国最晚到隋朝,人们就已经建造起来显示一天中各个时间的日晷了,西方则在公元1100年左右出现沙漏这样的计时装置,1656年人们正式开始使用单摆的周期性运动为基准来建造摆钟。从古代根据天体运行,到今天我们采用原子钟来计时,这些工具的发展体现了不同时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计时工具大多是以某种规则运动的周期(完成一次规则运动所用的时间)为基准计时的,比如日晷以日地相对运动的周期为基准;机械摆钟以摆的摆动周期为基准。选作时钟基准的运动周期越稳定,测量时间的精准度就越高,就越适合作为时间单位的标准,这个理念也同样出现在其他物理量标准单位的定义中。我们知道,我国北方的夏天白昼时长比冬天时要长很多,因此日晷的精准度会显著地被季节影响。在1967年前,秒的标准通常基于一个太阳日(即太阳相对地表东升西落的周期)或者一个回归年(即太阳直射点两次到达北回归线的时间间隔)作为基准,并基于此来定义秒的标准。但由于天体运行终究不够稳定,地球除了太阳也受到如木星这样的其他天体的影响,这种方法的精确程度仍然不够可靠。在1967年,国际计量大会将“1秒”重新定义为铯133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原子钟以原子释放能量时发出电磁波的振荡周期为基准,受到量子力学规律的保护,电磁波的振荡周期拥有极高的稳定性,这使得原子钟的计时精准度可达每百万年才差1秒。
计时工具的演变,展现了人类“时间文化”的进程,更彰显出人类精益求精、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
(1)原子钟可以作为计时的基准钟,依据的是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周期的________;
(2)下列物体相比较,最适合提供时间单位标准的是________;
A. 摆动的小球 B. 沿直线运动的汽车 C. 静止的书本
(3)下列事物相比较,最适合提供长度单位标准的是________;
A. 国王的脚长 B. 全球人口的平均身高 C. 地球到太阳的最远距离
(4)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各种“标准”。请你结合文中对时间“标准”的理解,除文中提到的实例外,再列举一个“标准”,并说明该“标准”在具体实例中是如何应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共计10分,每题5分)
26. 关于不同介质中的声速如下表所示:
介质 声速/m·s-1 介质 声速/m·s-1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0 冰 3230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1)从表格中数据可知,声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写出两条即可)
(2)小南爬山的时候,想估测对面山崖与自己的距离,于是她对着山崖喊了一声,约4s后听到了回声。若此时的气温是25℃,则该山崖距离小南多少米?
27. 周末,小华准备和父母一起去首都博物馆参观。小华爸爸驾车从天坛东门附近出发。出发前他用导航软件查询出行路线,图是导航软件提供的三条路线(1公里=1km)。请你根据图上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1)若他们按照拥堵少的路线出行,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分析说明“拥堵少”“少等灯”和“距离短”这三条路线中哪条路线平均速度最大?
北京二中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二物理阶段练习(一)试卷
考查目标
知识目标:长度时间的测量、参照物的选择、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特性、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温度计的使用。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读数;运用所学规律简单分析问题并获得结论;了解常见的科学方法;能够制定初步的实验方案;能够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能够表述实验过程和结果;计算能力;能够关心我国古代和现代科技成就并为此感到自豪;有环保意识。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纸,共12页;其中第Ⅰ卷4页,第Ⅱ卷4页,答题纸4页。全卷共五大题,27道小题。 2.本试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3.在第Ⅰ卷、第Ⅱ卷指定位置和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准确填写班级、姓名、考号、座位号。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选择题(以下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28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共8分)
【15题答案】
【答案】AD
【16题答案】
【答案】ABD
【17题答案】
【答案】ABD
【18题答案】
【答案】A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4分)
三、实验探究题(共20分,19、21、23题各2分,20、24题各4分,22题6分)
【19题答案】
【答案】(1)3.80
(2)28
【20题答案】
【答案】(1)振动 (2)频率 (3)见详解
(4)能量
【21题答案】
【答案】水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22题答案】
【答案】(1)80.0
(2)0.13 (3) ①. 小 ②. 见解析
(4)0.2 (5)v下>v全>v上
【23题答案】
【答案】(1)在材料与颜色相同时,布料厚度越大,透光性越差(或透过光的照度越小)。 (2)1、4
【24题答案】
【答案】(1) ①. 把噪音计放在纸盒外一定距离 ②. 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装有泡沫板的纸盒内 ③. 把噪音计放在纸盒外相同距离
(2)海绵的隔音性能比泡沫板的隔音性能好
四、科普阅读题(共4分)
【25题答案】
【答案】(1)高稳定性
(2)A (3)C
(4)
体温标准,正常体温约37℃,用于判断是否发烧
五、计算题(共计10分,每题5分)
【26题答案】
【答案】(1)见详解 (2)692m
【27题答案】
【答案】(1)
24km/h (2)
“少等灯”这条路线的平均速度最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