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学案)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学案)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资源简介

1.科学思维——归纳比较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多倍体育种及有性杂交
(1)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多倍体育种的比较
项目 植物体细胞杂交 多倍体育种
不同点 原理 细胞质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染色体数目变异
方法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得到杂种植株 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染色 体来 源和 数目 变化 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杂种)植株中染色体数目是两融合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之和,且染色体一般来自两种不同的植物体 通过染色体加倍得到的多倍体植株中的染色体数与原植株中的染色体数是倍数关系,且染色体来自同一个体,加倍的是同源染色体
相同点 通过改变细胞或植株染色体的数目来改变遗传物质,从而改变生物体的性状,从中选育出符合人们要求的新品种
(2)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有性杂交的过程对比分析(A、B代表染色体条数)
1.为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无子柑橘,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需使用胰蛋白酶处理
B.实现过程②依赖质膜的流动性
C.过程③需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三倍体植株可产生无子柑橘
2.自然条件下兰花杂交后代不易萌发。科研人员用四倍体品种绿宝石和二倍体品种春剑进行杂交,获得大量优质杂交兰,并对其进行染色体观察与计数,培育过程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配比可影响原球茎的分裂与分化
B.春剑和绿宝石两个品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所得杂交兰植株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60条
D.目的植株杂交兰相对于春剑和绿宝石而言,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2.科学探究——HAT选择培养基与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要用特定的HAT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筛选的过程利用了哺乳动物DNA合成的原理。哺乳动物DNA合成可分为两条途径:一是全合成途径,可被氨基蝶呤(A)阻断;二是补救合成途径,在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存在下,利用次黄嘌呤(H)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补救性合成DNA。正常细胞中存在HGPRT,而骨髓瘤细胞中不存在HGPRT。在培养基中含有H、A、T的情况下,会导致骨髓瘤细胞和B细胞死亡,只有杂交瘤细胞才能存活并增殖,原因是培养基含有A且骨髓瘤细胞中不存在HGPRT,因此,骨髓瘤细胞因不能用全合成途径和补救合成途径合成DNA,不能增殖而导致死亡;B细胞没有分裂增殖能力,也会死亡;杂交瘤细胞可以利用B细胞中的HGPRT,通过补救合成途径合成DNA,可正常分裂增殖。将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便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够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细胞合成DNA通常有2条途径:第1条途径是利用糖和氨基酸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DNA;第2条途径是通过HGPRT利用核苷酸的前体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DNA。HAT培养基是基本培养基添加了次黄嘌呤(H)、氨基蝶呤(A)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A可以阻断DNA合成的第1条途径,H和T则是第2条途径中合成核苷酸的原料。HAT培养基可以用于单克隆抗体制备杂交瘤细胞的选择,小鼠骨髓瘤细胞是一类HGPRT代谢缺陷型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鼠免疫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培养基上会有3种类型的细胞
B.HAT培养基中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在A的阻遏下因不能合成DNA而死亡
C.HAT培养基中未融合的免疫B细胞仍具有增殖能力而持续进行细胞分裂
D.HAT培养基中选择出的杂交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和产生单克隆抗体
4.某种“生物导弹”的结构及其作用原理如图甲所示,没有与肿瘤细胞结合的“生物导弹”一段时间后被机体清除。阿霉素是一种抗肿瘤药,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毒性。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生物导弹”由两部分构成,其中一部分被称为“瞄准装置”,它作用的原理是            。活化阿霉素可直接抑制细胞中基因的        过程。
(2)核酸合成有两条途径,如图乙所示,其中物质A可以阻断全合成途径。正常细胞内含有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需的转化酶和激酶,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用的骨髓瘤细胞中缺乏转化酶。可将加入H、A、T三种物质的HAT培养基作为制备单克隆抗体时的选择培养基。
①融合前将小鼠的脾脏中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分别置于含HAT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    (填“有”或“无”)细胞增殖,原因是                                                                   
                       。
②通过HAT培养基筛选出的细胞是        ,理由是                       
                                               。
1.(2023·江苏高考13题)研究者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探索利用条斑紫菜和拟线紫菜培育杂种紫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食用紫菜的动物消化道内提取蛋白酶,用于去除细胞壁
B.原生质体需在低渗溶液中长期保存,以防止过度失水而死亡
C.检测原生质体活力时可用苯酚品红或甲紫溶液处理,活的原生质体被染色
D.聚乙二醇促进原生质体融合后,以叶绿体颜色等差异为标志可识别杂种细胞
2.(2022·江苏高考4题)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采用培养法或化学诱导法使精子获得能量后进行体外受精
B.哺乳动物体外受精后的早期胚胎培养不需要额外提供营养物质
C.克隆牛技术涉及体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过程
D.将小鼠桑葚(椹)胚分割成2等份获得同卵双胎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
3.(多选)(2023·江苏高考17题)我国科学家利用猴胚胎干细胞首次创造了人工“猴胚胎”,研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猴的成纤维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功能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基因组
B.囊胚细胞②③都由细胞①分裂分化形成,但表达的基因都不同
C.移植前细胞和囊胚的培养都要放在充满CO2的培养箱中进行
D.移植后胚胎的发育受母体激素影响,也影响母体激素分泌
4.(多选)(2022·江苏高考19题)下图表示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进行基因定位的过程,在人—鼠杂种细胞中人的染色体会以随机方式丢失,通过分析基因产物进行基因定位。现检测细胞Ⅰ、Ⅱ、Ⅲ中人的4种酶活性,只有Ⅱ具有芳烃羟化酶活性,只有Ⅲ具有胸苷激酶活性,Ⅰ、Ⅲ都有磷酸甘油酸激酶活性,Ⅰ、Ⅱ、Ⅲ均有乳酸脱氢酶活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加入灭活仙台病毒的作用是促进细胞融合
B.细胞Ⅰ、Ⅱ、Ⅲ分别为人—人、人—鼠、鼠—鼠融合细胞
C.芳烃羟化酶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乳酸脱氢酶基因位于11号染色上
D.胸苷激酶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上,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章末整合提升
综合归纳
1.A 过程①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A错误;实现过程②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质膜的流动性,B正确;过程③需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C正确;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因此可产生无子柑橘,D正确。
2.B 植物激素的配比可影响植物的分裂与分化,A正确;春剑为二倍体生物,绿宝石为四倍体生物,形成的杂交兰为三倍体,不可育,说明春剑和绿宝石两个品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春剑为二倍体生物,绿宝石为四倍体生物,杂交生成的杂种胚应该有20条染色体来自春剑,40条染色体来自绿宝石,故一共有60条染色体,C正确;春剑为二倍体植株,绿宝石为四倍体植株,杂交后植株为三倍体,故目的植株对于春剑和绿宝石而言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3.B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小鼠免疫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培养基上会有5种类型的细胞,但最终生存下来的只有杂交瘤细胞,A错误;由于小鼠骨髓瘤细胞是一类HGPRT代谢缺陷型细胞,因此骨髓瘤细胞合成DNA是第1条途径,但是A可以阻断DNA合成的第1条途径,所以HAT培养基中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在A的阻遏下因不能合成DNA而死亡,B正确;免疫B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增殖,C错误;HAT培养基中选择出的杂交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但不是都能产生单克隆抗体,D错误。
4.(1)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复制和转录 (2)①无 B细胞不能增殖,骨髓瘤细胞既不能进行全合成途径也不能进行补救合成途径,从而不能增殖 ②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具有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双方的遗传物质,可以进行补救合成途径又能无限增殖
解析:(1)抗体具有特异性,“瞄准装置”的作用原理是抗体—抗原特异性结合。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依据中心法则可知,活化阿霉素可直接抑制细胞中基因的复制和转录过程。(2)免疫的B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增殖;根据题意可知,骨髓瘤细胞中缺乏转化酶,因此不具备补救合成途径,在含HAT的选择培养基中其全合成途径又被阻断,故无法在HAT培养基上增殖。杂交瘤细胞是由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具有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双方的遗传物质,可以进行无限增殖,且含有来自B淋巴细胞的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需的转化酶和激酶,可以进行补救合成途径,因此可以在HAT培养基上大量增殖。
真题体验
1.D 去除植物细胞壁需要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A错误;原生质体需置于等渗溶液中,置于低渗溶液中,原生质体会吸水涨破,B错误;检测原生质体活力时可用苯酚品红或甲紫溶液处理,死的原生质体被染色,C错误;聚乙二醇促进原生质体融合后,两个细胞的叶绿体颜色有差异,可以以叶绿体颜色等差异为标志识别两种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D正确。
2.C 精子获能是获得受精的能力,不是获得能量,A错误;哺乳动物体外受精后的早期胚胎培养所需营养物质与体内基本相同,例如需要有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等天然成分,B错误;克隆牛技术涉及体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过程,C正确;胚胎分割可以看作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D错误。
3.AD 猴的成纤维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功能不同,但两者都来源于一个受精卵细胞,具有相同的基因组,A正确。囊胚细胞②③都由细胞①分裂分化形成,表达的基因有些相同,例如呼吸酶基因、ATP合成酶基因等;有些不同,使两种细胞具备不同的功能,B错误。移植前细胞和囊胚的培养都要放在含有95%空气和5% 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进行,C错误。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移植后胚胎的发育受母体激素影响,也影响母体激素分泌,D正确。
4.ACD 分析题干信息:Ⅰ保留X、11号染色体,Ⅱ保留2、11号染色体,具有芳烃羟化酶活性,Ⅲ保留X、11、17号染色体具有胸苷激酶活性,Ⅰ、Ⅲ都有磷酸甘油酸激酶活性,Ⅰ、Ⅱ、Ⅲ均有乳酸脱氢酶活性,所以支配芳烃羟化酶合成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支配胸苷激酶合成的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上;支配磷酸甘油酸激酶合成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支配乳酸脱氢酶合成的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可以利用灭活的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作诱导剂促进细胞融合,A正确;细胞Ⅲ中保留了人的X、11、17号染色体,故不会是鼠—鼠融合细胞,B错误;根据分析可知,芳烃羟化酶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乳酸脱氢酶基因位于11号染色上, 胸苷激酶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上,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D正确。
4 / 4(共28张PPT)
章末整合提升
1. 科学思维——归纳比较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多倍体育种及有性杂交
(1)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多倍体育种的比较
项目 植物体细胞杂交 多倍体育种


点 原理 细胞质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染色体数目变异
方法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得到杂种植株 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染色体来源和 数目变化 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杂种)植株中染色体数目是两融合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之和,且染色体一般来自两种不同的植物体 通过染色体加倍得到的多倍体植株中的染色体数与原植株中的染色体数是倍数关系,且染色体来自同一个体,加倍的是同源染色体
相同点 通过改变细胞或植株染色体的数目来改变遗传物质,从而改变
生物体的性状,从中选育出符合人们要求的新品种 (2)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有性杂交的过程对比分析(A、B代表染色
体条数)
1. 为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无子柑橘,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相关叙
述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需使用胰蛋白酶处理
B. 实现过程②依赖质膜的流动性
C. 过程③需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 三倍体植株可产生无子柑橘
解析:  过程①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A错误;实现过
程②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质膜的流动性,B正确;过程③需应用植
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C正确;三倍体植株
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因此可产生无子柑橘,
D正确。
2. 自然条件下兰花杂交后代不易萌发。科研人员用四倍体品种绿宝石和二倍体品种春剑进行杂交,获得大量优质杂交兰,并对其进行染色体观察与计数,培育过程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配比可影响原球茎的分裂与分化
B. 春剑和绿宝石两个品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 所得杂交兰植株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60条
D. 目的植株杂交兰相对于春剑和绿宝石而言,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析:  植物激素的配比可影响植物的分裂与分化,A正确;春
剑为二倍体生物,绿宝石为四倍体生物,形成的杂交兰为三倍体,
不可育,说明春剑和绿宝石两个品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
春剑为二倍体生物,绿宝石为四倍体生物,杂交生成的杂种胚应该
有20条染色体来自春剑,40条染色体来自绿宝石,故一共有60条染
色体,C正确;春剑为二倍体植株,绿宝石为四倍体植株,杂交后
植株为三倍体,故目的植株对于春剑和绿宝石而言发生了染色体数
目变异,D正确。
2. 科学探究——HAT选择培养基与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要用特定的HAT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
瘤细胞,筛选的过程利用了哺乳动物DNA合成的原理。哺乳动物
DNA合成可分为两条途径:一是全合成途径,可被氨基蝶呤(A)
阻断;二是补救合成途径,在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HGPRT)存在下,利用次黄嘌呤(H)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T)补救性合成DNA。正常细胞中存在HGPRT,而骨髓瘤细胞中
不存在HGPRT。
在培养基中含有H、A、T的情况下,会导致骨髓瘤细胞和B细胞死亡,
只有杂交瘤细胞才能存活并增殖,原因是培养基含有A且骨髓瘤细胞
中不存在HGPRT,因此,骨髓瘤细胞因不能用全合成途径和补救合成
途径合成DNA,不能增殖而导致死亡;B细胞没有分裂增殖能力,也
会死亡;杂交瘤细胞可以利用B细胞中的HGPRT,通过补救合成途径
合成DNA,可正常分裂增殖。将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
和专一抗体检测,便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够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
胞。
3. 细胞合成DNA通常有2条途径:第1条途径是利用糖和氨基酸合成
核苷酸,进而合成DNA;第2条途径是通过HGPRT利用核苷酸的前
体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DNA。HAT培养基是基本培养基添加了
次黄嘌呤(H)、氨基蝶呤(A)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A可
以阻断DNA合成的第1条途径,H和T则是第2条途径中合成核苷酸
的原料。HAT培养基可以用于单克隆抗体制备杂交瘤细胞的选择,
小鼠骨髓瘤细胞是一类HGPRT代谢缺陷型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小鼠免疫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培养基上会有3种类型的
细胞
B. HAT培养基中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在A的阻遏下因不能合成
DNA而死亡
C. HAT培养基中未融合的免疫B细胞仍具有增殖能力而持续进行细
胞分裂
D. HAT培养基中选择出的杂交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和产生单克隆
抗体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小鼠免疫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
后,培养基上会有5种类型的细胞,但最终生存下来的只有杂交瘤
细胞,A错误;由于小鼠骨髓瘤细胞是一类HGPRT代谢缺陷型细
胞,因此骨髓瘤细胞合成DNA是第1条途径,但是A可以阻断DNA
合成的第1条途径,所以HAT培养基中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在A的
阻遏下因不能合成DNA而死亡,B正确;免疫B细胞属于高度分化
的细胞,不再增殖,C错误;HAT培养基中选择出的杂交瘤细胞都
能无限增殖,但不是都能产生单克隆抗体,D错误。
4. 某种“生物导弹”的结构及其作用原理如图甲所示,没有与肿瘤细
胞结合的“生物导弹”一段时间后被机体清除。阿霉素是一种抗肿
瘤药,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毒性。回
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生物导弹”由两部分构成,其中一部分被称为“瞄
准装置”,它作用的原理是 。活
化阿霉素可直接抑制细胞中基因的 过程。
解析: 抗体具有特异性,“瞄准装置”的作用原理是抗
体—抗原特异性结合。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依据
中心法则可知,活化阿霉素可直接抑制细胞中基因的复制和
转录过程。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复制和转录
(2)核酸合成有两条途径,如图乙所示,其中物质A可以阻断全
合成途径。正常细胞内含有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需的转化酶和
激酶,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用的骨髓瘤细胞中缺乏转化酶。
可将加入H、A、T三种物质的HAT培养基作为制备单克隆抗
体时的选择培养基。
①融合前将小鼠的脾脏中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分别置于含
HAT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
(填“有”或“无”)细胞增殖,原因是


②通过HAT培养基筛选出的细胞是 ,理由



B细胞不能增
殖,骨髓瘤细胞既不能进行全合成途径也不能进行补救合成
途径,从而不能增殖
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具有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双方的遗传物质,
可以进行补救合成途径又能无限增殖
解析: 免疫的B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增
殖;根据题意可知,骨髓瘤细胞中缺乏转化酶,因此不具备
补救合成途径,在含HAT的选择培养基中其全合成途径又被
阻断,故无法在HAT培养基上增殖。杂交瘤细胞是由B细胞
和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具有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双方的
遗传物质,可以进行无限增殖,且含有来自B淋巴细胞的补
救合成途径所必需的转化酶和激酶,可以进行补救合成途
径,因此可以在HAT培养基上大量增殖。
1. (2023·江苏高考13题)研究者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探索利用条
斑紫菜和拟线紫菜培育杂种紫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食用紫菜的动物消化道内提取蛋白酶,用于去除细胞壁
B. 原生质体需在低渗溶液中长期保存,以防止过度失水而死亡
C. 检测原生质体活力时可用苯酚品红或甲紫溶液处理,活的原生质
体被染色
D. 聚乙二醇促进原生质体融合后,以叶绿体颜色等差异为标志可识
别杂种细胞
解析:  去除植物细胞壁需要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A错误;
原生质体需置于等渗溶液中,置于低渗溶液中,原生质体会吸水涨
破,B错误;检测原生质体活力时可用苯酚品红或甲紫溶液处理,
死的原生质体被染色,C错误;聚乙二醇促进原生质体融合后,两
个细胞的叶绿体颜色有差异,可以以叶绿体颜色等差异为标志识别
两种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D正确。
2. (2022·江苏高考4题)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 通常采用培养法或化学诱导法使精子获得能量后进行体外受精
B. 哺乳动物体外受精后的早期胚胎培养不需要额外提供营养物质
C. 克隆牛技术涉及体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过程
D. 将小鼠桑葚(椹)胚分割成2等份获得同卵双胎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
解析:  精子获能是获得受精的能力,不是获得能量,A错误;
哺乳动物体外受精后的早期胚胎培养所需营养物质与体内基本相
同,例如需要有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
加入血清等天然成分,B错误;克隆牛技术涉及体细胞核移植、动
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过程,C正确;胚胎分割可以看作动物无
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D错误。
3. (多选)(2023·江苏高考17题)我国科学家利用猴胚胎干细胞首
次创造了人工“猴胚胎”,研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有(  )
A. 猴的成纤维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功能不同,但具有相同
的基因组
B. 囊胚细胞②③都由细胞①分裂分化形成,但表达的基因都不同
C. 移植前细胞和囊胚的培养都要放在充满CO2的培养箱中进行
D. 移植后胚胎的发育受母体激素影响,也影响母体激素
分泌
解析:  猴的成纤维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功能不同,但两者都来
源于一个受精卵细胞,具有相同的基因组,A正确。囊胚细胞②③
都由细胞①分裂分化形成,表达的基因有些相同,例如呼吸酶基
因、ATP合成酶基因等;有些不同,使两种细胞具备不同的功能,
B错误。移植前细胞和囊胚的培养都要放在含有95%空气和5%
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进行,C错误。供体胚胎可与受体
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移植后胚胎的发育受母体激素影
响,也影响母体激素分泌,D正确。
4. (多选)(2022·江苏高考19题)如图表示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进行基因定位的过程,在人—鼠杂种细胞中人的染色体会以随机方式丢失,通过分析基因产物进行基因定位。现检测细胞Ⅰ、Ⅱ、Ⅲ中人的4种酶活性,只有Ⅱ具有芳烃羟化酶活性,只有Ⅲ具有胸苷激酶活性,Ⅰ、Ⅲ都有磷酸甘油酸激酶活性,Ⅰ、Ⅱ、Ⅲ均有乳酸脱氢酶活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 加入灭活仙台病毒的作用是促进细胞融合
B. 细胞Ⅰ、Ⅱ、Ⅲ分别为人—人、人—鼠、鼠—鼠融合细胞
C. 芳烃羟化酶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乳酸脱氢酶基因位于11号染色

D. 胸苷激酶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上,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位于X染色
体上
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Ⅰ保留X、11号染色体,Ⅱ保留2、11
号染色体,具有芳烃羟化酶活性,Ⅲ保留X、11、17号染色体具有
胸苷激酶活性,Ⅰ、Ⅲ都有磷酸甘油酸激酶活性,Ⅰ、Ⅱ、Ⅲ均有乳
酸脱氢酶活性,所以支配芳烃羟化酶合成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
上,支配胸苷激酶合成的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上;支配磷酸甘油酸
激酶合成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支配乳酸脱氢酶合成的基因位于
11号染色体上。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可以利用灭活的仙台病毒或
聚乙二醇作诱导剂促进细胞融合,A正确;细胞Ⅲ中保留了人的
X、11、17号染色体,故不会是鼠—鼠融合细胞,B错误;根据分析可知,芳烃羟化酶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乳酸脱氢酶基因位于11号染色上, 胸苷激酶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上,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D正确。
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