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北京清华附中高三10月月考
化 学
清华附中高23级 2025.1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Mg 24 Si 28 S 32 Ge 73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 题,每题3 分,共42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NaOH的电子式: B.葡萄糖的结构简式:C6H12O6
C.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乙烯分子中的键:
2.下列事实不能用电负性解释的是
A.氯与钠形成离子键,氯与氢形成共价键
B.熔点:干冰<石英
C.酸性:
D.CH3CHO与HCN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是不是
3.解释下列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红棕色的NO2溶于水变为无色:3NO2+H2O ===2HNO3+NO
B.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变红:2Fe+3Cu2+ ===2Fe3++3Cu
C.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
2HCO3-+Ca2++2OH- === CaCO3↓+2H2O+CO32-
D.用硫化亚铁可去除废水中的Hg2+:FeS(s)+Hg2+(aq) ===HgS(s)+Fe2+(aq)
4.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1 mol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3NA
B.标准状况下,22.4 L乙烯中σ键数为4NA、π键数为NA
C.100 mL 1 mol·L-1 醋酸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为0.1NA
D. 0.1 mol羟基(—OH)所含电子数为NA
5.下列制备物质的转化关系不合理的是
A. 制HNO3:N2 NH3 NO NO2 HNO3
B.制H2SO4:SSO2 SO3H2SO4
C.制NaOH:海水NaCl溶液 NaOH
D.制Mg:海水Mg(OH)2 MgCl2溶液 Mg
6.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向FeSO4溶液中加入NaClO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一段时间后,产生白色沉淀
C.向新制的Cu(OH)2中加入乙醛溶液,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D.向CuSO4溶液中加入氨水至过量,再加入乙醇,析出深蓝色晶体
7.实验室中,制备下列气体所用试剂和收集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气体 O2 CO2 C2H4 Cl2
试剂 H2O2溶液、MnO2 Na2CO3固体、稀盐酸 CH3CH2Br、NaOH的水溶液 稀盐酸、MnO2
收集方法 排水集气法 排水集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8.锂电池具有广泛应用。用废铝渣(含金属铝、锂盐等)获得电池级Li2CO3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部分物质已略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加热后有SO2生成
B.②中生成Al(OH)3的离子方程式:2Al3+ + 3CO32- + 3H2O === 2Al(OH)3↓+ 3CO2↑
C.由③推测溶解度:CaCO3>Li2CO3
D.④中不宜通入过多CO2,否则会造成Li2CO3产率降低
9.利用下列实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药品
A 证明Fe3+具有氧化性 FeCl3溶液、KSCN溶液
B 证明CuS比FeS更难溶 FeSO4溶液、Na2S溶液、铜粉
C 证明氧化性Cl2>Br2>I2 KBr溶液、KI溶液、新制氯水、溴水、水
D 证明木炭和浓硫酸能生成CO2 浓硫酸、木炭、饱和NaHCO3溶液、澄清石灰水
10.下列实验所用仪器或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配制25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 B.实验室制备并收集NH3 C.制取乙炔并检验其还原性 D.铜和浓硫酸反应制备SO2
11.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领域做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点击化学经典反应之一是:一价铜[Cu]催化的叠氮化物-端炔烃环加成反应,反应机理示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 O > N > C > Cu
B.反应③过程中,涉及到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总反应为:
D.一价铜[Cu]催化剂能有效降低总反应的焓变,加快反应速率
12.将高炉煤气转化为价值更高的CO的方法不断发展。科研人员以Fe2O3、CaO为初始原料构建化学链,实现CO2(g)+H2(g)CO(g)+H2O(g) Δ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为初始原料Fe2O3
B.CO2体现了氧化性和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C.图中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升高温度,CO2(g)+H2(g)CO(g)+H2O(g) 的平衡常数增大
13.在催化剂表面,丙烷催化氧化脱氢反应历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催化剂被氧化
B.②中,丙烷分子中的甲基先失去氢原子
C.总反应为2CH3CH2CH3 + O2 2CH2=CHCH3 + 2H2O
D.总反应的速率由③决定
14.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为原料制备KClO3的流程如图1。
已知:i.相关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
ii.加热氯化时会生成Ca(ClO)2,Ca(ClO)2可进一步转化为Ca(ClO3)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时生成Ca(ClO3)2的反应为3Ca(ClO)2Ca(ClO3)2+2CaCl2
B.适当降低通入Cl2的速率并充分搅拌,可提高Cl2的利用率
C.若滤渣中无CaCl2,滤液中n[Ca(ClO3)2]:n(CaCl2)约为
D.转化后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得到KClO3粗品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15.(12分)氟化镁(MgF2)晶体广泛应用在光学、冶金、国防、医疗等领域。
Ⅰ. 氟化镁晶胞是长方体,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1)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 区(填“s”“p”“d”或“ds”)。
(2)MgF2晶胞示意图中:
a. 表示______(填离子符号);
b. 离子半径:r(F-) > r(Mg2+) ,结合离子结构示意图解释原因:______。
(3)已知MgF2晶胞体积为v cm3,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其晶体密度为 ______g cm-3(用代数式表示)。
Ⅱ. 一种由Mg制备MgF2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Mg(OCH3)2易溶于甲醇。
(4)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5)比较相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① Mg与CH3OH;② Mg与H2O。
a. 小组同学预测化学反应速率:① < ②,理由是甲基为_____基团,导致O—H键极性:CH3OH < H2O。
b. 实验表明化学反应速率:① > 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6)写出Mg(OH)2与NaF溶液生成MgF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16.(10分)门捷列夫在研究周期表时预言了“类硅”元素锗和“类铝”元素镓等11种元素。锗及其化合物应用于航空航天测控、光纤通讯等领域。一种提纯二氧化锗粗品(主要含GeO2、As2O3)的工艺如下:
已知:ⅰ.GeO2与碱反应生成Na2GeO3。
ⅱ.GeCl4极易水解,GeCl4沸点86.6℃。
ⅲ.As位于同主族P的下一周期,As2O3+2NaOH === 2NaAsO2+H2O。
(1)Ge位于同主族Si的下一周期,则G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2)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Ge和Si金属性递变的原因______。
(3)“氧化”过程是将NaAsO2氧化为Na3AsO4,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加盐酸蒸馏生成GeCl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高纯二氧化锗的含量采用碘酸钾滴定法进行测定。称取a g高纯二氧化锗样品,加入氢氧化钠在电炉溶解,用次亚磷酸钠还原为Ge2+,以淀粉为指示剂,用 b mol/L的碘酸钾标准溶液滴定,消耗碘酸钾的体积为V mL。
(实验条件下,次亚磷酸钠不会被碘酸钾和碘氧化)
资料:3Ge2++IO3-+6H+ === 3Ge4++I-+3H2O,IO3-+5I-+6H+ === 3I2+3H2O。
此样品中二氧化锗的质量分数是______(写出表达式)。
17.(12分)富钴结壳浸出液分离MnSO4制备Mn3O4的工业流程如下。
已知:ⅰ.浸出液中主要含有的金属离子为:Ni2+、Co2+、Cu2+、Mn2+、Fe2+
ⅱ.25℃时,金属硫化物的溶度积常数。
金属硫化物 NiS CoS CuS MnS
Ksp 3.98×10-20 5.01×10-22 7.94×10-37 3.16×10-11
(1)过程①中,SO2还原得到的浸出液中含硫元素的阴离子主要为________。
(2)过程②中,Fe2+转化为Fe2O3·xH2O时,氧气和石灰乳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
(3)固体Y中主要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已知,不同温度下,硫酸锰晶体的存在形式及其在水中的溶解度(S)如下图所示。过程④中,先获得MnSO4·H2O,再脱水得到MnSO4。从溶液2中获得MnSO4·H2O的操作是________。
(5)过程⑤中发生了以下反应,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MnSO4 + □CO === □Mn3O4 + □SO2 + □______
(6)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
18.(12分)丁烯(C4H8)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C4H10)催化脱氢制备,反应如下:
CH3CH2CH2CH3(g)CH2=CHCH2CH3(g) + H2(g) ΔH
已知:
i. 该工艺过程的副产物有炭(C),生成的积炭会附着在催化剂表面。
ii. 温度过高会引发正丁烷裂解生成低碳烃类的副反应。
iii. H2(g) + 1/2O2(g) = H2O(l) ΔH1
CH3CH2CH2CH3(g) + 13/2O2(g) = 4CO2(g) + 5H2O(l) ΔH2
CH2=CHCH2CH3 (g) + 6O2(g) = 4CO2(g) + 4H2O(l) ΔH3
(1)用ΔH1、ΔH2、ΔH3表示丁烷催化脱氢反应的反应热ΔH = ______。
(2)寻找高效的催化剂是脱氢反应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①催化剂使用一段时间后活性会下降,通入适量氢气可使其改善,氢气的作用是______。
②其他条件相同时,以SiO2为载体与不同质量百分比的CrOx组合,催化效果相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 催化剂组成 正丁烷转化率 / % 正丁烯收率 / %
1 无催化剂 5 0.35
2 SiO2 5 0.35
3 SiO2 +9% CrOx 25.5 18.3
4 SiO2 +15% CrOx 27.5 20.65
5 SiO2 +21% CrOx 24 17.8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脱氢反应中SiO2不起催化作用
b. CrOx的含量越高,反应的催化效果越好
c. CrOx的含量对丁烷脱氢反应的焓变无影响
(3)其他条件相同,30min时测得正丁烷转化率、正丁烯收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1。
[收率=(生成某产物的原料量/投入的原料量)×100%]
图1 图2
① 实际生产温度选择590℃,由图1说明其理由是______。
② 590℃时,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正丁烷气体,据图1计算0~30 min内生成正丁烯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mol/(L·min)。
(4)其他条件相同,30 min时正丁烷转化率、正丁烯收率随进料气中n(H2)/n(C4H10)的变化如图2。图2中,n(H2)/n(C4H10)>2.5后,正丁烷转化率和正丁烯收率呈减小趋势,原因是______。
19.(12分)某实验小组探究Cu与Fe(NO3)3溶液的反应。
(1)实验一:取3 g 铜粉加入100 mL 0.6 mol/L Fe(NO3)3溶液(用HNO3调pH=1)中,振荡、静置30分钟,铜粉减少,溶液呈棕绿色,未见有气泡产生。
预测铜粉可能发生的反应。
反应 Ⅰ: ______ KI=5×1014
反应 Ⅱ: 3Cu + 2NO + 8H+ === 3Cu2+ + 2NO↑ + 4H2O KⅠI=6.3×1062
(2)实验二:探究反应Ⅰ是否发生
取3 g 铜粉加入100 ml 0.3 mol/L Fe2(SO4)3溶液(用H2SO4调pH=1)中,振荡、静置30分钟,溶液变为蓝绿色。取上层清液,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溶液中有Fe2+。
(3)实验三:探究反应Ⅱ是否发生
① 取3 g 铜粉加入______溶液中,振荡、静置30分钟,无明显现象。
② 重新进行实验一,用传感器检测Cu与Fe(NO3)3溶液反应过程中NO浓度的变化,发现NO浓度逐渐减少。
根据①②的现象,有同学推测:Fe3+催化了铜和稀硝酸的反应,补全①中试剂。
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写出步骤ii的离子方程式。
步骤i :反应I
步骤ii :______
总反应:3Cu + 2NO + 8H+ === 3Cu2+ + 2NO↑ + 4H2O
(4)分析“溶液呈棕绿色,未见有气泡产生”的原因
小组同学查阅资料:NO可以与Fe2+络合形成 [Fe(NO)]2+ ,[Fe(NO)]2+呈棕色。
取实验一中所得到的棕绿色溶液,持续通入N2,溶液变为蓝绿色。从平衡角度解释溶液变为蓝绿色的原因_______。
(5)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角度简述对Cu与Fe(NO3)3溶液反应的认识______。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B A D D A C C B
11 12 13 14
C C D C
15、(12分)(1)s (1分)
(2)a. Mg2+ (1分)
b. F-,Mg2+,二者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核电荷数:Z(F-)<Z(Mg2+)(2分)
(3)124/(NA v) (2分)
(4) CH3OH(1分)
(5)a.推电子(或给电子)(1分)
b. Mg(OCH3)2易溶于甲醇;Mg(OH)2难溶于水,覆盖在Mg表面上,减少了Mg与水的接触面积(2分)
(6)Mg(OH)2 + 2F-==MgF2+2OH- (2分)
16、(10分)(1)第四周期,第IVA族 (2分)
(2)Ge与Si属于同主族元素,电子层数Ge>Si,原子半径Ge>Si,失去电子能力增强,金属性增强(2分)
(3)3AsO2 +ClO3 +6OH ===3AsO43 +Cl +3H2O(2分)
(4)Na2GeO3+6HCl===2NaCl+GeCl4+3H2O (2分)
(5) (化简与否均正确,多种形式)(2分)
17.(12分)(1)SO42- (2分)
(2)氧气是氧化剂,可将Fe2+氧化为Fe3+,石灰乳是沉淀剂,可调节pH使Fe3+沉淀(2分)
(3)CoS、NiS、CuS(2分)
(4)加热浓缩结晶(或加热浓缩至产生大量固体),趁热过滤(2分)
(5)3MnSO4 + 2CO === Mn3O4 + 3SO2 + 2 CO2 (2分)
(6)SO2(2分)
18.(12分) (1)ΔH2-ΔH1-ΔH3 (2分)
(2)① H2可以除去积炭,提高催化剂活性(2分)
② ac (2分)
(3)①图1中590℃时正丁烯收率最高,且选择性高(副产物收率较低)(2分)
② 0.02 (2分)
(4)答案一:H2含量过高,浓度增大,导致主反应CH3CH2CH2CH3(g)CH2=CHCH2CH3(g) + H2(g)的化学平衡逆向移动
答案二:H2含量过高,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不利于丁烷与催化剂充分接触,导致反应速率下降 (2分)
19、(12分)(1)Cu + 2Fe3+ === Cu2+ + 2Fe2+ (2分)
(2)滴加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2分)
(3)① 1.8 mol/L NaNO3溶液(用HNO3调pH=1) (2分)
② 3Fe2+ + 4H+ + NO 3 === 3Fe3+ + NO↑+ 2H2O (2分)
(4)Fe2+ + NO[Fe(NO)]2+,通入N2后,将溶液中NO带出,使得c(NO)减小,平衡逆移,棕绿色变成蓝绿色(2分)
(5)反应Ⅰ比反应Ⅱ速率快,反应Ⅱ比反应Ⅰ限度大(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