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核心考点检测卷(二)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核心考点检测卷(二)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期中核心考点检测卷(二)-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与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窠巢(kē) 侍弄(chì) 攲斜(qī) 咄咄逼人(duō)
B.确凿(záo) 黄晕(yùn) 霎时(shà) 人声鼎沸(dǐnɡ)
C.蝉蜕(tuì) 匿笑(nì) 贮蓄(chù) 花团锦簇(cù)
D.菡萏(dàn) 云宵(xiāo) 搓捻(niǎn) 淅淅沥沥(lì)
2.下面各项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感慨 澄清 奥秘 花团锦簇 B.确凿 云霄 博学 各得其所
C.祷告 遮蔽 徘徊 波光粼粼 D.静谧 诀别 烂漫 翻来复去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C.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D.一时间满教室鸦雀无声
4.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____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便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5.下文方框内, 依次填入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什么是读书的艺术呢□法国作家莫洛亚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说□读书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书中重新发现生活□更准确地理解生活的艺术□
A., “ , !”
B.? : “ , 。 ”
C.? “ 、 ”
D., : “ 、 ! ”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主要作品有小说《龙须沟》《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骆驼祥子》等。
B.《雨的四季》一文写的不是某个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而是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C.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是后人加的。乐府诗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D.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形式固定。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
二、默写
7.根据语境,填写文学常识和诗文名句。
诵读优秀诗文,能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情感,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①   (人名)在《观沧海》中用“②   ,③   ”生动描绘了壮阔的大海和高耸的山岛;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④   ,⑤   ”将明月想象成友好的使者,带去对朋友的千言万语;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望着日暮之景,叹出一声“⑥   ,⑦   ”的浓重乡愁;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用“正是江南好风景,⑧   ”来表达和友人在江南暮春重逢时,复杂而深沉的心境;《<论语>十二章》中用“⑨   ,思而不学则殆”阐述“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朱自清在《春》中用“⑩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一句,展现出春天的力量。
三、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8.下面是班长在古文网上摘选的三则与"朋友"有关的文言文选段,结合三则古文说说要成为朋友,需满足哪些条件。(要求:答出两点即可)
古文①: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古文②: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古文③: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9.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朋友的内涵,班长找来以下事例,如果你是事例中的小明,你会如何回复?
场景:小明和朋友约定周六下午3点在篮球场见面,准备出门时,妈妈叫住了他。
妈妈:小明,趁着周末有空闲时间,在家好好看书,复习知识,不好吗?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班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于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乙】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②其大指③。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注释】①〔凛然〕严肃的样子,形容令人敬畏的神态。②〔了〕明白。③〔指〕同“旨”,意思、意图。
10.下列对【甲】【乙】两文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和“凛然如成人”中的“如”意思不一致。
B.(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根据字形可知,乙文中“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中“瓷”字意思为“小口大腹的陶制盛器”。
C.甲文中“于我如浮云”和乙文中“群儿戏于庭”两个“于”字表意相同,都表示“对,对于”。
D.“闻”字有以下义项:①听见。②听见的事情:消息。③有名望的。④名声。⑤用鼻子嗅,⑥姓。乙文“闻讲《左氏春秋》”中“闻”是“听见”的意思。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B.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C.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D.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13.请从【甲】文中引用一句话来表扬司马光,并结合文段内容分析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特点。
五、诗歌鉴赏
阅读。
晚次①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②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③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嗷嗷④夜猿鸣。
【注释】①次:停留。乐乡县:地名。本诗是诗人赶回故乡,途经乐乡县所作。②杳(yǎo):远。③野戍(shù):指野外驻防之处。④嗷(jiào) 嗷:猿猴啼叫声。
14.下列选项中描绘的景色,与本诗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清晨的朝阳 B.荒远的边城 C.连绵的群山 D.深夜的猿鸣
15.恨,在古诗中有痛苦的意思。诗中作者的“恨”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文章里的阅读身影
材料一: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忆读书》)读书一事被冰心戴上了快乐的冠冕,但对她来说,这不仅是一时一刻的快乐,而是整个人生的收获。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窃读记》)林海音学生时代,街上的书店一定是不允许读者随意翻阅的。她在放学后跑到书店里偷偷看书,怕被老板赶走,有时一本书甚至要跑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时光流转,当她回忆往事时,当年苦中作乐的读书生活成了一份美好的记忆。
“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上图书馆》)诗人、翻译家王佐良把清华大学图书馆当作自己的“恩师”。更重要的是,去图书馆成了他的习惯,因为偶遇一本书,也是生活的奇趣。
(摘编自陈雪《课本里的阅读生活》)
材料二:
数据中的阅读热度
今年以来,书籍相关搜索已经超23亿次,日均超20000万人次。而多元阅读方式已成主流,电子书、有声书的相关搜索分别同比上升97%与82%。喜马拉雅(国内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知名音频分享平台)大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人均听书数量7.4本,同比增长了32.14%。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时间简史》、《富爸爸穷爸爸》、《资本论》、《唐诗三百首》分列科普读物、投资理财、社科新知、文学等子榜单的第一。
(摘自百度网《2022全民读书搜索大数据》)
材料三:
图表中的阅读方式
(资料来源: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
16.材料一中的三段文字阐述的共同观点,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读书是自觉行动,需要浓厚兴趣和刻苦勤奋。
B.读书能改变人生,让人赢在生的起跑线上。
C.无论是怎样的阅读经历,其实都是生活本身。
D.置身淡雅宜人的书香中,平凡也能铸就精彩。
17.下列关于材料三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说明2016-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及增长率的情况。
B.中国数字阅读用户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C.将2016-2020年用户规模进行比较,突出中国数字阅读用户的变化。
D.增长率的变化说明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正在缩小。
18.小语是个小书虫,一直喜欢纸质阅读,可近视却越来越严重了。材料二给了你启发,请你推荐适合小语的阅读方式,并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
樱桃红了
邹龙权
①正为假期值班不能与兄妹一起回老家吃樱桃而烦恼,母亲恰好来电话了。她唤着我的乳名,说今年樱桃又大又红又甜,季节不等人,让我们赶快回家去吃。
②母亲栽的樱桃品种优,个头大,颜色鲜,口感好,左邻右舍的孩子都喜欢来吃,母亲总是很大方,给他们摘一大捧。吃惯了母亲栽的樱
桃,觉得他乡的都不够甜。久而久之,吃樱桃的日子成了我们漂泊在外的兄妹们聚会的节日。
③兄妹忍不住回去先尝为快,等我与妻子驾车回家那天已是正午,刚进门,就看见桌子中央放着一大盆红艳艳的樱桃。洗净的樱桃晶莹剔透,像珍珠,像玛瑙,煞是诱人,我忍不住抓起一把塞进嘴里,熟悉的酸甜味充溢唇齿之间,连日值班的辛劳也一扫而空,看我吃得津津有味,母亲心满意足地去准备午饭了。
④听父亲说,为了让我们吃上好樱桃,母亲一大早搭上梯子,架上凳子,背上小篓,爬上树顶摘最好的大果子。还听说,今天早上摘果时一根树枝折断,母亲急中生智逃到了另一根树枝上才获救。我不知道母亲老胳膊老腿儿是如何逃离危险的,也不知道卖上千元钱需要摘多少果子,花多少精力。但她后来说起摘果时晃晃悠悠的过程,总是那么轻描淡写、若无其事;说起樱桃卖了近千元钱时总是那么滔滔不绝、神采飞扬。我知道他们是从苦难时代走过来的,年轻时卖水果供孩子上学是快乐的事,老了不给孩子添负担也是快乐的事。
⑤说话工夫,母亲已把饭菜摆上了桌。母亲不停地给我们夹菜,我知道她特别高兴看儿女狼吞虎咽的样子,但我分明看见母亲夹菜的手微微颤动,再细看,母亲满头银发,后背也有些驼。我心一颤,母亲老了。
⑥习惯享受被母亲当客待的我,突然感到十分惭愧。
⑦是该好好孝顺母亲了。
⑧母亲住的是瓦房,我们多次商量凑钱给她盖新房都被拒绝。母亲说:“你们在外工作不容易,只要你们生活幸福,我们就幸福了。”她还说:“你们现在有个一官半职,好好为老百姓做点事,做个好人,当个好官,有个好名声。我们不当懒人,不当废人,不给你们添麻烦,有吃有穿有住就行。”
⑨我们兄妹几次试图说服母亲,都未能如愿。两间半瓦房在母亲精心打理下,也算得上村中的一道景观。屋后是两棵大柿树,门前有几棵樱桃树。引人注目的还有院里院外各种花朵:月季花、喇叭花、石榴花……这些花儿将老旧的房屋衬托得亮丽而脱俗。至今,曾留在我记忆深处的是:母亲很美,老宅很美,故乡很美!
⑩“奶奶,我们要吃樱桃。”院门口不知何时聚来了一群小孩子。母亲忙撑着凳子站起来,乐呵呵地把樱桃分给孩子们,欢笑声在老屋上空飞扬……看着眼前的场景,我顿时明白:尊重母亲的意愿,就是对她最大的孝顺。
《小窗幽记》中说:“在世无过百年,总要做好人,存好心,留个后代榜样。”无论顺境逆境,留下一片美,留下一片德,是我平凡的母亲人生中最为闪光之处,最为让人敬佩之处。
19.下列发生在“我们”和母亲之间的事件,与文中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
A.母亲为回家乡的“我们”摘樱桃。
B.母亲为“我们”做饭,给“我们”夹菜。
C.母亲拒绝“我们”为她盖新房。
D.“我们”嫌弃瓦房老旧,母亲因此精心打理它。
20.电视台采访了文中人物对“樱桃”的情感,根据文章内容推测,下列回答最不可能的一项是 (  )
A.我:樱桃甚是好吃,抓起一把塞进嘴里,连日值班的辛劳便会一扫而空。
B.母亲:樱桃不仅好吃,还可以卖钱,这样年轻时能供孩子上学,老了也不给孩子添负担。
C.父亲:樱桃真讨厌啊,每次爬上树摘樱桃都晃晃悠悠的,很容易摔断我的老胳膊老腿儿。
D.邻居孩子们:奶奶家的樱桃品种优,个头大,颜色鲜,口感好,我们很喜欢。
21.第⑧段母亲的话里有两个“幸福”,这两个词在文中各有什么具体含义?
22.文章最后一段说:“留下一片美,留下一片德,是我平凡的母亲人生中最为闪光之处,最为让人敬佩之处。”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母亲“美”与“德”的具体表现。
七、写作题
23.作文。
《秋天的怀念》中,母亲最后的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儿女永远是住在母亲心上的那个人,“我”决定委屈儿子听从母亲走大路,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住在你心上的那个人是谁呢?
请以“住在我心上的那个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不少于600字;③要有真情实感;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曹操;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落花时节又逢君;学而不思则罔;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答案】8.示例:①从自身来看,对待朋友要忠诚,要守道义,要修身养性;②从双方来看,朋友之间要有共同的爱好,心意相通,还要志同道合。
9.妈妈,我跟朋友约好了要一起去打篮球,不能言而无信。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人的体质,还可以拉进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有一个好身体才可以好好学习。
【答案】10.C
11.C
12.①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随意改变。”
②从此(他)就把书本拿在手里不愿意放下,(几乎)到了不知道饥饿、不知道口渴、不知道一年四季交替的程度。
13.引用句子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可知,司马光十分爱读《左氏春秋》,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这体现了他的勤奋好学;由“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可知,他砸破瓮,救跌入其中的孩子,这体现了他的机智聪慧。
【答案】14.A
15.①故乡遥远,日暮时分还在孤独地赶路,诗人思念故乡,产生痛苦之情;②在荒远的边城中,诗人迷失了方向,找不到旧国的踪迹,心中充满迷茫和失落,这也是“恨”的原因;③深夜里猿猴的哀鸣声,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孤独,让他的痛苦之情愈发浓烈。
【答案】16.C
17.D
18.小语,根据你的情况,我推荐你用喜马拉雅这样的网络听书平台听书。这种阅读方式只需用耳朵听,能保护你的视力。听书比纸质阅读方便,现在也很流行,你会有不同的阅读体验。
【答案】19.D
20.C
21.第一个“幸福”是母亲希望我们小家庭生活美满、工作顺利;第二个“幸福”是母亲为儿女的幸福感到满足(幸福)。两个“幸福”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理解与关爱,情深意切。
22.①关爱子女,教子有方。如:为儿女摘樱桃,把儿女当贵客待,体谅儿女工作生活的不易,为儿女的幸福而幸福,教育儿女要存好心、做好官、有好名声,并言传身教。②勤劳能干。如:母亲说不愿意当懒人,母亲把庭前屋后都栽了树,种了花等。③俭朴、乐观(知足/热爱生活)。如:母亲不愿意盖新房,在旧瓦房坚持种花等。④待人和善。如:母亲愿意把樱桃分给邻居孩子们等。
23.【答案】例文:
住在我心上的那个人
在记忆的长河中,有一个身影始终熠熠生辉,住在我心上的那个人,是我的奶奶。
奶奶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双手也因常年劳作而布满了老茧。可在我眼中,她却有着别样的温柔与慈祥。
小时候,父母工作繁忙,便将我送到奶奶家。奶奶家的院子,就是我的欢乐天地。夏日的夜晚,奶奶总是手持一把蒲扇,轻轻地为我驱赶蚊虫,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我躺在凉席上,望着满天繁星,听着奶奶的哼唱,渐渐进入甜美的梦乡。那时候,奶奶就是我心中的守护神,用她的爱为我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港湾。
奶奶没什么文化,却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每天清晨,她总是早早地起床,为我准备好早餐,然后坐在一旁,看着我读书写字。当我遇到难题时,她虽不能帮我解答,但那鼓励的眼神和温柔的话语,却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俺妮儿最聪明了,一定能做出来。” 就是这样简单的话语,让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回到了父母身边,与奶奶相处的时间渐渐变少。但每次回去看望她,奶奶总是忙前忙后,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给我。她那满是笑意的眼睛,从未改变。
然而,命运却如此残酷。奶奶突然生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当我赶到医院时,奶奶正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看到我,她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努力挤出一丝微笑。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紧紧握着奶奶的手,仿佛这样就能留住她。
奶奶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但她的爱从未消失。那些美好的回忆,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她教会我善良、勤劳与坚强,她的音容笑貌永远刻在我的心间。
如今,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奶奶那温柔的鼓励声便会在我耳边响起。她住在我心上,从未走远,也永远不会走远,她的爱将伴随我一生,成为我心中最珍贵的宝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