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之扩展语句 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之扩展语句 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之扩展语句
【考情分析】
“扩展语句”考查的是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是通过联想、想象等方式,丰富句子的内容,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往往要求以所给出的材料为基础,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材料一般为词语和句子;或者要求以古诗词的意象为中心,根据其意境进行扩写。做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句通顺,还要符合情境,有逻辑性,恰当运用修辞等。
扩展语句”考查形式灵活多变,常见的考题形式主要有联词设境型、丰富句意型、续写补充型、再现情境型、话题扩展型。
【方法指导】
一、联词设境型
该题型往往要求运用所提供的几个词语,发挥合理想象,揣摩词语之间的联系,创设一种情境,写一段情景交融的话,或阐发一种哲理。有的要求围绕某个中心,有的要求有明确的重点,还有的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手法。
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尤其是那些明确、具体的要求,包括陈述对象、感情倾向、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及字数限制等。多是得分点,也常是答题时的易漏点。
第二步,探究词语。寻找词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这些寻找解题的突破点,即扩展点,进而组织答案。
第三步,检查分析,完善答案。从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两方面检查答案。“显性要求”指题干中明确限制扩展时必须满足的要求,如以什么为重点,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补充什么内容,多少字以内等;“隐性要求”指题干中没有明确指出、隐含在所提供的具体语境中的要求,如体现什么样的感彩,表现什么样的情、景、理等。后者最容易被忽视,要格外注意。
二、丰富句意型
这种题型是对一个结构简单的句子,采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添加修饰成分或运用修辞手法等,对原句进行“解释性”的描写。
第一步,明确要求,研读原句,把握方向;作答时要仔细审读题干的提示和要求,领会扩展的目的,找到明示或暗示的具有可能性的扩展方向。
第二步,展开想象,添枝加叶、形象描写;“添枝加叶”法:在原句的基础上增加定语、状语、补语等,从数量、范围、程度、状态等方面对主干句子进行形容、修饰、限制等,也可以增加时间、地点、人物等,使事项完整化。“形象描写”法:对表现的人物进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使人物更有神彩;对表现的事物进行外观描写,使事物更具体。另外,还可以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等,使句子表达的内容更形象。
第三步,审读扩写语句。检查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通顺合理。
三、续写补充型
该类题目,常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具体语言环境补写或续写一句话或一段话。补写或续写的句子必须做到与原句文意相通、中心一致、句式相似、语言和谐、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一致。当然,关键是必须符合题干的要求。
续写补充型扩展语句题,往往是根据一定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逻辑思考,从而合理地推导出缺失的内容。一般可以按以下步骤完成:
第一步,审清题目。读懂题目要求,准确辨明题目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第二步,分析句子。仔细分析题目中提供的短语或句子的特点,以此为扩写源头,寻找丰富句子的突破口,搞清整个语段或句子前后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情境、色彩等。
第三步,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就材料进行合理的推导与想象,或发散思维,多方联想,利用生活经验,搜寻自己记忆中的相关情境,把它描绘出来。试题形式和内容入手两手抓,注意不要只顾形式不顾内容,或者只顾内容不顾形式,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等错误。
第四步,仔细检查。检查扩展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是否和给出的语句主旨一致,修辞、句式、意境、色彩等要符合要求。
四、再现情境型
这类题往往给出一个情境,一般选用古诗文名句或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语句,让考生根据预设的情境,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所构思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
解答再现情境型题目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步,看清题目要求,把握情景。
第二步,画面描绘。读透所提供的古诗文名句或其他语句,体会其中的意蕴美,并将一字一词转化为一幅幅画面,有动态感更好,也可以让重点词语充当主语,对其进行描绘。
第三步,巧用修辞。注意扩展语句题不仅要符合题意,更要使扩展后的语段富有意蕴,生动丰满。这是扩展语句题的最后归宿,也是增分点。高分答案一定是“生动丰满”的。为此,必须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文采。
第四步,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五、话题扩展型
这类题往往给出“主题”“话题”或“中心句”“对象”,规定某种情景,要求对其进行阐发。
第一步,明确话题或对象,确定扩展方向。这类题目在题干中已限定了扩写语句的中心或话题,答题时必须牢记这个中心或话题去扩展。
第二步,理思路,确定语段层次。扩展语句是由少到多,由简单到丰富的过程,所以在确定扩展方向之后,应当合理安排段落层次,可以是总分、总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类比、递进等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三步,定手法,组织语言。紧紧围绕给定的话题,确定选用的修辞手法,借助一定的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组织语言,规范作答。
总结
1.扩展语句的原则
(1)一致性原则
扩展的语句要尽量与原句的情境、事理、语气、感彩等各方面保持和谐、一致,不能偏离话题、不合语境或另起炉灶。
(2)合理性原则
扩展的内容应是对原材料合情合理的延伸和发展,画蛇添足、胡编乱造甚至背离话题都是大忌。所以要审准题目,看清楚扩展的点或扩展的方向,在所提供的具体语境下进行合理的想象。
(3)新颖性原则
扩展的语句不仅要包孕原句,做到通顺、流畅、合情合理,而且要使语意体现得更充分、更具体、更形象。因此要尽可能用新颖的形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大胆的创造。
2.扩展语句的方法
(1)围绕中心法
无论哪一种扩展类型,都需根据题干的要求,紧紧围绕某一词语、某一句子、某一主题或某一情境的特定内涵展开。扩展时,注意不得偏离原句的陈述对象或题目要求的中心,要和原句或语段的情境、意境保持一致。
(2)定位填补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续写补写型扩展题,就是要紧紧地联系语境,从前文或后文中找出暗含的对应形式和内容方面的限制信息,然后根据这些条件来进行扩展,填补空白。
(3)拆分组合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情景描绘型扩展题,就是按照材料原有的内在关系,将信息进行拆分后,添加一些内容进去,然后再重新组合,使其语意更为具体、丰富。
(4)添枝加叶法
这是给句子主干分别添加限制性或修饰性的词语,使之形象丰富的一种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找准句子的主干。在句子的主语前加定语,在谓语前加状语,在宾语前加定语,便可使句子丰满起来。添枝加叶法与修辞手法一起运用,能使扩展的语句变得文采飞扬。
(5)描写渲染法
有些句子只用补充附加成分的方法,不足以达到题干中生动、具体的要求,这就要在简单增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描写和渲染。
【典题例析】
例1
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解析】
第一步,审题。“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第二步,探究词语。四个词语“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首先应该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初冬”时节,“银杏树”这一陈述对象,经受了“疾风骤雨”的洗礼(情景)后“凋零”(事件的行为结果)。其次,“银杏树”是设置情境中的描述主体,也是扩写的重点。
第三步,检查答案。组织出答案后,要检查一下答案是否落实了题干中运用描写性的文字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要求,字数是否符合要求等。 
【答案示例】
初冬,疾风骤雨丝毫不理会生命的感受,而银杏树的叶子只得华丽转身。那扑簌簌凋零的片片黄叶仿佛瞬间蜕变,如云霞般金黄、耀眼。
例2
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
【解析】
要注意题目要求——散文、限60字内,还要注意扩写的重点。扩写时,要符合语境,展开想象,语言优美。
【答案示例】
带着新翻的泥土气息,风儿吹来,我顿时清醒,新的一年,新的希望……让春风把自己的心声吹向天空——幸福的取得需要努力,这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例3
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解析】
首先,细读题目要求,挖掘有效信息。如画线句是观点句,续写的应是阐述句和结论句。其次,
分析画线句的特点,寻找突破口。画线句是文段的中心,强调名著中蕴含的尚和精神,因此答题时要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中关于“和”方面的做事原则、社会规范、理想追求等内容。再次,展开合理联想,运用排比、呼应等手法组织答案。
【答案示例】
(示例1)《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示例2)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盼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期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
例4
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语言连贯、准确、生动;不少于100个字。
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
【解析】
试题用一首小诗设置了一个情境,要求按此情境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描写一个不少于100字的场景,并且要有人物“他”的心理描写。小诗中提到的场景要素是:小路、十八台阶、月光、蚂蚁。人物是“我”,但在描写场景的时候需要转换成“他”。人物的活动是:坐在台阶上数蚂蚁。人物的心理主要是“数回一个童年”。结合以上几点,写一段连贯的话即可。
【答案示例】
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月色溶溶,树影婆娑。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例5
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华南七中学生会举办了一个“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请你为作品展写一段前言,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
【解析】
先把握话题,抓住关键词“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前言”,明确中心。然后理清思路,即由“花卉”引出“摄影作品”,既而介绍作品展的功能、目的或意义等。注意鲜明、生动、连贯的表达要求和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答案示例】
如果说植物是人类生活的伙伴,花卉便是其中最耀眼的一群。在这个光、影和色彩汇集的花园里,我们将观赏到桃花的娇艳、荷花的清纯、菊花的高洁、梅花的坚韧,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妙。

【自主测评】
1.请参照示例,为曹操或陶渊明写一则人物短评,句式可以适当自由,100字左右。(6分)
示例:屈原——世人皆醉,唯你独醒。尘世昏暗,而君秉持高洁,壮志可与日月争光。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于是,死亡成为一种唯美的跨越。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弥漫了千年。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屈原白居易,感怀时事,遭贬谪吟歌赋,一代才子具有伟大的文学贡献。
材料:爱国精神 科技成就 民本思想 孟子 
沈括 戚继光 黄宗羲 岳飞 袁隆平 战沙场驱敌寇 立潮头发先声 埋头干创新见 探物究理 著书立说 抵御外侮
3.喀喇昆仑高原,横亘西部边境。这里是祖国的西部边陲,是守卫和平安宁的一线。去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按照处理边境事件的惯例和双方之前达成的约定,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蹚过齐腰深的河水前去交涉。交涉过程中,对方无视我方诚意,早有预谋地潜藏、调动大量兵力,企图凭借人多势众迫使我方退让。在前去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受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王焯冉、肖思远英勇牺牲。英雄虽已离去,精神永驻边关!下面是写给烈士的诗,请仿照示例,再续写一段,要求:语意明确,内容贴切。(5分)
万里边关,你坚守
万家灯火,我无忧
忘不了
你饱经风霜雨雪历练的手
挥不去
你爬冰卧雪不惧风寒的身
同甘、共苦、生死、相依
圣洁喀喇昆仑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4.发挥联想与想象,根据《琵琶行》中的句子“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进行拓展,描写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至少使用两种修辞,不超过80个字。(5分)
5.每年10月17日是我国的“扶贫日”。请你编辑一则公益短信来帮助宣传。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得少于15个字。
6.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以一位作家为例,在横线处续写句子。
悲观和乐观,都源于个人的感觉,而且常是偏重主观的感觉。
悲观主义者不管外界的处境如何,总能从中找到一些让自己沮丧败兴的生活因子。譬如柳宗元,登山游玩,他想到的是仕途坎坷;雪中垂钓,他体验的是孤独凄清。譬如卡夫卡,优裕的家境,会让他觉得无比压抑;严谨的制度,会让他觉得无比苦闷。
而乐观主义者不管外界的处境如何,总能找到使自己快乐起来的生活因子。譬如海明威,战壕写稿,他恣意着人生的快意恩仇;远海捕鲸,他饕餮着自然的慷慨伟岸。
譬如
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简练。请综合运用拟人、对偶手法,以“山泉”或“月光”为描写对象,写一段话。要求:生动鲜明,连贯得体,字数在40~80之间。
蝴蝶喜欢集体旅行,旅行队伍有的竟达数十亿只。它们在空中飞翔,与碧云竞飞,与流霞争艳,可谓奇观。
---参考答案与详解---
1.答案 示例:①曹操——三国群雄,首推曹操。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原因何在?“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上独领风骚。
②陶渊明——他捧着一把菊花走来,带来一阵天人合一的哲学清香。背离庙堂之高,他选择江湖之远,选择了自然的恬适和舒畅。他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追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意境。他绽放了内心的那份自然,并且馨香久远。
解析 解答句子仿写类题目时,要注意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等,符合语句语境,仿写人物短评,关键是要能从所给人物曹操和陶渊明中找出恰当的、深刻鲜明的评点,并且从中找到支撑这一“评点”的论据,使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另外,结合示例中的句式特点,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句子字数以四字句为主,内容方面体现出人物的品格及对后世的影响。
2.答案 ①岳飞戚继光,抵御外侮,战沙场驱敌寇,一代军人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②沈括袁隆平,探物究理,埋头干创新见,一代巨匠具有杰出的科技成就。
③孟子黄宗羲,著书立说,立潮头发先声,一代哲人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
解析 首先要将提供的材料按照“爱国精神”“科技成就”“民本思想”进行分类,属于“爱国精神”的有:“戚继光”“岳飞”“战沙场驱敌寇”“抵御外侮”。属于“科技成就”的有:“沈括”“袁隆平”“埋头干创新见”“探物究理”。属于“民本思想”的有:“孟子”“黄宗羲”“立潮头发先声”“著书立说”。然后按照例句句式“两个人物,……(四字),……(六字),一代……具有……的爱国精神(科技成就、民本思想)”仿写,注意语意连贯和词语搭配。
3.答案 示例: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风雪边关,回荡英雄浩气
敌数倍于己,你誓死不依
热血打退了黑云压城
而你化作了山脉
于天地间屹立
你化作了冰河
得划断百川的劲力
诠释赤胆初心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解析 本题要求仿照示例,再续写一段写给烈士的诗,要了解经历、贡献,表达对烈士的赞美、崇敬之情。因为没有在句式上多做要求,所以句式不必刻意保持一致。
4.答案 夜深人静,跳动的音符刚刚停止,如莺啼般的曲子刚弹奏完毕,富家子弟争先恐后送上万千锦帛,此景何等壮观。但这一切已经过去,如今孤独一人,每每想起怎能不让人泪流满面。
解析 学生可以依据“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意思,联想与想象一个“少年事”的场景进行扩展,也可以围绕“妆泪红阑干”,联想与想象一个琵琶女孤独落泪的场面。只要是围绕“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而展开的场面描写都是合适的。扩展时要注意修辞的使用和字数的要求。
5.
【答案】(示例)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
6.
【答案】
(示例一)苏轼,贬谪黄州,他能尽享夜游赤壁之乐;贬谪惠州,他能体验日啖荔枝之乐
(示例二)杰克·伦敦,沙漠淘金,他挥洒着冒险的拓荒豪情;孤身远航,他汲取着磨难的艺术灵感
7.
【答案】(示例一)山泉叮咚作响,飞泻下石涧,流淌在深林,这位潇洒的古琴大师,弹奏的这曲别出心裁的“高山流水”,将人带到一个桃源仙境。(示例二)明月这位高明的写意山水画师,将牛乳般皎洁的光华,洒向蓊蓊树林,泼向鳞鳞屋瓦,涂抹出一幅浓淡相间、明暗得宜的山居秋月图。
【解析】解答此题,须结合指定的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运用合理想象,描绘该景物形、声、色、态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力求营造有韵味的意境,做到拟人贴切,对偶整饬,语句通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