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与电能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装置中不能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A. B. C. D.2. 下列各组材料组成如图装置,能形成原电池且M做正极的是( )。选项 M N PA Zn Cu 稀硫酸B Ag Zn 蔗糖溶液C Ag Fe 溶液D Al Mg NaOH溶液3. 已知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将该反应设计成如图甲所示的原电池B. 反应过程中能量关系可用图乙表示C. 若Fe不纯(含有杂质碳),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要减慢D. 图甲装置中,在铜表面被还原产生气泡4. 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铜片B. 0-t1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H++2e-=H2↑C. t1时刻,电流方向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l 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氧化膜阻止了Al进一步反应D. tl时刻后,电子从铝经过导线流向铜5. 太阳能光电催化—化学耦合分解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工作时,b极为负极B. 负极反应为C. 放电时,Ⅱ室溶液中浓度逐渐增大D. 电池放电时的反应原理为: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热电池”是一种高温熔融盐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已知放电时1mol FeS2完全反应转移4mol电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LiAl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B. 电池工作时电流流向:C.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D. 若1mol LiAl转化为Al,则消耗为60g非选择题1. 回答下列问题(3)以肼为原料的燃料电池具有容量大、能量转化率高、产物无污染等特点,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解质溶液为20%-30%的KOH溶液。①该燃料电池中正极通入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②电池工作时,移向________电极(填“a”或“b”)。③当b电极上消耗标况下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2. 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更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为生产和生活服务。Ⅰ.探究原电池中的能量转化。图中注射器用来收集气体并读取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实验数据 时间/min ① ②气体体积/mL 溶液温度/℃ 气体体积/mL 溶液温度/℃0 0 22.0 0 22.06 33.6 24.8 56 23.810 56 26.0 - -(1)判断两装置中反应的快慢①______②(填“>”“=”或“<”),6至10min内①中产生氢气的平均速率是______。(2)有明显的气泡冒出现象的金属是______(填“a”、“b”、“c”、“d”),当都生成56ml气体时,装置中释放的总能量①______②(填“>”、“=”或“<”),请对两装置温度变化不同进行解释______。Ⅱ.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化学电源,工作时总反应为。(3)该原电池装置中,电极Ⅰ是______极,电极Ⅱ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当电路转移电子1mol时,产生气体的体积为______(在标准状况下)。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与电能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装置中不能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A.装置能形成原电池,Ag为正极,Cu为负极,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有气泡产生,故A不选;B.装置能形成原电池,Mg为正极,正极电极反应式为:,有气泡产生,故B不选;C.装置能形成原电池,总反应为,无气泡产生,故C选;D.左侧烧杯中Zn与稀硫酸直接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故D不选。答案选C。2. 下列各组材料组成如图装置,能形成原电池且M做正极的是( )。选项 M N PA Zn Cu 稀硫酸B Ag Zn 蔗糖溶液C Ag Fe 溶液D Al Mg NaOH溶液【答案】C【解析】A.锌、铜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锌是负极,银是正极,即M作负极,A不选;B.蔗糖是非电解质,不能形成原电池,B不选;C.银、铁和氯化铁溶液形成的原电池中铁是负极,银是正极,即M做正极,C选;D.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镁、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形成的原电池中镁是正极,铝是负极,即M做负极,D不选;答案选C。3. 已知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将该反应设计成如图甲所示的原电池B. 反应过程中能量关系可用图乙表示C. 若Fe不纯(含有杂质碳),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要减慢D. 图甲装置中,在铜表面被还原产生气泡【答案】C【解析】A.图甲构成了铜铁原电池,负极反应为、正极反应为,则总反应为,A正确;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可以用图乙表示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关系,B正确;C.若铁不纯(含有碳单质),则可以形成很多微型原电池而加快反应速率,C错误;D.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在铜表面被还原产生H2,D正确;故选C。4. 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铜片B. 0-t1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H++2e-=H2↑C. t1时刻,电流方向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l 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氧化膜阻止了Al进一步反应D. tl时刻后,电子从铝经过导线流向铜【答案】C【解析】0~t1时,Al为负极,氧化得到氧化铝,Cu为正极,硝酸根放电生成二氧化氮;随着反应进行铝表面钝化形成氧化膜阻碍反应进行,t1时,铜做负极,Al为正极,以此解答该题。A.0~t1时,铜为正极,负极为铝,A错误;B.0~t1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NO3-+e-=NO2↑+H2O,B错误;C.随着反应进行铝表面钝化形成氧化膜阻碍反应进行,氧化膜阻止了Al进一步反应,因此铜做负极,Al为正极,C正确;D.t1时刻后,铜为负极,电子从铜经导线流向铝,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电解原理,关键是根据电流方向改变理解原电池中正负极转换,理解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属于易错题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能力,题目难度较大。5. 太阳能光电催化—化学耦合分解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工作时,b极为负极B. 负极反应为C. 放电时,Ⅱ室溶液中浓度逐渐增大D. 电池放电时的反应原理为:【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b极上氢离子转化为氢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极上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向b电极移动,据此分析解答。A.电池工作时,b极上氢离子转化为氢气,得电子,b极为正极,故A错误;B.a极上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3+,故B错误;C.放电时,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向b电极移动,Ⅱ室溶液中浓度不变(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故C错误;D.根据图示,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之间的转化循环进行,相当于是硫化氢分解生成单质硫和氢气,则电池放电时的反应原理为:故D正确。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热电池”是一种高温熔融盐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已知放电时1mol FeS2完全反应转移4mol电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LiAl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B. 电池工作时电流流向:C.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D. 若1mol LiAl转化为Al,则消耗为60g【答案】AD【解析】Li、Al均比Fe活泼,则该原电池工作时LiAl发生失电子的反应,LiAl电极为负极,Li比Al更活泼,负极反应式为Li-e-=Li+,FeS2极为正极,1molFeS2完全反应转移4mol电子,Fe、S原子均得电子生成Fe和-2价S,正极反应式为FeS2+4Li++4e-=Fe+2Li2S,据此分析解答。A.LiAl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B.电池工作时电流方向为“负极→内电路电解质→正极”,该电池LiAl极是负极,而是正极,B正确;C.正极放电得电子:,C正确;D.1molLiAl转化为Al,发生反应:转移电子为1mol,而每转移1mol电子消耗0.25mol ,质量为30g,D错误;故答案为:AD。非选择题1. 回答下列问题(3)以肼为原料的燃料电池具有容量大、能量转化率高、产物无污染等特点,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解质溶液为20%-30%的KOH溶液。①该燃料电池中正极通入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②电池工作时,移向________电极(填“a”或“b”)。③当b电极上消耗标况下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答案】(3) ①. ②. ③. b ④. (或)【解析】【小问3详解】①原电池中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因此该燃料电池中正极通入的物质是,负极肼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②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电池工作时,b点睛通入氧气,为正极,所以移向b电极。③当b电极上消耗标况下时,氧气的物质的量是3.36L÷22.4L/mol=0.15mol,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15mol×4=0.6mol,电子数为。2. 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更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为生产和生活服务。Ⅰ.探究原电池中的能量转化。图中注射器用来收集气体并读取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实验数据 时间/min ① ②气体体积/mL 溶液温度/℃ 气体体积/mL 溶液温度/℃0 0 22.0 0 22.06 33.6 24.8 56 23.810 56 26.0 - -(1)判断两装置中反应的快慢①______②(填“>”“=”或“<”),6至10min内①中产生氢气的平均速率是______。(2)有明显的气泡冒出现象的金属是______(填“a”、“b”、“c”、“d”),当都生成56ml气体时,装置中释放的总能量①______②(填“>”、“=”或“<”),请对两装置温度变化不同进行解释______。Ⅱ.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化学电源,工作时总反应为。(3)该原电池装置中,电极Ⅰ是______极,电极Ⅱ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当电路转移电子1mol时,产生气体的体积为______(在标准状况下)。【答案】(1) ①. < ②.(2) ①. ad ②. = ③. 装置化学能转化为热能(3) ①. 负 ②. ③. 11.2L【解析】【小问1详解】由表中数据可知,①中反应慢,6至10min,①中生成的平均速度。【小问2详解】①中Zn与稀接触发生化学反应,产生。②中形成原电池。Cu做正极,发生电极反应:,所以有明显的气泡冒出的是a、d,两装置发生的总反应相同,当生成相同体积气体时,释放的总能量相同。由于装置①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装置②中部分转化为电能,所以两装置温度变化不同。【小问3详解】由流向可知,电极Ⅰ为负极,Ⅱ为正极,Ⅰ电极反应为,Ⅱ电极反应为:,当转移为1mol时,产生 0.5mol,标况下的体积为11.2L。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6.1.2化学反应与电能随堂练习含答案(教师用).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6.1.2化学反应与电能随堂练习(学生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