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复习课件)(共63张PPT)2026年高中政治一轮复习 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复习课件)(共63张PPT)2026年高中政治一轮复习 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63张PPT)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01课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模块 3 :《政治与法治》
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讲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奠定学生政治立场与法治思维的基础。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读懂中国共产党-模块内容结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领导执政地位
◇党的先进性
◇全面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
◇根本政治制度
◇三项基本政治制度
全面依法治国
◇三位一体
◇四个环节
综合探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综合探究: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综合探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政治与法治
有机统一
(主线)
根本保证
本质特征
治国基本方式
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发展什么样的民主政治、怎样发展
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鲜明特点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遵循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目 录
CATALOG
05
03
01
02
04
考情透视
目标导航
知识导图
思维引航
核心突破
考法全析
真题溯源
考向感知
时政解读
素养提升
01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考点要求 考察形式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选择题 非选择题 / /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选择题 非选择题 / 甘肃卷T1,3分 辽宁卷T3,3分
考情分析 1.从命题题型和内容上看,从近年高考真题来看,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偶有涉及,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综合考查。考点集中在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三种政治力量的建国方案比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三次伟大飞跃”的历程等。
2.从命题思路上看:未来高考仍将以选择题为主要题型,多结合历史事件或政策文件,考查学生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解。通过梳理近代中国探索历程,论证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联系新时代成就,分析党的领导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
2026年高考会更加注重:结合新中国成立75周年、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等重要节点,考查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命与贡献;材料分析题比重增加,可能采用“文字+图表”复合型材料,要求多角度分析问题。开放性设问增多,需结合材料灵活作答。通过典型例题训练,学会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运用“主体分析法”(党、政府、人大等)和“辩证思维”(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作答。积累时政高频词,避免口语化表达,参考《人民日报》评论版提升术语专业化水平。
1.清晰阐述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深度剖析其基本国情,精准列举并阐释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明确近代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
2.全面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不同政治力量提出的各类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透彻分析这些方案的内容、实施情况及最终结局;
3.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 ,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详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明确1个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把握1个历史性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明确1个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了解2个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明确3个目的:改革开放的3个目的
掌握4个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03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知识点1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基本国情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
鸦片战争
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年
中法战争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
中国西南门户洞开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知识点1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基本国情: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势力的矛盾。
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思考:结合近代中国实际情况,谈谈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各是什么?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知识点1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名词点击:半殖民地和半封建
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独立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半封建——形式上任然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现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展。
例1.当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的罗网,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时,中国仍然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可见( )
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③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是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考向一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变式训练1·变载体】某校高一学生小刘周末上网浏览了“复兴之路”网上展厅。展厅内一件件珍贵文物记录着近代以来华夏大地曾经蒙受的苦难,也镌刻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进行的探索与抗争。小刘深刻体会到( )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②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近代各种政治力量失败在于他们没有进行反帝武装斗争
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满清政府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考向一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变式训练2】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剧烈动荡和深刻变革的时期。在这百余年中,中国经历了传统社会结构瓦解、外来文化冲击、政治制度的更迭以及思想观念的更新,最终从封建帝国转向现代国家。下列对近代中国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①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是鸦片战争的失败
②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③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受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考向一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知识点2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探究与分享:运用你所学过的知识,说说近代中国先后有哪些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它们对时代的声音分别做出了怎样的回应。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知识点2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类别 政治主张 实践结果
第一种 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其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
第二种 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
第三种 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思考: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政治力量探索解决中国问题的重大尝试。从《政治与法治》的角度,说明这种方案失败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思想理论条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阶级基础: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意义: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中国
共产党的诞生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知识点3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伟大成就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历史结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思考:请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应运而生的。
提示:①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例2.(2025·湖南·三模)从1927年开篇到1952年结束,电视剧《西北岁月》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先后进行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4个波澜壮阔的历史阶段。观看这一电视剧,我们可以( )
①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②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自主探索精神
③理解党如何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④感知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前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我国尚未进入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考向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变式训练1】河北省保定市位于太行山东麓,革命遗存丰富,从白洋淀闻名中外的雁翎队抗日传奇到晋察冀边区革命旧址,从易县狼牙山的五壮士悲壮事迹到清苑冉庄地道抗击日寇遗址,都镌刻着红色精神。这些革命历史昭示了( )
①太行山东麓的抗战烽火是党领导民族解放的丰碑
②我党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正确革命道路
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苦难走向胜利的艰辛历程
④党是中国人民谋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B
主要强调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精神
未直接体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建设内容
考向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变式训练2·变考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中国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B.近代以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C.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D
新中国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考向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2)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首先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原因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1.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知识点1 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探究: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努力和探索?
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第一部宪法颁布
1949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6年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社会主义社会
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与成就(1956-1978)
知识点1 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1)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在中国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如同革命一样,也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
(2)成就:
(3)意义和价值: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大体系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四大事业 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个地位 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例1.2024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刊发曲青山文章《新中国75年的光辉历程和历史启迪》。文章中指出:“194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关于这一伟大事件,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④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956年三大改造的结束
考向一
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变式训练1·变载体】品读毛泽东在1950年国庆盛典所作的这首词,以下说法和诗词对应正确的是( )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①长夜难明赤县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②百年魔怪舞翩跹: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阶级矛盾
③一唱雄鸡天下白:新中国成立为实现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
④万方乐奏有于阗:中华民族实现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民族矛盾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考向一
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变式训练2】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们历经沧桑巨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彻底改变积贫积弱的命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昂首阔步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印证了( )
①中国道路拥有超越人类总体历史进程的卓越特性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③党的领导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保证
④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说法错误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考向一
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相关链接:见证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
1980年
建立深圳经济特区
1990年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001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8年
举办北京奥运会
2010年
举办上海世博会
2013年
提出共建“一带一路”
2018年
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1.开启(时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作用: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意义:
知识点2 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②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4.目的
知识点2 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生产力角度
(2)制度角度
(3)党的建设角度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例2.回望来路自慷慨,再赴征程气如虹。14亿多人的中国式现代化,何其伟大又何其艰巨。新征程上,继续用好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这是基于改革开放( )
①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②能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③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根本社会条件
④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我国进入新时代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考向二
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变式训练1·变考法】2025年5月4日,某校举办了主题为“青春心向党,逐梦新征程”的入团仪式。在仪式上,各位新誓团员再次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对以下历史事件认识正确是( )
①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便执掌国家政权,使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③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④改革开放时期——奠定了中国发展的根本政治前提和根本制度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执掌国家政权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才实现的
新中国成立后
考向二
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变式训练2】2025年是改革开放47周年。47年来,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走出了一条摆脱贫困、迈向富强的崭新道路。由此可见( )
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③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和关键一招
④发展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考向二
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1.新的历史方位
知识点3 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2012 党的十八大
主要标志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2.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①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⑤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伟大事业
人民期待
国际意义
奋斗目标
历史使命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对国家和民族
对科学社会主义
对人类社会
①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4.新时代的成就
知识点3 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5.新时代 新征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2020年
2035年
本世纪中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践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知识整合:如何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⑤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自信。
提示:①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②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③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④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例3.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下是某校设计的“行走的思政课”路线图,据此推测,该路线的主题为( )
①体验科技创新,感受时代脉搏
②感悟改革开放,见证时代变迁
③赓续精神血脉,见证中国奇迹
④回顾奋斗历程,展望强国前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D
仅从科技创新无法涵盖整个路线的主题
仅从改革开放角度无法涵盖整个路线的主题
考向三
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变式训练1】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关于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与作出的历史贡献,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①建立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②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③实行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
④奋斗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证、更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主动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考向三
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变式训练2】一百多年来,共产党人矢志践行初心使命,一路褴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关于党取得的伟大成就与作出的历史贡献,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B.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生动的精神力量
C.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D.惊天动地,推进强国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C
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进入新时代
考向三
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③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为人民谋幸福,谱写出一篇篇壮丽史诗的
04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1.(2024·甘肃·高考真题)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古老的中国在人民的手中换了人间。可见党领导人民成立新中国( )
①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自主
②展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真题溯源
考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2.(2022·辽宁·高考真题)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孕育和传承的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了辉煌与荣光。上述成就的取得在于辽宁( )
①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前进方向
③致力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人民具有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1982年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干中强调的时间阶段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刚成立后等,这并未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强调的是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力量。该选项不是设问原因。
真题溯源
考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纠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纠正: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国情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3.近代中国,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纠正:近代中国,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4.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纠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5.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正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纠正: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正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6.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纠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7.实行改革开放就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纠正: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纠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05 时政解读·素养提升
辛亥革命110多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热点解读
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提示:①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和新的组织。
②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④因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热点解读
热点解读
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为人民谋幸福,谱写出一篇篇壮丽史诗的。
提示: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③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热点解读
热点解读
命题预测
1.高三某班级为“新时代重庆改革开放的成果”主题活动搜集了一些素材。下列素材契合这一主题的是( )
①“城市改革的‘第一个吃螃蟹者’”——重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试点的故事
②“唱好西部双城记”——携手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故事
③“打通最后一公里”——渝新欧与陆海新通道开通“东盟快班”的故事
④“重庆:凤凰于飞”——重庆市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建成智能城市的故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重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试点的故事,该故事不是发生在新时代,①不符合题意。②: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自此开启,②符合题意。③:渝新欧与陆海新通道开通“东盟快班”,是新时代重庆在对外开放、拓展国际经济合作通道方面的成果,契合“新时代重庆改革开放的成果”主题,③符合题意。④:重庆市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建成智能城市,这主要侧重于城市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属于城市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并非直接体现改革开放成果,④不选。故本题选C。
热点解读
命题预测
2.二十届三中全会从新征程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发,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表明( )
①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②改革利于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
③要继续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④只有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才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①错误。②:从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可以看出全面深化改革能够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社会活力,从而有利于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②符合题意。③:从题干中“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可以看出,要继续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③符合题意。④: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系,并未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④排除。故本题选C。
热点解读
命题预测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微微巨轮。”由此可以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④让中国人民在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①④: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微微巨轮。由此可以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让中国人民在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了主心骨,带领人民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①④正确。②: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②排除。③:五四运动是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③排除。故本题选C。
热点解读
命题预测
4.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各大重点工程正稳步推进。在沈阳,长白山高速铁路启动联调联试,年内将开通运营;在广东,“深圳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项目”二期工程钢结构主体完工,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公、铁、海”多式联运中心;在山东,临沂蒙河双堠水库正在加紧施工,目前建设进度过半 我国各地多项重点工程稳步推进( )
①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有利于推动现代化强国建设
③佐证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我国在“一五”计划等时期已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标志着已经基本建立”与当前“十四五”收官阶段的重点工程推进无关,①排除。②:各地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如高铁、物流枢纽、水利工程等,是新时代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有助于完善国家功能、推动现代化强国建设,②正确。③:重点工程推进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的具体实践,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成功实践和强大生命力,③正确。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而不是我国各地多项重点工程稳步推进,④排除。故本题选C。
热点解读
命题预测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指的是人类社会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近代以来,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曾幻想通过学习西方文明、走西方发展道路来实现现代化,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经历了早期的种种曲折后,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接续奋斗,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真正地进入到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正道……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以“百年探索谋复兴”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250字左右。
热点解读
命题预测
【答案】示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我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创新突破,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担当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