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1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1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粘、印”等生字,会写“朗、晶”等生字,会写“明朗、放晴”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景的喜爱、赞叹之情。
3.能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多种方法理解“明朗”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景的喜爱、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
能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教学过程】
任务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活动一:美景导入
多媒体展示雨前雨后水泥道的画面,导入: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原本普普通通的水泥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张秋生的脚步走进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校园最美水泥道”摄影绘画展筹备组也邀请同学们拿起你们的画笔或相机,以发现者的眼光,记录下我们学校独一无二的秋日校园美景,期待你的来稿!
活动二: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读课题,注意读紧凑。
活动三:板书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其中有一个生字“泥”,左右结构,注意宽窄和笔画穿插。注意“铺”是个多音字,铺路、店铺。
任务二:读词赏句,发现美
活动一:初读正音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完成听读任务。
2.教师出示听读要求:
(1)认真听读课文,注意读音和停顿。
(2)画出你觉得难读或难理解的字词。
活动二:随文识字
随文出示书上会认生字相关的词语。
水洼(wā) 粘(zhān)在 湿漉(lù)漉 印(yìn)着 凌(líng)乱
增(zēng)添 熨(yù)帖(tiē) 雨靴(xuē) 棕(zōng)红
活动三:集中识字
1.组织学生集中认读书上会认的生字。
zhān yìn liè líng zēng zōng
粘 印 列 凌 增 棕
2.指名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部分字词。
(1)指名朗读第1-4自然段,齐读词语“明朗的天空、亮晶晶的水洼”,借助图片和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理解“洼”的意思。“洼”的形旁是“氵”,意思是凹陷的地方。出示多音字“粘”
(2)指名朗读第5-6自然段,并齐读“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指导读准多音字“粘”,读“zhān”的时候指黏的东西互相连接或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课文指叶子附着在水泥道上,所以读“zhān”。读“nián”的时候,有两个意思:①同“黏”;②姓。齐读“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指导读准生字“印”的前鼻音。
(3)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齐读“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指名朗读“凌乱、增添”,指导读准“凌、增”的后鼻音。
(4)指名朗读第8-11自然段,齐读词语“棕红色的小雨靴”。教师进行生字教学:靴,就是帮子较高的鞋,大多是皮革做成的,因此是革字旁。
(5)评价方式:识字游戏——收集落叶。你收集了几片美丽的“小巴掌”呢?
活动四:聚焦课题
1.朗读完课文,说说金色巴掌是什么?
2..学生交流课题中“金色巴掌”的意思,明确其指的就是梧桐树落叶。
课文原文: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既然意思相同,题目可以改成“铺满梧桐树叶的水泥道”吗?说说原因?
点拨:教师出示“金色巴掌”和“梧桐树落叶”的图片进行讲解。
“梧桐树落叶”和“金色巴掌”之间具有相似点,即相似的颜色和形状。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树落叶”的样子,能让人感觉到梧桐树叶的可爱。这样更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能说出“金色巴掌”的意思
能说出“金色巴掌”题目妙处
任务三:品读课文,邂逅美
活动一:寻找美景
(1)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在上学路上观察到了哪些景物,边读边圈出词语。
(2)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预设:先观察到了“明朗的天空”,可以将这个词语圈出来。
(3)学生交流景物。
预设:明朗的天空,亮晶晶的水洼,法国梧桐树的落叶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教师相机板书:明朗的天空 亮晶晶的水洼 法国梧桐落叶 棕红色的小雨靴)
(4)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抬头看到了(明朗的天空),低头不时还能看见(亮晶晶的水洼),“我”走在水泥道上,发现整条道路就像铺上了块彩色的地毯,原来那是(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我”的脚上还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5)启发:你看,这些都是极其普通的事物,在“我”的眼里,却是那么美。所以,“我”最后发出感叹: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6)评价方式及标准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能够准确找到“我”上学路上观察到的景物
活动二:多法解词
1.学习第1-4自然段,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学法提示:
(1)自由朗读第1-4自然段,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进行交流。
(2)聚焦“明朗”一词,交流并总结理解“明朗”一词意思的方法。
(3)再次朗读第1-4自然段,边读边理解词语意思。
2.学生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3.多种方式理解“明朗”的意思。
引导:“明朗”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1:“明朗”就是“晴朗”。
点拨1:可以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预设2:类似“雨过天晴后的天空是很蓝很亮的,就像洗过一样”。
点拨2: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教师进一步启发:这几个自然段中哪些词句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明朗”的意思?
预设3:“一个亮晶晶的水洼”说明水洼映着天空,天空是很亮的,随机理解“水洼”的 意思;“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说明天空很蓝。
点拨3: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成果展示
(1)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总结理解“明朗”这一词语的方法。
点拨:有时候,当用一种方法理解不了的时候,可以试着用另外的方法;有时候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把难懂的词语理解得更加准确。
引导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理解清楚词语的意思,我们不难发现这里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象。(板书:雨过天晴情景)天空本是很平常的事物,但在“我”的眼中,却是那么明朗,那么美丽。让我们试着用轻快的语调读出雨过天晴的景象。
评价方式及标准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能够总结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活动三:感受画面
1.学习第6-8自然段,初步把握每段主要内容。
学法提示:
(1)学生默读第6—8自然段,思考每段主要写了什么。
(2)填写任务单,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2.填写任务单。
任务单
抓关键词句,填写任务单。
自然段 主要内容
第6自然段
第7自然段
第8自然段
3.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分析第6—8自然段的关键词,总结第6自然段是水泥道的全景图,第7自然段是梧桐树落叶的特写镜头,第8自然段写 “我”走在水泥道上的情景。(板书:水泥道全景图 梧桐落叶特写 走在道上情景)
4.成果展示
自然段 主要内容
第6自然段 水泥道的全景图。
第7自然段 梧桐树落叶的特写镜头。
第8自然段 “我”走在水泥道上的情景。
5.评价方式及标准
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
能根据关键词总结出第6段的内容
能根据关键词总结出第7段的内容
能根据关键词总结出第8段的内容
过渡: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时候,你是否关注了本课的生字词呢?它们是什么结构的汉字?怎么书写怎么才美观呢?让我们动笔写一写吧。
任务四:生字书写,延续美
活动一:出示生字“朗、晶、珠、粘、印、案、展、列、规、则、凌、乱”12个生字,请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并交流书写注意点。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入《语文园地》中的“书写提示”。
点拨:
①“朗、珠、粘、印、列、规、则、凌、乱”这9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②“珠、粘、规、凌”是左窄右宽的字。“粘”字“米”字旁捺变点;“规”字左边“夫”字捺变点。
③“列、则、乱”是左宽右窄的字。
④“印”“朗”是左右等宽的字。“印”字要注意左边部分的笔顺为撇、竖提、横。
⑤“晶”是品字型结构的字,“晶”字横画、竖画都要写得匀称, “案、展”是上下结构的字。
活动二:教师范写。
活动三:学生练写。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书写认真准确
书写规范美观
任务五:课堂小结,总结美
小结: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背着小书包,穿着那像棕红色小鸟一样的小雨靴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欣赏了雨过天晴明朗的天空、亮晶晶的水洼和水泥道上的法国梧桐树叶。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欣赏,真期待又会有怎样的发现呢?
任务六: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
指导书写“秋风、放晴、明朗、地面、亮晶晶、落叶、图案、闪闪发光、尽头、排列、规则、凌乱、歌唱、迟到”等词语。
2.课后作业:
熟读《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师寄语】每一步坚持,都是通往梦想之巅的坚实基石。
【板书设计】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画面 景物
雨过天晴情景 明朗的天空
水泥道全景图 亮晶晶的水洼
梧桐落叶特写 法国梧桐树叶
走在道上情景 棕色的小雨靴
6 /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