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岳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岳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衡山县岳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 理 答 题 卡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


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21
题(
8
分)
(1)
(2)
)
(
22
题(1
6
分)
(1)
(2)

3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23
题(1
2
分)
(1)
(2)
(3)
)
(
2
4
题(1
4
分)
(1)
(2)

3

)衡山县岳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B D C D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D B B C C A B C
1.B 2.D
【解析】1.据材料可知,行星冲日是指地球刚好位于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三者大致位于一条直线上的天文现象,图B符合。图A中地球位于太阳和行星连线一侧,不在中间位置,不符合该天文现象;图C和D地球轨道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不符合实际情况,排除ACD错。本题选B。
2.行星冲日是指地球刚好位于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而水星和金星属于地内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都不能发生行星冲日现象,故ABC错误;木星属于地外行星,可以发生行星冲日天文现象,故D正确。本题选D。
3.A 4.B 5.D
【解析】3.读图可知,夏季甲地日照时数为900~1000h,乙地日照时数为700~800h,丙地日照时数为800h,丁地日照时数为500h,故甲、乙、丙、丁四地中日照时数最大的是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夏季日出早、日落晚,白昼时间长,日照时数多,而冬季白昼时间短,日照时数少,故该区域夏季日照时数较冬季长,主要影响因素是昼长,B正确;风速对日照时数影响较小,C错误;同一区域纬度、海拔对日照时数季节变化影响较小,AD错误。故选B。
5.读图可知,与甲地相比,丙地更适合发展光伏发电,主要是因为丙地距省级行政中心近,消费市场广阔,D正确;由等值线可知,甲地日照时数更多,可推测甲地晴朗天数更多,空气湿度更小,AC错误;甲地比丙地的太阳能资源更丰富,B错误。故选D。
6.C 7.D 8.C
【解析】6.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弱,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到达地面,A错误;大气辐射是大气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不是大气的热源,B错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升温,然后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所以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C正确;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射向地面的部分,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不是大气的热源,D错误。故选C。
7.在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就少(因为水汽等主要集中在云层中,云少水汽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减弱)大气辐射也会相应减弱,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射向地面的部分)也随之减弱,地面热量散失快,地面温度迅速降低,容易出现霜冻,D正确;地面辐射主要与地面温度有关,晴朗夜晚地面温度降低,地面辐射应减弱,A错误;大气辐射减弱不是霜冻出现的直接原因,关键是大气逆辐射减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减弱,B错误;晴朗夜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C错误。故选D。
8.水量平衡原理主要涉及水的收入和支出,图中未体现,①错误,AB错误;图中展示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又以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体现了大气受热过程,②正确;大气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图中未体现,③错误,D错误;图中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体现了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④正确,故选C。故选C。
9.B 10.C 11.A
【解析】9.根据所学可知,峰丛是由多个基座相连的高低不一的溶蚀山峰组成,对应乙图,B正确;甲表示孤峰,丙表示峰林,丁表示石芽,ACD错误。故选B。
10.科斯特峰丛山地地势起伏大,地下溶洞和暗河发育,地表水流动速度快,下渗快,水循环速度快,①错误。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地表水存储能力较差,易下渗,干旱季节,地表水缺乏,容易引发干旱;而在雨季,由于地表水无法有效存储,大量降水可能迅速转化为地表径流,易发生洪涝灾害;旱涝灾害频繁导致生态环境脆弱,稳定性差,②正确。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地表土层浅薄,土壤肥力低,植被覆盖也相对较差,极易发生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会进一步削弱土壤的肥力和植被的生长能力,形成恶性循环,加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③正确。溶洞和暗河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不是导致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④错误。故选C。
11.山腰位置适中,既不过于陡峭也不易于积水,适合种植水源林,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对峰丛山地的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A正确;洼地通常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容易积水,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B错误;陡坡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不适合种植经济林,应种植水土保持林,C错误;山顶海拔高,风大,土壤贫瘠,侵蚀严重,应减少干扰,以自然恢复为主,D错误。故选A。
12.B 13.D 14.B
【解析】12.高海拔地区气温低,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同时风力较大,因此太白红杉分布区具有寒冷大风的特点,B正确。太白红杉多分布于海拔2800-3500米的区域,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会降低,该区域不会是高温的环境,且题干未体现多雨特征,A错误。该区域因海拔高,气温低,并非炎热的环境,且干燥不适合树木生长,C错误。高海拔的古冰川遗迹上,受冰川侵蚀等作用影响,土层一般较薄,D错误。故选B。
13.10月进入秋季,气温降低,植物叶子中的叶绿素分解,其他色素显现出来,太白红杉可能会呈现出红色,是观赏其红色的最佳月份,D正确。1月是冬季,太白红杉处于落叶状态,此时没有绚丽的红色可观赏,A错误。4月是春季,太白红杉开始萌叶,新叶应为绿色,B错误。7月是夏季,太白红杉生长旺盛,叶子多为绿色,C错误。故选D。
14.太白红杉是秦岭特有的落叶松属植物,对于维持秦岭地区的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它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特有的物种属性决定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其最重要的生态价值,B正确。防风固沙主要是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功能,太白红杉分布在秦岭高海拔地区,风沙活动少,A错误。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是很多植物都具有的功能,但不是太白红杉区别于其他植物的最重要生态价值,CD错误。故选B。
15.B 16.C 17.C
【解析】15.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甲地土壤相比,乙地土壤缺少淋溶层,但腐殖质和枯枝落叶层更厚,肥力应更高,B正确,A错误;乙地土壤中腐殖质层较厚,因此并没有缺少有机层,并且腐殖质层较厚说明当地温度更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弱,使得腐殖质积累较多,CD错误。故选B。
16.土壤中赤铁矿属于矿物质,其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当形成土壤的岩石中赤铁矿含量高的时候,其风化形成的土壤赤铁矿含量往往也较高,C正确;而大气降水、枯枝落叶和流水堆积都不是赤铁矿在土壤中积累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17.由材料可知,甲地土壤呈砖红色,质地黏重,且肥力较低,故最可能分布在我国南方,生长的天然植被最可能为热带雨林或者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乙地土壤无淋溶层,说明当地降水少,淋溶作用弱或该地土壤长时间处于湿生环境,而且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较厚,说明其所处地区的温度相对较低,故乙地最可能生长的植被是草原或草甸,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A 19.B 20.C
【解析】18.根据图中甲处洋流的分布,可知甲洋流由南向北流动,在北半球,为暖流。①为北半球暖流,②④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不一致,③为南半球寒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由图2可知,冬季(1月)峡湾表层盐度随深度变化和缓,且冬季表层盐度较大,可推测是由于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少,对海湾海水稀释作用弱,使得海湾海水表层盐度大于其他季节,与其他季节相比,表层盐度随深度变化和缓,B正确;冬季水循环不活跃,降水少于其他季节,暖流对海湾内海水影响小,且暖流的影响季节变化不大,AD错误;冬季蒸发弱会导致表层海水盐度较低,但图中显示,冬季表层海水盐度高于其他季节,故蒸发弱不是影响表层盐度随深度变化和缓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B。
20.冬季,海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表层海水水温较低,随深度增加,受外部大气运动影响小,海水热量不易释放,水温较高,随深度继续增加,海水获得的热量少,水温低,故冬季峡湾水温由表层至底层的变化是先升高后下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1)圈层:地壳。分布特点:由薄变厚,再变薄。
(2)地点:甲和丁。原因:横波无法通过地核,所以丙与乙处检测不到从O处向下传播过来的横波。
22.(1)过程:此处早期为海洋,后经地壳抬升运动高出水面变为陆地。
海陆演化特征: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分裂。
生物演化特征:裸子植物极度盛行;爬行动物大量繁殖;爬行动物逐渐向鸟类进化;出现小型哺乳动物。
(2)空间分布特征:自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逐渐减小,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变薄。
形成原因:流水携带泥沙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3)植树造林;建设护坡工程;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等。
23.(1)人口、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降水总量较小;部分地区水污染严重。
(2)此次降水强度较大,持续时间长;受灾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区域内支流汇聚,同时涨水;入海通道单一,泄洪压力大,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3)为部分鱼类提供休憩和摄食场所;吸附杂质,净化水质,有利于恢复水体环境;阻滞水流,减轻侵蚀力,恢复河道生态。
24.(1)纬度高,年均温低,不利于土壤有机质分解;冬春降水少,土壤的淋溶作用较弱;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植被覆盖率高,有机质生产量高。
(2)有利影响:透水形差,利于节约用水;减缓淋溶,利于腐殖质积累;PH值偏酸性,利于农业生产多样性。
不利影响:透水通气性能差,易发生旱涝灾害;春季土壤湿冷,不利于种植发芽和幼苗生长;有机质含量低、耕作层薄以及PH值偏酸性,不利于植物根系发育,不利于农作物产量提高。
(3)物理角度:起垄种植,增大土壤厚度和透水通气性能;化学角度:使用生石灰等碱性物质中和酸性;生物角度:种植苜蓿、大豆等固氮作物,提高土壤肥力。衡山县岳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 理
请注意: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5×20=50分)
行星冲日是指地球刚好位于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三者大致位于一条直线上的天文现象。北京时间2021年9月14日17时21分,海王星冲日上演,当天夜晚是海王星的最佳观测时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示意海王星冲日时海王星位置的是( )
A.A B.B C.C D.D
2.下列能产生行星冲日天文现象的天体是( )
A.水星 B.金星 C.月球 D.木星
日照时数是指一天内太阳光线直接照射地面的时间。下图为我国青藏某区域夏季、冬季日照时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甲、乙、丙、丁四地中夏季日照时数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该区域夏季日照时数较冬季长,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昼长 C.风速 D.海拔
5.与甲地相比,丙地发展光伏发电的主要优势是( )
A.晴朗天数多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空气湿度小 D.距消费市场近
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例如在我国华北地区秋末、春初,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如图为地球表面辐射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7.霜冻多出现在晴朗夜晚的原因是( )
A.地面辐射增强 B.大气辐射减弱
C.大气吸收增强 D.大气逆辐射减弱
8.上图反映的地理原理是( )
①水量平衡原理②大气受热过程③大气热力环流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尖锐,经济水平较低。为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科研人员在广西典型喀斯特峰丛山地开展了生态重建实验,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属于峰丛景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水循环速度慢②旱涝灾害频发③水土流失严重④溶洞暗河众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科研人员在峰丛山地的生态重建实验中采取的措施为( )
A.山腰——水源林 B.洼地——粮食作物
C.陡坡——经济林 D.山顶——水土保持林
太白红杉是秦岭特有的落叶松属植物,多分布于海拔2800~3500米的古冰川遗迹上,具有明显的“冬季落叶—春季萌叶”特征。完成下面小题。
12.太白红杉分布区( )
A.高温多雨 B.寒冷大风 C.炎热干燥 D.土层深厚
13.红色是太白红杉最绚丽的色彩,最佳观赏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4.太白红杉最重要的生态价值是( )
A.防风固沙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净化空气 D.调节当地的气候
下图为我国某学校学生野外土壤考察时绘制的甲、乙两个地区土壤剖面示意图,其中甲地土壤质地黏重,呈砖红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与甲地土壤相比,乙地土壤( )
A.肥力更低 B.缺少淋溶层
C.缺少有机层 D.温度更高
16.甲地土壤呈砖红色主要是因为含赤铁矿多,赤铁矿主要来自( )
A.大气降水 B.枯枝落叶 C.成土母质 D.流水堆积
17.甲、乙两地土壤生长的天然植被最可能分别为( )
A.亚寒带常绿针叶林热带雨林 B.荒漠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草甸草原 D.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松恩峡湾位于挪威西南沿海,受降水、蒸发、径流及海水输入等因素影响,湾内水体在垂直方向形成盐度分层,依次为表层(盐度<33‰)、中层(盐度33~35‰)和底层(盐度>35‰)。峡湾内外的盐度差异和盛行风影响水体运动,水体运动导致水温变化。图1示意松恩峡湾位置和水体纵剖面,图2为松恩峡湾取样点不同月份水体盐度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下面四幅海水表层温度分布图,与图1中甲洋流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冬季峡湾表层盐度随深度变化和缓,原因是该季节( )
A.大气降水多 B.冰雪融水少 C.蒸发较微弱 D.暖流温度高
20.取样点附近峡湾冬季水温由表层至底层( )
A.先下降后基本不变 B.先基本不变后下降
C.先升高后下降 D.持续缓慢下降
二、综合题(共5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新几内亚岛是太平洋中最大的岛屿,多火山地震。图1是新几内亚岛屿简图,图2示意该岛屿某次地震地震波传播路径,O代表震源。该岛屿周围海域有油气资源分布,人们通常利用地震波变化原理来勘探海底油气资源。
(1)指出该岛屿山脉所属的地球内部圈层,判断该圈层在图1中沿140°E的厚度分布特点。(4分)
(2)指出图2中地震波横波、纵波均能到达的地点并说明原因。(4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025年暑期,我市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来到太行山研学考察。研学小组首先到达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柿园村,参观了当地的化石博物馆,玻璃展柜内三叶虫化石与恐龙足迹化石静静地躺卧,仿佛在诉说着远古的故事。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化石都是在当地采集,还讲到太行龙是一种生活在河南太行山地区的恐龙,以其强健的四肢和适应山地环境的能力而著称。此外研学小组发现太行山东麓分布着众多冲积扇,同时了解到夏季太行山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图为焦作市位置及太行山东麓冲积扇的分布图。
(1)根据材料推测当地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并说出恐龙生活的地质时期海陆演化和生物演化特征。(6分)
(2)下图2为某小组成员手绘的冲积扇示意图。据此描述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6分)
(3)针对太行山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现象,说明当地可采取的预防措施。(4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3年7月底至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影响,京津冀等地遭受极端强降雨,引发严重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强降雨时期,永定河等河的沿河区域出现严重的灾情,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洪水过后,当地民众在永定河河道内投放了一些大小不等的石块。下图示意京津冀部分区域。
(1)图示地区是我国缺水严重地区,试说明原因。(4分)
(2)分析京津冀地区特大洪涝灾害的成因。(4分)
(3)分析投放大小不等的石块对恢复河道生态的意义。(4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东北地区黑土的形成经历了上万年时间,这里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多年连续耕作,三江平原部分地区黑土逐渐变硬变白,在耕作层下形成白浆层(白浆土)。白浆土耕作层薄、白浆层质地坚实板结、透水通气性能差、有机质含量低、PH值偏酸性居多。图左为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区分布,图右为黑土耕作土剖面示意图。
(1)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东北地区黑土肥沃的原因。(4分)
(2)根据白浆土的特性说明其对当地农业产生的影响。(6分)
(3)分别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角度,对白浆土提出改良措施。(4分)
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