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化,其中就有中国的建筑技术。日本唐招提寺的主体建筑金堂,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十分
高三语文考试
相似。韩国首尔的崇礼门,被誉为韩国的“一号国宝”,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的建筑特点。
记者:从故宫来看,古建筑展现了一种什么样的人文理念?
王时伟:古代宫城的营建,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制。故宫是中国官式建筑的集大成者,首先
考生注意:
它的布局一定是合乎礼制的。故宫采取与《周礼·考工记》相近的都城设计:前朝后寝,左祖右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社。南半部为前朝,北半部则为后寝,太庙和社稷坛分居东西两侧。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其次,故宫展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比如依山傍水,故宫北面为景山,南面为金水河。这两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处都是修建故宫时的人造景观,以山水相呼应,实现了古人与天地自然和谐一致的建筑理念。
从功能布局看,故宫主要包括前朝区和内廷区。前朝建筑位于紫禁城南部,主要包括太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殿、中和殿、保和殿,是举行重要仪式的场所。内廷建筑主要位于故宫的北部,是皇室的生活区。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这样的布局,可以理解为阴阳相济之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故宫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理念的核心
王时伟,1956年生,北京人,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原总工程师、研究馆员。从事古建研究保护
表达。
工作40余年,现任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完成多项故宫及国内文物建筑保护设计工
记者:古建筑修复有哪些必须遵守的原则?在这过程中,传统与科学该如何平衡?
作,主持故宫倦勤斋及乾隆花园保护项目,在国内外获得很高评价;主持新加坡凤山寺保护修缮
王时伟:针对文物建筑的修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应当遵守“不改变文物原
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卓越奖
状”原则。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传统,即坚持传统工艺、传统材料」
记者:与古籍文献相比,古建筑承载着什么样的文化意义?
比如在故宫的修复过程中,不仅有对建筑外部大木结构、瓦顶保护及油饰彩画的修复,还延
王时伟:首先是形态不一样。古籍一般是通过文字、图画等介质来传承、传播,更偏重精神
伸到精致巧妙的室内装潢。很多修复工作面临着工艺失传、材料原物恢复难度高等挑战,为此
思想层面的感知。古建筑是一个很综合的物质载体,通过实体来展示它身上所承载的文化、历
故宫专家曾分赴全国各地,寻访民间高手,寻找工艺传承的脉络。
史乃至科技。
但从另一方面看,并不是说传统的就是最科学的。比如故宫古建筑上的油饰彩画,古代的
其次,对于理解中华文化来说,古籍文献和古建筑两者又是互补的,一个是精神上的,一个
工匠会先在木头上画出花纹,然后再上一层由桐油熬制的光油。我们用科学手段分析发现,以
是物质上的,一个有文字,一个是无字的。很多东西,单从文献是看不出来的,必须结合实体古
这种方式在木头上完成的彩绘,画上去后很快就会结斑,我们现在就对这种工艺进行了改良。
建筑进行研究。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或者材料也会介入到古建修复工作中来。传统与
概括来看,古建筑是认知历史、传承文明的有效载体,古建筑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
科学要保持平衡,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保持审慎的态度,但最基本的理念还是要把传统坚持下来。
推动古建筑的保护传承,不仅可以保存历史记忆、赓续中华文脉,更对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
(摘编自《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保护古建文化遗产就是保存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根脉
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专访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原总工程师、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王时伟》》
记者:您曾经提到过的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具体到古建筑上是如何体现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王时伟: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古建筑上都有很好的
A.古建筑是“无字”的物质载体,因此古建筑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无法通过古籍文献获取,必须
体现。
依赖实体建筑研究才能揭示。
比如连续性,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国古建筑的核心特征都是木结构。其中最具代表性
B.尽管古籍文献与古建筑的载体与呈现方式迥异,但二者都是认知历史、传承文明的有效载
线
的就是榫卵结构,从汉唐到明清,虽然局部有差异,但对这种结构的使用和发展是连续的。
体,共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
创新性在古建中体现得最为突出。古代建筑师们通过对木材本身的艺术加工,形成不同的
C.故宫将象征“阳”的皇帝理政空间(前朝区)与象征“阴”的后妃生活空间(内廷区)在物理位
构件、部件,进而巧妙地把建筑功能、结构和艺术统一起来形成一座座单体建筑,再将单体建筑
置上严格隔离,以体现阴阳相济之道。
组合,形成群落。留存到今天的古建筑,每一座都有独一无二的形象特征。
D.故宫作为官式建筑之集大成者,其核心价值在于规模宏大和装饰奢华,是皇权至高无上的
再看统一性,中国古代对于很多建筑形制是有明确规定的,比如城垣建筑的布局要合乎规
物质象征,而不仅仅是文化理念的表达。
制,比如文庙要有哪些组成部分、什么形制,这都非常明确。这就是通过蕴藏在建筑中的意象来
2.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古建筑中多有体现,下列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分)
彰显中央王朝的统一性。
A,连续性:山西应县木塔以榫卯结构构建67米纯木构塔身,展现木作技术的千年传承。
包容性最具代表性的是圆明园。圆明国地处北京却汇集了众多江南元素,还有大量建筑使
B.创新性:福建土楼融合夯土技术、家族聚居理念与军事防御功能,形成独特聚居形态
用了当时的西方建筑风格。
C.统一性:明清各地文庙严格遵循曲阜孔庙核心规制,其组成部分和形制都受限制。
和平性,主要体现在对外交往上。比如在唐代,日本和韩国派遣了大量遣唐使,学习中国文
D.包容性:唐代长安荐福寺小雁塔的密檐式砖塔形制,由遣唐使引人日本并被仿用。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高三语文第2页(共8页)】高三语文考试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无法通过古籍文献获取”强加因果,由材料中“很多东西,单从文献是看不出来的,必须结
合实体古建筑进行研究”可知,“必须结合实体古建筑进行研究”并非否定古籍可提供部分历
史信息。
C.“物理位置上严格隔离”无中生有,王时伟解释“阴阳相济”时,仅提及“前朝区”是举行重要
仪式的场所,“内廷区”是皇室的生活区,仅在功能属性划分,未将“阴阳”符号具体对应到“皇
帝”与“后妃”的性别上。
D.“规模宏大和装饰奢华”以偏概全,王时伟明确指出:“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故
宫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理念的核心表达。”他强调的是故宫作为文化理念载体的核心价值,并未
具体到“规模宏大”“装饰奢华”。D项将“规模宏大”“装饰奢华”等表象特征作为核心价值,彻
底掩盖了故宫作为中华文化精神符号的本质,并且文本并没有出现这两种信息。故选B。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包容性”归属特性错误,由材料中“包容性最具代表性的是圆明园…汇集了众多江南元
素,还有大量建筑使用了当时的西方建筑风格”“和平性…日本和韩国派遣了大量遣唐使,
学习中国文化,其中就有中国的建筑技术”可知,“包容性”指吸收外来风格,“和平性”指中国
建筑技术对外传播。“唐代长安小雁塔形制被遣唐使引入日本”属于中国技术对外传播,体现
“和平性”而非“包容性”。故选D。
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分析访谈内容,赏析访谈技巧的能力。
A.“连续追问”“传统与科学的矛盾”错误,由记者提问内容可知,仅在“古建筑修复原则”问题
中涉及相关探讨,未“反复质询”,且材料强调“传统与科学要保持平衡”而非“矛盾”。
B.“情感引导”错误,通览记者提问,采访整体风格理性、学术性强。文化意义、五大特性体
现、故宫理念、修复原则等问题均侧重学理探讨和事实阐述,未涉及古建筑损毁的紧迫性描述
或情感煽动。
D.“通篇运用‘对比设问’的策略”错误,由提问内容可知,“对比设问”只在第一个问题和最后
一个问题中有所体现。中间两个核心问题并未采用对比手法,选项说法绝对,且关于提问目
的的表述有误。故选C。
4.①必须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以传统工艺和材料为核心基础,确保修复的真实性与历
史信息延续。(2分)
②运用科学手段分析、评估传统工艺与材料的特性、效果及潜在缺陷,为理解传统和审慎改良
提供依据。(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材料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应当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在具体操
作中,我们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传统,即坚持传统工艺、传统材料”“故宫专家曾分赴全国各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