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甘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甘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题号 应得分 实得分



总分 100
等级
甘泉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七年级语文
(考试用时:120 分钟 分值:12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姓名、班级、学号等信息
2.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笔作答,答案写在指定区域内。
3.保持卷面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交回。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0 分)
(一)字词积累(8 分)
1.请将下列语段补充完整,并完成相关题目。
语文不仅是课本上的横竖撇捺,更是流 (tǎng) 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我们以文字为桥梁,让 (péng)湃的诗意长河漫过心扉。那些在纸页间沥尽心血(A. xuè B. xiě)的先贤,用笔墨拨开蒙昧(A. mèi B. wèi)的迷雾,让《诗经》的露珠浸润千年,用《史记》的烽火照亮长夜。典籍中有诸葛亮 “【甲】鞠躬尽萃、死而后已” 的爱国情怀,有李白 “仰天大笑出门去” 的豪迈气魄,还有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的 (huò) 达胸襟……
(1)根据拼音写汉字(3 分)
流 ________ (tǎng) (péng) ________ 湃 (huò) ________达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2 分)
沥尽心血( ) 蒙昧( )
(3)【甲】处有错别字,________ 应改为 ________(1 分)
(4)下列对 “浸润” 一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________(2 分)
A. 液体渐渐渗入 B. 文化慢慢滋养 C. 雨露滋润万物 D. 时光悄悄流逝
(二)古诗文默写(8 分)
2.请根据提示填写空缺部分,完成古诗文整理单。
类别 诗句 出处 备注
意象 笛声 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抒发故园情
意象 竹林 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体现淡泊心境
手法 互文 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参互成文,含而见义
手法 对偶 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字数相等,结构对称
手法 拟人 政入万山围子里,__________________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赋予山以人态
用典 讽喻 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借古讽今
(三)语言运用(4 分)
3.小文为语文活动创作对联,上联为 “书香承雅韵,开卷犹闻珠玉落”,请选出最恰当的下联_______(2 分)
A. 墨意绘丹青,挥毫似见云霞飞 B. 戏语生春风,三尺讲台照前路
C. 奇文融朗月,纸笺翰墨润心田 D. 雅乐奏清音,抚弦如遇故人来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
B. 《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号醉翁,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
C. “卿” 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也可用于朋友、夫妇间的亲昵称呼,如 “卿今当涂掌事”。
D.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 “乐府双璧”。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一)课内文言文(9 分)
5.阅读《陋室铭》选段,完成 5-7 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3 分)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 (3)无案牍之劳形(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文言文(6 分)
6.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8-9 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节选自《孟子 梁惠王上》)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2 分)
(1)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 (2)不夺不餍( )
2.孟子认为 “仁义” 与 “利益” 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记叙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0-13 题。
母亲的 “年味储备”
①进了腊月,母亲的脚步就没停过。清晨天刚蒙蒙亮,她就背着竹篮去赶集,篮子里总装着些刚从自家菜园割的青菜,换些钱来买年货。回来时,竹篮里便塞满了红纸、春联,还有包扎成捆的粉条、海带。
②“过年就得有过年的样子。” 母亲一边把年货分门别类收好,一边念叨。她的 “年味储备” 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像候鸟迁徙般准时 —— 立冬腌腊肉,冬至灌香肠,腊八泡蒜、做腐乳,腊月廿三后更是连轴转:蒸馒头、炸酥肉、做年糕…… 厨房里的蒸汽裹着油香,在屋檐下凝结成细小的水珠,恍惚间,年的味道就顺着这些水珠滴落下来。
③最费功夫的是做八宝饭。母亲提前半个月就把糯米泡上,每天换一次水,直到米粒变得饱满透亮。红枣要选去核的大红枣,桂圆得是肉厚的莆田桂圆,葡萄干要挑无籽的绿葡萄,还有莲子、百合、核桃…… 每种食材都要单独处理。蒸的时候,母亲在蒸笼底铺上纱布,先摆好红枣桂圆,再铺一层糯米,撒上坚果碎,层层叠加,像在构建一座甜美的城堡。蒸好的八宝饭倒扣在白瓷碗里,红的枣、黄的桂圆、绿的葡萄干嵌在雪白的糯米中,像一幅色彩明艳的画。
④我曾不解地问:“超市里什么都能买到,何必这么麻烦?” 母亲手上的动作没停,指着窗外说:“你看隔壁李奶奶,儿女在外地,去年买的现成八宝饭,吃着都不香。这亲手做的,才有家的味道。” 说着,她往我嘴里塞了颗刚煮好的莲子,甜意从舌尖漫到心底。
⑤有一年雪下得特别大,赶集的路泥泞难行。母亲凌晨三点就出发了,回来时裤脚全是泥,头发上落满了雪,却笑着举起手里的布包:“总算买到你爱吃的糖瓜了。” 那天,她发着低烧却依旧钻进厨房,说 “年菜少一样都不行”。我看着她在蒸汽中忙碌的背影,突然明白,母亲的 “年味储备” 里,藏着对家人最深的牵挂。
⑥如今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准备年货,泡糯米时才发现,那些看似简单的步骤里,藏着多少耐心与爱意。当八宝饭的香气弥漫开来,我仿佛又看见母亲在蒸笼旁守望的身影。原来,所谓年味,从来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亲手制作的温度,是藏在烟火气里的深情。
1. 文章围绕母亲的 “年味储备” 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④段母亲的话有何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 “所谓年味,从来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亲手制作的温度,是藏在烟火气里的深情” 这句话的理解(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明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4-17 题。
中国竹文化的精神内涵
①竹,在中华文明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从《诗经》中的 “绿竹猗猗” 到王维的 “独坐幽篁里”,从竹简记事到竹纸传情,竹渗透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沉淀为独特的文化符号。
②竹的自然特性与中国人的精神追求高度契合。竹生长迅速,却始终保持虚心 —— 竹干中空,象征着谦逊内敛的品格。古人常以 “虚怀若谷” 赞美人的胸怀,而竹正是这一美德的具象化。同时,竹的茎秆坚韧有节,即使经历风雨也不易弯折,这与中国人推崇的 “气节” 不谋而合。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道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竹的 “节” 与士大夫的 “气节” 相互呼应,成为君子品格的象征。
③竹还承载着淡泊名利的处世哲学。魏晋时期,“竹林七贤” 常聚于竹林之下,饮酒放歌,蔑视权贵,以竹的清高雅洁表达对世俗的超脱。王维晚年隐居辋川,种竹赏竹,写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的诗句,竹成为他逃避官场纷争、追求心灵宁静的寄托。这种 “竹下忘言对紫茶” 的闲适,正是中国人向往的精神境界。
④在传统艺术中,竹更是重要的表现题材。画竹史上,郑板桥的墨竹堪称经典。他笔下的竹子,瘦硬挺拔,竹叶错落有致,既展现了竹的形态之美,更融入了自己刚正不阿的人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不仅是竹的写照,更是他人生态度的抒发。书法艺术中,“竹笔” 曾是重要的书写工具,竹的坚韧材质赋予书法作品刚劲有力的气韵。
⑤如今,竹文化依然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环保领域,竹因生长周期短、可再生性强,成为理想的绿色材料;生活中,竹制家具、竹编工艺品延续着传统韵味;精神层面,竹的谦逊、气节与淡泊,仍是值得传承的文化基因。竹文化如一缕清风,穿越千年时光,滋养着中国人的心灵。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分析第④段的说明顺序(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谈谈竹文化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影响(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40 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微光虽弱,却能照亮前行的路;微光虽小,却能汇聚成温暖的星河。在生活中,总有一些 “微光人物”—— 他们或许是默默付出的家人,或许是不求回报的陌生人,或许是坚守岗位的普通人…… 他们用行动传递善意,用坚持诠释责任,用平凡书写伟大。
请以 “那束温暖的微光”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 500 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不得套作、抄袭。
五、附加题(5 分)
名著阅读。
(1)《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这一梦想最终破灭,使他从一个勤劳正直的青年沦为麻木潦倒的行尸走肉。(1 分)(2)下列对《海底两万里》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 尼摩船长是一位神秘的科学家,他建造了 “诺第留斯号” 潜艇,躲避人类社会。
B. 潜艇在南极冰层下遇险时,尼摩船长带领船员用开水浇融冰层,成功脱险。
C. 阿龙纳斯教授是生物学家,他的著作《海底的秘密》记载了潜艇航行中的所见所闻。
D. 康塞尔是阿龙纳斯的仆人,他忠诚善良,在危急时刻总能挺身而出保护主人。(3)请结合《海底两万里》的情节,说说尼摩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将作文写在下列作文纸内。
第3页,共4页 第4页,共4页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0 分)
(1)淌 澎 豁(3 分,每空 1 分)
(2)A A(2 分,每空 1 分)
(3)萃 瘁(1 分,每空 0.5 分)
(4)B(2 分)
①何人不起故园情 ②深林人不知 ③对镜帖花黄 ④苔痕上阶绿 ⑤一山放出一山拦 ⑥商女不知亡国恨(8 分,每空 1 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A(2 分)
C(2 分,“卿” 在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呼,朋友、夫妇间也可使用,但 “卿今当涂掌事” 中孙权对吕蒙的称呼,体现的是君对臣的关系)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1)出名,有名 (2)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3)形体、躯体(3 分,每空 1 分)
(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2 分,“上”“入” 翻译准确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2)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2 分,“鸿儒”“白丁” 翻译准确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引用孔子的话作为总结,点明 “德馨” 则 “不陋” 的主旨,与开头的 “惟吾德馨” 相呼应,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 分,答出 “点明主旨”“呼应开头” 各 1 分)
(1)争夺 (2)满足(2 分,每空 1 分)
孟子认为应先 “仁义” 后 “利益”(1 分)。如果上下都追求利益,国家就会危险(1 分);而推行仁义,就不会出现遗弃亲人、怠慢君主的情况(1 分),强调仁义是根本,利益是末节(1 分)。
三、现代文阅读(27 分)
①腊月赶集买年货;②提前准备各类年食(腌腊肉、灌香肠等);③精心制作八宝饭;④大雪天冒病赶集买糖瓜。(3 分,答出 3 点即可,每点 1 分)
运用动作描写(1 分),“铺、摆、铺、撒” 等动词细致刻画了母亲制作八宝饭的过程(1 分),表现了母亲的耐心与细致(1 分);同时运用比喻修辞(1 分),将层层叠加的八宝饭比作 “甜美的城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八宝饭的精致与诱人(1 分),暗含着母亲对家人的爱意(1 分)。(共 4 分,答出动作描写及作用 2 分,比喻及作用 2 分)
引用母亲的话,解释了母亲坚持亲手做年食的原因 ——“有家的味道”(1 分);与隔壁李奶奶买现成八宝饭的经历形成对比(1 分);突出了亲手制作的食物中蕴含的亲情(1 分);为下文揭示文章主旨做铺垫(1 分)。(共 4 分)
母亲的 “年味储备” 不是昂贵的山珍海味(1 分),而是她亲手制作年食时付出的耐心、时间与爱意(1 分);这种在烟火气中凝聚的亲情与牵挂(1 分),才是真正的年味,能给人带来温暖与心灵的慰藉(1 分)。(共 4 分)
说明对象:中国竹文化的精神内涵(1 分)。说明方面:①竹的自然特性与中国人精神追求的契合;②竹承载的淡泊名利的处世哲学;③竹在传统艺术中的体现;④竹文化对当代中国人的影响(2 分,答出 3 点即可)。(共 3 分)
举例子(1 分),列举文天祥《正气歌》的诗句(1 分),具体有力地说明了竹的 “节” 与士大夫的 “气节” 相互呼应,成为君子品格象征的特点(1 分)。(共 3 分)
逻辑顺序(1 分)。先总说竹是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题材(1 分),再分别从绘画(郑板桥墨竹)和书法(竹笔)两个方面具体说明(1 分),条理清晰。(共 3 分)
①竹象征谦逊内敛的品格,影响中国人的处世态度;②竹代表坚韧的气节,成为君子品格的追求;③竹寄托淡泊名利的情怀,为中国人提供心灵的慰藉;④竹的精神特质仍是当代中国人值得传承的文化基因。(3 分,答出 3 点即可,每点 1 分)
四、写作(40 分)
评分标准:
一等(36-40 分):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生动。
二等(30-35 分):立意明确,中心清晰,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等(24-29 分):立意基本明确,中心基本清晰,内容单薄,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
四等(23 分及以下):立意不明,中心模糊,内容空洞,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
(注意:书写分 3 分单独评定,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得 3 分,字迹潦草、涂改较多酌情扣分。)
五、附加题(5 分)
(1)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1 分)
(2)C(2 分,《海底的秘密》是阿龙纳斯教授在航行结束后整理出版的著作,并非航行中记载)
(3)示例:尼摩船长是一个知识渊博、勇敢坚毅的人。他建造了 “诺第留斯号” 潜艇,体现了非凡的科学才能;在珊瑚礁墓地埋葬同伴,展现了他重情重义的一面;他反抗殖民压迫,击沉敌舰,表现出强烈的正义感。(2 分,结合情节 1 分,概括性格 1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